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不知味

    道光已經夠平庸了,而咸豐之平庸更甚於道光。

    關於道光為什麼不選擇能力更強的奕訢,反而選擇能力平庸的咸豐,我在其他文章中也詳細說過,在此就不作贅述了。

    咸豐的平庸無能不僅害了他自己,更害了大清,害了同治,害了當時京城的數百萬黎庶。

    當然,也害了那座恢巨集氣派的皇家園林。

    他作為一國之君,卻在大敵當前而選擇臨陣脫逃,帶著妻兒老小逃走,拋下京城數百萬百姓,這就是昏君所為。

    但凡他有一點骨氣,也應該是在和敵人決一死戰之後再逃,而不是這邊一逃,那邊就開始妥協。

    咸豐在逃出京城之前,為什麼特意把奕訢留在京城?

    其實就是為了讓奕訢幫他收拾爛攤子,而收拾爛攤子的辦法就是向英法妥協,用更大的利益換取英法退軍。

    當奕訢和英法已經完成了談判,並奏請咸豐迴鑾的時候,咸豐是什麼反應?

    他一聽奕訢奏請回鑾,立刻就否定了奕訢的請求,還要說一句“天氣漸寒,暫緩迴鑾”。

    完全就是一副被嚇破了膽的模樣,哪有一點一國之君的威嚴。

    即便是1901年的慈禧,對於迴鑾這件事,也不像咸豐一般懦弱和恐懼。

    咸豐的平庸無能和懦弱,也就註定了他永遠不可能選擇拼死一搏,只會選擇在臨危之際逃跑保命。

    哪怕咸豐經歷了1860年的逃跑,又活到了1900年,他在1900年面對氣勢洶洶而來的列國依然還是會逃。

    既無能力,又無膽魄,除了逃跑,咸豐其實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原因實際上也不復雜。

    1860年的清朝並不是單線作戰,而是多線作戰。

    清朝除了要應對氣勢洶洶的英法列強之外,還要應對佔據了東南半壁的太平天國,以及稍弱一些的捻軍。

    當然,那些沒有動手,但是卻對清朝虎視眈眈的列強也不得不防。

    太平天國運動自掀起之日開始,幾乎可以說是龍捲風一樣迅速地席捲了東南半壁。

    如果說直隸之地是清朝的心臟的話,那麼東南一帶就是清朝的肺部。

    此時清朝的肺部因為太平天國運動的掀起而遭受了重創,實力必然因此又一次大降。

    如果不是洪秀全和楊秀清等人貪戀“六朝古都”南京的繁華而選擇了止步,太平軍未必不能揮師北上改朝換代。

    從這一點來說,也能夠看得出太平天國運動對於清朝有著怎樣的壓力。

    不僅沒能解決這樁麻煩,而且為了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清朝已經在東南投入了太多精力和兵力。

    太平天國運動的出現也讓清朝看到了一個可怕的現實,那就是曾經威風凜凜的八旗兵已經大多無用。

    八旗兵是大清的根基所在,一旦八旗兵沒了戰力,大清還怎麼維持統治?

    對於這一點,大清統治者一清二楚。

    而且到了那個時候,八旗之中,可用之人唯有一個僧格林沁而已!

    然而僧格林沁在面對英法的時候,也敗了。

    僧格林沁的失敗,也可以說是摧毀咸豐皇帝最後一道心理防線的關鍵。

    僧格林沁一敗,還有誰能夠守護京城?

    至少在咸豐看來,僧格林沁都不行,那麼別人就更加不行。

    除了僧格林沁之外,咸豐對八旗其實已經沒有信心了。

    即便事後僧格林沁遭到了彈劾,咸豐也不得不剝奪了他的爵位,可還是留了一定的餘地,就是為了日後再一次重用。

    當時在京畿一帶抗擊英法的多為八旗,而在東南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的則是一批新崛起的漢人將領。

    雖然說曾國藩已經崛起,左宗棠等人也已經嶄露頭角,可是卻根本騰不出手北上護衛京師。

    曾國藩等人面對太平天國就已經夠焦頭爛額了,哪還有餘力再分散兵力去抗擊英法?

