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藍之天
-
2 # 煙醉湖
蘇軾寫得最悲催的一首詩詞是:《西江月》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這首詩與《水調歌頭》的超然達觀的格調不一樣。這首過於悲歡,過於悽楚,給人一種濃濃的生之憂愁,沉重得有點不著邊際。
蘇東坡本來是一個豁達之人,但是再樂觀的人,難免也有失意得不可開交的時刻。偶爾有一首悲涼的詩詞,訴說一下情懷,排解一下鬱悶,我覺得情有可原。
這樣的蘇東坡,才是可愛的,真實的。而世人把他描寫得過於達觀,過於超然物外,反而不真實,不飽滿。
-
3 # 烏陵和土明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鬆崗。
蘇軾是一個身負麒麟之才的天才。他生於宋朝這樣一個注重文化、敬重文人的朝代,又年少成名,春風得意,本應錦衣玉食、安享富貴。然而,正是因為他為人正直,仗義執言,又遇上了王安石變法這樣的充滿爭議的政治變革,因此,數次遭到貶謫,一生顛沛流離。
因為蘇軾的才情,他寫詩寫文都是信手拈來、行雲流水。而且,他的詩詞,風格多變,不拘於一種。蔣勳對蘇軾的評價是:可豪邁、可深情、可喜氣、可憂傷。
因此,儘管蘇軾為人曠達,胸襟開闊,但是,他的詩詞當中還是各種風格的都有,也不乏一些悲涼之作。然而,我認為,寫《江城子》之時,妻子王弗已經逝去10年,蘇軾也再續娶多年,當時之作不過是平日從未斷絕的一絲思念以及夢醒後的一時惆悵而寫。這首詞未必是蘇軾人生感覺最悲涼無助的時刻,卻絕對是最悲涼的一首古詩詞。
悼亡是古詩詞中的一個重要的主題。自古以來,詩人們寫了數不清的悼亡詩,然而,這一首,卻堪稱千古絕句。
其實悼亡詩是很難寫的。蘇軾的這首《江城子》難得之處在於,不是單寫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關係和經驗,而是用寥寥數筆,將這種個人的經驗上升到了一種生命的蒼涼境界。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是一種真正的自然的流露。正如前文所說,他自己並沒有每天日思夜想,而是“不思量”。可是,卻“自難忘”。這種深情已經內化至靈魂,不用驚天動地、刻意去想,卻綿延不絕,從未斷絕。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裡提到了作者這十年的人生沉浮,將自己的動盪生活和生命的不確定性融合在了一起。。這是一箇中年男子的蒼涼和憔悴,令人讀到這裡,不會沉溺於普通的兒女情長,而是將經驗擴大化了。每一個人都可能會動容。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鬆崗。”前面一句和“如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有異曲同工之處。當一份痛苦能說與人聽的時候,這份痛苦就還是能減輕甚至消除的。然而,若這份悲痛瀰漫至整個人生和思想,就無法消弭。就好像癌症還是可以治癒的,切掉腫瘤就可以,艾滋病卻根本無法治癒。
所以,“相顧無言,只有淚千行。”是一種無法言說的悲涼,愁緒自然也就無法消散。明月夜的短鬆崗又為這份愁緒增加了一個實體化的場景。
這首詞的感染力極強,讀完它,人的心緒會陷入一種蒼涼的心境當中,久久無法自拔。這種悽美的,在人腦中映出的場景又會令人不願忘卻,不願跳出去,就會更加長久地流連於這首古詞帶來的傷感中。因此,我認為,要論最悲涼的古詩詞,非它莫屬。
-
4 # 書劍客申聯軍
我認為蘇軾寫的最悲涼的詩詞應該是《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全詞如下: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去眉頭鬢上。(秋涼:一作 新涼)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總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大意是 :
世上的事情恍如一場大夢,人生能經歷多少個新涼的秋天?每當夜晚,風吹動樹葉發出的聲音,響徹在迴廊裡,看看自己,憂思傷感讓眉頭凝蹙成溝壑,鬢間也早已經白髮叢生。
品嚐著價格低廉的次酒,時常因朋友往來日少而頻生惆悵。明媚的月亮,卻總是被雲層遮敝著。在這中秋的夜晚,還有誰能夠和我一同欣賞這孤寂的月光?我只能孤單地端著酒杯,滿懷淒涼而悲傷地向北方悵望。
這首詞大概寫於元豐三年(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之後。此前,蘇軾因 烏臺詩案 遭人誣陷入獄,險些丟了性命。經過很多人多方營救,才幸兔於難,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經此一劫,令他明白了官場的殘酷,寫作風格有了巨大的轉變,文學造詣也更進了一步。
-
5 # slx孔雀東南飛
我個人覺得蘇軾寫的最悲涼的古詩是《獄中寄子由二首》
最悲涼的古詞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最淒涼的古詞是《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最孤悲的古詩是《倦夜》
《獄中寄子由二首》 宋 •蘇軾
序篇
一作:予以事系御史臺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
死獄中,不得一別子由,故和二詩授獄卒樑成,以遺子由。
《其一》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闇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其二》
柏臺霜氣夜悽悽,風動琅璫月向低。
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
百歲神遊定何處,桐鄉知葬浙江西。
公元1079年,也就是宋神宗元豐二年的四月,蘇軾從徐州知州調任湖州知州。
由於蘇軾反對王安石新法,遭人詬陷。
這一年八月,蘇軾在湖州被捕,押至汴京御史臺獄中,審訊他的諫官必欲置他於死地。
在被押往獄中的途中,蘇軾和長子蘇邁約定,讓他送飯只送蔬菜和肉,如果聽到不好的訊息就把二者換成魚。
蘇邁嚴格遵守約定一個多月,恰逢糧盡,於是去找人想辦法,囑託一個親戚幫忙送飯,卻忘記告訴人家他和父親蘇軾的約定。
這個親戚心很善,有一天弄到了一條醃製的魚,就給獄中的蘇軾送了過去。
蘇軾見狀大驚,以為自己的罪將得不到赦免了,馬上有可能會被處死。
於是就在獄中寫了這兩首詩給弟弟子由囑託後事,算作是遺言吧。
這兩首詩可以說是蘇軾在獄中的“絕命詩”,字字出自肺腑,無暇雕琢。你就想啊,一箇中年人壯志未酬,卻要馬上去赴死,而且還是被冤枉的,心裡會是多麼的悲涼和無助。
所以我說在蘇軾的古詩中這首是最悲涼的。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首詞是說蘇軾在第一任妻子去世十年後,他官場不得意,有一次在夢中夢到她,醒來想起妻子在世時對自己的種種關懷和照顧,使自己在仕途上少走了很對彎路,如今天人永隔,再也沒有地方能訴說心中的悲傷淒涼。只有無盡的相思和流不盡的淚千行。
所以我說在蘇軾的古詞中這首是最悲涼的。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宋 •蘇東坡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這首詞是蘇軾被貶黃州後,中秋的一個夜晚,沒有人與他一起賞月,他悽然北望,往事不堪回首,感覺就像做了一場大夢,官當的好好的,卻橫遭排擠打擊被貶至此。
在這個陌生的地方,總有一些勢利小人對他落井下石,真是奸人當道啊!
