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晨風曉月趣歷史
-
2 # 方山中人
玄武門之變,大家都知道最後的贏家是李世民。公元626年農曆六月初四,李世民率以長孫無忌、尉遲恭等人入宮,並於玄武門設伏兵,而李建成與李元吉不知詳情,騎馬入玄武門,當覺出不對時,已然晚了。二人撥馬回逃,然而世民伏兵俱出,李世民一箭射倒李建成,而李元吉則被尉遲恭殺死。
那麼此時李淵在幹嘛,為什麼他的禁衛軍沒出來平叛呢?
其實在玄武門之變中,皇宮的宿衛軍還真行動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後,其部下馮立,薛萬徹,謝叔方立刻率領東宮及齊王府精銳兩千餘人,直奔玄武門,欲殺世民,替太子報仇,然而先是李世民手下大將張公瑾,依仗自己勇力絕倫,獨閉城門,而後奉李淵之命守玄武門的宿衛軍將領,驃騎將軍敬君弘率部下投入戰爭,雖不幸被殺,但卻拖住了這兩千人馬。
尉遲恭則藉機取建成元吉首級,馮立等人知復仇無望,便逃走了。
在這場事變中,敬君弘的表現著實有些奇怪:
首先李世民這邊設下埋伏,作為玄武門的守門人,敬君弘竟然沒什麼反應;
其次,當太子舊部等被擋在門外,敬君弘帥宿衛軍與之硬拼前,其手下心腹勸其按兵不動,先行觀察事態之變化,待大軍集結後,再做結陣出戰。
但是,敬君弘沒有聽從,反與中郎將呂世衡等衝入敵陣,最後戰死。
敬君弘是李淵親自任命的玄武門守衛者,基本可以認為他是李淵的人,或者說李淵認為這是自己人,他的行為又明顯偏向李世民,但又不像是真正的自己人,不然也不會倉促應戰而死,那麼以敬君弘及其率領的宿衛軍為代表的禁軍,在這次事變中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呢?他們是不是李世民的人呢?
答案很明顯,當時的禁軍應該分成了兩派,一派就是如敬君弘心腹一般,主張觀望,皇帝,太子,秦王,這三股勢力誰能贏還不好說,只能觀察然後伺機而動。而另一派則是賭徒,把身家性命押上,或皇帝,或太子,或秦王。而秦王李世民,以武平天下,自然更得禁軍青睞,再加上當時太子與齊王一黨與後宮勾結,屢次陷害李世民,所以敬君弘在情感上應該是向著李世民這邊的。
故在玄武門事變中,幾乎看不見禁軍的行動,觀察派自然不會行動,而唯一的玄武門守衛,敬君弘因不知道具體實施的方案,只能倉促應敵。
玄武門之變後,太子與齊王皆被殺,剩下的太子黨眾人,也就難以掀起浪頭了,事變時,李淵正陪著蕭瑀與陳叔達等人在宮城內遊船,但此二人素來與李世民交好,究竟是李淵興起,想去遊船了,還是被此二人說動了才上的船,咱們也不知道,之後尉遲恭率兵徑直來到李淵的船上,名曰警衛,蕭陳二人趁機勸說李淵立世民為太子。
這到底是勸說還是威脅,可謂一目瞭然。
然後李世民便接管了大唐王朝,一個超級帝國緩緩升起!
-
3 # 361歷史
唐玄宗李世民修改過史書,
這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中為數不多的汙點之一。
玄武門之變大家都很熟悉了,我們就不多說了,今天我們重點來看看,當時還是皇帝李淵在幹什麼?他的禁軍一點都不知道嗎?怎麼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這麼順利?
