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皮雜談社

    族裡什麼想法的人都有,有的反對,有的贊同,如果建一定要有規模,按照預算,要多少錢才能建好,按每人口分擔,這些都是自願的,可以不做,想百份百人支援是不可能的,建祠堂是好事,人家體現到族裡人的團結,尋根問祖,孝敬祖輩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必須岀這個錢呀,其實大家集資的錢是小頭,大老闆捐的才是根本,現在修一座祠堂最少一百來萬,一般都是幾百上千萬的,民眾集資才幾個錢。

    所謂宗祠就是一個家族的先祖安身之所,中中國人都是隨父姓的,隨母姓的也有,那是因為母親所在的家中沒有男性了,為了開啟孃家門戶,生個兒子隨母姓,也叫頂高婆戶。即引子不引孫。意思是女婿為引的,外孫不是引的了,是真正的親骨肉了,以後一切都有外孫行使家族的權利。

    家族修祠堂,不是錢的問題,是要全家族信你的人才能做的好。有的以為我出了錢還天天當心錢有沒有被貪了…我們家族的祠堂到今天破爛了,但個個都想修好,問題是誰來組織?我雖然在家族建了個群,這幾年來最起碼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支援我的,我的輩份在中間,上有老輩,下有晚輩,所以有啥事大家一起討論。我雖然從不抽菸,但一來每年回家裡,最少買條煙,親人們很多抽菸要發煙,包一些一百的紅包裝上,每家都要去看看,順便拍照留念我從小就愛滿村跑,沒少吃別人家的飯。所以要感恩,而且你今年回去見了,也許明年就沒機會了,我要不是工作問題就在家把祠堂修好。

    祠堂對於一個姓氏來說是一件大事,他即是臉面更是一種傳承。他可以增強家族的凝聚力,同時也加強了民族團結和國家認同感。一個連祖宗都不認可的人,會有國家認同感嗎?幾乎不可能,比如那些臺獨分子,所以說修祠堂續家譜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各姓氏家族要量力而為,本是同根生,免得怨聲載道,那就有背初衷了。

    修祠堂,每個男丁每人交三千集資款。如果一家人中有父親兒子孫兒三個男丁,就得交九千。對於普通農民家庭來說,不是一小數目了。如果一家父子兩男丁交共六千,還得努把力。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也許問題不大。 捐款是種好方式,應鼓勵族人弘揚慈善精神,有能力的多捐款,以減輕普通人的集資款數額。

    按丁收錢的地方,可能往往不是那麼富裕,否則一些有錢富豪各自掏點錢就搞起來了,其他鄉親適當表達一下心意就可以了。牽頭搞這個事情的人一是為自己臉上貼金,二是有油水可以撈,不信可以問問承包工程和主事的都是些什麼人?當地民眾和地方政府要制止這種行為。

    現在說一下說一下建祠堂會出現不願意出錢的情況,有的人家的孩子去大城市安家了甚至去國外的,這些有的不願意出,可以,如果他們的父母兄弟還在村裡,紅白喜事只能按親戚進入祠堂,如果父母過世不能按孝子出現在祠堂,要祭奠只能跪在祠堂外。像我們村裡建祠堂有一家去新加坡定居了幾十年前家裡就沒有兄弟姐妹了,他們照樣一戶一萬的出,他們就是考慮世道如果變了還是可以回到村裡來。

    以前,女兒是進不了自家族譜的,因為女兒外嫁以後,其名字或姓氏會出現在夫家的族譜上,但一般都是隻寫姓氏,不寫名字。但現在畢竟時代不一樣了,有些地方可能就不再像以前那樣過分男子主義了。比如我家的族譜上,前些年重修族譜時,就把女兒們的名字都寫進了族譜,娶進來的媳婦們也同樣是寫名字,不再以某某氏稱呼了。

