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饅頭跑路

    康有為這個人雖然一度受到很多人的吹捧,可時至今日,卻是罵聲一片,何也?偽君子一個也。

    他為了能夠爬得更快,在讀了幾本所謂的“西學”之後跑去忽悠光緒帝說,皇帝呀,快變法,變法能夠富國強兵。

    可實際上,對於康有為而言,富不富國,強不強兵無所謂,關鍵是他能不能用變法來獲得權力。

    對於那時候的光緒而言,也一樣無所謂,他在乎的是能不能通過變法將皇權從慈禧手裡奪回來。

    於是,他們一拍即合。

    可是等到變法破產,慈禧要抓他們的時候,康有為卻不厚道了,自己一個人悶聲跑路了,留下別人給他頂罪,被砍頭的被砍頭,被髮配的被髮配,連光緒都被慈禧給關起來了。

    只有譚嗣同慷慨激昂地說了句,沒聽過有哪國變法不流血的,如今中國變法卻還沒有人流過一點血,所以才不成功,讓中國變法的流血從我譚嗣同開始吧!

    譚嗣同死了,康廣仁死了,楊銳死了......光緒被關起來了。

    康有為跑到上海後,一聽說清政府在通緝自己,乾脆一溜煙跑出中國了,只有國外才是安全的呀。

    這麼一看,康有為似乎是在流亡,過得應該很不容易吧?是的,康有為這廝流亡海外的生活過得太不難了,難到錢多得不知道怎麼花才好了。

    康有為哪來那麼多錢呢?在這不得不說此人騙術高超,嘴皮子功夫了得。

    他一跑到國外就到處嚷嚷,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們,咱們的皇上被慈禧給關起來了,我一直在想方設法營救他,但是這事太費錢了,我手頭又沒錢,所以,你們誰有錢的,趕緊資助資助我。

    他怕海外那幫人不相信,還特意讓人弄了一張自己和光緒、梁啟超的假照片,然後又宣稱自己有光緒的衣帶詔,光緒在衣帶詔裡明確說了讓康有為設法相救。

    這麼一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了他的話,也就越來越多的人給他送錢來了。

    康有為看著一捆又一捆的鈔票裝進自己的口袋裡,笑得合不攏嘴,手裡有了錢,即便受到了清政府的通緝又如何?天下之大,何處去不得?

    所以,他就開始了“環球旅行”,到處去花錢,反正賺了錢不就是用來花的嘛!再說了,錢多得都不知道怎麼花了。

    1904年康有為旅行到了瑞典,一看這裡風景還不錯,所以決定在這裡住一段時間,住著住著突然看上了一座小島,然後就花錢把這座小島給買下來了。

    他買下這座島可不是為了養魚用的,是用來享受生活的,所以他又掏出了一大筆錢在島上興建了一座美輪美奐的中國式園林。

    這座島也因此被稱為“康有為島”。

    不過,康有為這廝也挺有趣,花巨資買了一座島,又花巨資興建了一座園林,結果他卻將園林命名為“北海草堂”,還真當自己過著像杜甫一樣“茅屋為秋風所破”的苦哈哈的日子呀?臉皮太厚。

    1907年康有為離開了瑞典,康有為島和島上的園林也就閒置了下來,也沒人打理和修繕維護,所以時間一久,康有為的“北海草堂”也就荒廢破敗了。

    後來,康有為島被瑞典政府收了回去,康有為曾經興建的園林在破敗之後也被拆除了。

    康有為回國之後,仍然和之前一樣口號喊得響亮,但已經沒幾個人會相信他連篇的鬼話了。

  • 2 # 莫地方

    康有為島, 又名(飯店島Restaurangholmen)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東南面的富人區海濱小鎮沙丘巴登,是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失敗後赴瑞典購置的。