武德九年六月初三,玄武門事變的前一天:
此時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已經劍拔弩張,之前李世民僥倖躲過了幾次刺殺,這一天他已經放下了道德包袱,下定決心要幹掉太子李建成。
這天早上,秦王李世民進宮面見父皇李淵,密奏李淵:“太子李建成穢亂後宮”。李淵深知這是兄弟之間的鬥爭,但也十分憤怒。李淵內心十分痛苦,骨肉相殘是時候有個了結了。便決定明日招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和一些大臣當面對峙,已解決這場兄弟間的明爭暗鬥。李淵深知這一對峙秦王必輸,穢亂後宮,你李世民明天拿的出證據嗎?拿不出你就是誣告,我就能終結你的政治生涯,太子李建成就能順利登上皇位。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凌晨,玄武門事變當天:
玄武門前線:
玄武門是太極宮的正門,是皇宮的咽喉,秦王李世民一眾早早的埋伏於有利地形。不久,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進入玄武門,發現不妙時已經來不及了,玄武門前線爆發了一場血腥的兄弟相殘,事件也以秦王李世民的全勝結束。
皇宮內:
此時的高祖李淵,還以為這是一個尋常的早晨,正在和裴寂等一眾大臣在皇宮裡海池泛舟,正在他們準備登岸去上朝時,渾身鮮血的尉遲敬德闖了進來,後面跟著全副武裝的士兵。當李淵看到尉遲敬德的時候,他就感覺到了是發生了什麼事。用顫抖的聲音問道:“今日何人作亂?”尉遲敬德答道:“太子和齊王造反,已被秦王誅殺,怕驚動皇上特派臣來護駕。”李淵一聽十分震驚,幾乎都快要暈厥,長久以來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血淋淋的骨肉相殘就在他眼皮子底下發生了。事已至此,李淵無奈地頒佈了一條敕令,命各軍一律聽秦王指揮。敕令傳到玄武門,還在纏鬥的士兵們這才停手。李世民命一部分人前往東宮,他自己進宮去面見高祖李淵。
武德殿上這一對尷尬的父子見面了,李世民跪在李淵面前,想必此時二人的內心都是無比複雜,李淵撫摸著李世民說道:“朕差點被讒言所誤。”可能是李世民此時想起了兒時在父親懷抱中的感覺,李世民做出了一個“跪而吮上乳”的動作。有研究者認為,在此時李世民做這個動作是為了喚起李淵內心中的父子之情。李淵一族有一部分少數民族的血統,父親哺乳小兒也是有證可考的。李淵此時已經知道事情無可挽回,東宮的那些皇孫們他也救不了。白髮人送黑髮人,人間至痛啊。不久,李淵立李世民為皇太子,軍國大事均交由李世民處理。又三月,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獲得了他夢寐以求的皇位。
不少史學家也和大家有同樣的疑問,於是他們開始在各種史書裡翻找蛛絲馬跡,終於讓他們發現了,發現了天可汗李世民一直想隱瞞的玄武門事變中隱藏的真相。
貞觀十三年,太宗李世民示意當時編撰《起居注》的褚遂良,意圖觀看《起居注》的內容。《起居注》是記錄皇帝一切言行的史書,皇帝自己是不能翻閱的。很有原則的褚遂良拒絕了太宗的要求。
貞觀十四年,唐太宗直接去找房玄齡要史書看,房玄齡抄錄了一份給唐太宗看,不出所料,唐太宗就是要看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即玄武門當天的記載,《貞觀政要》第七卷記載:“太宗見六月四日事,語多微文,乃謂玄齡曰:“昔周公誅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鴆叔牙而魯國寧。朕之所為,義同此類,蓋所以安社稷,利萬民耳。史官執筆,何煩有隱?宜即改削浮詞,直書其事。”
李世民讓史官們修改了哪些內容我們已不得而知,我們再回到玄武門事變的當天,仔細琢磨琢磨,李世民控制了玄武門的禁軍,但他並沒有控制整個皇宮的禁軍,李淵此時依然大權在握,如若處理得當,依然和秦王有一戰之力,可是為什麼他還在泛舟海池呢?李世民事前經過周密的謀劃,不可能只謀劃如何誅殺太子,父皇李淵還掌握著大權,如果父親反抗該如何?我們不妨這樣猜測一下,在玄武門事變進行的同時,李世民就迅Superb人控制住了自己的父親,讓他無令可發,無兵可用。正史裡記載著尉遲敬德溫柔的逼宮,但事實上可能比那殘酷的多,要想一個皇帝毫無反抗,只能使用強硬手段,以武力控制皇帝的行動自由。
到最後李世民進宮見自己的父親時,如果李淵拼死反抗不交出政權呢?李世民又當如何打算,軟禁自己的父親嗎?其他的地方勢力必定不會信服他李世民,實在不行那就殺了自己的父親吧,這樣才是一個要篡位奪權的正常處理方式。萬幸的是,李淵屈服了,主動交出了政權,避免了篡權奪位中的必備戲碼父子相殘。
也許李世民修改的只是囚禁父親的一部分,他寧願自己背上這塊沉重的道德包袱,也不願讓世人所看到的玄武門當日殘酷的一幕。既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你就不得不揹負自己應該付出的代價。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鑑》
《貞觀政要》
《唐書》
-
4 # 行盡深山又是山
史書上記載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時候,李淵“泛舟海池”,等到政變結束後,尉遲敬德才入宮去找李淵的。
但這顯然不合邏輯。試問,好幾支人馬在宮禁之內乒乒乓乓打仗,難道整座太極宮中的所有人在那一刻都喪失 正常的視覺、聽覺和行動能力麼?更有問題的是,李淵召見三子前來太極宮對質,自己卻莫名其妙“泛舟海池”,這完全說不通。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段歷史中,李世民對於李淵的行動,被模糊化處理了。玄武門之變,消滅太子、齊王只能算是第一個步驟,第一戰場,但實際上還存在著第二戰場,也就是控制李淵。否則,李世民是不可能順利完成殺兄弒弟任務的,同時也不可能逼迫李淵讓自己成為太子,架空其權力的。
那麼,李世民是如何控制李淵的呢?
