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職業規劃師蕾兒
-
2 # 青島樓市研究員
看上去很美公寓套路很深 青島95%的公寓都不能買
房
能不能買
你首先應該問自己三個問題:
我買這套房幹什麼?
從目前市場調查來看,這套房能達到這個預期嗎?
如果達不到預期,我會焦慮嗎?
“老王,你說賓果公寓能買嗎?”
1
調查租房市場,比你看專案都重要
我調查發現,80%以上買公寓的人都是投資性購房客,各種因素中他們最關心的就是被開發商吹得天花亂墜的回報率。
回報率要實現,最關鍵的是你這房子要能組出去。2016年年底,在東李炒房的一哥們就為自家的普通住宅感到憂心,因為沒人租了。我們不否認東李目前是青島剛需重地,很多年輕人都在此地定居,但是從租房的角度上,東李的方便程度遠不及2號線、3號線周邊。
除了長租客,當然還有旅遊季當日租房。但是問題又來了,遊客們會跑到東李來住嗎?在青島這個旅遊淡旺季分化非常明顯的城市中,黃金地段、一流的品質、超強的綜合運營能力,擁有這些條件的公寓產品才可能獲利,但是這樣的專案太少了,所以我說90%的公寓是不能賣的。
2
人口總量決定公寓的未來
也許還有人會說,你就不能以發展的眼光看青島,未來青島發展起來了,房產升值之後,租金這點收益無所謂的。
如果買住宅,這種思路或許還對。所以,我現在還鼓勵有底氣的人去高新區和西海岸精選商品住宅。但是在公寓這個層面,我認為大幅升值的春秋大夢就不要做了。
北上廣深的行情沒有任何參考性,因為在全國總人口已經出現拐點時,沒有太多亮點的青島人口不可能有一個爆炸性的增長,那麼青島人口密度就不會像一線城市那麼高。所以,你指望剛需來接盤公寓產品,這無疑是白日做夢。
除了公寓固有的硬傷外,我們還應該看到許多新區建造了大量的人才公寓和租賃房,這些保障性住房的價效比,同樣要甩公寓產品幾條街。
那麼,你的公寓產品未來賣給誰?
-
3 # 雨桐撩樓市
為什麼這樣說呢?商住混雜、商業水電造成的居住不便其實是小事,公寓普遍沒有學位,大多不能落戶明顯不能滿足住房剛需的居住要求。即使是買來過渡也不行,因為公寓二手交易時需要繳納佔總價20%還多的稅費,這基本上鎖死了公寓的流動性,未來很難賣掉公寓再去換住宅。所以說,公寓不適合住房剛需購買。
但如果是"房票"已經用盡,沒有了買房資格又想繼續買房的人就不一樣了。當然,這些人購買公寓時也要做好長期持有的覺悟,不要考慮升值的事情,主要靠房租來獲得收益。公寓面積小,總價低,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生活設施齊全,出租的收益率遠遠超過住宅。
小編就有朋友專門購買公寓來收租,現在手裡已經至少握著十幾套,有些是十幾年前購買的,所以價格低廉。比如,有的30多平的公寓買時總價10萬一套,現在已經漲到了30萬元,最重要的是現在一年租金就接近2萬元,5年租金收益就能回本。這些公寓現在雖然不好出手,但他也不願意出手,因為這些公寓已經變成了他的現金奶牛,每月都能給持續給他貢獻穩定的現金流。
所以,40年產權的公寓不適合住房剛需購買,但適合已經用盡"房票"還想繼續買房的人購買。
-
4 # 烏魯木齊樓觀
不能限購執行以來,以往沒受到太大關注的商務公寓專案,開始大打“不限購、不限貸”牌,在住宅被限購的市場中成為很多買家考慮的投資專案。
商務公寓一般來說,面積不大,小公寓易於出租,且實際租金更高,在租房市場,小戶型租金總價低,往往比大戶房產更容易出租。
這是公寓的優點。從這個角度來說,住宅、公寓,在出租市場來說,似乎沒有什麼太大差別。但是從付款方式來說,住宅和公寓則大有不同。
有些人覺得總價上來說,有些住宅和公寓地段相近、定位相近,總價差別不大,有些公寓甚至要比住宅低很多。
出租的價格也差不多,甚至高於住宅,所以有些人買到了比住宅便宜的公寓以為賺到了大便宜,其實不然。
公寓在持有的時候,其實會面臨很大的風險和很多隱性成本。
公寓:不限貸,五成首付;無首套房優惠,且不能用公積金貸款
住宅:限貸,個別銀行有首套房優惠,能使用公積金貸款
公寓最大的優點是“不限購、不限貸”,這是公寓宣傳得最多的賣點,同時對於“無名額、三套房買家”來說,投資公寓無疑是投資房產的“唯一出路”了。除了沒有貸款優惠之外,公寓的貸款是不能使用公積金貸款的,也不能以購買了公寓為由提取公積金,因為公積金貸款是購買個人住房的專用款項,非居住物業是不能使用的。
貸款年限上也有區別。
住宅最長可貸款30年,而公寓屬於商業用地,貸款年限10年。
