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a0827
-
2 # 山居不記年
孟子的性善論認為,人性本善,人心中有良知,能夠感受到善惡,有道德操守;而荀子的性惡論則認為,人性本惡,人心中沒有良知,只有外在的規範和制度才能管束人的行為。
兩者的區別在於對於人性的本質有不同的看法,一個是天生善良的,一個則是天生惡劣的。
孟子的性善論意義在於強調人性的善良,此觀點對於人們具有正面引領作用,鼓勵人們發揚善良本性,及時做出善良行為;荀子的性惡論則提醒人們要警惕人性中的惡劣傾向,通過外在的制度管束和道德規範約束人們的行為。
由此可見,兩位思想家的觀點都在啟迪人們思考人性本質和道德價值觀,正面影響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
3 # 用戶1465424935672
荀子雖然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但受了道家很大的影響。孟子那個善的性是本性,是超越的天道在人身上的內化。荀子那個性惡,是不承認有一個道德之天的。
直接斷言人性的善惡,是哲學沒有反思的表現。
他們所處的環境不同孟子的環境處於一個和諧安靜的環境裡面充滿光明和美好受人敬仰尊敬因此他看到了人性善因為他處於高處
性惡是針對世俗來說的人人皆為利人性的自私暴戾攻訐貪婪好色已經為了維持自己的生存而打擊其他人他們處的環境不同好像記得還有一種人性論調,既人性無所謂性善性惡,而是“空白”,當遇到特定的事情是會表現出性善或者性惡。
孟子的性善論並非性本善,而是指人性向善,只要條件環境許可都是選擇善,只有在發生利益衝突得失取捨時才會有善惡行為的不同。
孟子提出的性善論和荀子提出的性惡論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是兩個重要的道德哲學思想。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如下:
1. 人性本質不同:孟子認為人性本質是善良、有道德,而荀子則認為人性本質是自私、有惡的傾向。
2. 對人性的看法:孟子認為人性是可以通過教育修養和發揚來發揮其善良本質的,而荀子認為人性是無法改變的,人只有通過道德的規範和法律制度來約束自己的惡性本質。
3. 反映不同的社會現實:孟子的性善論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需要穩定和道德教化,強調人性的善良本質是可以挖掘和發揮的。而荀子的性惡論則反映了戰國時期的混亂,強調人性的醜陋本質和大眾需要通過嚴厲的法律制度來約束自己。
總而言之,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都在探索人類本性和道德規範之間的關系,而它們尤其突出了道德教化在社會建設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