-
1 # 街心雨
-
2 # 愛看影視的小安
以前是個乾貨極多的地方。
大神非常多,各個領域的都有,而且什麼人在美國剛下飛機在那時候也不算梗,可能真有此事。
但現在,害,知乎開放註冊以後變差許多了,許多回答雖然看似乾貨,但就是一裝逼的,幾句話解釋清楚的事兒非要長篇大論,這樣才顯得有水平。
現在大神不是不在了,只是不想回答了
而且熱搜問題竟然有四個是網紅和明星的?這找個毛乾貨?
而且廣告也非常多,就連熱門問題下也有隱藏的廣告。
比如說,在如何賺錢?類的問題下一堆回答都是薅羊毛啥的,還有一類是先寫看似能夠賺大錢的十幾個方法,每一個他都說一小時賺50塊,而我去試驗過,一小時兩毛。最後更陰險的是叫你私信,免費收學徒,這麼明顯的廣告TM的在評論區下面還有一大堆韭菜喊著求私。
還有最噁心的是這些人創造了幾個號然後在他這廣告回答下面說:
哈哈哈,馬上去試驗
你這TM騙人功夫做得挺全的呀?這麼假還有人相信?意外的是還真的有,一大堆。
還有這一類害人不淺,薅羊毛,介紹不告訴你名字的一部軟體(有圖片),然後用一張張作假的截圖來告訴你薅羊毛賺番了,用這軟體拿一千多塊錢的優惠券,一分錢買一雙一千元的球鞋哦~
最後再來,想要知道軟體名的私心我哦~
哈哈哈我信你個大頭鬼,看軟體的圖片我就知道了,一頭大象,不就粉象生活嗎?
然後我下載了粉象生活,找了個球鞋試了一下,呵,優惠券不是沒有就是才十幾塊。就這還要我信?
害,這年頭韭菜真好割。
-
3 # 益贊智慧名片
2019年已接近尾聲,不論是個人,還是品牌,在這個時候都將回顧這一整年的付出與收穫。
12月16日,作為網路問答社群,連線著各行各業數億使用者的知乎,率先發布了2019年度回顧視訊,用3分鐘細數了2019年發生的重要事件,或感動、或欣慰、或熱血、或惋惜......
「 難 」
▼
編輯搜圖2019,該如何回顧這一年?
知乎首先丟擲了問題,然後給出了不確定的答案——或許一言難盡。
從社會、娛樂、科技、體育等多個領域出發,用33個熱門問題構成了知乎2019「年度大事記」,讓我們見證了過去一年使用者的價值觀變遷。
編輯搜圖2019,該如何回顧這一年?
或許,一言「難」盡
那些猝不及防的「失去」
那些事與願違的「來臨」
那些曠日持久的「掙扎」
難
成人的世界哪有容易?
有些抵達難免迂迴
有些風暴需要衝破
直面遺憾,用它練就強悍
擁抱傷痛,用它兌換榮耀
感謝一切難題
讓答案來得更有分量
只要我們心裡有光
即便在最陰影的日子
也會堅持溫暖有生命力的品質
知者無畏
知難而上
再見 2019,你好 2020
你好,下一個十年
編輯搜圖 -
4 # 城裡鄉外
曾經是精英彙集之地,現在魚龍混雜,而且正在“龍”越來越少逐漸退出,而“魚”甚至“泥鰍”卻越來愈大層次越來越低的一種趨勢裡。
1 註冊無門檻,發言無門檻。小學生一樣可以註冊發言,隨便回答,甚至反過來恁大佬是成人還跟她吵,她覺得好好笑。大量的小學生不僅從數量上帶低迴答質量,而且會讓大佬越來越不想說話,因為對方層次太低。
2 發言和回答排序機制有嚴重缺陷。知乎的排序僅僅按照點贊來進行,這對於一些有資本力量涉入的娛樂圈話題和社會事件話題完全不適用,因為對方的流量太大,知乎這點流量底子根本承受不住,會被控場,控場成本實在太低。說起來好笑,知乎最初作為IT精英的匯聚地興盛起來的,現在卻連對於使用者進行一個基本的個人資料畫像評定等級的智慧都做不出來。這種機制的結果,就是知乎越來越類微博化。以及還有一些專門複製同一段文字,在所有帶了關鍵字的問題下面刷屏的團體,明顯帶有目的性的組織行動。這類知乎連懲罰措施都沒有。