首先,回顧玄武門之變的整個經過,有一個現象令人疑惑,那就是李世民在玄武門前射殺李建成並意外墜馬後,忽然就從史料記載中“消失”了,直到尉遲敬德迫使李淵發出敕令,交戰各方全部放下武器,一切塵埃落定,李世民才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中,演出了“跪而吮上乳”的一幕。
那麼,在無端“消失”的這段時間裡,李世民上那裡卻了?他都幹了些什麼?如果說李世民因墜馬傷傷,被扶到什麼地方去休息,為何史書隻字不提。此外,李世民身經百戰、英勇過人,會僅僅因為“墜馬”而喪失作戰能力麼?在戰場上一向身先士卒、不顧槍林箭雨衝鋒陷陣的他,會僅僅因為一點輕傷就下火線嗎?他會放心大膽地把入宮控制李淵的關鍵行動交給手下,然後躲到安全的地方靜觀事態演變嗎?
不可能。從某種意義上說,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戰鬥”,所以他必然會全力以赴,也必然會拿出百倍的勇氣、決心和力量來進行這場戰鬥。所以,李世民在射殺李建成後,必定是控制李淵了。
史書關於怎麼控制李淵的“真相”已經完全淹沒了。但我們可以依據常識和邏輯來做進一步的推斷。
李世民控制李淵的目的是什麼?
答案並不複雜,當然就是逼迫李淵交出政權,殺兄弒弟本來的目的也是這個。那麼,倘若李淵不叫出來了,李世民會怎麼做?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想來李世民也絕不會心慈手軟,至少也會把他徹底囚禁起來。
如此,李世民入宮的行動必然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囚父”,亦即消滅有可能頑抗的禁軍,將李淵和近臣們徹底控制起來;第二,就是逼“父”,亦即讓某個將領出面,逼迫李淵下詔,把軍政大權移交秦王。
根據李淵在玄武門之變中以及此後的種種表現,我們基本上可以斷定:就算李世民沒有做出“弒父”的舉動,但最起碼也是把高祖逼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否則李淵不會是一副聽天由命、任人宰割的模樣。
至於禁軍,玄武門守衛左右屯營禁軍將領是李建成的親信,然而就是在這波親信裡面出了一個反水的常何,提前開啟宮門讓李世民先進去佈置了。常何當時官至中郎將,為玄武門值守,能夠策動一部分禁軍。
當然只是一部分禁軍,並不足以支撐起這次政變,但也足夠讓李世民潛入宮內,出其不意出現在他爹面前,將其控制,再矯詔把禁軍調離玄武門或者直接控制起來。
這大抵才是玄武門之變的真相。
-
5 # 魏青衣
然而,事情會這麼簡單嗎?李淵才是皇帝,李建成與李世民,都不過是等待繼承李淵皇位的人,只要李淵不出事,李世民與李建成再怎麼鬥,都做不了皇帝。
當時的情況是,李淵手中有長安城守軍,京城中的御林軍,總計近三萬人,身為太子的部隊數目較多,總計應該有兩三千人,李元吉則與李世民相同,為了抬高太子地位,李淵曾經有意限制皇子在京勢力,所以這兩人手機頭掌控的兵力應該都不到四位數。
很明顯,李淵白起真正決定勝負的人,無論李世民是否將李建成斬於馬下,只要李淵沒出事,李世民都不一定能落到個好的結局。
問題來了,為何李淵的數萬人,在玄武門之變中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呢?原因很簡單,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之變時,其實是有一定賭的成分的,發動玄武門之變以前,李建成就已經決心對李世民動手,因此,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實際上也是拼死一搏。
玄武門之變的關鍵一步,在於李世民能否控制住李淵,因為玄武門守將何進的倒戈,李世民佔據了一定的先機,但也僅此而已,如果無法抓住李淵,管他李世民是否將李建成斬於馬下,最終都得看李淵的臉色行事。
所謂擒賊先擒王,大概就是這個道理,李淵麾下兵將眾多,但這些人趕來救李淵卻需要時間,而李世民早已禽住了李淵,消滅李建成,只不過是李世民計劃的一環而已,李淵才是李世民真正的目標。
-
6 # 鳶飛九天2018
唐朝武德年間,剛剛統一天下不久、正處於蒸蒸日上的大唐王朝,發生了一件涉及權力更迭的大事,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玄武門之變。在唐朝新生政權成立不久,李世民通過這一場血腥的非正常權力變更事件,不僅政變結束了親兄弟李建成、李元吉的生命,也結束了李淵短暫的皇帝生涯。人們不禁要問,作為唐朝開國皇帝,本就應該權力最大的李淵,明明有3萬多的禁軍可以阻止這一場血腥政變的發生。那麼在玄武門之變發生時,李淵的禁軍又在哪裡?消滅太子就意味著李世民奪權成功了嗎?