    而八旗之中唯一一個可用之才,也就是僧格林沁,也慘敗於英法之手。

    八旗兵到了十九世紀中葉,或者說自從嘉慶以來,就已經逐漸地腐朽沒落了,可用之兵寥寥無幾。

    所以,即便咸豐真有骨氣和英法拼死一搏,也沒有一點勝算,最後也仍然還是一敗。

    甚至不僅一敗,還會帶著大清一起提前走向覆滅之路。

    在這樣一種情況之下,原本就已經夠平庸,也已經夠懦弱的咸豐,根本就沒有一點辦法應付這個局面。

    既然不知道怎麼應付,那最好的辦法就是選擇逃避。

    至少他選擇了逃避,還可以打出一個儲存實力的旗號,並且在付出一定代價之後,還可以繼續維持統治。

    因為統治權還在,地位還在,權力就還在,利益就還在。

    至於京城那數百萬黎庶,又或者說整個天下的百姓受到怎樣的傷害,咸豐和其餘統治者其實都不關心。

    而咸豐的無能和懦弱所導致的屈辱和傷害,也被他利用手中的統治權而轉移到了天下人的頭上。

    如此昏庸無能之君,不死何為!

  • 2 # 鐵木真165163663

    如果咸豐皇帝不跑,拼死一搏,或者拼死一戰,能不能打敗英法聯軍呢?我想說一句,落後就要捱打。自從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以後,清朝處處捱打,為什麼清朝會這樣不堪一擊的?連皇帝都逃跑。沒有抵抗的決心。大家都知道蒙古鐵騎天下無敵,所向披靡。憎格爾心王爺統帥的三萬蒙古鐵騎在英法聯軍面前不堪一擊,全軍覆沒。這就是著名的八里橋與英法聯軍決戰的大清勇士們。大清皇帝,咸豐皇帝做過抵抗。但是由於武器裝備的落後,無法適應戰場上瞬息萬變的局面。在洋人的洋槍洋炮面前。大清士兵表現出英勇的勇氣,或者說走死的決心,都讓人為之動容。但由於西方列強武器裝備更新太快,打得清朝有點措手不及。在節節敗退的面前抵抗已經顯得毫無意義。因為再戰也是戰敗。結果都是一樣,要割地賠款求和。皇帝有這個心,但沒有這個軍事實力作為抵抗西方列強的堅強後盾,只能選擇逃跑。這也是無奈之舉。誰願意把祖宗的基業丟給別人?誰願意割地賠款求和,喪權辱國簽訂條約。在實力不如別人的面前。咸豐皇帝的抵抗顯得有點以卵擊石或者膀臂擋車白白送死。咸豐皇帝是一個苦命的皇帝,因為他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有心重整朝綱恢復大清氣勢。但由於老爹道光皇帝留下的爛攤子,實在讓他忙得不可開交,無法整頓朝綱。無法再造大清盛世。只能做守成之君鬱鬱寡歡地結束一生。

  • 3 # 督師

    如果能瞭解透“東南互保”這個歷史事件,那麼近代史的很多問題都能解決。八國聯軍侵華之前,是慈溪先對11國宣戰!八國聯軍打下北京是必然的,不是咸豐跑不跑的問題。因為絕對打不過,一個國家都不一定打得過別說11國!至於為什麼這麼說,可以分析下。

    八國聯軍就那麼2萬多人,怎麼會一個都不一定打得過?

    1.如果江南總督都入京勤王,那麼八國聯軍侵華這就不是一個歷史事件了,而是一場有亡國可能的戰爭!

    列強列了戰犯名單,第一個就是要處決慈溪。洋人最恨慈溪,慈溪也十分恨洋人。如果八國聯軍沒有打下北京,那麼英國會不會增兵?德國會不會?遠的不說,近的俄國、日本一定會增兵!屆時演變成全面的侵華戰爭,清朝有何勝算!