3 知乎的投訴機制不要說有用了,基本已經淪為清除意見不同者的工具。這點吐槽神多。判定違規的要求完全單人獨控,而且沒有二級申訴渠道,你只能向判定的那個人去投訴她判定有問題,顯然這根本不會有任何結果。舉個栗子,說人白蓮會被投訴判不友善,但是知乎卻存在大量標題就是討論“怎樣看待某某被說是白蓮”這樣的帖子,顯然雙標得很嚴重。另外政治敏感內容的判定匪夷所思,即便回覆是在說國家好,也有可能會被判違規,只要你涉及政治就可以判你敏感刪除,並記入處罰。也就是這個申訴機制,除了明顯的罵人和罵國家以外,很多所謂的不友善,其實全看審查員個人怎麼想,根本無法複審。而且審查員的權力太大,同樣是被三個月內禁言2次,審查員可以採取永久封禁,和封禁1天,這兩種完全不同的處理方法。如果審查員個人在其他渠道(比如淘寶)有後臺專門和想要控制輿論和清除某些絆腳石的利益相關者有利益接洽約定,這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了。攻擊方只需要3次侮辱激怒對方(可以在不同的話題下,也可以多人交錯操作),對方回擊,就可以令對方重罪被封,而即使對方反過來投訴,攻擊方也可以僅被刪除言論判輕罰。如果是想用知乎長期賺錢養家的大佬,誰敢信任這種機制?除了儘量少說話以外,沒有別的辦法。大佬除了發點學術文章論述外,自然就更加不想說任何話了,因為封禁根本不看前因後果也不看你在知乎做過多少流量貢獻,2次微瑕就會死亡(第3次只要有投訴就可以立刻判的)。
4 綜合2和3,很明顯,知乎的管理在誤入歧途。對於片言半語說得有點問題,懲罰措施就如此嚴厲,甚至進行濫用,不管別人在知乎的積累量。但是對於明顯的團體流量刷屏、流量導向等問題卻根本沒有任何防禦措施。唯一的管理措施依靠舉報(知乎自稱有主動機制,但是實際在各種罵人的帖子裡從沒看見過知乎主動刪除罵人者)。這種模式顯然對於個體大佬的生存是非常不利的,尤其對上了專門的熟知遊戲規則且有時間撕逼的職業知乎槓精團隊。知乎現在的機制,就是在逼走勸退正常的有情緒的答眾,留下一大批專門養成中的無感情只有功利性攻略目標的商業號。最後除了以找存在感為樂的底層平民和商戶,沒有人在那裡活下來。對有流量貢獻的人,只有懲罰,沒有獎勵,這樣的平臺一旦圈子散了就徹底散了。
除了幾個有名的大號以外,現在已經基本不看知乎其他問題了。這個平臺已經留不住精英層級的人了,這從它不想堅持專業性做精,而是想走流量路線的那天開始,就已經註定了。知乎已經開始賣自己的流量了。
-
5 # 監聽員1380號
眼下這個節點,知乎走進基本走出了使用者紅利的階段,來到了精耕細作的時代,本人也是一名知乎使用者,早在知乎大爆發前就進入社群參與互動。
作為國內最為活躍的UGC平臺之一,早期的知乎UGC內容質量相當之高,雖然當時一度因為使用者群體之具體,知乎上調侃和陰陽怪氣的習慣一度被延續到了現在。但不可否認的是,早期及中期知乎使用者的群體集中了相當TOP的新興中產及未來新興中產群體。從受教育程度上來說,基本站上2C社群產品的最高峰。
當然隨著知乎商業化的全面鋪開,自2015年9月完成由騰訊和搜狗領投的B輪融資,知乎商業化到如今也有了整整4年的業務展開。
隨著使用者下沉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知乎也面臨著與其他大型社群一樣的情況,諸如KOL流失、核心使用者質量下沉,越來越多的輿論battle,越來越難處理的輿情事件,以及越來越需要精耕細作的言論自審機制,當然還有越來越複雜的使用者體驗問題等等。
本人基本上就屬於知乎的流失使用者,目前隨著知乎使用者層的沉降,知乎商業化使得許多答主初心不再。越來越多的回答套路和質量回答得不到應得的重視,原本友好理性剋制的交流精神被使用者下沉的現實嚴重破壞。
相較於悟空問答,我在平臺上進行回答的目的被淨化,雖然悟空的使用者下沉本就是整個社群最大的現狀,很多專業性的回答是相對受高等教育人群比例較低的70、60、50人群看不太懂的,但是一則在對回答的質量要求上較低,二則對於受眾閱讀興趣較好把握,三則有現實的激勵機制可以予以實在的使用者激勵。
作為高產的答主,我十分有興趣在這個平臺上有所作為。至於知乎,由於個人對高質量答案的過高要求,在未來的更多時候,我只能選擇作為學習者進行參與。