李淵劇照
長安成為一國之帝都,而李淵作為一國之君,必然有自己的核心領導集團,也有能夠控制京城的軍事力量——天子禁軍。據史料記載:“高祖以義兵起太原……其願留宿衛者三萬人…號‘元從禁軍’”。所以,李淵的這支長安禁軍,本就是他起家時的元從部隊,有了這三萬親信,自然足以控制長安。那麼,在玄武門之人便發生之時,為何沒有見這3萬禁軍出現呢?這是因為李淵所組建的這支禁軍隊伍,根本擔當不起精銳部隊的名號。
李淵父子劇照
跟隨李淵起義的這些義兵,之後願意留在長安不願重返原籍者,多數為老弱之輩。他們跟隨李淵南征北戰,不僅年年齡日益增長,更落得一身傷殘病痛,因此,在李淵在位期間,他們早已經是一些戰鬥力低下,難以擔任武事的“父子軍”;據史料記載,其中善騎射不過百人,大多數人只起著陪王伴駕的消遣作用。這樣的一支禁軍部隊,其軍事實力並不強大,所以,它很難對皇位之爭構成任何威脅,這也正是李淵的禁軍部隊沒有登上這場政變舞臺的根本原因。
李建成劇照
既然禁軍在這場政變中毫無貢獻,那麼,以李淵開國皇帝的身份,就算太子李建成被消滅,皇位也不應該如此輕易的就落到李世民手中,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種特殊的政治局面?筆者認為,這與李淵建國後的分權之治有關。李淵做皇帝期間,便早早的將國家的政治大權與軍事大權交給兩個兒子處理,這在歷代封建王朝中只此一例。如此一來,李淵雖作為開國皇帝,可是他卻並沒有親政、親征,反而是整日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這就為他後來的大權旁落埋下禍端。
李世民劇照
除此之外,李淵在位期間,長安城就已經出現了三方勢力並存的局面。太子李建成治政,秦王李世民治軍,只有皇帝李淵恭默無為。李淵與他的兩個兒子的集團勢力相比,自己的那些心腹重臣其才幹並不突出,長安城裡的軍事力量也遠不如這兩個兒子。所以,在太子與秦王沒有互相消滅對方之前,這三方勢力形成了一個穩定平衡的關係。
當兩個兒子的其中一方消滅另一方之時,這種三角關係就被徹底破壞,只要失去李建成或者李世民其中任何一方的勢力,李淵必然無法自保,他甚至也就失去了對於皇權的爭奪能力。因此,在太子李建成被消滅以後,李淵只能主動退位,因為,他根本沒有掌控兒子的實力,李世民政變之後,又毫無退路,所以,只要李世民消滅太子,就意味著奪權成功。
-
7 # 小約翰
玄武門之變過程。
跟多數開國皇帝壯年登基不同,李淵是大器晚成,建立大唐時已經52歲。(朱元璋登基時40歲,趙匡胤登基時33歲,皇太極建立大清44歲。)因此,李淵的江山是在兒子們的協助下建立起來的,每個兒子都功勳卓著。滿腹韜略,讓皇子們圍繞著接班人問題而開展的鬥爭非常尖銳,可以說是你死我活。
李淵聽了非常震怒,決定第二天早上開會,讓李世民弟兄三個到場當堂接受質詢,弄個水落石出。
李世民回去後做了佈置,將太子和齊王消滅在宮門之外,逼迫父皇李淵禪位,這場影響了唐朝歷史的政變,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玄武門之變”。
後人在談起這場政變時,很多人好奇,真還把發生時皇宮沒有人警衛?皇上沒有人保衛?李世民發動政變的時候,李淵的禁軍哪裡去了。
皇帝的警衛力量有多少?皇帝是一國之君,最高軍事統帥,他的保衛級別是最高的,沒有之一。關於皇宮的警備力量,《隋書》是這樣記載的:其中施行殿,殿上容侍臣及三衛仗,合六百人。
按大唐編制,在皇帝身邊負責保衛其人身安全的侍衛隸屬於左右備身府,每府有全副武裝的持刀侍衛(稱“千牛備身”)12人,佩箭侍衛(稱“備身左右”)12人,武功高強的格鬥侍衛各有(稱“備身”)100人。除此之外,兩府還有負責儀仗的侍衛(稱“執杖”)各150人。這樣粗略算下來,皇上的兩府侍衛便有548人。