    2.東南互保時幾大總督有一個共同的心態:若果大清挺不過這一關,憑江南富庶之地救中華一命也未可知也!

    由此可見,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這個事件,打不過,也不能打!

  • 4 # 小程看歷史

    這一仗之所以輸,完全是因為統治者的懦弱無能導致的,大清王朝自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就已經是滿目瘡痍了,然而此時又遇到這樣一個不爭氣的皇帝,所以才使得古老的民族蒙受一層又一層的恥辱。圓明園被毀註定是晚清政府給中國人留下的百年恥辱。

  • 5 # 一隻愛馬的貓咪

    咸豐本來準備放手一搏的,心存僥倖。在天津和北京安排重兵,僧各林沁希望通過騎射的八旗拿手好戲擊敗侵略者,但實力上冷兵器根本無法對抗槍炮。用強反而失去了和侵略者談判的可能。如果不快點跑到承德,恐怕命也沒了。承德離北京不遠,也是為了遙控局勢,等待機會。

  • 6 # 甜美無敵柚子

    在我們所瞭解的歷史歲月長河中,我們只是在清朝發展到較為後期的時候,出現了國家級別的巨大危機我們清朝的一些皇帝因為盲目的自信讓我們實行了閉關鎖國正是因為這個閉關鎖國的原因。

  • 7 # 阿康同學

    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咸豐帝就算不跑拼死一搏,他依舊打不過英法聯軍。原因如下

    第一,京城的兵力不足

    咸豐帝在哪逃跑之前,曾經特意讓一名大臣將負責北京城防的大臣召來問話:“大敵當前,你們有何準備?” 那個大臣囁嚅答道:“無甚準備。”然後就又問:“京城兵力,能守得住嗎?” 那個大臣面紅耳赤,不敢回答。這一點就可以知道,旦旦憑京城的兵力,就算咸豐帝拼死一搏,也打不過英法聯軍。

  • 8 # 開著皮卡打坦克

    都沒兵打去打了,你讓咸豐上陣嗎?清朝末年財政非常糜爛的,而且軍隊也腐敗不堪,一方面是軍隊本來就沒戰鬥力,另一方面則是國家根本就拿不出錢來打仗。

    有沒錢又沒戰鬥力,你說怎麼打請巫師來詛咒英中國人嗎

  • 9 # 一寸三分

    或者,這些外患恰好還給了他們自省的機會,稍稍的提高了王朝的壽命。

    至於,咸豐帝跑不跑,其實沒有太多的意義。因為此時的咸豐皇帝早就沒有了鬥志。跑也就多活幾年,不跑估計也沒太多的心思反抗。拼死一博,或許要讓他再回到年輕一些的時候了。

    至於圓明園,以前的阿房宮沒有留下了遺址。現在的圓明園遺址就擺在那裡,留著警示後人是再好不過了。

  • 10 # 眾森淼

    但是,咸豐皇帝呢?他還是要跑的,不跑怎麼行,不跑就沒有機會去在縱深上面下功夫了。他要是被抓了,英國把他殺了,或者挾天子以令諸侯,那玩笑豈不是開大了,所以咸豐帝肯定是要跑的。至少對於他們可以守住京城這一點,還是沒什麼信心的。

  • 11 # 江湖小曉生

    咸豐皇帝是真的夠倒黴的,好不容易奪嫡取勝,以資質平平的水平,矇騙了道光皇帝,成為了清朝皇位的繼承人。卻接二連三遭受重創,最終只能放棄治療,過上了苟延殘喘的日子。

    1850年咸豐登基稱帝,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就搞起來了。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又爆發了,誰都來欺負咸豐,最終這些問題他都沒能解決,在1861年,他當了11年皇帝的時候,年僅31歲的咸豐灰頭土臉地駕崩了。