    此島雖在,可已和和康有為沒什麼關係,現在的康有為島上早已物是人非,可以說除了當地華人會知道這座島曾經屬於康有為,其他人可能連康有為都不知道。

    康有為雖為改革家,可也是投機者

    第一、中日簽訂喪權辱國《馬關條約》為導火線,康有為、梁啟超聯合603名舉子發起公車上書從而為戊戌變法埋下伏筆。

    第二、戊戌變法失敗最大原因,一個書生空談誤國,光緒無權無勢並用錯人,得罪保守派引慈禧出山收拾光緒及康有為等人,這次變法最終也畫上了句號。

    康有為敢於提出改革方可救國,這點值得稱讚,可在1898年“帝黨”遭“後黨”鎮壓後,康有為開始逃亡,離開中國後,康有為雖較為落魄,可其畢竟為戊戌變法發動者和光緒關係也比較親密,他就以此為宣傳快速聚斂財富。

    康有為包裝自己,獲取大量財富

    “百日維新”被慈禧太后粉碎後,慈禧太后一方面宣佈捕殺維新黨人,另一方面沒收了康有為的全部家產,這要康有為一窮二白。

    康有為口才不錯也懂得包裝自己,離開中國後他發表《奉詔求救文》,自稱帝師,又拿出光緒合影,組建“保皇會”,募到了很多財物,騙取不少海外華人支援,這要不少不明真相之人對其抱有同情態度,從而大力支援康有為,積累了大量財富。

    康有為有了大量財富後就開始遊歷歐美各國,過上了十分瀟灑自如生活,他這樣做對得起光緒和死去的戊戌六君子嗎,實在可恥。

    康有為到瑞典,買島過上安逸生活

    1904年時候康有為來到瑞典後迅速給瑞典美景給吸引,很快買下斯德哥爾摩城外一座小島,建來了房子並取名“北海草堂”,一直等到1907年國內局勢好轉,他才打算回國離開這座小島。

    康有為離島後,便再也沒回來,康有為島也慢慢荒廢,成為一個無主知道,瑞典政府收回這裡也順理成章,可以說這裡已不是康有為的私產,只能現在的康有為島除了當地華人會稱之為“康有為島”其他人早就不知道這個島曾經屬於康有為。

  • 3 # 歡樂讀歷史

    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名的人物,人有了名氣,這來錢也就容易,在“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就開始流亡海外,先是跑到日本,後來又周遊列國,在流亡海外期間,還不忘投資房產,甚至在瑞典買下一個小島,命名為“康有為島”。

    康有為哪來的錢?

    康有為絕對是個有才的人,他只被光緒帝召見過一次,而就是這獨一次的召見成了康有為重要的政治本錢,他終身都在反覆強調這次召見的重要意義,也讓他後來流亡海外時可以拿著“衣帶詔”,打著營救光緒帝的名義來籌錢。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七日,慈禧太后宣佈“臨朝聽政”,軟禁了光緒帝,殺了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康有為、梁啟超等流亡海外,轟轟烈烈的維新運動戛然而止。

    康有為在流亡期間,編了個光緒帝“瀛臺泣血”的悲情故事,首數慈禧太后十條大罪,並說自己“過承知遇,毗贊維新,屢奉溫室之言,密受衣帶之詔。”以光緒帝在海外代言人自居。在日本期間,同樣流亡到日本的孫中山託人求見康有為,遭到康有為拒絕,康有為說他有皇帝密詔,是光緒帝派到海外的欽差,孫中山是朝廷欽犯,兩人不便見面。接下來孫中山幾次登門拜訪,都被康有為拒絕。

    1899年,清廷跟日本交涉別收留康有為,於是康有為跑到加拿大去,受到當地華僑的熱烈歡迎,深受鼓舞的康有為,於1899年7月成立了保皇會,打著保皇救國的口號,讓一些華人華僑捐款,據史料記載,康有為成立保皇會時發表宣告:

    “入會者需捐美洲銀一圓,以為本公司支用…公司中捐款,無論多少,將來作為五金煤礦股份。”“凡捐款萬圓以上,可破格給予世爵,子孫襲封。捐五千圓以上者,有欲承辦開礦工商等事者,皆優予權利,至破格封爵。”“凡救駕有功者,布衣可至將相。”