總的來說,當時負責李淵安全的禁衛軍兵力至少在500人以上,加上當天召開會議,警衛力量會特別加強。(因為事關幾個皇子生死,可能會出現意外,李淵不會不在現場部署更多兵力。)因此說,李世民在消滅太子黨之後,逼迫李淵禪位必須要消滅他的警衛部隊。
誰消滅了李淵的警衛部隊?據分析,負責消滅李淵警衛部隊的是李世民手下的一員戰將。這位將領不是名將,而是一名叫常何的武官。
常何原來是王世充的手下,後來投靠瓦崗寨頭領李密,李密後來歸唐,覺得李淵對他不夠意思,便在公元619年(武德元年)起兵造反。李密兵敗被殺,李世民卻為常何求情,常何非但沒有受到株連,反而被繼續重用。
從那以後,李世民對常何非常賞識、關愛有加。《舊唐書 百官》記載:“承解衣之厚遇,申繞帳之深誠”。
意思是說,在前方作戰時,李世民巡視軍營,在凜冽寒風中,曾脫下過自己衣服披在常何肩上,並時常到訪常何的軍營問寒問暖,解決他的後顧之憂。
皇子的溫暖體貼讓一名普通的將領受寵若驚、感激涕零;李世民用人的時候,常何能知恩圖報、不全力以赴?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常何被李世民召喚,密令入京,“領北門健兒長上”
“北門”即玄武門。“健兒”就是精兵。“北門長上”,就是擔任玄武門戒備、巡邏任務的指揮官。
但別忘了李淵的警衛力量不但強大,而且宮門有層層防線,常何拿下李淵的御林軍雖然不是問題,但快速結束戰鬥就是個問題。如果時間拖得太久,就會生出變數,對李世民不利。所以說,僅靠常何的部隊,是不能速戰速決的。
那麼,是誰跟常何的部隊配合控制李淵的警衛部隊的?秦王府的健將。《舊唐書 長孫皇后傳》是這樣記載的:“及難作,太宗在玄武門,方引將士入宮授甲,後親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太子、齊王被誅後),李世民在玄武門,秦王府為即將進入皇宮的秦王府勇士授以鎧甲。秦王的夫人長孫氏也來到大家面前,給即將發動進攻的800將士做戰前動員。“
而這八百餘名勇士披上鎧甲,全副武裝的最終目標就是攻佔皇宮,要解除皇宮內所有的御林軍的武裝,制服唐高祖李淵。
此刻李世民帶領數十名警衛在玄武門跟秦王府八百餘名勇士匯合,(秦王府北門到玄武門約4公里左右,騎馬最多十分鐘。)在李世民的親自指揮下,勇士們奮不顧身衝進皇宮。
這支隊伍,是李世民精心挑選的,全都是身懷絕技,能征善戰的猛士,加上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侯君集、段志玄這些身經百戰的戰將,還有常何的精銳衛戍部隊的掩護和配合,皇帝的衛隊終於被擊潰,全副武裝的尉遲敬德進入會議大殿(咸池殿),請李淵把軍權移交給李世民,以終結玄武門外太子、齊王軍隊瘋狂的復仇。隨後,李淵被用一艘船控制在一片開闊的“海池”湖面上。
《資治通鑑》: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遲敬德入宿衛,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
隨後,尉遲敬德立即策馬趕到玄武門,向東宮、齊王兩府的官兵士宣讀皇帝的“偉大決定”,手提李建成、李元吉首級大聲呼喊。打算復仇兩府大軍眼看大勢已去,這才無奈散去。(此前,李世民的軍隊與李建成、李元吉死後聞訊趕來的東宮、齊王府軍隊間曾進行過激戰。)
至此,玄武門事變大局已定,“老謀深算”的李世民笑到了最後,成為宮斗的贏家。
-
8 # 漩渦鳴人yy
玄武門之變裡面,李淵的進軍究竟在哪?