這首詞處處顯示出他被貶到陌生之地的淒涼孤寂,和前兩首比起來,至少他還活著,不是去死,所以並不絕望,比較悽慘,也就夠不上悲涼,只能算是淒涼吧!
所以我說在蘇軾的古詞中這首是最淒涼的。
《倦夜》 宋 • 蘇東坡
倦枕厭長夜,小窗終未明。
孤村一犬吠,殘月幾人行。
衰鬢久已白,旅懷空自清。
荒園有絡緯,虛織竟何成。
這首詩是蘇東坡晚年被貶海南儋州,
在桄榔庵居住時,桄榔庵裡因為常年無人居住,長滿了雜草,在草中竟是晚上鳴叫不絕的莎雞。
蘇東坡經常失眠,一天夜裡仍然輾轉發側,回想著自己的一生,愛的人紛紛離自己而去,現如今自己已經六十多歲了,兩鬢斑白,到了生命的暮年,卻仍然是一個居無定所的人,只能淪落在這樣的一座庵內,隱約間在前方他似乎已經看到了自己最後的歸宿,說不定那一天就死在了這裡。
他心裡多想再次回到故鄉那令人神往的地方,和故友月下暢飲聊人生聊理想,可此時卻只能想想,把對於故鄉的思念深深的埋在內心。
他當時心裡的孤寂落寞、悲傷哀嘆難以消化,於是就寫下了這首極為傷感的詩。
所以我說在蘇軾的古詩中這首是最孤悲的。
-
6 # 國學書舍
非常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提及蘇軾,很多人印象中就是那一個有著樂觀天性的樂天派,蘇軾也的確是這樣,一個人無論身居何處,無論遭遇了什麼,都能以一種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
即便是人生最後落幕之年,被皇帝貶到海南的時候,仍然以一種坦然的心境去面對,苦中作樂,而且在人生的整個過程中,蘇軾最喜歡的就是與朋友對酒當歌。
蘇軾一生上至皇帝老兒,下到街頭乞丐,又或是僧人道士,都與蘇軾有著或深或淺的交情,也正源於蘇軾的樂天好友的習性。
但是在表面樂天好友的背後,蘇軾內心卻有著外人無法窺探的悲涼,這一種悲涼只在蘇軾的詩詞之中體現。
一:《江城子》蘇軾和王弗的婚姻只存在了10年,這短短的十年之中,一段時間又因為蘇軾進京趕考而不能在一起,所以剛結婚不久,兩個人就是分離的狀態。
妻子王弗對於蘇軾的一生來說意義重大,在他們剛結婚不久之後,他的妻子在家伺候婆婆挑起家庭重任,而且和蘇軾在一起的時候,也幫著蘇軾處理人際關係。王弗也見證了蘇軾由男孩成長為成熟男人的過程。
蘇軾正是因為他的樂觀天性,所以過分疏忽和大度,導致在處事之時因為言語不慎,特別容易得罪人,而他妻子王弗的謹慎幹練剛好彌補了蘇軾這一個習性。
後來,王弗不幸離世之後,拋下了蘇軾和六歲的孩子,以至於十年之後,蘇軾在夢中看到王弗,醒來之後,傷感再次湧上心頭,提筆寫下名流千古詩詞《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兩人相隔十年,唯有夢中相見,思念中帶著無奈,透著滄桑與悲涼,讓人動容淚下。
二:《江城子》蘇軾人生低谷被貶黃州之後,種了一塊地,取名為東坡,自稱東坡居士。
而且又在東坡地附近較高的地方,蓋了一座新房子,取名為“東坡雪堂”。
後來過了一段時間,蘇軾看中了黃州東南三十里一個叫沙湖的地方,想在那買一塊新地。
有一次,與幾個朋友一塊去看地的時候突降暴雨,眾人狼狽不堪,而蘇軾則在雨中漫步,雨停之後詩性大發,寫下了《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詩意是說:
不必聽那窗簾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一邊悠然徐行,竹杖與草鞋輕快勝過駿馬,誰會怕這斜風細雨,披一身蓑衣,任憑一身風雨。
料峭的春風將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一些寒冷,山頭初晴的夕陽卻殷殷相迎,回頭望著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信步歸去,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這首詩的悲涼之處,更多的是在於蘇軾經歷低谷之後的那一份淡然,蘇軾在這一首詩中沒有刻意渲染情感,也沒有刻意增加悲涼之詞,即便這樣,但是其中卻充斥著人生對於低谷的一種無奈,悲涼之情油然而生。
-
7 # 滄浪書生
蘇軾一生宦海沉浮,仕途頗為不順,多次遭到當朝權貴的貶謫外放,輾轉多地任職地方父母官,足跡遍佈祖國的大江南北。蘇軾一生涉足地方之多,對後世的影響之廣,是其本人無法想象的,與蘇軾有關的蘇堤,全國就有三處,分別在杭州西湖、潁州西湖、慧州西湖等地。更不要說蘇軾的詩詞散文,幾乎是婦孺皆知無人不曉。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少年子,病起須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
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
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
《寒食帖》這首詩通篇帶著一種悲涼悽苦的基調,與蘇軾一向樂觀知命積極處世的為人風格截然不同。通觀全詩,似乎有一股悲慘的氣息撲面而來,即使樂天如蘇軾,生活中的悽風苦雨也會讓其感到傷心難過。
-
8 # 楚狂人語
蘇子瞻最為悲涼的一首,筆者以為非只有《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而是這首《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眾所周知,蘇軾為中國家喻戶曉的文化名人,一旦談到蘇軾,似乎“曠達”一詞永遠緊跟著蘇軾浮出腦海,在文學史上,蘇軾詞開豪放一脈,打破了過去淺吟低唱的固定觀念,我們見《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猶如尋常人家忽見英雄落淚之臉色,當可歌可泣。然《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以現代“文學即人”的觀點看,筆者見到一個人類的共命運。故下了如此結論。
