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晨馨水晶公主殿下

    傳說一:

    古代大理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白族人居住在蒼山,以打獵和放牧為業。每當他們獵到很多野獸便認為是“蒼山神”的恩賜,因此就歡聚在山林間,燒起火堆,邊吃邊唱,繞著山林盡情歌舞玩樂,讚頌“蒼山神”的偉大,並祈求今後的生計能繼續豐收,是為“繞山林”的由來。

    傳說二:

    從前觀世音菩薩為了制服洱海羅剎,他 (她)下凡一揮袈裟,洱海大水即向東退去,蒼山腳下現出一片平地,白族人就從蒼山搬到壩子上居住。觀音歸天後,把協助制服羅剎的西天護法神——五百神王留下,並封他為建國皇帝。居住在慶洞的建國皇帝為了造福百姓,他教大家種桑種柳、植樹造林、耪田織布。因此,每逢農曆四月間採摘桑葉的時候,百姓和建國皇帝齊聚慶洞,一面採摘桑葉,一面唱歌跳舞。大家唱累了,跳乏了,就把柳樹枝折來頂在頭上遮陽,此後形成“繞桑林”的習俗。

    傳說三:

    建國皇帝死後,白族人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尊稱他為愛民皇帝。在送葬的那一天 (據說是農曆四月二十三日),老百姓穿白衣、戴白帽,用披白的柳樹枝作為引路幡,前來慶洞哭悼,搖幡招魂。晚上,人們在他的靈前鋪草,一直睡到第二天,替他守靈。臨走前,人們許下心願,要連守三年靈,並修廟立祠,讓後代子孫永遠紀念他,尊他為最高本主,並稱他的本主廟為“神都”。往後,前來奉祀的人原來越多,從開始奉禮的第一年起連來三年,這是“繞三年”的由來。

    傳說四:

    有一年,天旱無雨,莊稼快種不下去了,到了“繞三年”時,人們向建國皇帝祈雨。建國皇帝顯靈了,他賜給人們一個寶葫蘆,叫他們到河涘城 (仙都) 的本主廟找段赤城,讓段赤城在寶葫蘆中裝滿洱海水後帶回來施法。後來到了栽秧時果真天降大雨,解除旱災。此後,便有人稱“繞三年”為“祈雨會”。

    傳說五:

    建國皇帝有個公主,嫁給巍山的保安景帝。建國皇帝死後,保安景帝陪公主前來替亡父守靈,但他並沒有同公主回娘家,而是單獨來到灣橋,賞小雞足 (灣橋保和寺附近) 風景,後來保安景帝久等公主不回就先行回巍山。公主守靈完畢後,無人陪伴回家,參加“繞三年”的白族百姓便主動集合起來歡送公主回巍山。當人們來到馬久邑時,恰逢保安景帝也前來迎接公主,兩邊的人民匯聚一起,十分高興,便唱起歌,跳起舞,相互祝賀。白族人為紀念這件事,就在馬久邑建立保安景帝的本主廟,表示懷念。這個故事解釋了為何“繞三靈”隊伍逛過“仙都”後,於馬久邑解散。

    傳說六:

    南詔國時期,洱海地區國王的三公主金姑長得很漂亮,喜歡游山玩水。有一日,她在外游歷山水時,遭遇危難。蒙舍詔 (今巍山) 的一位獵人恰巧經過,救了金姑公主。獵人武藝高強,深得公主愛慕,但相貌卻是一般,因此國王並不同意兩人交往。但最後公主和獵人私奔,回了蒙舍詔。國王迫於無奈,只有同意兩人的結合,並約定每年農曆二月中旬去蒙舍詔接金姑和女婿回娘家。但女婿曾因岳父的反對,不好意思見面,只好在灣橋村的保和寺等候公主一同回家。可左等右等,不見公主回來,駙馬只好在三月三日獨自一人返回蒙舍詔。據說金姑公主在娘家住到四月二十四日才返回蒙舍詔,國王派去送金姑的人一路歡歌,因此便有了“繞三靈”要送金姑一說。