一般來講,皇帝的禁衛軍必須是整個國家最精銳的部隊,否則難以承擔皇帝的安全工作,而這種情況之下李世民是絕對不帶害怕的,怎麼講的?李世民的軍隊東征西討,他下屬的玄甲騎兵,是整個大唐王朝的精銳,本人的戰績的也是戰功赫赫,所以如果真的要挑選整個大堂內部最精銳的士兵的話,八九成的人全部都是從他的軍隊裡面選!
那裡是冥王政變,那就好玩兒啦,隨便掙幣一忽手底下都是她的人,拿著太子的腦袋往那兒一站,那李淵就真的就像不設防的一隻老母雞一樣!想怎麼弄就怎麼弄。
當然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首先李世民殺那個李建成本身就是一次軍事賭博,如果全是他的人他也不需要怎麼擔心了,而且李淵不可能不對自己的兒子有防備,也不可能全從李世民的軍隊裡面選軍人,所以李淵的禁衛軍不可能全是李世民的人,那只有第二種可能性。
李淵的禁衛軍都是一些和李淵有著息息相關利益的大家族的子弟組成的一支軍隊。
可是問題就是如果真的是這批人李世民還真的高興,為啥他手底下的士兵全是經歷過戰爭洗禮的百戰之士?面對這些沒有上過戰場,沒有任何戰鬥力的高幹子弟,那是想怎麼玩兒就怎麼玩兒。
簡單來講,當時對於李世民來說最大的問題不是李淵的態度,還是李建成的存在,正是因為這個太子的存在,導致李世民一直在猶豫到底該不該下手,他如果下手他面臨的是自己的父親跟自己的哥哥的混合雙打,他如果不下手那就面臨著自己的哥哥的一頓暴打,田徑也是死,後退也是死,李淵彷彿和李建成的利益關係綁定了一樣,一直在限制著裡市民反過手來,李世民和李淵也差不多是這種關係在限制著李建成,總之,兄弟兩個就被自己老子給坑了。
所以說玄武門之變裡面,真的該死的不是李世民,也不是李建臣好像是這個李淵,自己的兒子都能夠利用的這麼徹底,他天底下也沒誰了,虎毒還不食子呢,在看到自己的兒子逗得這麼凶,眼看就要刀兵相向的情況之下,李淵還是選擇不表明態度,這分明就是把自己的兒子往死路上逼!為啥?不就是想把這個皇帝的位置坐的又舒服又幹淨嗎?
李世民搞了一個玄武門兵變,得,徹底乾淨了。
-
9 # 酒騎風
李淵的禁軍敢打李世民?
截止宣武門之變前,李世民:
1. 3500玄甲軍打潰竇建德幾十萬人,生擒竇建德、王世充;
2. 滅宋金剛、劉武周;
3. 收編瓦崗寨。
……
22歲時,李世民的頭銜已經是:
”天策上將太尉領司徒尚書令陝東道大行臺益州道行臺尚書令雍州牧涼州總管左右武候大將軍上柱國秦王世民。”
這個頭銜翻譯一下就倆字:軍神。
李世民想打誰,誰敢反抗?不要命了嗎?對李淵來說,皇位總得給孩子的,給李世民、李建成、乃至李元吉、、甚至李秀寧都無所謂。
李淵造反十多年,家裡人都是帶兵打仗的好手,但是都打不過李世民。換個說法,李淵養的是金蠶蠱,那養出來會乖乖聽李淵的話?
甚至後來侯君集想謀反的時候,每天晚上想到自己謀反的物件是李世民,都嚇的心驚膽戰。。。侯君集年輕時候還是一員悍將,別人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李世民殺李建成就是給李淵提個醒:
擋我者死,你立別人當太子試試?
-
10 # 史不知味
李世民一直很會演戲,也一直很有計謀,或者說心計,李淵開始的時候不敢公然謀反,結果被李世民一通算計下來,不反也得反了。
他怎麼算計李淵的呢?讓人灌醉李淵,然後從楊廣的晉陽行宮裡挑了幾個美人出來,去伺候李淵睡覺,這麼一來,李淵再不反的話還有什麼活路可言?