    一、帝國主義趁火打劫,咸豐帝倉皇跑路。

    事情還要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說起,因為老外從這次鴉片戰爭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似乎迷戀上了戰爭發財的滋味。

    眼看著已經養了中國十多年了,這上層的財富又聚集起來了,所以第二次鴉片戰爭再次爆發了。可以說道光留給咸豐的,其實就是個爛攤子,而咸豐又是爛泥扶不上牆的貨色。

    1854年,當時咸豐正在集中精力對付南方的太平天國。這個時候洪秀全已經定都南京,可謂是聲勢如虹。

    而帝國主義此時,卻想要來分一杯羹,結果遭到了咸豐的駁斥。為此1856年,英、法兩國再次宣佈,要對大清朝作戰。

    戰爭初期,清廷還算給力,在廣州取得了阻擊戰的勝利。可是人家壞啊,直接乘船繞道前往天津,這地方是京城的門戶,他們直接攻佔了大沽口,拿下了大沽炮臺。

    這個時候的咸豐還算聰明,希望通過以夷制夷的方法,解決英法美俄四國的壓力,通過威逼利誘,希望造成他們之間的矛盾。

    可惜這件事並沒有搞定,最終《天津條約》還是簽訂了下來。這個時候列強覺得還不夠本,必須要通過戰爭,進一步達到他們的目的,為此在1860年,英法聯軍再次入侵,大沽口再次失陷。

    英法聯軍陸續在天津登陸,僧格林沁率領的1萬大軍,為了儲存實力,只好退守通州,天津就這麼丟了。這回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打下京城。

    咸豐知道守不住了,索性就帶著一家老小逃到熱河避難去了,把個爛攤子交給了自己的弟弟恭親王奕訢來處理。

    皇帝都跑了,這仗還怎麼打呢?因此在1860年10月16日,英法聯軍攻佔圓明園。若干珍寶都成了他們的戰利品。你現在去某個英法貴族家裡,或許還能看到圓明園昔日的寶貝陳列在他們家的閣樓之上。

    咸豐就算不跑,也不可能有實力跟英法聯軍抗衡。

    咸豐當時手裡沒有足夠的力量與之較量,這是真的。當時清廷有戰鬥力的軍隊,要麼就是僧格林沁手裡的1萬人馬,此外再也無兵可調。

    可問題是,現在僧格林沁手裡的這一波人,接二連三地打敗仗。天津沒守住,到了通州,又吃了敗仗,在張家灣、八里橋等地,接二連三地敗給了英法聯軍。

    雖然僧格林沁作戰勇猛,1萬將士願意用命,可實力差距擺在那裡,人家手裡的武器實在是先進太多了,而且這次入侵的規模也比過去大得多。

    在南方清廷的確還有可調之兵,那就是曾國藩的湘軍,但是人家現在的工作非常重要,他們是在防備太平天國的崛起。

    一旦曾國藩撤防北上,那麼對不起,整個淮河以南,應該都不是清朝的了。到時候可能連跟列強談判的資本都沒了。

    為此南方的湘軍是不能動的,而北方的軍隊潰不成軍,完全不是人家的對手,你說這圓明園是不是活該被人家給搶了?

    咸豐就算不逃跑,他又能拿什麼去跟列強拼呢?靠自己的勇氣嗎?當然不是,實力差距讓人感到心痛。

    不好好搞科技,下一次掉隊,不知道在什麼時候。

    明朝末年,其實中國的科技水平,和西方是幾乎同步的。大家在數學、物理等方面的研究,都在剛起步的階段。

    這個時候如果明朝繼續發展下去,那麼對不起,西方不可能趕超中國那麼多年。科學技術這一塊兒,我們不缺乏人才。

    可惜的是這個時候多爾袞帶著清軍入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將所有老百姓都當成愚民來看待,所有先進的技術都不準搞。

