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風光藝境

    喀麥隆全稱喀麥隆共和國,位於非洲中西部的幾內亞灣東北岸。工業發展水平居非洲前列;糧食豐產,有“中部非洲糧倉”之譽;旅遊資源豐富,有“微型非洲”之稱。

    喀麥隆西北接奈及利亞,東北界查德,東鄰中非、剛果,南與加彭、赤道幾內亞接壤,西南瀕幾內亞灣;海岸線長354千米。

    公元5世紀起,喀麥隆境內先後形成了一些部落王國和部落聯盟的國家。1472年葡萄牙殖民者來到伍裡河,發現大量對蝦,故稱伍裡河為喀麥隆(葡語意為蝦)河。16世紀起,荷、英、法、德等殖民公司相繼侵入。1884年德國殖民者誘迫西部沿海地區的杜阿拉國王簽訂了“保護條約”,使該地區成為德國的“保護國”。1902年7月10日,英法簽訂《米爾納_西門協定》,兩國瓜分了喀麥隆。1922年國際聯盟將喀麥隆分為東、西兩部,分交法、英“委任統治”。1946年12月,聯合國大會決定喀麥隆仍由法、英“託管”。

    1956夏,喀麥隆人民聯盟在東喀麥隆發動武裝鬥爭,法國殖民者被迫作出讓步。1957年4月頒佈喀麥隆新法規,同年5月組成喀麥隆自治政府。喀麥隆法國託管區根據聯合國決議於1960年1月1日獨立,成立喀麥隆共和國。

    另一方面,1961年2月11~12日,喀麥隆英國託管區北部與南部分別舉行公民投票。結果北部於同年6月1日併入奈及利亞;南部於10月1日與喀麥隆合併,組成喀麥隆聯邦共和國。1972年5月20日,公民投票通過新憲法,取消聯邦制,於6月2日成立中央集權的喀麥隆聯合共和國。1984年1月,改國民為喀麥隆共和國。

    1972年5月20日經公民投票通過的憲法,後經6次修改。憲法規定: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有權任免總理和政府成員,頒佈法律和法令,必要時可提前舉行總統選舉,宣佈緊急狀態,主持最高國防會議、最高司法會議和有關國際關係問題的會議。總統由選民直接選舉,任期7年,可連任一屆;總統空缺時,由議長代行總統職務。總理是政府首腦,領導政府工作,負責執行法律、行使制訂規章權,任命行政官員。

    喀麥隆主要政黨有喀麥隆人民民主聯盟;全國民主進步聯盟;喀麥隆人民聯盟;社會民主陣線等。

    喀麥隆為中等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國民經濟以農業為主,自然條件優越。獨立後,實行“有計劃的自由主義”、“自主自為平衡發展”和“綠色革命”3項經濟發展原則,國民經濟持續增長。1986年以後,由於國際市場石油和初級產品價格下跌,喀麥隆財政收入銳減,生產萎縮,經濟陷入困境。對此政府採取一些緊急措施;1988年9月同國際貨幣組織簽署了結構性調整協議。

    自然資源較豐富,已查明的主要礦藏有鋁礬土、鐵,此外還有鈾、黃金、鑽石、銅、鋅、鉛、錳、鉬、白鎢、鎳等。石油儲量估計為上萬噸,天然氣儲量約為1100億立方米。森林約佔全國面積的一半,盛產桃花心木、鐵木、非洲梧桐等名貴木材。水力資源豐富,佔世界水力資源總量的3%。

    工業發展較快,初步形成以農產品加工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工業水平已躍居黑非洲前列。政府大力鼓勵發展中小和微型企業。耕地面積佔全國面積的18%,糧食主產粟、高粱、木薯、玉米,被譽為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糧倉。

