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2
回覆列表
  • 1 # 小詹茶肆

    茶三酒四是什麼意思呀?

    有人說,當你喝酒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是大老闆,越喝越覺得自己有錢。而喝茶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是窮人,越喝越覺得自己是窮光蛋。這就是喝酒與喝茶的明顯區別,喝酒的時候,往往是很多人一起喝,越喝越起勁,也越喝越迷糊。

    而喝茶基本上人數不會很多,可能是兩三人聚在一起品茶,正如三人成品,越喝茶反而越清醒,所以就對自己的認知更加深刻,覺得自己沒錢。中國的酒文化和茶文化一樣都很深遠,但兩者在文化表現上卻有很大不同。

    就像前面所說,喝茶往往只有兩三人,而喝酒往往很多人,至少4人以上。生活中還有一句俗語是形容這種現象,叫做“茶三酒四”。其實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合起來叫做“茶三酒四踢桃二”,是流傳在潮汕地區的一句諺語。

    兩句俗語在數字的運用上,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先人的智慧結晶。

  • 2 # 彭克榮老虎點茶

    茶不能吃第三碗,酒不能吃第四碗。《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咱又沒五千卷文字在肚子裡,吃第三碗會出洋相。三界為天、地、人,吃酒一碗天二碗地三碗人。第四碗是給鬼吃的,給鬼喝的酒你也敢拿來吃掉?所以吃茶不吃第三碗,吃酒不吃第四碗,酒過三巡,大致可見人間事,說大書的也只說到“酒過三巡”為止。

  • 3 # 清心一棧

    古人云:“飲茶以客少為貴。”

    “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圍爐煮茶,三人成品。

    人多繁雜,人心渙散,一起飲茶,如何精心品茶?

    茶道中人和參禪者的最終追求並不是為了解渴和口腹之慾的滿足。他們是為了得到心靈的解脫。

    【指月錄】中,有這麼個故事,從諗禪師的“吃茶去”。

    酒乃煽情物。刺激神經感官取得愉悅,一人悶酒,兩人猜枚划拳,人越多越熱鬧。

    酒肆,古人飲酒之酒規,敬天敬地敬神明,三杯奉上,第四杯才開飲。

    宴席上,也是酒過三巡後,才開始隨意暢飲。

    酒四,也作酒肆,即酒樓、小酒館。

  • 4 # 潮聲饒韻

    "茶三酒四"意思是喝茶三人最好,喝酒就必須要四人最合適。

    "酒四"就是喝酒最好是四人,四人合"腳數",指的是夠合打一圈,互相敬酒,猜酒令助興,話題比較多,而且夠熱鬧些!因為獨自飲酒是無酒味的!還有如果有人不勝酒力,其他人可以照顧。這就是"酒四"的意思了!

  • 5 # 梅待雄兆

    這句話是潮汕古話,全句是茶三酒四鐵桃二(鐵桃是遊玩的意思)。古人認為這三種活動這樣的人數搭配剛剛好。比如遊玩,1個人太少,3個以上太多,難免出現問題,2個人剛剛好,自由自在,你懂的。

  • 6 # 潮汕守望者

    茶三酒四源於一句潮汕話,而這句潮汕話也是古語,他的原話是"茶三酒四踢桃二"。潮汕話的"踢桃"是"遊玩"的意思。 潮汕工夫茶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茶道,它有很多儀式感的東西,帶有特殊的文化內涵,比如功夫茶一般情況下只有三個杯子,不管喝茶多少人。大家輪流著喝是為體現平等禮讓精神。斟茶時,三個茶杯並圍一起,形成一個“品”字,蘊意是人要講品德重品行。

  • 7 # 義芳君說茶

    這句約定俗成的俗語,非常生動地詮釋了潮汕地區的民俗風情,實際上也蘊涵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些核心理念。

    何謂“茶三”?