1、 以豪放的意態寫悲哀——人當有不可言之痛如《江城子》筆者以為,此詞雖然句句皆血淚,然而蘇軾以奇特的想象緩解了痛苦,以至於自己不為之肝腸寸斷。首先,詞中多是是無言。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相顧無言……句句看似通順,實際句句哽咽,雖然不當如此講,但是蘇軾有多痛,都沒有寫出——有多難忘?有滄桑?淚有多傷?我們只能於外觀心態理解他。其次,以美好的幻想道出自己痛苦,猶如抱緊單衣驅寒。著實使人心疼。
《江城子》原文如下: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筆者草譯之:
十年之期,一隔黃泉。相見不得,自難相忘。草冢孤墳,好一個淒涼的夜色,誰與話淒涼?十年之期,人如草蟲,奔波勞碌,滿面塵土如走狗,歲月不知,而兩鬢斑斑。
夜晚,幽夢中,你似乎歸來。還是小軒窗,正梳妝。無言,還是無言。負你千行淚。失魂落寞,料想年年如此,在月明而人不團圓,在短松岡兀自落寞。
2、 以景色襯寂寞——人當落寞如“寒鴉”這首詞沒有任何事件,但是直指內心,和《江城子》反其道而行。首先,寫安靜。月,靜態之景,為靜。漏,動態之聲,為更安靜。幽人,是作者,又非作者,乃一個樂觀蘇軾,觀察不樂觀之蘇軾。然而,當鴻鵠知曉寂寞。人孤獨如此,千百年來莫不如此。其次,寫不甘。被驚,是有所期盼,有恨,是心有不甘。自比寒鴉,以求溫暖,寒枝雖可,然猶不可,是自尊所在。
《卜算子》原文如下: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筆者又筆譯之:
月殘缺,高高掛於稀疏的梧桐樹枝之上,時漏滴答,闃寂無人。是誰看見幽幽一人,兀自來往,只有驚飛的夜鴻撲翅?
忽然被驚嚇到了,心有遺憾,無人知曉。如寒鴉撿盡寒枝,又遲遲不肯棲息。
-
9 # 墨書國學
蘇軾一生留下了許多詩篇,但是在這眾多詩詞之中,有一些詩詞卻是尤為悲涼。
蘇東坡寫詩的時候習慣上總是以輕鬆自然為主,有的時候還會加一些歷史的典故,有的時候最初一筆寫下去,往後他也不知道寫些什麼。
所以有的時候筆下會有不連貫的東西,但是卻交織出了驚人的好詩,也不愧是詩文的大作家,行雲流水,風格也是不能輕易的去相比。
有的時候蘇東坡不知道下一句寫什麼,而且他也不在意,在天才橫溢的才華之中,往往一個題目就能接連寫好幾首詩。
比如說蘇軾曾經寫下的《吏隱亭》這樣一首詩。縱橫憂患滿人間,頗怪先生日日閒。昨日清風眠北牖,朝來爽氣在西山。
密州是一個很窮的地方,在那個時候只生長麻棗和桑樹,當時的生活和曾經的杭州有著天壤之別,薪水也比較低。
在那一時期,蘇東坡所寫的詩裡面,就曾說到繞城而走的時候,會發現孩童死於路邊,看到之後讓他熱淚盈眶。
幾年之後他在一封信裡還提起,他救過三四十個飢餓的孤兒在自己家裡撫養。
在詩詞之中,也沒有了太多的憤怒和火氣,剩下的是一種安順的平和,和對於大自然的喜悅。
在這首詩裡面雖然說有一些沮喪,但是更多的卻也有著寧靜和滿足,以及對大自然聲音色彩的一種喜悅。
-
10 # 文化趣談
中華出類拔萃的人物太多 。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少有,鐵AVANCIER人蘇軾,便是其中一位。
東坡居士,蘇仙,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
青瓦房,石板路相間的眉山縣城西南角沙巷裡,有一戶蘇姓人家。
陰曆十二月十九日這天,蘇府一名嬰兒呱呱墜地。
府上老爺名喚蘇洵,以車軾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為孩子取名兒:軾。
小蘇軾,就這樣誕生了。
蘇東坡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婚。王弗年輕美貌,且侍親甚孝,二人恩愛情深。可惜世事難料,王弗二十七歲時難產去世了。這對東坡是絕大的打擊,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蘇軾在《亡妻王氏墓誌銘》裡說:“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趙郡蘇軾之妻王氏(名弗),卒於京師。六月甲午,殯於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於眉之東北彭山縣安鎮鄉可龍裡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於平靜語氣下,寓絕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這首“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陳師道語)且傳誦千古的悼亡詞。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譯文:你我夫妻訣別已經整整十年,強忍不去思念可終究難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遙遠的孤墳啊,竟無處向你傾訴滿腹的悲涼。縱然夫妻相逢你也認不出我,我已經是灰塵滿面兩鬢如霜。
昨夜我在夢中又回到了家鄉,在小屋視窗你正在打扮梳妝。你我二人默默相對慘然不語,只有流出淋漓熱淚灑下千行。料想得到我當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鬆的山岡。
初讀這首詞,不知有多少人,讀著讀著,就哭了,為蘇軾的愛情故事,也為讀者自身內心藏有的思念,蘇軾,用一首千古傳誦的悼亡詞,在這十年忌辰,觸動人心的日子,回憶著往事,一幕一幕驀然來到心間,久蓄心懷的情感潛流,忽如閘門大開,奔騰澎湃而不可遏止。
可以說這是蘇軾寫得最悲涼的古詩詞,沒有之一。對此你這麼看呢?