  • 2 # 琅琊風

    新修祠堂,按男丁每人分攤3000元,女性不用出錢,這樣合適嗎?我覺得不合適。

    如果有三個兒子,家裡有四個男丁,每個人分攤3000元,哪麼就是一萬兩千塊錢,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對一個家庭來說,也是一個負擔。相反,有三個姑娘,才分攤3000塊錢。同樣的家庭,由於男女差別,分攤費用天壤之別。家族成員就會有意見,應該不是多合適的辦法。

    修祠堂是整個家族的事情,應該人人有份,男女平等,齊心協力去做好這件事,也顯示出一個家族的凝聚力。

    家族內部的事務,像續家譜,修祠堂有的家族延續以前的老套做法。我們家族在十幾年前,修了一次祠堂。

    首先是各支各脈,有出人頭地的,有資本的,混得好的,爆發戶等募捐,捐款在200元以上的,上功德簿,立功德碑。這批人為了求得祖先蔭護,都踴躍捐款,很快就捐了很多錢。然後,再統計整個家族人口,每個人分攤幾十塊錢,各支各脈,收齊了上交。因為分攤費用不是太多,每個家族成員都沒有意見,非常快的收齊了錢。整了十幾畝地,蓋了幾間屋,立了幾塊石碑,把老祖的塑像立起來了。

    家族大人口多,家族凝聚力強,修得不是多豪華,修祠堂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修祠堂本來是件好事,如果搞的家族成員,怨聲載道的,意見紛紛,家族凝聚力打了折扣,得不償失。

  • 3 # 無法超越的足跡

    女的不出錢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合適,在古代外嫁的女人甚至會被改姓到丈夫的姓氏,所以就有了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這種說法,一旦外嫁女性就在孃家沒有了身份,只能作為客人的存在,都不可以進入族譜當中,也就完全不屬於孃家人,所以一般在古代的宗祠當中不會有外嫁女的位置,也就是說不屬於這個家族的人了。

    既然不屬於這個家的人,家中的宗祠也就沒有位置,不屬於這個家的人是不用出錢的,因為宗祠存放的是自家人的,比如說男性以及男性的配偶和男性孩子以及男性孫子,也就是說入嫁的可以進入族譜宗祠,男性血緣親屬可以進入,女性不可以進,在這一點上血緣關係的女性地位其實比不上加入門的女性,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卻是入門,而本家女性屬於外嫁。

    本家女性連入族譜和宗祠的資格都沒有,自然在修繕或者建立宗祠的時候不用出錢,如果說現在社會下還遵守傳統的那些規矩,本家女性沒有資格進入族譜和宗祠,那自然不用花錢了,因為女性要進入自己配偶那邊的族譜和宗祠,男性基本上正常情況下都會進入自家的族譜和未來的宗祠,花錢修繕建立其實是應該的,畢竟說句玩笑話就是,你不花錢給自己未來的房子修繕一下嗎?

    女性當然不需要花錢,你們都不給她們進的資格,她們就等於是你們不承認她們是你們家的人,那她們自己在這邊沒有位置和資格,自然不用掏錢給別人建房子了,女性不掏錢是非常合理的,畢竟有句話叫做你是不仁在先,我的不義只是在後,這種事情其實也就這樣,除非說你們給她們留有位置了,讓她們百年以後進入宗祠,那她們就應該掏錢。

    正常來說用傳統的話講,本家女性只要是外嫁的都是被當做客人對待,屬於最親密的客人,你覺得叫客人掏錢給你家修房子合適嗎,就算還沒有出嫁的其實也註定是要離開的不屬於這個家,那她們自然也不用掏錢的,雖然說現在的社會對於傳統的東西已經沒有那麼嚴格,不少孃家對外嫁的女兒還是那麼好 ,不當外人,但是在原則問題上,還是會保留的,特別是保有族譜和宗祠的地方更是如此,也就不用糾結說為什麼女的不用出錢,因為她們以後不住這裡面,就那麼簡單。