玄武門之變,更是李世民所自導自演的一場精彩絕倫的好戲。
實際上,李淵當時手上有3萬禁軍,號“元從禁軍”,駐紮在北門,也就是玄武門,所以說元從禁軍的存在就是為了保護李淵這個皇帝的生命財產安全。
可是,李世民有多少人呢?他偷偷摸摸蓄養的私兵也就八百人,再看李建成手上有2000常林軍外加可達志從幽州送過來的300騎兵,李元吉也有700私兵,這時候的李世民別說打不過李淵了,就是隻打李建成和李元吉,他也不是對手。
那麼,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對李建成、李元吉下手的時候,李淵的元從禁軍去哪了,為什麼沒有出來阻止呢?
對於此事,可以分為兩個角度去看,一個是李淵,一個則是元從禁軍。
說到李淵,自然不能不說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前一天,李世民跑去找李淵,然後哭哭啼啼地演了一場戲。
當時,先是出現了一個天文現象“太白復經天”,傅奕掐指一算,就偷偷跑去告訴李淵:“這大白天的,太白星卻突然出現在秦國分野之地,秦王當有天下呀!”
李淵聽了將信將疑,然後叫來了李世民,說了一下這個事,李世民聽完之後趁機哭哭啼啼地對李淵說:“爹呀,我也沒有辜負過哥哥弟弟他們呀,可他們如今卻想殺我,弄得像是給王世充、竇建德他們報仇一樣,我要是死了,變成了鬼,在地底下也恥於見他們!”
李淵一聽,驚訝了一會兒才說:“這事呀,明天我早朝的時候我會好好審問他們,你記得到時也來。”
看看,李淵這邊才答應了李世民要好好審問審問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也沒說不答應呀,也沒什麼異狀,可誰知道他第二天就突然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李淵根本來不及反應,更不用說調禁軍去鎮壓了。
說白了,李世民這一哭根本就是為了麻痺李淵,讓李淵放下對他的防備。
說完了李淵被李世民的“哭戲”所麻痺之後,再說一說元從禁軍。
別看元從禁軍直接聽命於李淵,可是,李世民早在武德七年的時候就已經在元從禁軍裡面塞了自己的人——常何。
常何原本並不在長安,到了武德七年的時候,李世民才將他調回了長安,然後塞到了元從禁軍裡面,從而得以值守玄武門,為將來的奪權埋下了一顆重要的棋子。
李世民之所以能夠“伏兵於玄武門”,又不讓人察覺,顯然少不了常何的作用。
再看玄武門禁軍的頭領,也就是雲麾將軍敬君弘,實際上敬君弘才是決定玄武門之變成敗的關鍵人物。
李世民帶著人殺李建成、李元吉的時候,一則世民、建成、元吉三人既是兄弟又是皇子,二則也沒有收到李淵發出的軍令,所以敬君弘他們就站在一旁看李世民殺李建成和李元吉,沒有選擇站隊。
可是,當李世民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敬君弘卻突然選擇了站隊,站到了李世民這邊,因為這時候建成、元吉已死,皇位肯定落到李世民的頭上,這時候站隊算是提前給將來的皇帝效個忠了。
所以,李建成的部將馮立和薛萬徹帶著東宮和齊王府的兩千多人殺來玄武門的時候,敬君弘不顧手下的勸說,直接帶著中郎將呂世衡迎戰馮立、薛萬徹,結果雙雙戰死。
所以,李淵的禁軍就這樣間接地成為了李世民的幫手,也正因為禁軍沒有出手阻止,李世民這才能夠成功發動玄武門之變,射殺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世民在玄武門這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就奪權了嗎?實際上並沒有。
李世民這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如果就此罷手的話,玄武門之變的成果也有可能保不住,所以他決定趁勢再進一步,怎麼進呢?