銀行為什麼這麼規定。其實,已經看出了,公寓要比住宅的風險更大,銀行已經預知這種風險了,所以要降低風險,就要提高首付,首付五成。年限也要縮短。這對於投資來說,槓桿使用效率太低,且佔用的本金太多,風險更大。
第二,能否落戶,是否有學位的區別
公寓:不能落戶、無學位
住宅:符合條件可落戶,有學位
購買住房能否落戶,關鍵要看專案所在地塊是按照什麼性質審批的,如果是純商業性質,就不能單獨落戶,所以公寓是不能落戶的,如果是綜合性質,那麼其中的商業部分不可落戶,而住宅部分則可以落戶,所以有些商用樓有一部分可以落戶,但大部分公寓產品都是無法落戶的。
和“無法落戶”一樣,公寓也是不帶有學位的,就算有名校相傍,但業主的子女卻無法享受名校學位。
這對一向以名校學位優勢備受市場寵愛的老城區物業來說,公寓後期升值潛力相對較弱。因此相對來講,名校路段內的公寓與住宅,在價格上的差別會更大。
第三,使用屬性與品質之間的差異
公寓:實用面積7成就不錯了,使用年限最多50
住宅:最高實用面積能達8成左右,使用年限最高70年
小戶型本身面積小,那麼房型佈局、房屋面積、公攤面積、房屋朝向、裝修標準、每層套數、每層電梯數以及景觀綠化的情況都會對客戶產生影響,進而影響投資回報率。
而房子面積太小,公攤大,本身就不是正常戶型的住宅,居住會影響使用功能。
商用性質的公寓一般使用面積小,市場上大多公寓只能有七成左右的實用面積。而住宅則不同,住宅公攤相對較小,實用面積能達到八成左右。
此外,使用年限的不同是公寓與住宅最大的區別。
商用公寓的土地使用年限只有40-50年,而住宅的土地使用年限長達70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售的不少商用公寓產品的土地使用證大多是在多年前取得的,因此不少專案的實際使用年限僅剩下三十多年,與住宅相比腰斬了一半。
而按《物業法》的解釋,住宅物業在土地使用年限到期可自動續期,但商用物業卻仍暫時無相關法規可依。
公寓:商用水電、物管費一般較高、不能用明火
住宅:住宅水電、管理費一般較低、可用明火
公寓居住起來的持有成本也一般比住宅要高
首先,公寓要用商用水電,粗略地講,商用水電大概是民用水電的一倍。
此外,部分公寓是不能通煤氣管道,不能使用明火的。有些專案管理嚴格,就算是瓶裝煤氣也不能送上樓,日常居家只能一切電器化,用電費用更高。商用公寓的用水用電費用,通常要比普通住宅高很多。
1、產權40年和70年。
2、公寓屬於商住型,水電等物業成本按照商業使用標準,比住宅高,一般不通天然氣。
3、公寓內部結構不完善,居住功能低,舒適性不好。
4、貸款差別,公寓首付高,貸款年限短,槓桿作用發揮不充分。
5、使用者群體特殊。由於公寓戶型小,只適合單身或者2人居住,如果是出租,範圍受限較大,不好租。
6、戶型結構偏小,使用者群體特殊,致使接手的人有限,一般家庭都不會考慮入手,因為拖家帶口住不下,周邊配套一般也趕不上住宅,升值空間就受限。
7、交易的稅費,公寓後期轉手需要交營業稅,住宅滿2年免交。如果用於投資,差別顯而易見,千萬別被銷售人員忽悠。
回覆列表
40年產權的公寓,買不買得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但從總體來分析,不建議購買公寓!!
如果是自住,絕對不建議購買公寓!
公寓首先是40年產權,但產權決不是阻礙購買的主要因素,不建議購買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
1、沒有戶口和學區
我們購買住房,尤其是剛需,戶口和學區是年輕人在一個城市站住腳的根本需求。
2、沒有社群氛圍
公寓像極了酒店和單身宿舍,長期居住會發現與住宅小區完全不同,沒有社群歸屬感,缺少綠化,缺少休閒場地。
3、居住成本高
公寓通常執行商業水電價,居住成本高。
自住情況下買公寓,特殊情況也是可以的,比如當前沒有購房資格,先入公寓自住,等以後置換住宅。
如果是投資,是可以購買公寓的,但要謹慎選擇。
買公寓來投資,要重點關注租金回報率,只有當淨現金流,也就是租金_貸款_成本=正數時,才有投資價值,這樣的公寓一是可以每月有正向現金流,還有可能在出售時獲得價差,這樣的投資最穩妥。
當購買公寓時,有四大建議要謹記:
要有地鐵,在地鐵站邊上可以,地鐵上蓋更好。
最好要有購物中心或者商業街。
面積 40 平方米以下。
一定要大城市,必須品牌開發商開發。
總結:公寓做為一類特殊產品,無論是自住還是投資,請一定謹慎分析,理智購買,有一定風險,對投資的技能要求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