  • 4 # 城市裡的農村人老王

    開篇先回答題主問題,我認為是不合適的。首先應該是按照每家分攤,其次允許個別有能力的人主動多承擔費用。

    我們家族前幾年重修的祖屋,類似祠堂吧。主要作用就是有一間正房作為老人過世以後停放的空間,其它有些房間作為開會或者老年人活動的地方,同時也把祖屋前面的路面休整了一下,鋪了水泥路面。

    沒想到問題還是出來了,因為在外面工作的人比較多,又都比較念舊,大家都爭著想多出錢。一方面是想盡力,另一方面坦白講也是在農村老家顯唄一下自己的能力,因為最後會寫一篇祖屋修繕記錄和家譜一起儲存下去的。

    後面家族的幾個老輩決定,不管你多有錢,個家出錢不能超過5000元;沒有分家的父子算一個家庭,只能出一份錢;不管多少每家都要出一份錢。

    題主的問題,首先就是費用過高,如果一家有兩個兒子加上父親的話,祖孫四人要承擔12000元,對普通農村家庭而言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修個祠堂而已,又不是建別墅,哪能用到這麼多錢?

    其次不用女性分攤,我理解是不許女性分攤,這樣也嚴重的傷害了外嫁女的家族情感,不利於整個大家族的團結。

    所以我認為不合適,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按照每戶均攤,分攤金額每戶不能超過1000元。允許鼓勵條件好的家庭多出。如果有剩餘錢可以購買禮品作為福利分發給家族60歲以上的老人家。這樣既能修繕了祠堂,凝聚了大家族的所有人,又能讓老人們真正得到好處。

  • 5 # 無可道

    祠堂,這個東西就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一種寄託哀思的場所,男的死後可以進祠堂有牌位,供後人祭拜,女的死後則不能進祠堂,女人出嫁後繁衍的後代則不屬於本祖之人,後代冠上另外一族的姓,在古代女人地位很低,本是無根之水四處飄搖,死後有安之身處,則無安身之位。現代社會重修祠堂無遺是對固有思想的傳承。

  • 6 # 閒人阿駿_22571

    如果是我一分錢也不出,新修學校還是可以的新修祠堂有什麼用都是搞封建迷信活動有什麼好呢你的姓全世界都有有什麼好記念呢,收了錢還不夠哪些族長們抽菸渴灑茶吃飯呢。

  • 7 # 槐林齋

    我是多麼希望有人出頭修建一個像樣的祠堂啊,那是幾代人的夢想。如果我們家族興修祠堂我願意出份子錢,義無反顧。盡人子責任,承前啟後不能忘本。

  • 8 # 筱韻在上海

    合適啊,我看河南按宅基地分房子的那個新聞,家裡沒女孩的沒有房子,有男的一戶150平,現在出錢的時候了,非常合適和舒適,分的時候女性沒身份,出錢的時候女的就有身份了,這和現在的男孩女孩養老沒啥區別,分房子不用給,父母生病輪流性質沒啥區別

  • 9 # 江南煙雨314

    不合適。祠堂乃安放先人牌位,先人靈魂

    聚集的堂屋,是族人朝拜先人的場所,是族人商量族內鎖事的地方,更是族人團結和氣的象徵。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都有著以孝為先,致敬先人的優良傳統,所以新修祠堂特別是最近幾年,盛行之風有甚。然而新修祠堂乃一項浩大工程,動輒上百萬,不是一個小數目,縱然男丁數量不少,但是女性不管是外嫁進來還是本村出生之少女,享有本村之所享福利,進本族廟堂行拜先人習俗,盡算本族之人。所以,理應不分男女老幼,有一個算一個,都得出自己的那份份子錢,是對先人的恭敬,是負自己的責任,更是對後人的言傳身教。不知道這樣的答案能給幾分?哈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西遊記裡面能稱聖的妖怪有幾個,分別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