    康有為在國外封官許願,再加上他非凡的口才,光緒帝悲情的故事以及他所謂的“衣帶詔,引得海外華人華僑紛紛慷慨解囊,於是康有為遊歷全球的本錢就來了,此後康有為走到哪裡,都要把自己“保皇救國”那一套搬出來吸引人,還派保皇派的成員四處籌錢,康有為以開辦公司的形式吸引了眾多資金,大量股金被挪用,商股和會費不分,公司賬目混亂,康有為的公司幾乎全都以失敗告終。

    康有為把公司的錢當自己的錢,隨意挪用,這裡面就有在瑞典買島的錢。

    康有為有錢了,16年遊歷了30個國家和地區,曾經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經印度洋,先後遊歷美、英、法、意、加拿大、希臘、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

    1904年,康有為遊歷到瑞典,發現瑞典是個好地方,風景不錯氣候宜人,於是斥資2.8萬克朗在瑞典買下一個小島,並在島上搭建了中國式的園林建築,命名為“北海草堂”,房屋雖非廣大,但是裝修的極其豪華,傢俱也都是高檔貨,康有為在這裡住了三年,後來就一直沒來過。

    因為當時康有為他建的建築而坍塌了,所以在現在基本上是看不到當時康有為他在這座島上修建的東西,而是建起了一個完全以瑞典風格為主打風格的西方建築,而這座島現在已經被改名叫做飯店島。因為瑞典人他們不知道康有為,只有中中國人知道康有為,所以說當地的瑞典人他們更多的是稱呼這座島叫飯店島,而知道康有為的人華僑會把這座島稱為康有為的。

    康有為打著保皇的名義,遊歷了16年,據說他每到一處,都住豪華酒店,吃最好的美食,在遊歷國外期間,也不忘納妾,章太炎評價他:“國之將亡是有,老而不死是為。”

  • 4 # 樑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樑來回答。

    現狀如何?很簡單,沒了,除了那個島還在,沒有被老天爺搬走之外,上面康有為花大價錢建的房子早沒了,連點痕跡都沒有。

    哎!這事說起來就嘆氣,有興趣的同學聽俺給大傢伙聊上一聊。

    首先咱簡單的瞭解一下康有為。

    當年晚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兩億兩白銀的賠款外加割讓大片大片土地給小鬼子。

    就這麼一傢伙奠定了小鬼子日後侵華的堅實基礎,也讓小鬼子嚐到了以戰養戰,不僅肥了自己還能削弱中國滋味,此後基本上也就是這套路不斷的削弱咱大華夏的資源。

    當然這事簽訂的時候,很多有識之士都感受到了這條約,屁股後頭的危機。

    康有為就是其中一個,帶著一千三百名各地的舉人,就來了一個公車上書,反對《馬關條約》,而這書被康有為交到都察院代為上奏,當然這事大傢伙也知道被清政府晃著腦袋一千二百萬個不同意給拒絕了。

    雖然這事被拒絕了,但康有為的能力還是得到了體現,打這裡起開始逐步的走入了清政府的政壇。

    光緒身邊也開始聚集起,想要通過變法,讓國家富強起來的能人志士。

    但無奈的是,清政府自打咸豐之後,就沒有實權皇帝了,皇帝說了壓根就不算數,跟那夏天裡的小風,吹過除了煩躁啥也留不下來。畢竟清政府的權利,已經落到了咸豐千辛萬苦扶持起來的慈禧手裡邊。

    能不能變法這其實就得看慈禧的態度,而慈禧的態度很明顯,她就想看看光緒這麼些年下來,到底積攢了多少能量。

    慈禧洋洋灑灑又衝到了權利的最前端,拿到了死活不願意撒手的權利,又開始了她的垂簾聽政之旅,順道將光緒關到了沒有牢籠的紫禁城監禁起來歇息去了。

    而主導戊戌變法的人員,被抓的抓,逃亡的逃亡。

    戊戌六君子毅然決然的赴死,也成為了敲響清政府覆滅的絕唱,而康有為至此也開始了他的流亡之旅。

    一同逃亡的不僅有康有為,還有梁啟超。

    變法失敗,已經說明了這條路壓根就不適合當時的大華夏,唯有走另外一條,徹底的推翻清政府,讓全新的政權當家作主,才是最終的希望。

    而康有為變法失敗之後,反而走向了另一條路——保皇黨。

    懷揣著他自己說的衣帶詔,遊歷世界各地,還成立了一家保救大清皇帝公司。

    就這公司居然有黨魁和會長,沒想到吧!