當然這裡不得不提知乎與悟空兩個問答社群的共同問題:詭異的言論審查機制。這個問題我不想再繼續談,知乎在封禁了我長達萬字的回答後讓我徹底對其死了心。悟空也以幾乎相同的情況曾在多半年前傷了我的心,但是我看在位元組系補貼的份上,如今再次參與創作後,深刻地體會到了悟空問答在運營上的用心。當然,我還是要繼續反對目前這種極為詭異的審查機制。
以上。
-
6 # 維克多川普
大概12年13年的時候,知乎知乎還是一個小圈子那時候的萬贊可是大V炫耀的資本,而現在萬贊大多數是自以為有幽默的抖機靈。那時候會有很多圈內大v認真回答問題,大家都是乾貨的創造者,知乎網路環境裡難得的一片淨土。現在用的人越來越多,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和百度貼吧也沒什麼不同,以前看知乎的回答會覺得長知識有意思,現在是打心底裡噁心,這些人和百度貼吧的使用者唯一的區別就是,用百度貼吧的時候可以噴人就噴人,可一旦他們換上知乎,罵人之前得先思量一下:知乎裡都是精英,我現在用的可是高階東西,上流人物,不能直接噴。就各種拐彎抹角,就自詡文化人,唉,那時候的知乎可以用刷來看,現在的知乎在我的手機裡就是有時間就瞧兩眼,意思慢慢也淡了。其實沒什麼好評價的,知乎會越來越平民化,大V也會逐漸退出知乎,這是必然的趨勢。所以本質知乎的使用者變了,而不是知乎變了,有一句話說的很對,什麼樣的人群決定什麼樣平臺,知乎不過是使用者質量下降帶來的無趣,和大多數小圈子一樣,是討論問答類app的縮影。知乎大眾化低俗化的趨勢是肯定的的,我小學畢業照樣能註冊能回答。我9852211一樣也能註冊能回答問題。知乎總是給人倖存者偏差,覺得中國的領用精英特別多,其實中國的本科率也就10%左右,大部分人還是俗人,同樣一個問題,一個抖機靈回答在俗人看來可能很有趣繼而隨手一讚,但他們意識不到“這個抖機靈的答案對這個問題有沒有幫助”,繼而他們也就不會想到“這樣的回答其實是對問題本身和題主的不尊重”。看似抖機靈編_故事秀逼格答案高贊,實則只是俗人大量湧入的表現之一。這樣不僅會使認真答題的人失去答題動力,還會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抖機靈騙贊,知乎也是成也使用者,敗也使用者。知乎不過是一件爆款衣服,流行的久了穿的人就多了。如果說品味,那隻屬於有門檻限制或者知名度低的其它款衣服,畢竟過於流行的東西會讓一部分人產生厭惡感,倒不如理性看待,自己不愛穿就罷了。隨著知名度的提高,很多問題也隨之而來,湧入的俗人們給它貼上各種標籤,以此來標榜使用著它的自己的優越。在這些湧入的俗人手裡,知乎成了刷存在實現自我滿足的工具,本質上這樣的做法和網路噴子罵人的目的沒有區別,同樣地他們都想表達:“我存在,我很優秀.”唯一的區別在於,噴子通過貶低別人,俗人們通過..“秀和貶低別人.” 所謂的知乎使用者看不起百度知道,知乎看不起貼吧,以及引起的各種互撕,其實看似兩方三方對立,實質是同一類人互刷存在而已。他們的動機也無非就是上面我說的那點兒東西。總得來說知乎沒什麼好評價的,就像快手一樣,它只是一個記錄使用者的工具,真正需要的評價的是人。普通人和簡單的人。文明和還未文明的人.其實,文明的含義並不是你擁有多少,而是你能接受多少。有一天,當一個乞丐接受你的施捨後站起身對你破口大罵時,你仍能報以微笑,那就足夠了。那並不代表你有多麼仁慈多寬容,而僅僅只是因為,你能清楚地看透他的一切,而它只是一個乞丐,就像自己只是一個人而已。當你能夠接受所有你討厭的你反對的一切,並保持自己對這一切的看法時。你就已經走進了文明。
-
7 # WOOD知乎
知乎剛創立的時候 ,很多專業領域的大牛入駐平臺, 他們就是為了解答。在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當初的知乎絕對是一股清流,並且它所具備的專業性絕對是所大多數平臺都難以企及。現在這些大牛回答問題就很少了。
前者爭議比較大的是 知乎的一套管理規則, 有點”法官“裁決方式的:
其他原因是什麼呢? 就是沒有解釋的原因。而且由於知乎很多是高質量回答者, 往往就很較真,容易和管理員理論。特別領域管理員也很難搞清楚一些事實,會出現誤判。尤其是知乎和專業論壇比, 在高質量回答者減少的情況下,又無法替代專業論壇,比如軟體行業各種技術論壇。
知乎是經營社群和個人口碑為特點。
-
8 # hujing1984
1,隨意刪帖,禁言,封號。
2,看似很多申訴途徑,但都是做做樣子。
3,內容翻來覆去就那些。
4,入b乎快200天后,帶著還生效的付費會員,果斷解除安裝。
-
9 # 成雙結對做好人好事
知與乎有三種解:一,是二者合一叫“知乎”;古時意為“知否”,今時意為“知道嗎?”。二,是二者分開為“知”“乎”;前為知道、知識、知了等,後為感嘆詞、虛詞等。三,是當今一種自媒體平臺名稱網名。你這一石三鳥,不可謂不厲害;只是不知你想要哪隻鳥、哪種鳥?還是凡鳥仙鳥神鳥都要?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老子推崇“無知”。佛門講:知者必有所不知,無知者無所不知。科學倡導:知識、知根知源、知因知果、知道理。老百姓喜歡: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林之大了,什麼鳥都有啊。
-
10 # 是揚程啊
本人最開始接觸的是貼吧,裡面什麼都有,精貼,水帖一應俱全,廣告也是最多中的一個,微博我是玩不來的,微博給我的感覺就是明星聚集地,我也是從來不關心這些,後來接觸的知乎,虎軀一震,原來還有這麼多的大神存在,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個知識分子和成功人士的集中地,裡面的思維發散比較高,寫出來的東西幾乎是直指本心,包括一些大神對經濟走向的預言也是真的準,對於我來說,,我通過知乎看到了更大的世界,(除了無數不在的槓精的言論),現在的論壇,網站,全部是智慧推薦,根據個人喜好,推送自己點選數量多的型別文章,對於一個APP的評價,我感覺還是大多停留在自己的瀏覽型別上,算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個人愚見!)
回覆列表
早期的知乎是個小眾論壇,人雖少但個個精英,我加入知乎時間比較晚,但加入時仍然覺得知乎的內容質量真心高,而且論壇氛圍也不錯,反智的噴子和槓精很少。但這種良好的氛圍是投資人的錢砸出來的,後期知乎走商業化路線,放開註冊,各種人都進來,知乎問答的質量不停地下降,噴子槓精滿地爬,導致使用者體驗越來越糟。還有個原因,知乎風氣的敗壞不僅僅是使用者造成的,也是員工造成的。隨著論壇的發展,知乎這家公司的規模也急劇擴張,用人需求強烈,但在招人時把關不嚴,或者說不打算嚴,現在知乎的管理員都是中專學歷,不是貶低他們,而是實事求是地說,有許多問題他們根本辨別不了。因此出現了知乎管理員愛搞雙標的說法,同樣的一句話,別人說了沒事,而你說了就被判定違規,還遭到禁言,這種現象不是小範圍的,是大範圍的,知乎大神的離開速度與這種現象的泛濫程度成正比。這些大神往往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許多還是碩士博士級別,一想到他們寫的內容還得經過一箇中專生的稽核才能通過,通過了還得受各種低智商的亂噴,在知乎上輸出成了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因此他們漸漸低也就不再輸出了。但由於知乎上還是沉澱了一些高質量回答,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原先的大神漸漸隱去,不再輸出,而是單方面的索取,長此以往,高質量的回答越來越少,直到完全消失。知乎管理員素質低下,導致大量高水準使用者輸出內容的熱情銳減,甚至還出現過一件啼笑皆非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