-
11 # 棲山君
蘇軾僅用了一句話,就道盡了他這一生的悲涼!他有兩位妻子,一位侍妾,卻無一人與他共白首!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有人說,如果能穿越回大宋,一定要和蘇軾談一場戀愛,因為他是北宋頂流詞人,他會做飯、會種地、會寫情詩,而最重要的是想全了他這一世的深情!
我們曾讀過他寫的詩: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在這些詞中,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狂放不羈的仙人,一個仗劍走天涯的俠客,一個沙場點兵的將軍,而唯獨未見他的憂愁與孤獨。
這位看似不知愁苦為何物的詩人身上,其實有著坎坷的愛情。那麼,蘇軾和他的妻子到底有著怎樣的愛情過往呢?他最愛的人又是誰?他為何會寫出如此悲傷的詩詞呢?
這一切,要從他與王弗的相遇開始說起。
01喚魚結緣夜已經很深了,蘇軾獨自一人在庭院中飲酒,但是,入口的彷彿是無盡的愁苦。
這一年,他的結髮妻子王弗病逝了,那個曾給自己提示詩文的聰慧女子去了,那個曾偷偷藏在屏風後面幫他聽言識人的賢內助去了。
那個巧笑倩兮,顧盼生輝的女子再也不會出現在他的身邊,他無法釋懷,無法忍受這無邊的孤寂,他喝得爛醉,似乎朦朧中,又回到了青神縣,那一灣池水邊。
19歲時,蘇軾到青神中巖書院求學。中巖有一灣池水,讀書之餘,蘇軾總是臨流觀景,沉溺其中,不禁喃喃低語道:“好水豈能無魚?”
思及此,蘇軾撫掌三聲,誰知,巖穴中的群魚遊躍而起,皆若凌空浮翔,蘇軾見狀,心生愉悅,於是向書院的先生王方提議:“如此美景,當有美名才是!”
春末夏至,梅雨含情,一日,王方帶著眾學子來到池邊,讓諸位才子為這綠池題名,可惜,諸多青年才俊的題名不是太過文雅,就是落了俗套。
最後,蘇軾緩緩走到桌前,提筆寫下“喚魚池”三個字,名字新穎,筆鋒遒勁,令王方和一眾學子拍手叫絕。
正當蘇軾得意之時,王方的女兒也使了丫鬟從家中送來了題名,紅紙怡上,躍然而出“喚魚池”三字,更令眾人驚歎:“不謀而合,韻成雙璧。”
少年看著紙上清秀雋永的題字,意氣昂揚的臉上忽然多了一抹羞澀,心中那朵含苞待放的花兒忽然就開了。
喚魚池中,魚群一躍而起,鱗片在Sunny的照耀下折射出絢爛的光芒,水中剪影盪漾,彷彿倒影出少女嬌憨羞怯的模樣。
少女名喚王弗,是先生王方的女兒。王弗常常聽父親說起那個眉州的少年是如何的聰明機智,才華橫溢,心中生出好感。
一日,少女到中巖遊玩,只見小道旁,澗水邊,山岩上,一叢叢的飛來鳳昂揚著綠葉,嬌柔的花蕊吐出陣陣清香。
不遠處的池邊,只見一個俊秀的少年正在撫掌喚魚,少女隱於其間,不禁看呆了。不一會,只聽得丫鬟在草叢中驚呼:“小姐,您最喜歡的飛來鳳花開了!”
少年聞聲,轉過頭來,只見一個聘聘婷婷的少女立在綠草叢中,輕盈飄逸,王弗羞窘不已,抬起頭來看向少年,眸光星星點點,嬌憨羞怯,自有一種淡墨染不出的風情。
少年心下一動,說道:“你好,我叫蘇軾,敢問姑娘芳名?”
原來,眼前的少年便是父親時常掛在口中的蘇軾,少女臉上瞬間飛上了紅霞,羞怯地回道:“我叫王弗!”
從此,少年撫掌喚魚的樣子時常縈繞在少女的心間。那一年,少年19歲,少女16歲,一場情絲終是開了篇。
不久後,老師王方過生辰,蘇軾與同窗一起前去府上賀壽,席間,少年熱烈似火,對酒當歌,不禁有些酒意上湧,醉倒在了老師家裡。
到了半夜,蘇軾從榻上醒來,同窗們都已經回了書院,只留下他一人。月光盈盈,少年匆忙起身,出了房門,離開時路過後院。
只見翠竹掩映,軒窗之下,清麗的少女正對鏡梳妝,蘇軾突然想起了臨行前,在山間採的那一束飛來鳳,那是他想要送給少女的。
少年慢慢靠近窗戶,將懷中的飛來鳳投進了窗中,王弗一驚,見窗前站著的是日思夜想的蘇軾,心中狂跳不已。待蘇軾離去後,王弗撿起那束清香陣陣的飛來鳳,喜不自勝。
自那日後,王方知曉了女兒的心思,便帶著媒人上門說親。蘇洵與王方是至交好友,聞言,欣然同意。這一年,少年少女的一場愛戀終於落地生根,得結良緣。
新婚燕爾,情意綿綿,蘇軾讀書之時,王弗時常在身邊紅袖添香,蘇軾想起那日池邊王弗寫下的“喚魚池”三字,不禁問道:“夫人可曾讀過書?”
王弗愣了一下,思慮間,微微搖了搖頭道:“不曾!”
蘇軾心中稍稍有些失望,他自是希望自己的妻子能與自己琴瑟和鳴,詩書傳情的。可惜,在那個時代,“女子無才便是德”才是女子該有的模樣吧。
可是。蘇軾他每每讀書時,遇到遺忘的字句,王弗總能從旁提醒,讓蘇軾茅塞頓開,他不禁有些疑惑,問道:“夫人不是不曾念過書嗎?如何知曉這些?”
王弗微微一笑道:“碰巧知道罷了。”
此後,蘇軾總是無意間詢問她與詩文相關的問題,王弗總能對答如流,還有自己的心得,後知後覺的蘇軾這才知曉,王弗哪裡是無才的女子,只是為全自己的顏面,藏拙而已。
公元1056年,21歲的蘇軾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一起,前往開封參加科舉考試。蘇軾不負眾望,連過三關,金榜題名。
可是噩耗傳來,母親程夫人病逝,蘇軾連夜趕回眉州,為母親服喪。
幼年時,蘇軾的生活起居都是母親細心照料,讀書時,蘇軾曾立志要成為範滂,程夫人聞言,平靜地說:“你想做範滂,我為什麼不能做範滂的母親呢?”