    而黨魁是康有為,會長是康有為的女兒,這道是沒啥,既然是保皇黨,而且還是一家公司,所以肯定得有資金。

    那麼這些資金的籌措,當然不是一件件商品的販賣,而是康有為的演說。

    咋說呢?中中國人被欺壓的太久了,所有的中中國人哪怕給他們那麼一點點的希望,他們也願意嘗試,也敢於嘗試,不為別的,就為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可以依靠,可以撐起腰桿子做人。

    有人專門計算過,打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失敗開始流亡他國,到1913年回國為止,光遊歷的國家就有三十多個。

    咱別的不說,就遊歷這事,您沒有充足的資金,豈是說說就可以的。

    而且康有為這一路上還不是一個人,女兒女婿都陪同在側。

    那麼當他遊歷到瑞典的時候,被這裡的風光所吸引,他突然感覺累了,所以就想擱這住下來。

    為了方便起見,他乾乾脆脆的買了一個島子,就擱上邊修建了一座宅子叫北海草堂,一住就是三年。就為了這安逸的三年,買了一個島子,還建了一套宅子,據說裡邊配套的傢俱都不錯。

    說是買島,其實康有為是從人家瑞典哪裡租下了島嶼的使用權而已,在租用期內,對島子上擁有大多數權利,但沒有所有權,所有權還是歸人家瑞典。

    不然一人一塊的買了過去,現在也不會存在瑞典這國家了不是,賠本的買賣沒人幹,人家也不傻!

    就這島後來建立了一個飯店,就被瑞典這地的人叫飯店島,就這飯店在當時那是相當的火爆。

    要俺說,就這飯店應該就是康有為的北海草堂變過來的,畢竟你人一走,房子空了,人家順道利用一下而已。

    最後這飯店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著火了,在一片火光中化為了廢墟。

    也是從這裡開始康有為在島上的足跡沒有了。

    咋說呢?在瑞典的華人他們還是喜歡叫這個島子為康有為島。

  • 5 # 老泰迪講歷史

    【知史以明鑑,查古以至今!我是老泰迪】

    導語:

    康有為是“戊戌變法”最具有代表的一個人物,同時很多人也認為他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偽君子”。

    首先我們要知道康有為的買島錢是從哪來的,且往下看!

    打著皇帝的名義騙錢

    當年“戊戌變法”失敗,戊戌六君子慘遭迫害,康有為有幸逃往到了海外;

    海外剛落腳,康有為就開始偽造“衣帶詔”,謊稱這是光緒祕密寫給他的“衣帶詔”;“衣帶詔”的內容講的就是光緒皇帝對戊戌變法的認可,壯志未酬的憤懣,同時這個“衣帶詔”將慈禧刻畫成了老妖婆,以此來強調康有為自己的愛國形象;擬造完“衣詔帶”康有為就開始將其發表在海外各大書報中,海外華人被帶節奏,一時間紛紛站出來表示支援康有為。

    買島

    就在康有為打著皇帝的名義騙錢的時候,康有為發現瑞典風景很好,很適合居住,隨即花了2.8萬克朗買下了一個小型島嶼;據說啊,康有為追求極致,裝修都花了接近8千克朗!然而奢侈的康有為在此居住3年後便厭倦了這裡,從此再也沒來過了。

    結語:

    打著皇帝的名義,招搖撞騙,最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食其果,惹上了群怒!而奢侈的康有為拿騙來的錢大手筆買島,最終卻使它荒廢,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 6 # 兩分鐘歷史

    但在“知行合一”上,康有為顯然是不及格的。他所說的這些,與他真實做的事情卻大相徑庭,這也大抵是歷史課本上為何關於康有為的事蹟到此戛然而止的原因吧。從其出國後的行徑上,我們可以說康有為是一個非常虛偽的人,他做的是舉著愛國的旗號,公然為自己謀取私利的醜事。

