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醫生張現利
-
2 # 羅桂田心理諮詢
首先可以肯定的說不管是什麼型別的心理疾病,心理疾病的症狀狀態如何,跟任何症狀狀態的心理疾病的人一起生活一般情況下不會是一個令人開心快樂幸福的感受。
不管跟精神病患者是什麼關係,在精神病患者身邊生活肯定不會是讓人羨慕的事情,就是精神科醫生和護士也讓人聯想翩翩,不能讓人產生喜歡的遐想。
自己的親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作為有比較高的智慧水平的親人,一定不能要求患者跟正常人一樣的思維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不能要求患者的付出讓我們產生幸福的感覺。同時我們也不能有痛苦的想法。其實是患者的痛苦不堪的症狀狀態是更需要我們同情和耐心。我們的恰到好處的愛、耐心的陪伴,運用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案,選擇合適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幫助患者緩解、解決、徹底解決問題,徹底幫助自己的親人從痛苦不堪的症狀狀態中走出來是我們最好的安排。
根據我們的研究,所有病態、變態心理症狀狀態(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恐怖症、躁鬱症、精神分裂症)的基礎是一個人的錯誤的認知、思想,引匯出來的錯誤的思維思考邏輯習慣,從而形成的錯誤的情緒波動狀態,進一步形成錯誤的生活狀態。
這些錯誤的認知、思想是由一個人從幼兒時期開始的父母家庭社會訓練給予的。而這些不合理的家庭、社會訓練模式,造成一個人的人格缺陷、不足和智慧水平的不高,是導致一個人形成各種病態、變態心理問題的內因基礎,這樣的基礎之上,在一個人成長長大的過程中沒有得到正常的學習成長改變提高智慧水平,在一定的外部條件刺激下,就會產生一些列病態的情緒波動症狀狀態,而這些病態的症狀狀態得不到正確的解決問題的處理方式方法的解決,而讓病態狀態越來越嚴重。從而形成各種各樣的病態症狀狀態。
錯誤的認知、思想-->錯誤的行為、思維習慣-->抑鬱、焦慮情緒-->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恐怖症、躁狂-->躁鬱症-->精神分裂症。就是這樣的一個逐步加重的症狀狀態順序。
當然每個症狀狀態都會有不同的程度包括(輕度、中度、重度)。
每個病態心理、變態心理症狀狀態患者所處的位置不同,他們的症狀狀態最終都會指向錯誤的認知和思想。
認知、思想決定行為。
行為養成習慣。
習慣決定、形成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
認知決定行為,改變認知改變行為,改變症狀狀態。可以徹底解決各種心理問題,就可以徹底消除各種病態症狀狀態。
原則上除精神分裂症中度、重度症狀狀態需要藥物治療控制外。其他的病態心理症狀狀態: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恐怖症、躁狂、躁鬱症、精神分裂症初期症狀狀態都是可以通過一段時間的高水平的心理諮詢、心理干預、心理訓練,通過學習成長改變提高患者的智慧水平,徹底解決產生各種病態症狀狀態的心理問題,從而緩解、化解、解決、徹底解決各種病態症狀狀態。
解決問題的可以選擇的方案:
1:多去幾個正規醫院裡的心理科,尋找水平高的心理醫生(心理專家),確定問題的性質與程度。以心理學訓練為主,藥物為輔,可以解決問題。
2:尋找正規心理諮詢服務機構幫助,尋找水平高的心理諮詢師幫助指導訓練,通過學習成長改變,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可以徹底解決心理問題,徹底解決問題以後現在所有的症狀症狀還不會復發。
3:關鍵是心理訓練,學習、成長、改變。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這是一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需要不要著急慢慢來。
4:作為心理疾病患者的親人、家屬,一定要知道,依靠我們普通人的智慧水平,徹底解決"各種心理疾病"等心理問題,依靠安慰,徹底消除各種症狀狀態是有很大的難度的或者是不可能的事情,引領引導患者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運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徹底解決問題,不是很困難的事情。要想問題儘快解決,讓朋友或者全家走出痛苦不堪的生活狀態,需要儘快引領引導患者認真接受專業人士的幫助。方式方法正確了時間不需要太多,就可以徹底解決問題。
-
3 # 糖寶千尋
就很壓抑,因為自己是學心理學的。所以對周圍人的性格、情緒等方面都能很敏銳的感受到,媽媽的焦慮,爸爸的暴躁。所以導致我性格也有許多偏執。很幸運的是大學學了心理學,後來又到同濟醫學院進修催眠和家庭治療。
雖然以後很少從事心理學,但是生活中無處不是心理學的原理。但是自己遇到問題時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
4 # 心理辣媽月迎
其實每個人多少都有些心理症狀,比如焦慮是伴隨人一生的。也就是說幾乎每個人都可能伴隨神經症,但不一定形成所謂的心理疾病。
比如各類人格障礙每個人身上也會有他的影子。如果你們彼此匹配,那麼生活在一起就沒有問題。比如一個自戀人格障礙與一個討好型的人在一起生活,沒有問題啊,就是最佳的一對;再比如一個受虐型的人和一個施虐型的人生活在一起也沒有問題。
關鍵看你找的那個人他是不是符合你,而不是簡單的說他有心理疾病,現在這個時代,很多時候心理疾病不是病,他反而可以讓你成功。比如有自戀型人格障礙的人,他很容易成為網紅。比如第一代的芙蓉姐姐,鳳姐。在常人眼中他們有病,但是他們成功了。中中國人都認識他們,但中中國人不認識你。
-
5 # 墨堆兒
首先明確這個疾病是精神心理專科醫生診斷的麼,如果答案是"是",那就意味著其他家庭成員非常明確地知道,這位家庭成員確實患有某種疾患。遇到這種情況,我覺得第一個感受是,遇到什麼事情,都會忘疾病上找原因,他得病了,只能這樣,還能怎麼辦,最後會產生或強或弱的絕望感!第二個感受,如果是配偶,會時不時產生,太痛苦了,要不要分開,離婚等等這樣的想法,即便是沒分開,也會時常陷入糾結。非常痛苦。
-
6 # 留下記憶的腳步
糾結,無奈,心酸,痛苦!