  • 2 # 用戶7647203251762

    白族民間故事傳說一

      【五穀神王】

      傳說,天地形成後,人們沒有吃的,只好以樹皮、野菜充飢。跋達走了一百天,向觀音陳述苦情,懇求給柴五穀種子。觀音給了他五個小葫蘆、一個大葫蘆、,告訴他:第一個三節葫蘆裡是蕎種,要撒在高山上;第二個兩節葫裡是大麥種,要撒在半山腰;第三個細脖子葫蘆裡是燦米種,要撒大大河小溪邊;第五個一節葫蘆裡是糯米種,要撒在水田裡。大葫蘆裡裝的是樹川,要等撒完了五個小葫種子後才能撒。跋達按照觀音的囑咐,依次從山頂、山腰、河邊、水田撒了五穀種子。因忙於撒種,把大葫蘆的蓋子丟了,等他撒完種回頭看時,山山嶺嶺長滿了樹林,沒有路回家了。

      人們見地上長出了五穀,高興得連夜打著火把去地里看莊稼,然後呼喊著跋達的功勞,把他尊為五穀神王,並在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五日,嘗新米,吃鮮犁,火上火把迎跋達。晚上,姑娘和小伙子們要舉著火把,在田野山上繞,表示尋找跋達。人們則圍坐在村中的大火把周圍,齊唱獻給跋達的頌辭。

      白族民間故事傳說二

      【觀音伏羅剎】

      觀音制伏羅剎,這是老一輩白族人家喻戶曉的一個古老的傳說。有道是“袈裟披一披,黃狗跳三跳”幾乎成了白族老人們的口頭禪。至今在白族地區較為古老的觀音廟裡,只要塑的是觀音老爹(即男身觀音)的形象,那麼除了身披袈裟之外,旁邊還必定帶著一隻小狗。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可以這樣說,這是白族人心目中最早的觀音形象。等講完這個故事自然就會明白其中的原委。

      在張氏白子國建立之初,蒼洱大地原先被一個叫羅剎的惡魔盤踞著,號稱“羅剎古國”。羅剎是個妖女,專以人眼為食,尤其愛吃青壯年男子的眼睛。她經常幻化成一個純情的美女,到民間去勾引成年男子。誰要是上了她的當,雙眼即被挖去吃了。這羅剎吃人眼無數而得以千秋不老,始終如同一個嬌豔絕倫的少婦。而國中的男人便十個有九個成了瞎子,農耕畜牧之事只得全由女人承擔。

      救苦救難的觀音大士來到葉榆得知羅剎作孽,決心為百姓除此一害,首先找到羅剎宮裡的長老張敬幫忙。這張敬乃白子國始祖張仁果的後裔,巴不得借觀音之力除掉羅剎。這一天在張敬老人的帶領下,觀音大士身披袈裟,帶著一支黃狗,手提一筐剝了殼的螺螄進宮見了羅剎女王。大士謊稱這是最好的人眼,請羅剎品嘗。羅剎只嚐了一隻便拍案叫絕道“真天下罕見之美味也!”便提出要與大士交換整筐“人眼”,問大士想要什麼?大士說“老僧不過是個出家人,從天竺(印度)來到這裡,只求給點地盤,有個安身之處罷了。”

      羅剎說“要多大地盤,您自己選吧!”大士說“所需不大,只需我這小黃狗跳三跳,袈裟披一披之地足矣。”羅剎笑道“不過如此,任你取去!”大士說“謝女王大度,但口說無憑,得立個字據,以免反悔。”于是在張敬的撮合下,雙方便在上鳴邑的合會寺立下契約:“吾願以僧之黃犬三跳、袈裟披覆之地換取老僧一簍人眼為食,永不反悔!”簽字畫押之後,羅剎一口氣吃了整筐螺螄,與大士一起上到蒼山頂上畫地盤。誰知那袈裟一披,迎風而大,覆蓋蒼洱之地;黃狗三跳便從龍首關到龍尾關,從西邊的蒼山頂到東邊的玉案山,整個百二河山佔盡無遺。這時羅剎才著急起來,叫道“我的地盤都歸了您,倒叫我無安身之處了!”大士笑道“莫急莫急!老僧已為你把宮殿建好了。”于是帶著羅剎來到芒湧溪邊的蓮花峰下,只見崖洞口立著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擺滿用螺螄變成的人眼、用水變成的美酒,美味珍餚樣樣俱全。羅剎喜不自禁,進去就捨不得出來。此時,大士在羅剎背上拍了一掌說聲“出!”只見羅剎張嘴“哇!”地一聲,所吃的螺螄便一起吐了出來,瞬間變成鐵鍊將其從頭到腳緊緊捆住。接著,大士又用巖石封住洞口,徹底制伏了這個禍害人間的魔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rtk邊坡參數怎麼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