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很多人對於佛教,都說是迷信。但是我們漢語有近三成的詞語都來自於佛教,可見佛教本身是很有文化底蘊的。所以關於戒定慧三學,普通人都借鑑到生活中嗎?比如:戒,普通人可理解為自律其身,以養其性;定,將其理解為冥想放鬆亦可;慧,可理解為智慧,智商不等於智慧,智慧是我們人生中生活的積澱!不知道我這樣的理解是否是對的?

14
回覆列表
  • 1 # 劉尚典

    我不是宗教人士,但已學習探索佛陀教育多年。談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戒、定、慧為佛陀教育的三學。因戒生定,因定開慧。

    先說戒。“戒”是為了使修學者減少干擾、快速成才而定的規距。各行業都有各行業的規矩。如“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就是軍隊的規矩。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戒”對於開始修行者是規矩,對於小有成就的修行者是“就得這樣”;對於成就更大一些的是“非這樣不可”。戒的價值就是如此重要。

    其實社會中“戒”都在使用者。如大夫讓病患者戒菸、戒酒、戒肉等都是戒。各崗位的管理條例、制度等經常出現的“不得怎樣怎樣”,不用戒這個字,同樣是戒的含義。

    “定”這個字更好理解了。不論幹什麼,如果定不住心做功夫,都不可能取得好成績。修行也是如此:或在寺院、或在深山、或在現實社會,不論在哪裡修,心定不住都不可能取得好成績。當然,在修行者內部還有“定”的不同深度問題。

    “慧”有兩種含義:一是通過修行頓悟與佛不二的空性智慧;二是用佛陀智慧觀照自己的言行。

    佛陀智慧是究竟圓滿的智慧。如果更多地人通過學習、將佛陀智慧應用到生活、社會的實踐中,社會文明發展會推進一大步。

  • 2 # Leslie73

    不信佛法的普通民眾學習佛門“戒定慧”三學亦可獲大益。“戒”者,戒止惡事、力行善事也。縱不持佛門之戒,行善止惡可致身心泰然、長養正氣,從而在社會上諸事順遂、獲人尊重。就“殺盜淫妄酒”五大根本戒具體而言,戒殺可杜絕殺人傷害罪等刑事犯罪,亦可免殺害珍稀保護動物之罪,從而免了牢獄之災。至於普通動物除正常食用之外,不故意殺之取樂,可免世人鄙視、憤恨、側目,可免“虐待動物罪”。“盜”者毋庸贅言,戒之可免犯罪坐牢。“淫”戒於在家居士而言指“邪淫”,通俗語言叫做“隔壁老王”,或“不正當男女關係”,戒之可免夫妻反目子女受苦,亦可免酒店視窗墜亡等不幸之事。“妄”即“妄語”,說謊。俗世中凡人難免說謊,但若生起戒止慚愧心,則可免滿口謊言、無故說謊、為私利撒謊害人等不良習慣,由此而立信於人,亦可免偽證罪。佛家立“酒”戒非是酒本身有罪,而是因酒使人失智、昏昧、發狂,成修行大礙。不修佛法的普通民眾即或不能戒酒,亦可少飲、不濫飲、不酗酒,保持健康身體、清醒頭腦,於個人家庭皆有益處。“定”,梵語“三摩地”,或“三昧”,譯作“定”,或“禪定”。止息雜念、使心神平靜、助起觀慧之修行法。不信佛之人毋需禪定,但偶爾放下手機,凝神息心打坐片刻,感受世界之真實、自然,有助於身心健康,緩解壓力。“慧”,指“般若”,佛理。《心經》“諸法空相”、“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等語很多不信佛法之人也耳熟能詳。閒暇時瞭解一下佛法“空”慧,遭遇事業失敗投資鉅虧失戀喪偶等不幸之時,可助解開鬱結,看空看淡,避免入牛角尖,從而改善心情,甚或挽救性命

  • 3 # 昆明布衣

    戒定慧對應的是三惡道即貪嗔痴,不管信不信教這也是做一個正直的人的追求,戒是防非止惡。定為體有定力不執箸,不著相。從而且有大智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錢沒朋友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