    在海外,他不斷與一些重要的維新派人士會面,可他用更多時間過著奢侈腐化的生活,帶著自己的家人在外面逍遙。康有為一邊呼籲擁護光緒帝,請求各個國家幫助,一邊組建了保皇黨,但實際上就是他的私人公司。他是一個非常善於演講的人,他本身也有著不錯的文化修養,靠著他的不斷遊說,大量的愛中國人士給他捐款,這也讓他的公司蒐集到了眾多資金,但他可沒有利用這些資金去救國,而是用這些去經營自己的生意,靠著他不斷忽悠、投機,他在海外的日子過得相當滋潤,名與利都已經到手。

    有錢人的生活,自然就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在他娶了眾多妻妾之後,自己年齡漸長,康有為還直接買了一座島嶼,並用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座島嶼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附近,面積約為0.0274平方公里。

    我們也能夠從這其中,可以窺見康有為所聚斂財富之多。當然我們所說的購買,其實是康有為在支付了不菲的錢資後獲得了規定時限內的使用開發權,後續康有為還在其上建設了“被害草堂”。康有為也當真在島上居住了三年多,直至其母親去世,他才離開。

    而關於康有為的評價,人們也在瞭解越來越多之後更顯立體。或許早年的他是一個愛國者,但就出國之後,他本人的所作所為而言,也讓很多人懷疑他最初的動機不過是投機主義者的僥倖心理作祟而已。與同為維新派的戊戌六君子相比,品德高下立判;即便是與師傅梁啟超也不可同日而語。而是非公論,美名、惡名又何嘗不是每一個身處歷史旋渦的歷史人物自己塑造的呢?

  • 7 # 歷史時燒錄

    當年的“變法志士”康有為不惜耗費巨資在北歐買了一座小島,這座小島如今已是“人去島非”了。

    清朝晚期,儘管清政府統治者頑固的堅持著閉關鎖國的政策,但是西方文化的一波波巨浪不斷地衝擊著中國這位“巨人”。在這種國際形勢的影響下,當時以梁啟超、康有為等6個人為主的維新派人士,在光緒皇帝的支援下於1898年開啟了戊戌變法。

    然而,由於變法跟以慈禧太后為首的統治集團有很多的利益衝突,而且光緒皇帝其實是想通過變法來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因此變法遭到了慈禧太后等人的極力反對。慈禧太后索性把光緒皇帝囚禁了起來,同時大肆抓捕變法人士。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更是遭到了慈禧太后的殘忍殺害。

    康有為,字廣夏,號更生,廣東南海人,所以有人稱之為康南海。他於光緒二十一年中進士,被任以用工部主事。當時的康有為被認為是晚清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但是,流亡海外後的康有為打著保皇黨的旗號向華僑華人募集了多筆鉅款,而他並沒有完全將這些錢用來營救光緒皇帝,而是絕大部分成了他的私有資產。

    就拿當時新加坡鉅富丘菽園所捐的鉅款來說,丘菽園曾斥資30萬兩銀子交給康有為,以供保皇黨發動唐才常起義之用。而等到唐才常起義失敗後,丘菽園才知道所捐的這筆錢,唐只得到3萬兩,其他27萬兩都被康有為佔為了己有。還有一次,保皇會在海外募得了基金100萬美元,而其中的10萬美元被康有為用作了遊歷各國“考察政治”之用。

    以現在的經濟眼光來看,康有為是一個很成功的企業家,因為他當時用這些募集來的資金開辦了很多公司。1903年,康有為成立的中國商業公司股份制公司,總部就設在香港,在中國內地、美國、日本等都有自己的分支機構。所以康有為成了一個富豪。

    康有為有的是錢,因此他在島上還建造了中國式園林,並給園林取名為“北海草堂”,隨後在此島上享受了三年。康有為買這座小島,共花了2.8萬克郎,在島上修建的華麗建築花了大約8000多克朗。後來,有專家分析出,以當時的購買力來換算,康有為購買的小島以及建造的園林,花了約合現在的人民幣10億元以上。

    本來,在幾十年前,島上還有一座規模不小的飯店,但是後來被大火燒燬了,因此瑞典人也稱這個小島為“飯店島”。而當地的華人則基本上都稱這個小島為“康有為島”。如今這座“康有為島”景色更加迷人,而且有適合衝浪的沙灘,許多遊客慕名而來,給當地帶來了數不盡的財富。

    不得不說,康有為的名氣不小啊!