    古話說得好,無三不成禮。凡事但求圓滿,皆得有三。祭祀時,敬天、敬地、敬鬼神,這三者缺一不可;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得諸葛孔明出山,事不過三……等等。

    可見,“三”這個數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個很有意思的數字。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在中國茶文化中,茶是待人接客時,彰顯主人禮儀風範的方式。喝茶重在氛圍,重在意趣,多則熱鬧,少了品茶時的悠然自得。因此有人說,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就是此理。

    故潮汕地區標準的功夫茶,桌子上的茶杯不管來喝茶的人有多少,永遠只有三個,構成三位一體的“品”字型。

    一則表徵了茶文化的和諧理念,二則由此人多便出現賓客相互謙讓、晚輩謙讓長輩的溫馨場景,更是體現中國傳統茶文化的謙和禮儀。

    何謂“酒四”?

    相對喝茶的靜身來說,喝酒講究的就是熱鬧,但也並非是人越多越好,多則生亂。

    一個人獨飲是喝悶酒,兩個人對飲是PK,三個人喝酒有三缺一的遺憾,四個人喝酒則兼而有之。

    “四”這個數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是個很有講究的數字: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梅蘭竹菊“歲寒四友”,琴棋書畫“文人四友”,孟塵壺若琛杯風爐玉書碾“茶房四寶”……等等,意味“四”實際上代表著均衡與對等,意味著恰如其份。

    潮汕地區關於喝酒倡導無四不喝酒,實際上可看作是茶道精神的一種延續,勸人喝酒要恰到好處,過猶不及。

    因此,雖說是小小的一句俗語,但是以小見大,一滴水可以窺見整個世界。

    透過這句俗語,我們的的確確可以感受到一個地區乃至一個民族精神文化的要義。

  • 8 # 和巴赫喝咖啡

    南方有句俗語“茶三酒四”,喝茶三人,喝酒四人,三人喝茶得味。而且在沖茶時,三個茶杯最好圍成一個“品”字,要是茶杯一字並排,會被人說,像是在祭拜。茶杯圍成“品”字形,直接倒入茶杯,茶杯靠攏擺放在一起,有利於將茶湯量和茶味倒均勻。

    喝酒四個人,兩兩相對勸酒

  • 9 # 大家好影視

    所謂“茶三酒四”是說一起品茶的人不宜多,二三人足矣,以保持一種優雅清淨、細細品 的氛圍,真如明人所說:“飲茶以客少為貴。”

    “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所謂施茶,就是喝茶解渴而已。而飲酒卻與此不同,人多, 籌交錯,猜舉行令,氣氛歡快熱烈;

    否則,一個人蠻頭喝悶酒,就大約是碰到什麼不順心的事了。這就是因為喝酒所追求的與品茶恰好相反、它企盼達到一種豪放爽快的境界,因此才有“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豪放,“一醉方休”的痛快,“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義氣。一靜一動,一深沉一熱烈,這是茶文化與酒文化一個很大的區別。

    其所以如此,還是由於茶性與酒性不同,茶能溶於水中的物質是有限的,一般沖泡兩三次茶味就變淡了,人多,可能為幾個人 了茶就要續水了,而後邊的人喝道的可能只是淡而無味、形如白開水的茶湯了。而酒則不同,只要有足夠的量,大家喝道的酒都是同樣的,沒有厚此薄彼之嫌。可見某一種習慣或風俗的形成,都不是憑空而來的。

    至於“恰到好處”,則是一項帶有美好寓意的泡茶待客的基本功。其做法是,泡茶待客時,首先根據品茶的人數選擇適當的茶具,使每次分茶都能將壺中的茶湯不多不少剛好 滿(指七八分滿)每個茶杯,它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不分你,我,他的茶人精神。

    但是也有一種精神與此相同而做法不同的習俗,在閩南和廣東潮汕地區沖泡功夫茶,故意按賓客的多少選擇稍小一些的茶壺,使每次分茶後,總有一位或幾位賓客的杯中無茶,於是出現主人讓客人,小輩敬晚輩,朋友間互相謙讓的場面,同樣是茶德的一種體現。

    ——————————————————————

    1.我很逗,帶給你快樂

    2.我答題很多很頻繁

    3.我有很多幹貨

    4.求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一針見血的現實社會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