    喀麥隆旅遊資源豐富,有“微型非洲”之稱;政府重視旅遊的開發,主要旅遊區有貝努埃、瓦扎和布巴恩吉達等天然動物園。

    喀麥隆交通發展迅速,已初步形成陸海空立體交通網。公路和鐵路交通運輸佔全國運輸總量的85%以上。鐵路總長1342千米,採用1米寬窄軌;公路總長約5萬千米。水運主要海港為杜阿拉、林貝和克里比。杜阿拉港吞吐量佔總吞吐量的96%。主要河港為加魯阿港。喀麥隆航空公司有定期航班通往歐洲和非洲16個國家。

    喀麥隆對外貿易實行開放政策,強調貿易伙伴多樣化。同120多個國家有貿易往來,與30多個國家簽訂了貿易協定。

    出口物資主要有可可、咖啡、木材、原油、鋁製品等;進口物資主要有工業裝置和企業消費物資等。主要貿易伙伴有法、荷、德、美、日、意、比等國。

    政府重視教育事業,教育經費在政府預算中一直保持首位;高等院校有雅溫得大學。

    喀麥隆奉行獨立、不結盟和廣泛國際合作政策,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積極推進非洲團結和合作,主張通過對話和平解決國際爭端。

    喀麥隆同法國有傳統的密切關係。兩國簽有合作條約和有關經濟、貨幣、財政、軍事、司法等10多項合作協定。法國為喀麥隆最大援助國。喀麥隆是法國在黑非洲法語國家第一大貿易伙伴。

    喀麥隆重視同美國的關係,美國也把喀麥隆列為重點發展關係的非洲國家。喀麥隆重視同非洲國家發展睦鄰友好關係,同奈及利亞、赤道幾內亞通過協商解決了邊界問題。喀麥隆為中部非洲國家經濟共同體、關稅和經濟聯盟、查德湖委員會等區域性組織的成員國。

    喀麥隆同中國於1971年3月26日建交。兩國關係穩步發展,在各個領域進行了真誠友好的合作。

    喀麥隆足球運動是非洲大陸20世紀80年代以來進步突出的國家。喀麥隆足協成立於1959年,1962年加入國際足聯。喀麥隆國家足球隊參加過1996~2010歷屆非洲杯決賽圈階段的比賽。截止2014年,喀麥隆足球隊在歷史上曾7次晉級世界盃決賽圈,被譽為“非洲雄獅”。當年印象最深的球員是42歲進球的老球星“米拉大叔”。

  • 2 # 文史磚家

    喀麥隆,位於非洲中西部,西、北與奈及利亞接壤,東北毗鄰查德,東接中非共和國、剛果(布),南與加彭、赤道幾內亞交界,西南瀕臨大西洋幾內亞灣,國土形狀類似三角形,呈南寬北窄之勢,面積約47.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2468萬,首都是雅溫得。喀麥隆是個多民族國家,約有200多個民族,80%的居民信仰基督教或拜物教,英語和法語同為官方語言。

    喀麥隆本是俾格米人的聚居地,在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一直處在原始落後的社會階段。1472年,葡萄牙殖民者首次到達喀麥隆,此後數百年間在沿海陸續建立起一些據點,並從事象牙、棕櫚油和糖料貿易。1868年,德國開始入侵喀麥隆,經過十餘年的蠶食鯨吞後,終於在1884年將其變為自己的殖民地。一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喪失全部海外殖民地,而喀麥隆則被英、法兩國瓜分。

    二戰結束後,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席捲非洲大陸,喀麥隆民眾也加入其中,經過長達十餘年的不懈鬥爭後,終於贏得勝利。1960年1月1日,法屬喀麥隆宣佈獨立,並建立共和國,而英屬喀麥隆北部地區則決定併入奈及利亞,只有南部地區自願加入喀麥隆,這也是今天喀麥隆使用兩種官方語言的背景原因。喀麥隆雖然“翻身做了主人”,但經濟發展卻長期滯後,至今仍沒能走出貧困的泥沼。