程夫人出身門閥世家,知書達理,是個大家閨秀,同時她又是個思想獨立,堅毅果敢的女性。程夫人對蘇軾的人生教育,一直深深得影響著蘇軾。
可如今,他剛剛金榜題名,母親卻撒手而去,蘇軾無法釋懷,整日借酒消愁,王弗見狀,安慰道:“我知道你的苦,母親也知道,若她泉下有知,定會難過,母親只希望你能快樂!”
蘇軾聞言,愣了片刻,隨後緊緊握住了王弗的手,還好,你還在我身邊!
公元1061年,26歲的蘇軾又參加了北宋王朝最高規格的制舉考試,這是皇帝特別下詔並且親自主持,為選拔非常人才而特設的一種考試製度。
能否參加考試的人都是佼佼者,而能否考中的則是鳳毛麟角,意味著前途無量。此次考試,蘇軾的文章再次得到了仁宗皇帝和司馬光等考官的賞識,被點為制舉第三等.。
這是北宋開設制舉考試以來,絕無僅有的好成績,可謂是“百年第一”。這次,因為宋仁宗的賞識,蘇軾被差遣至鳳翔任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
蘇軾赤子童心,生性豪放,總是“覺天下無一個壞人”,結交好友從來只憑心意,不識人心險惡,如此不諳世事,總是令王弗憂心不已。
還好,蘇軾的身邊有王弗,她心細如髮,通曉人情,對人事的認識是比蘇軾更加透徹和務實,她說“子去親遠,不可以不慎”。
於是,每每有人登門拜訪蘇軾,王弗便悄悄躲在屏風後面聽蘇軾與客人的談話,待客人走後,便會向蘇軾吐露自己的看法。
“此人言辭閃爍,阿諛奉承,不可深交。”
“此人斷不會與你長久,他日你若落難,他必遠離你。”
軾與客言於外,君立屏間聽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輒持兩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與是人言?”有來求與軾親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與人銳,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
當時的蘇軾,聽罷王弗的建議,並不解其深意,直到多年以後,烏臺詩案一起,他被貶黃州,惠州之後又是儋州,每次都是必死的結局,而其中少不了曾經的好友章敦的迫害。
此時,蘇軾才明白妻子話中的深意,原來她竟然如此通透,時時刻刻都在護著自己。
本以為,妻子會是人生中最溫暖的光芒,永遠地陪伴著自己,一年四季,花開花落,直到生命的盡頭,到白髮蒼蒼的時候,能執子之手,共赴鴻蒙。
可是,天命無常,妻子還是離他而去了。
這一年,王弗不過27歲,她倒在蘇軾的懷中,眼中充滿著悲憫,時間留不住深情,也留不住愛人,我的少年郎啊,從此山高水遠,你要自己獨行了,願你一直都是那個喚魚的少年。
王弗在蘇軾的懷裡永遠地閉上了雙眼,望著懷中的妻子,蘇軾目光悲慼,充滿了無助與茫然,可是,王弗再也不會輕撫他的背,溫柔繾綣的安慰他了。
王弗去世後,蘇軾護送妻子的靈柩回到故鄉,在那裡整整守了她三年。
從晨曦微露到暮色四起,他日日坐在妻子的墳塋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生活的瑣事。沒有了王弗,曾經那個輕狂的少年成了沉淪生活的中年人,心中一片荒蕪。
為了不讓妻子孤單,他親手種下一棵又一棵的雪松。當微風襲來,三萬棵雪松沙沙作響,夫人,你可曾聽見這雪松的訴說,這是我託它們帶去的思念。
02相顧無言公元1068年,三年丁憂期滿後,蘇軾娶了小自己11歲的王閏之為妻,他原本是不願的,可這是妻子臨終前的囑託,這個美麗溫婉又透著堅強的女子是王弗的堂妹。
王閏之雖不及王弗鍾靈毓秀,才華橫溢,卻也是進士之女,身世才貌尚可,如果不嫁給蘇軾作續絃,也可找個門當戶對的人家做正妻。
王閏之嫁給蘇軾時已經21歲了,她等了他三年,人人都道,王閏之為了不負姐姐的重託,生生將自己等成了老姑娘,可只有她自己明白,除了那份重託,還有她對姐夫的愛慕。
在姐姐與姐夫舉案齊眉,溫柔繾綣的歲月裡,王閏之始終是個旁觀者,她被蘇軾的才華所折服,被蘇軾的溫柔所吸引,她默默地關注著姐夫,眼中彷彿有了萬千星河。
後來,姐姐去世,姐夫為了完成姐姐的臨終囑託,娶了王閏之為妻。王閏之也只想當好一個繼母的角色,照顧好姐姐留下的幼子蘇邁,陪伴在蘇軾身邊就好。
新婚之夜,蘇軾問她:“你可有名字?”
女子低下頭,小聲地說:“我在家,他們都喚我二十七娘。”
蘇軾聞言,輕聲說道:“你既生於閏月,我便給你取名閏之,王閏之可好?”
女子從未想過,新婚之夜,他會為她取名,羞澀地點了點頭:“我很喜歡。”
那一刻,王閏之有了一瞬間的恍惚,她想,若是自己能努力追趕他,是不是也能像姐姐那樣,終有一天能站在他的身邊。
可是,感情二字,不是努力了,就可以改變的!