  • 8 # 品點歷史

    還真有這麼回事。這座島位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東南部,是康有為在1904年購買的,之後被當地華僑稱為“康有為島”,如今已經成了一處旅遊地。今天就來講講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在變法之初,慈禧的態度其實是溫和的,正因為如此,光緒的變法才得以實行。但是,康有為心裡卻始終有一個假想敵,那就是以慈禧為首的保守派。對於慈禧太后,康有為採取了一種暴力手段,他讓譚嗣同遊說袁世凱,希望袁世凱能派兵包圍頤和園,捉拿慈禧,逼迫慈禧將權力交給光緒。對於這件事,我認為康有為更多的是為自己利益考慮,而不是真的為國家、為光緒考慮,如果兵諫能夠成功,光緒帝掌握大權,那他康有為就是輔佐光緒的第一功臣,權傾朝野。

    當然,康有為的計劃並沒有成功,袁世凱是個聰明人,他看得出來,有慈禧在,光緒以及維新派就翻不出什麼大浪。於是,袁世凱表面答應了維新派的請求,背地裡馬上派人通知榮祿,榮祿又通知了慈禧。慈禧一聽,十分生氣。光緒4歲時慈禧把他抱進宮來,本來慈禧和光緒也是很近的血緣關係,光緒是慈禧親妹妹的孩子,那是她親外甥,這邊又是她丈夫的親侄子,兩邊都是最親近的。慈禧養育了光緒24年,結果光緒去和外人一起商量來要捉拿慈禧,這讓慈禧非常寒心。寒心之餘,慈禧也不能坐以待斃,於是果斷髮起了反擊,囚禁光緒,廢除新法,捉拿維新派。

    康有為最開始是逃到了法國,並拿出了所謂的光緒給他的“衣帶詔”,在海外演講,海外華人華僑受他的鼓吹,紛紛慷慨解囊,踴躍捐款,支援康有為。康有為拿著這些錢,開始了環歐洲的旅遊。

    1904年,康有為來到北歐的瑞典,立刻被這裡的風情所吸引,並且在瑞典待了3年。在這三年間,康有為遊山玩水,走訪了不少城鄉,參觀了監獄和貧民窟,閒暇時到歌劇院、皇宮和公園走走。他將自己在瑞典的見聞寫進了自己的遊記裡,在遊記中,他讚美瑞典的風景:"瑞典百千萬億島,樓臺無數月明中……島外有湖湖外島,山中為市市中山……欲徒宅居之。"

    當然,100多年過去了,康有為島上的“北海草堂”在波羅的海寒風的侵蝕下早已湮沒難尋了,由於長時間無人管理,這座島如今已經被瑞典政府收回了,但是由於這段特殊的歷史,現在的“康有為島”已經成了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旅遊勝地。

  • 9 # 九山疑

    想當初康有為聯名“公車上書”,發動“戊戌變法”,端的是一個名滿天下!

    想必大家覺得康有為也應當是如此吧,可他也有那不為人知的一面。當譚嗣同在獄中憤然寫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之際,他已經逃亡日本,組織保皇會,開辦保救大清皇帝公司,以滿清名義來募捐鉅款,卻把募捐到的錢在海外到處買房產,娶各國姨太太。

    前後的反差之大著實令我大跌眼鏡,不禁讓我想起章太炎老先生在其古稀大壽之際送出“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這一對聯。瑞典的“康有為島”亦是那時康有為買下的。

    康有為島的現狀

    百年前康有為花了2.8萬克朗買下了這座小島,還花了8000克朗在島上修建起了一座中式園林,稱其為“北海草堂”,真是雅興十足吶!按當時的物價換算過來,大約相當於現在的150萬人民幣,他僅僅住了三年,不可謂不是出手闊綽。