    平心而論,喀麥隆境內的自然資源相當豐富,完全具備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截至目前,喀麥隆已探明石油儲量為2.5億桶,天然氣2000億立方米,鐵礦約54億噸,鋁礬土約11.6億噸,金紅石約300萬噸,錫石25萬噸,石灰石和大理石600萬噸。此外,喀麥隆的鈷、鎳、銅、錫、錳、鉬、鈾、黃金、鑽石、藍寶石、稀土礦等資源的儲量也比較豐富

    除礦產資源外,喀麥隆的森林、水力資源也極其豐富,全國森林面積達2200萬公頃,盛產黑檀木、桃花心木等貴重木材,水力資源佔世界總量的3%。與此同時,喀麥隆素有“中非糧倉”之稱,不僅盛產糧食和可可、咖啡、橡膠等經濟作物,而且非常適合發展畜牧業。除此之外,喀麥隆還富含漁業資源,全國約有10萬人從事捕撈和漁業加工業,年產量約在10萬噸左右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喀麥隆能夠有效地開發、利用好上述資源,如果執政者能夠按照常識治國,就算不能成為發達國家,但擺脫貧困、躋身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還是大有可能。然而,由於喀麥隆政局長期動盪,民族、派系矛盾嚴重,加之吏治腐敗、政府效率低下、國有化政策嚴重失誤等原因,導致經濟發展嚴重滯後,始終無法擺脫赤貧如洗的窘境,堪稱中非最“不爭氣”的資源大國

    時至今日,喀麥隆依舊是個貧困落後的農牧業國家,雖然近年來工礦業、旅遊業的發展水平有所提高,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使得國民收入有所增加,但距離中等收入國家的標準還相距甚遠。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資料,喀麥隆2018年的人均GDP僅有1527美元(約合10698元人民幣),人均日收入僅有29元,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經濟的一貧如洗導致喀麥隆民生維艱,給社會保障帶來難題,從而嚴重影響民眾的幸福感。截至目前,喀麥隆貧困率高達23.8%,文盲率高達23%,平均每1.5萬人才擁有1名醫生,新生兒死亡率高達26.6‰,成年艾滋病感染率為3.6%,國民營養不良率達6.3%,資料令人觸目驚心。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2019年度人類發展指數,喀麥隆在189個國家中排名第150位,屬於“中等人類發展水平”

    在無力獨自解決生存難題的情況下,向外國或國際組織尋求援助,便成為喀麥隆政府的“不二之選”。僅以 2016年為例,喀麥隆共獲得8.54億美元的外援,其中歐盟援助佔總數的57%,緊隨其後的是法國、德國、加拿大、日本、澳洲、比利時、荷蘭、國際開發協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家或國際機構。大量的外援固然有利於幫助喀麥隆度過“難關”,但並無法消除它貧窮落後的根源。

    正是認識到這一點,喀麥隆在致力於國內和解、穩定局勢的同時,近年來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改善投資環境、加快私有化程序、整頓官場貪汙腐敗現象、提高政府工作效能,使得經濟發展略有起色。然而,由於喀麥隆問題太多、積重難返,要想徹底擺脫貧窮、走向小康,恐怕還有相當漫長一段路要走。