王閏之沒有辜負姐姐的重託,待蘇邁很好,三子如一,愛出於天。對蘇軾更是如一盞明燈般,時時溫暖著他。
蘇軾很感念王閏之的付出,可他始終明白,感動不等於愛,他心中的位置始終是給妻子王弗的,那個喚魚池旁的少女,羞澀嬌憨的模樣,始終縈繞在他心頭,不曾模糊。
新婚過後,蘇軾受詔重返仕途,當時正值北宋名臣王安石實行變法,滿朝大臣分為兩派,擁護變法的大臣們認為,此舉能改變北宋積弱積貧的局面。
而蘇軾的大部分師友,包括當初欣賞他的歐陽修在內,因為反對變法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在蘇軾眼中,這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
期間,蘇軾給宋神宗上了多份奏摺,系統闡述了自己反對變法的理由和態度,並請求儘快停止變法,這讓王安石大為惱火。
王安石想方設法削減蘇軾的影響力,在這場針鋒相對的鬥爭中,蘇軾漸漸感覺到了處境的危險,為了躲避是非,他主動上書宋神宗請求外調,最後獲得了杭州通判的官職。
公元1074年,蘇軾調往密州任知州,這一年他38歲了。
一年後,蝗災席捲了密州城,百姓顆粒無收,家無餘糧,而官府還在向農夫收稅,百姓猶如生活在地獄,看不見生的希望。
為了挽救百姓的生計,蘇軾決定到常山上向老天爺求雨。
幾天後,蘇軾穿著乾淨的布衣布鞋,從衙門徒步二十公里來到常山,登上山頂後,蘇軾擺好祭祀用的貢品,點燃三炷香,虔誠地向上天禱告,祈求降下甘霖。
不久之後,天空開始烏雲密佈,不一會,大雨便嘩啦啦落下,蘇軾一時間也分不清到底是天意所歸,還是民心所向。
旱災過去之後,蘇軾帶著眾官員去常山還願,那日已是深秋,黃葉滿地,秋風瑟瑟,蘇軾走在最前面,百姓們浩浩蕩蕩地跟在後面,
還願結束後,蘇軾一行人決定去狩獵。那天夜晚,火光搖曳,美酒佳餚,官員、士兵、百姓們爭相向蘇軾敬酒,清脆的碰杯聲不絕於耳,蘇軾被灌得有些微醉,腳步都凌亂了起來。
夜已經很深了,火光搖曳,醉意朦朧,他彷彿看見妻子王弗向他走來,輕聲撫慰。又一瞬間,他又彷彿看到,軒窗下,妻子正對鏡梳妝,一顰一笑,如當年一般。
他眼中盛滿淚水,想要伸手去撫摸妻子的臉頰,可還未觸及,妻子便消失了,徒留無盡的黑暗。蘇軾渾身一震,清醒過來,原來只是夢境。
悲痛席捲全身,他哽咽悲鳴: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妻子逝去已經十年了,時間彷彿只是眨了一下眼睛,怎麼就已經過去十年了呢?你在故鄉還好嗎?若能夜夜都來我夢中對鏡梳妝,那該多好,我有好多話想對你說。
不知這些年,三萬棵雪松是否長成了參天大樹,是否為你遮風擋雨,有沒有帶給你我的思念,那沙沙的響聲時常出現在我的夢中,可是你給我的迴應。
如今,我身在密州,人生坎坷,可我從未被生活打倒,若能再見到你,我依然還是那個18歲的少年郎,清澈俊秀!
這些年,王閏之的陪伴並沒有沖淡蘇軾對亡妻的思念,他的心再難跳動,雖然王閏之也是那樣溫柔堅強,可她終究不是王弗,沒有年少時的一眼萬年,刻骨銘心。
公元1079年,44歲的蘇軾身為湖州知州,按照慣例給皇帝寫了一封奏摺上報民情。在奏章中,蘇軾說自己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新黨一派聞言立刻上奏宋神宗稱蘇軾妄自尊大,愚弄朝廷,對皇帝不忠。宋神宗信以為真,於是下令御史臺調查處理蘇軾的案子,史稱“烏臺詩案”。
在獄中,蘇軾受盡非人的折磨,新黨派官員給他扣了四條罪狀,請求宋神宗立刻處死蘇軾。當時,已經退休的王安石聽說了此事,上書宋神宗,為蘇軾求情。
於是,宋神宗大筆一揮,從輕發落,將蘇軾貶去了黃州,做了個團練副使,有官職無薪水,蘇軾帶著一家二十多口人,舉家遷往了黃州。
黃州的日子十分清貧,但王閏之任勞任怨,與丈夫一起採摘野菜,赤腳耕田,即便如此艱難,她還給丈夫做他最愛吃的眉州家常菜,煮他最愛喝的薑茶,變著法子給丈夫解悶。
她也許不如姐姐王弗能在事業上給予幫助,但是這個溫婉而堅強的女子始終與丈夫一起承受著各種風浪,讓他無論得意還是失意,都始終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公元1085年,宋神宗駕崩,年僅10歲的宋哲宗繼位,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
高太后是一個保守派,剛一掌權就廢除了新法,貶斥新黨,大量啟用舊臣,於是,曾經被貶斥在外的蘇軾等人都被高太后召回,委以重任。
蘇軾仕途順利,一度被升為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這七八年,可以說是蘇軾政治生涯最風光、最勝利的時期。
公元1093年,蘇軾調任潁州,此時,王閏之已經陪伴了他25個年頭了,這也是蘇軾最為動盪不安的25年,她始終用自己最笨拙的方式,守著這個年少時便欽慕的愛人。
當蘇軾在官場處處受到針對,夜不能寐時,當蘇軾承受牢獄之災,夜夜驚醒時,這個堅強的女子用柔弱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家,為蘇軾燃起了一盞溫暖的燈,等他回家。
可惜,蘇軾依然沒能愛上她。
那一日,潁州的梅花開得熱烈,王閏之看著眼前的美景不禁痴了:“春月色勝如秋月色。秋月令人悽慘,春月令人和悅。”
蘇軾回道:“春庭月午,搖盪香醪光欲舞。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輕雲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
她突然明白了,她不是他的離人,亦不能使他斷腸,無論她怎麼努力,她始終變不成王弗。愛情這個詞,終究傷情又傷身。
這一年,王閏之不再抱有期待,不再奢望蘇軾對她有愛,也許沒有了希望,人生便開始灰敗了。不久之後,王閏之生了場重病,身體每況愈下,於當年八月便病逝了。
蘇軾為其舉辦了隆重的葬禮,並承諾“唯有同穴,尚蹈此言”,他感念王閏之的默默付出,他無法給她想要的愛,那就在百年之後,陪她長眠地下吧!