    清廷高層難道不知道這些東西先進?難道不知道科教興國的重要性?他們都知道,但是他們更知道,如果你們一個個都聰明瞭起來,都明白了很多道理,那他的統治可就沒那麼穩固了。

    因此他們寧可犧牲科技的進步,只為保住他們的地位和權勢。在阿來的《塵埃落定》裡,土司曾經和傳教士說過這樣一段話:我知道你帶來的教育思想是先進的,也是很有道理的,我發自內心地認可。但是我不能讓你的這些思想,在我的管轄範圍內傳播。他們都變聰明瞭,我的統治可就麻煩了。

    實際上清廷當時所面臨的局面就是如此,一直到清朝末期,被人家打得鼻青臉腫的時候,這才想起來要發展科技,可惜已經遠遠掉隊了。

    總結:靠咸豐一個人的勇氣,根本就不是英法聯軍的對手。

    我們現在依舊面臨很嚴峻的問題,現在的年輕人,張口閉口談的不是科學技術,不是自身專長,而是房子車子,是房貸車貸,是怎麼去撈更多的錢。

    每個人都這麼想的話,那麼誰來發展科技?我不知道下一次掉隊是在什麼時候,但是很明顯,我們的科技已經再次開始落後,你可以掩耳盜鈴,時間會是檢驗真理的辦法。

    當年靠咸豐一個人的勇氣,無法抵擋英法聯軍,現在依舊也是這樣。教育的目的如果沒有搞清楚,其實教育的價值也就沒有得到體現。

    參考資料:《清史稿》

  • 12 # 講歷史的倉鼠洋

    如果咸豐不跑殊死一搏可能連自己就得“交代”掉!因為這場戰爭清政府更本沒有勝算,因為當時的中國和英法兩國的差距之大,並不是咸豐皇帝逞匹夫之勇可以解決的!而他之所以沒有勝算有一下幾點

    就從軍事力量上來說:差好幾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是《論語》中的,是中國古人千年前都明白的道理。在這場戰爭中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在艦船方面:“自然力”時代對抗“蒸汽力”時代!

    當時清朝的戰船主要是以木船居多,靠風力和人力航行,而英法的軍艦多是鐵皮船,靠蒸汽機提供動力。僅僅速度方面英法的戰艦就甩清朝好幾條街!清軍根本就跟不上英軍的速度。

    而英法也充分發揮其軍艦速度優勢發動攻勢,從而打破了咸豐的軍事部署,致使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時,咸豐更本無力調集軍隊組織抵抗,如果其拼死一博,那其就是“光桿司令”一個!並不能改變結局!

    大炮方面:“前輩”與“後輩”之間的較量

    當時,清軍的大炮都是年代久遠的“爺爺輩”武器。根據檔案顯示,很多大炮都是清初、清中葉鑄造的大炮,有的大炮甚至是前明遺物。例如:1853年,當咸豐皇帝檢查大炮時,他意外地發現,諸多大炮都是順治、康熙、乾隆年間鑄造的,並且質量極差。

    而英軍使用最新的阿姆斯特朗炮,法軍使用的是最新的拿破崙炮。前者為後裝線膛炮,後者為改進的前裝線膛炮。兩種炮均射程遠,準度高,威力大。 根據資料的介紹:阿姆斯特朗炮的射程超過5000碼(約4500米),只需要四匹馬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拖動它,其中一些炮已經發射了3500次,仍同新炮一樣。

    就清軍拿著那些“前清舊物”和粗製濫造的大炮與英法最新式最精良的大炮相較量,毫無疑問,迎接他們的只有最猛烈的炮火洗禮啦!清軍根本就無力抵抗英法聯軍的進攻!