    參考書目:《列國志:喀麥隆》。

  • 3 # 地圖帝

    圖-喀麥隆火山現在的喀麥隆,比德屬喀麥隆頭上那隻角,東邊削掉一塊給查德,西邊削掉一塊給奈及利亞,就形成了鹿角的態勢。

  • 4 # 非洲腹地攝影紀實

    瞭解喀麥隆的人都會說這是個有趣的國家,人有趣,歷史也有趣。

    喀麥隆又被稱為龍蝦之國

    喀麥隆這個名字是葡萄牙奴隸販子起的,因為當年這些葡萄牙海盜在一條渾濁的河裡發現了一種味道鮮美的龍蝦,而喀麥隆就是葡萄牙語龍蝦的意思。葡萄牙人走了以後,荷蘭人來了,荷蘭人去了,接著英中國人就來了。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喀麥隆卻是屬於德中國人的。葡萄牙人的海盜基因是搶了就跑,荷蘭人也不咋地,英中國人只關心自己的生意,忽視了喀麥隆部族酋長的保護要求,最後德中國人搶先一步,早於5天同當地部族酋長簽訂了保護協議。第一次世界大戰打起來以後,英、法聯軍強搶了德國的地盤,把喀麥隆一分為二,法國分得的土地多於英中國人很多,法國佔領的地盤沿著赤道一直到查德湖,英國分得了狹長的一塊土地使得和尼日接壤。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喀麥隆的土地又一次被西方列強瓜分,併成為聯合國託管地,因為二戰後聯合國是美中國人的勢力實體。

    喀麥隆只有2300萬人口,但卻有200多個部族,南部大部分人說班圖語,北方大部分人說蘇丹語,官方語言既不是班圖語也不是蘇丹語而是英語和法語,是個真正的種族混雜區。主體民族是俾格米人的後裔,俾格米人是真正的“非洲人”,個頭矮小,鼻孔上翻,嘴脣巨大,這就是大家常說的非洲人的典型形象。實際上非洲很多地方的人 並不長這樣,以喀麥隆為代表的西非及中部非洲人才有這種典型的非洲長相。

    喀麥隆人的非洲面孔

    喀麥隆還有一件有趣的事,在1950年代,法國統治區內75%的人都患有梅毒。一個人類學家在做田野調查時因為拔牙被傳染了梅毒,你說冤不冤。

  • 5 # 萊蒙夫人

    談談喀麥隆的政治吧,2016年10月,喀麥隆發生騷亂。這個騷亂的背景很有趣,就是英語區人口對國家政策的不滿。喀麥隆是由英語區和法語區兩部分組成。法語區是主體,英語區被作為附屬。導火索是喀麥隆政府向英語區大量派遣不會講英語的教師,以及只會講法語的法院督查。

    喀麥隆的兩部分是個什麼情況呢?主體部分,也就是東部和南部的地區,講法語,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西部和北部的部分小部分地區,講英語,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1960年1月,法屬喀麥隆率先獨立。1961年,英國的殖民地奈及利亞獨立了。本來,奈及利亞和南喀麥隆都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是並不是同一個國家。現在奈及利亞和喀麥隆都獨立了,南喀麥隆也需要決定自己的未來。英中國人認為,南喀麥隆從經濟上是無法自主的,最好併入鄰國。

    隨後,聯合國主持了南喀麥隆的全民公決,讓老百姓自己選擇,一是加入奈及利亞,二是加入喀麥隆。

    因為南喀麥隆曾經和奈及利亞人生活在一起,並且深受奈及利亞主體民族的欺凌,所以他們決定加入喀麥隆,成立“喀麥隆聯邦”。這個決定之後是正式的合併談判。本來英國應該給予南喀麥隆在法律、國際規則、國家建設等方面指導,但事實上英國基本撒手不管。所以,南喀麥隆加入喀麥隆的談判是被被動進行的。最終的合併協議在1961年7月的豐班會議(Foumban Conference)上籤訂了。

    但是喀麥隆中央政府一直在試圖同化這一地區。1972年,喀麥隆廢除了聯邦制,改成聯合共和國(united republic)。1984年,聯合共和國中的“聯合”二字也被去除,成為純粹的單一制共和國。

    這一系列的做法導致的結果就是英語區的人感覺受到歧視,加上喀麥隆的主要投資都流向法語區。所以,他們就尋求自治。而政府是絕對不願意給他們自治地位的。所以英語區的人開始上街遊行、和平示威,特別是教師聯合會、律師協會等都開始出動。而喀麥隆政府的做法則是強硬的派警察鎮壓,切斷網際網路、輿論控制。這顯然無法解決問題。估計英語區的問題會在2018年總統大選前達到高潮,暫時是難以解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什麼舞曲最流行?推薦幾首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