    時光如梭,白駒過隙,轉眼間已是百年過去。讓我們先去看看那雅興十足的“北海草堂”吧,可為何怎麼也尋不到它的蹤跡呢?原來是因康有為走後,北海草堂長期無人打理,海風吹呀吹呀,這片建築早已沒了蹤跡。

    忽有一句詩湧上心頭

    “人生代代無窮矣,江月年年望相似”,往日島上再怎麼繁華,如今也已物是人非。望大家守著初心,別學那康老爺子,變法變著變著心也變了。

  • 10 # 江雨燕

    都別搶,我來答。

    戊戌變法失敗以後,梁啟超和康有為逃亡日本。當時康有為還隨時攜帶了一樣東西,正是這個東西成為日後康有為在海外各地招搖撞騙的重要資本。

    而光緒也察覺到這個問題,心裡也很著急,生怕老太婆一不高興就把自己給廢除了。所以就下了一道密詔給楊銳他們,讓他們商量一下該怎麼辦,既不讓老太婆生氣,又能繼續推行變法。

    今朕問汝:可有何良策,俾舊法可以全變,將老謬昏庸之大臣盡行罷黜,而登進通達英勇之人,令其議政,使中國轉危為安,化弱為強,而又不致有拂聖意?爾其與林旭、劉光第、譚嗣同及諸同志妥速籌商,密繕封奏,由軍機大臣代遞,侯朕熟思,再行辦理。朕實不勝十分焦急翹盼之至,特諭。”

    支援變法的光緒面臨如此急迫的形勢,楊銳也很著急,於是把這道密詔的內容手抄一份後給了康有為。當時康有為想出的辦法就是政變,但他們沒兵沒權,怎麼政變呢?

    但是康有為劍走偏鋒,把密詔改動為光緒要他們想辦法保住自己的皇位,即暗示楊銳他們發動政變。拿著這道篡改後的密詔,康有為拿給梁啟超和譚嗣同他們看,在康有為的極力慫恿下,最終他們達成協議,去找袁世凱。

    但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袁世凱出賣了變法派,表面答應的好好的,轉身就把將訊息透露給榮祿,後者又報告給慈禧。於是就有了辛酉政變,光緒從此一關就是10年,戊戌變法宣告失敗。

    其實康有為的做法雖然很冒險,但不失為一種辦法,問題出現在袁世凱有自己的打算,所以把他們出賣了。這些都不說了,但康有為後面做的事情就有些無恥了。

    他帶著這道篡改後的密詔逃亡日本,當時譚嗣同、楊銳他們都已經被殺。知道這道密詔原文的人都已經不存於世,康有為於是打起了小算盤。

    而康有為手中又有聖旨,所以很多海外華人都相信了康有為的說辭,紛紛捐獻善款。而康有為也許諾,事成之後必將得到皇帝加官進爵的回報。

    就用這麼一招,康有為在歐洲各國跟開巡迴演講似的,到處聚斂財富。很快搖身一變,竟然成為一方富豪,昔日的“聖人”做起了生意,還在墨西哥炒起了地皮,在美國投資生意,很快就賺的盆滿缽滿。

    1904年康有為來到了瑞典,頓時被這裡的秀麗風光所吸引,不由得在日記裡寫到:

    瑞典百千萬億島,樓臺無數月明中……島外有湖湖外島,山中為市市中山……欲徙宅居之。

    於是,便花費巨資在斯德哥爾摩東南沿海地區買下了一座小島,還在上面建了一座中國園林,取名為“北海草堂”,在瑞典幸福的生活了3年,1907年才離開。

    至於被關在紫禁城裡的光緒,早已被他拋到腦袋後面去了。

    因為這座島是康有為的,所以當時的華人習慣把它稱之為“康有為島”,這座島如今已經被瑞典收歸國有,而對於當時財大氣粗的康有為來說,自然也不會對一座小島有所留戀了,畢竟他有的是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去銀行視窗辦理業務的時候,服務員的手要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