    輕武器方面:淘汰品與熱銷品的較量

    清軍使用主要先進的熱武器為鳥槍又稱火繩槍,是西方早前淘汰的產品!而其在使用時需要點燃火繩使用,費時費力並且射程不遠。另外,火繩槍一旦下雨,引信就會被淋溼,那麼火繩槍就變得毫無用途了。

    而英軍使用的是恩菲爾德式步槍,法國使用的是米涅式步槍,兩種步槍均製作精良,裝彈快捷迅速,並可以搭配刺刀使用,在威力、射程和射速上都遠遠勝過清軍的鳥槍。

    綜上所述,在如此巨大的軍事實力差距面前再大的勇氣也是枉然!即使咸豐有心抵抗也無力迴天啦!

    而當時的清軍士兵即懶惰成性,又不能吃苦,大多士兵混成了“兵油子”,好吃懶做,陰奉陽違,甚至殺害百姓來邀功。而且受鴉片影響,使得一些士兵染上鴉片,從而大大降低了清軍的作戰能力! 因此,指著這樣一群士兵去和瘋狂的進行殖民侵略的英法士兵,只有咸豐不傻的話肯定是指望不上的!而靠咸豐一人也阻擋不了英法聯軍的進攻!

    腐朽統治,失去民心,無力抵抗!

    坊間傳言:有市民為聯軍提供後勤保障,為他們引路,攻城時,市民為八國聯軍搬梯子,有的甚至直接參加聯軍進入戰鬥。雖然不知道此傳言的真實性,但從側面也反應出當時民眾對清朝的痛恨之情。在如此情形下,咸豐必敗!

    反思:

    落後就要捱打,這是中國清朝時期用一次次鮮血和恥辱換來的教訓!同時也應該維繫民意,不能激起民眾的痛恨。我們應該直面這段歷史,記住歷史的教訓,砥礪前行!

  • 13 # 老豬嘍雨霏飛

    是純爺們的,打仗,可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巾幗鬚眉亦如是!

    但純娘炮的,打仗,能不能一娘炮當關不知道,但我知道TA一定能把國賣了,順帶著TA自己!

    所以,你看咸豐滿清內閣,都趨於娘炮,思維邏輯方式都是娘炮做法!不是他不拼命,是他性格己註定他不行!

    走虎狼之氣的國家,必定走血性的路,反之,也一樣!

  • 14 # 小壯壯最可愛

    牢記圓明園的屈辱,承擔起富國強兵的使命。

    圓明園,作為侵略者的歷史見證,也是愛國教育的重要基地,修復成原樣還是保持現狀,怎樣更有利於發揮其作用。

    一,修復原樣,只不過是清式一個建築,但這與是否有利於,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發生了聯絡,有的主張恢復原樣,有的主張保持現狀,究竟怎樣才能更有利於愛國教育,倒是覺得修復了,就抹去了一段令人心痛的歷史,只是恢復了一座清式的園林建築,其價值再高,也超不過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毀壞圓明園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 15 # hc項羽

    歷史上沒有如果,拼死也不可能。第二次美英戰爭,美軍被英國龍蝦兵從加拿大打到美國首都華盛頓,美國總統等政府部門包括國民都一樣跑了,你想想吧。總統大廈可是被英國龍蝦兵燒了,最後刷了白灰,成為了現在的美國白宮,自己想想吧

  • 16 # 使用者創維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有時,逞英雄也是害了自己,要視情分析。咸豐不逃,調集大量軍隊,與英法聯軍死抗,就算能勝,但雙方死傷慘重,中國軍隊死亡率估計是英法聯軍的數十倍!英法聯軍在死亡多人後,會引起他們的仇恨,會從他們本國調集幾萬乃至更多人來參戰,中國軍隊的武器在英法聯軍面前,不值一提,中國軍民會被英法聯軍屠殺貽盡,中國有可能亡國!

    由此分析,咸豐西逃,躲避戰爭,不虧是保護國家的明智之舉,鬥不過強盜,保護好自己為上策,並不像有些網民說的,咸豐西逃,是一種犯罪行為,雖然說不是愛國行為,但他實際上是變相性的保護了國家。落後就要捱打,只有國家強大,才不會亡國捱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子線與八字環的連結方法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