王閏之終其一生也未得到蘇軾的愛,她原以為,那個像極了王弗的少女或許能得到蘇軾的一絲情誼,可惜,那個熱烈如火的少女,雖是知己,卻依然成不了愛人。
03生死難忘那一年,蘇軾自請離京,調任杭州,恰逢江南好風景,既來杭州,豈能不到西湖。那一日,麗陽普照,波光瀲灩,絲竹悠揚,美人如畫,西子湖畔,長袖徐舒,輕盈曼舞。
舞池中央,一女子容顏絕麗,舞技高超,引得眾人拍手稱讚。一曲舞罷,女子入座侍酒,此時的她已經換了裝束,清新脫俗。
少女靈動的模樣讓他有一瞬間的恍惚,好似回到了19歲那年,初遇王弗的場景,不覺低吟出聲: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同行的友人看出了蘇軾的心思,宴會之後便將這舞姬買下,送去了蘇府。
舞姬是個土生土長的杭州人,因家境貧寒,無奈只能拋頭露面討生活,她不知自己姓什麼,更沒有名字,於是蘇軾為她取名,王朝雲。
那一年,王朝雲12歲,蘇軾彷彿在她身上看到了王弗的影子,讓他在迷茫的人生中尋到了一絲希冀。
烏臺詩案後,蘇軾被貶黃州,一路顛沛流離,生活困苦,少女從未有半句怨言,對蘇軾的照顧更加上心,蘇軾也每日教少女讀書寫字。
王閏之看出了丈夫對這個少女的喜愛,雖然心中酸澀,但是仍然選擇成全了蘇軾,在王閏之的操辦下,人到中年的蘇軾納了18歲的王朝雲為妾,更是將她引為知己。
一日,蘇軾飯後在園中散步,遇見王閏之與王朝雲在園中聊天,於是他大步上前,指著自己圓滾滾的肚子問道:“你們說說,我這肚子裡裝的是什麼?”
王閏之笑道:“你還真不害臊,你無非是想我們說,你的肚子裡裝的是錦繡文章!”
蘇軾聞言,搖了搖頭說:“非也!非也!朝雲你說。”
王朝雲忍不住吐槽道:“想必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蘇軾哈哈大笑道:“還是朝雲懂我!”
這些年,從杭州到密州,從徐州到湖州,一路顛沛流離,人人都說蘇軾文采風流,放蕩不羈,只有王朝雲看出了蘇軾豪放之下的不甘。
公元1093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掌握了實權。往日被高太后壓制的情緒頃刻間爆發,他將矛盾對準被高太后器重的保守派舊黨。
公元1094年,遠在定州的蘇軾,一連線到四道詔命,被一貶再貶,最後被髮配到惠州。與當初被貶黃州一般,蘇軾的人生回到了原點,再一次成了犯官,此時他已經60歲了。
蘇軾不願意被人拖累,所以在啟程之前,遣散了家中所有的奴僕,可唯有朝雲一言不發,默默地為蘇軾收拾行囊,她早已下定決心,要陪他去走過這一程生死之路。
少女望著眼前的這個中年男人,他也靜靜地回望著他,少女能感受到他眼中的愛意,可是這愛意逐漸模糊起來,彷彿透過她,看向了另外一個人。
蘇軾淚眼模糊,低吟道: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王朝雲突然明白了,那個佳人不是自己,那個蕩起鞦韆的少女也永遠不會是自己,他在告訴自己,天涯何處無芳草。
可王朝雲不悔,自嫁給他那一日,她便決定要終身陪伴著他,不離不棄。
在惠州的日子清貧寥落,王朝雲日日陪伴著蘇軾,眼看著蘇軾日復一日地思念著亡妻後,她終於悟了,她開始篤信佛教,開始為丈夫祈福,卻也開始逃避自己的內心。
煙瘴之地,天氣惡劣,王朝雲身子柔弱,終於耐不住折磨,病倒了。臨終前,她對蘇軾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說罷,她便撒手而去,終年三十四歲。
朝雲去世後,蘇軾將她葬在了惠州西湖南畔的棲禪寺的松林裡,併為她築了一座六如亭,親手寫下楹聯: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王朝雲是誤打誤撞走進了蘇軾的人生,又在蘇軾最黑暗的時候離他而去,她說,一切如夢Phantom,她是真的明白了。
她這一生,揹負著另一個人的影子而活,她的通透,她的知情識趣都有著王弗的影子,蘇軾的目光總是透過她,落在了另一個地方。
蘇大人,一切都是你的幻想,我並非你的夢中人,所以,我走後,不必為我悲傷。
04最後蘇軾這一生,仕途坎坷,情路坎坷,可這怨不得任何人,他將自己困在了過去,困在了擁有王弗的美夢中。
這大概就是,年少時遇到了太過驚豔的人,餘生都會變得不得安寧!
王弗去世後,他透過所有人,好似都能看見她的影子,他終其一生都想要找回曾經喚魚池邊,那個嬌俏羞澀的少女,那個為他紅袖添香,識人斷人的妻子。
他在王閏之的身上,看到了溫柔堅強,在王朝雲身上,看到了機敏聰慧,他曾以為是她回來了,可他又清醒地意識到,她們都不是她,他再也等不來那個人了。
後來,王閏之走了,王朝雲走了,他的師父歐陽修走了,連他討厭的王安石也走了,他追尋了一生,也孤獨了一生。
再後來,他一葉小舟,踏著風浪,漂洋過海去了儋州,無人再陪伴著他,只有孤獨,無邊的孤獨。
這便是蘇軾的一生,一段讓人唏噓不已的感情。我想,若是再想見到那個人,便只能等到來生了。
只願先生來生能回到梅雨含情的那一日,喚魚池旁,少年拉著少女的手說:“我叫蘇軾,我心悅你!”
少女巧笑倩兮,眉目如舊!