這幾個詞能夠詮釋和有心理疾病的人生活在心理寫照!
糾結:每個人都有性格和脾氣,一位遷就也會讓自己心理崩潰!
無奈:知道他有問題,又不得不承受其重!
心酸:越是愛的人,其實也能夠感受到病人內心的痛苦!
痛苦:離不開,放不下,調理不好,百味俱全。
解憂心理的病,難難難!!!
-
7 # 心理諮詢師時敬國
1、首先,每個人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有病和沒病,並沒有明顯的界限。
2、即使有心理疾病,也不一定會讓周圍的人有太多感受。有的會影響很大,有的則是病人自己內心的痛苦更多。
3、你有什麼樣的感受,不僅僅取決於對方,也取決於你自己的看法和應對方式。
-
8 # 多倫多Mia
心理困擾人人都有,如果是疾病需要專業的診斷,嚴重的對醫生等專業人士都是挑戰。但就像生理疾病一樣,不同程度種類的心理疾病有不同的表現,特別是對親密關係的影響,側重不同,家人的感受肯定也不一樣。跟醫生、諮詢師溝通,會得到最有幫助的指導。
-
9 # 橘子樹下1212
一定要記住這樣一句話:不要以為自己有多強大,你也是普通人,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你也改變不了一個已經有精神疾病的人,能改變的只有你自己。
-
10 # 心理師葉子
心理疾病分不同型別:如癔症型別的人,他們會歇斯底里,情緒起伏較大,容易激動,甚至有自傷或傷人的行為;
抑鬱症的人,情緒低落,鬱鬱寡歡,自艾自憐,對很多事情提不起興趣,嚴重者會自殺;
躁狂症的人也有不同的表現,他們非常興奮,對很多人事物表現過度的激情;
強迫症的人典型的表現是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他們的重複行為會嚴重干擾生活工作和學習;
……
無論哪種型別的心理疾病,都會讓和他(她)一起生活的人心力交瘁。
生活中我發現不少人表現出的症狀已經符合心理疾病的所有診斷標準了,但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有心理疾病。
他們和家人相處,家人們會有家不想回;他們和朋友相處,朋友們會敬而遠之;他們的朋友較少,所以他們也是孤獨的,我們能做的只有建議他們尋求專業幫助。
祝好!
回覆列表
我是一名心理醫生,平時的工作主要是幫助有心理困擾的朋友。由於工作的性質,我接觸了很多有心理困擾的家庭。和有心理困擾的人一起生活,一般有以下幾種感受:
1.想要幫助Ta,確有力不從心的無助感。急切的想要幫助Ta走出困擾,卻感到Ta無動於衷,各種勸說和開導都是杯水車薪,陷入無力和無助。既心疼,又著急,又憤怒!
2.過度亂入到Ta的問題中,自我被不斷消耗。由於Ta的心理困擾,情感功能和社會功能受損,可能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換位思考,無法理解和滿足他人的需要,而處在一種被照顧的角色中。你和Ta相處時,你的需要無法滿足,你可能還需要去滿足和照顧Tha,Ta無法承受和處理的情緒很有可能會發洩在你身上,長此以往,你的自我會不斷被消耗,會逐漸的感到疲憊和痛苦。
3.以救世主或聖母的姿態自居,在和Ta相處的時候滿足自己的自戀。如果因心理問題導致Ta自我力量比較弱,被動,順從依賴的狀態。而你又是有掌控欲和救世主情節的人,那麼你和Ta相處時你會感到很有力量感,你感到被需要,被依賴。這是一種比較互補的相處狀態,各取所需,維持平衡。
當然了,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無法面面俱到,不同的心理疾病表現不一樣,所導致的人際關係問題也不盡相同,我們需要對心理困擾的朋友保持同情和關懷,幫助他們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在此給大家一條建議:不要希望通過你的努力能夠幫助Ta走出心理困擾,除非你是心理醫生!否則很有可能被捲入到Ta的心理問題模式之中!
我是張現利,心理學碩士,中級心理治療師,二級心理諮詢師,專注於心理諮詢工作10餘年!我在這裡為大家提供有溫度的心理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