回覆列表
首推《江城子》被譽為千骨第一傷心悼詞,也是蘇軾著名愛情詞作。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從詩經開始悼念自己的《綠衣》,丈夫思念妻子音容笑貌,生活中點點,睹物思人那種真摯的愛情回想無不感人淚下。
到了西晉潘岳悼亡妻詩之一“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幃屏無髣髴,翰墨有餘跡。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悵恍如或存,回惶忡驚惕。”
看到住宅,情不自禁想起她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進入房間,又憶起與愛妻共同生活的美好經歷,浮現腦海。在羅帳、屏風之間再也見不到愛妻的形影。只看見見到的是牆上妻的筆墨遺蹟,婉媚依舊,餘香未歇。眼前的情景,使詩人的神志恍恍忽忽,好像愛妻還活著,忽然想起她不在人世,心中瞬間充滿驚懼與悲痛,那種感覺像死了一樣難受好。潘岳因為愛自己妻子,在愛情歷史紅塵中召開一大票迷弟,迷妹,獲得愛情男人中最痴情男神的檀郎,檀奴的雅號。詮釋愛情完美男人潘郎。就是因為這首詩。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更是成為永恆的經典。成為愛情詩歌裡明珠的高塔。元稹和自己生死知己白居易,誕生很多堪稱“愛情”還要感人生死兄弟情以外。在情感巨人那裡也是輝煌光耀大唐。元稹是唐代詩人中情感浪子,文學鉅著西廂記,也與他情史故事分不開的。
到了宋代,一個文人最愛的時代,文人最好的時代,這時期詩作品更多大家更多。但是領文學風騷的,那一定是宋詞。誰在宋詞裡,開山之功,指出向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好,開啟藩籬,蘇詞表現出汪洋肆意激情,無與倫比的想象力和變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語言風格。如果沒有蘇軾就沒有一代文學特色的宋詞。讓宋詞成為文壇盟主。
一個全才詩人,更是一個痴情光耀千古,痴情男人。蘇軾和自己髮妻王弗,感情甚篤,夫妻琴瑟和諧。好的妻子就是自己一面鏡子。王弗對蘇軾成長中學習、工作、交友、做人影響很大。也許是對蘇軾一生影響最大的人。今天我們從江城子這首詞就能深刻體會這一點。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為悼念原妻子王弗而寫的一首悼亡詞,表現了綿綿不盡的刻骨哀傷和淚中帶血的思念。此詞情之深沉,讓每個對感情執念的人,每讀一遍,眼角就是濡溼一篇。上闋寫實;下闋記述夢境,我們看到蘇軾對亡妻執著的愛,即使在自然夢境仍然依依不捨的深情。上闋記實,下闋記夢,虛實結合,互襯愈見思念之深。不著痕跡的加深全詞的悲傷基調。讀來自然真實感心蕩耳。詞中採用白描手法,出語如話家常,卻字字從肺腑鏤出,樸素的語言給我們描繪的像電影中畫面眼睹目擊,甚至聆聽出鏡頭外,朦朧夢境如泣如訴的心絃。蘇軾詞豪放中不見豪放在,委婉多情處遠勝柳七秦郎。悲傷悲涼《江城子》全詞思致委婉,境界層出,情調淒涼哀婉,不僅文學中膾炙人口的名作。更可以說是詩詞中冠冕。淒涼詩詞中第一名。
昨夜我在夢中又回到了家鄉,在小屋視窗你正在打扮梳妝。你我二人默默相對慘然不語,只有流出淋漓熱淚灑下千行。料想得到我當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鬆的山岡
第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第一句就是千古名句,十年生死,是有生的十年對已死的十年,就這四個字,多麼讓人心裡淒涼淒冷悽愴。兩茫茫生的人淚眼茫茫,死的人冕茫茫。更是悽絕,真的可以說字字沉痛,每個字都說音響淒厲,真的是可以“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讓看到這七個字,淚目一時記憶一生。“十年生死兩茫茫”十年光陰遠去,只有孤單的兩個人,一個地上,一個地下,又隔著十年這麼多年光陰,茫茫疊字用的自然流轉,通過恍惚迷離看不真切的意境汩汩流淌都是苦澀。這裡色彩像黑白影片一樣,看到之後不禁令人心痛。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時間上久遠,不去想是因為我,一刻都不能忘記。這裡隱約為後面夢境在鋪墊。千里孤墳,是指這個思念不僅時間長,但是距離的空間依然很長。側面印證心中淒涼多麼深,思念多麼重。蘇軾的偉大不是因為他天才,而是他一任率真自然,感情真摯真實,在文學魅力光彩奪目,蘇軾詞裡有大量數字,我做過統計,如果以句號為單位,一首詞如果八句話,平均下來每首詞,最少兩句就有一個數詞。前兩句,十年生死兩茫茫,第二句,千里孤墳,不僅準確生動,感情一瀉千里,氣勢燦如,流轉華美。不像有些自謂豪放的詩人,僅是把數詞形容詞使用。不像蘇軾將數字使用像數學家公式一樣準確,像畫家畫作的頰上的三毛靈動真實,像音樂家一樣無懈可擊。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詩人已經把現實與夢幻混同了起來,這時候詩人感情閘門更加肆湧,通過描寫寫當下自己滄桑實際反襯自己當下內心深處的悲涼。“縱使相逢”,其實這是一種絕望的、自欺欺人,我們感受到內心感情是悲冷與悲痛,同時作者做著無可奈何,越是壓抑不去想越是如想愛情。那個夢境翩然而入,夢的那樣真實,自己愛人還是那樣的美。自己夢到都是妻子最美麗畫面,那一夜自己來到妻子住的房子前,隔著窗戶看見妻子,正在打扮梳洗自己,自己妻子鏡子用的是龍鳳鏡子,她打扮得像未嫁的西子一樣嬌美動人,想起當年妻子剛剛嫁給自己,問自己“畫眉深淺入時無”自己幫她畫眉毛依稀就在昨日的晚上。自己努力想告訴自己妻子這裡畫的不好,可是自己就是說不出話來。見到他卻不能與他說一句話。自己千里萬里找尋妻子,眼淚像決堤的水一樣。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這正是作者奇崛高妙之處。正唯“無言”,方顯沉痛;正唯“無言”,才勝過了萬語千言;正唯無言,才使這個夢境真實。“此時無聲勝有聲”正因為作者把強烈的感情受溶入了夢中,使這個夢即使千載後仍感受到作者的無限淒涼。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明月夜,短松岡”這幾個字悽清幽獨,黯然魂銷。月夜照鬆崗,言有盡意無窮。作者只給了一個畫面。悲愴奏鳴曲嘎然而止。
大家不知道的是蘇軾是古代的種樹狂魔,在蘇軾妻子去世時候,三年裡蘇軾沒有寫過一首詩,但是在妻子孤墳周圍山崗上中了十萬顆松樹。也許每一棵樹種下都說作者無盡的愛吧,自己雖然不在他的身邊,自己種下的松樹,紮根這裡,守護著妻子。愛情就像植物一樣,永遠生長,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