這時候李淵還沒反應過來,禁軍又站在了他這邊,所以他就直接讓尉遲敬德帶著人闖入了李淵的宮殿,措手不及的李淵自然也就被尉遲敬德以“保護”的名義給控制了起來,李淵的命也就被李世民捏在了手裡。
李世民讓李淵立自己為太子,李淵能不立嗎?所以,李世民成了太子。
沒過幾個月,李世民又逼迫李淵禪位,李淵能不禪位嗎?所以,李世民成了皇帝。
所以,李世民的奪權是在尉遲敬德控制了李淵之後才實現的,如果他在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退回秦王府,沒有趁機控制李淵的話,結局則未可知矣。
回覆列表
唐武德九年(626年)6月4日的清晨,秦王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等一幫秦王府的舊屬,順利經過長安城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埋伏在上朝的必經之路,當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上朝經過時,突然殺出,成功將兩人殺死。
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被殺之後的第三天,唐高祖李淵就頒佈詔書,冊立秦王李世民為皇太子,並將軍國大事全部委託給太子處理和決定。兩個月之後的8月8日,唐高祖李淵再次頒佈制書,將皇帝位傳給太子李世民,自己做了太上皇。第二天,李世民就在長安的顯德殿,正式即皇帝位,史稱唐太宗。
從這個過程來看,好像很容易、很輕鬆,給後人的感覺是,李世民殺了太子李建成之後,皇帝李淵就主動放棄抵抗,主動交出了權力。然而事實遠沒有想象中這麼簡單和順利。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軍事政變,能夠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兩個:一是出其不意。無論太子李建成還是皇帝李淵,如果事後知曉了李世民的意圖,或者事先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憑李世民當時的實力,絕無取勝的可能。皇宮的戒備森嚴,裝備精良的禁軍成千上萬,李世民的區區八百秦王府的衛宿,根本就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對手,想在衝進皇宮劫持皇帝,根本就不可能。即使是在皇宮外,秦王府的人想單挑李建成的二千東宮衛隊“長林軍”,也根本不是對手。之所以能夠輕鬆取勝,完成是皇帝李淵、太子李建成根本就不願相信,李世民敢在玄武門設伏發動軍事政變。
二是李世民深謀遠慮。在政變前,李世民早就謀篇佈局,成功收買了守衛玄武門的禁軍將領常何,使其成為了秦王府的人。正是由於有擔任玄武門守衛的禁軍將領常何的相助,李世民及其死黨,才有可能預先進入玄武門,並在臨湖殿設下埋伏,才使得李世民發動的兵變,有成功的可能。如果沒有常何的裡應外合,帶著兵器的李世民這一百餘人,怎麼可能經過玄武門的守軍,成功進入皇宮!
玄武門的位置非常特殊,是長安皇宮太極宮的北門,太極宮是皇帝李淵生活起居的宮殿。所以,玄武門是出入皇帝內宮的必經之地,也是距離皇帝日常生活的宮殿最近的城門。李世民等人在常何的幫助下,成功經過了玄武門,實際上就不需要與負責皇宮警衛的禁軍正面接觸,就直接衝入內宮。而皇宮的內宮,就不會再部署很多的禁軍了。因為禁軍的主要力量和主要任務,是對外防守,防止皇宮外的力量闖入皇宮,嚴防守衛玄武門、芳林門等皇宮城門,對外防禦可能入侵的敵人。也就是說禁軍的重兵,都是沿城牆和城門大量佈防,而不會大量佈防在皇帝的內宮。
所以,當李世民的精銳經過玄武門之後,就直接進入了皇帝的內宮,少量的禁軍護衛,見到殺氣騰騰的秦王宿將,特別是太子和齊王都被殺後,他們也基本上不會做太多的反抗,即使有個別人拼死反抗,很快就會被久經沙場的秦王府精銳斬殺。
成功解決了太子和齊王之後,李世民讓尉遲恭帶領士兵,迅速經過玄武門進入內宮,擔任皇帝李淵的警衛。表面說是保護皇帝李淵,實則就是控制劫持皇帝李淵。當猛將尉遲恭身披鎧甲、滿身血汙、手握長矛,徑直衝到唐高祖李淵的面前進時,李淵感到非常吃驚,他怎麼也想不明白,尉遲恭怎麼可能手持兵器,帶著士卒直接衝進了皇宮?玄武門的禁軍守衛哪裡去了?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遲敬德入宿衛,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驚,問曰:“今日亂者誰邪?卿來此何為?” 對曰:“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 《資治通鑑》
在皇宮北海池中的遊船上與裴寂、封德彝、陳叔達、蕭瑀等幾位重臣遊玩的李淵,見突來出現的全副武裝的尉遲敬德及秦王的兵將時,第一反應是發生的軍事政變。還沒有等李淵與他的幾個大臣反應過來,尉遲敬德等人就已經將皇帝和諸位大臣包圍起來了,實行最嚴格的“警衛”。當尉遲敬德告訴李淵,是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謀反叛亂,已經被秦王斬殺了,請求皇帝下令皇宮禁軍和太子衛隊停止抗時,智慧聰明的皇帝李淵,已經完全明白了事件的真相和自己當下的處境了。李淵清楚,自己已經被這些殺紅了眼的兵將圍困劫持了,再反抗已經沒有意義,只會死傷更多的人,甚至可能連自己的性命都難以保全,還不如選擇體面下臺。
於是,當場同意大臣蕭瑀和陳叔達等人的提議,立秦王李世民為太子,將國家大事全部交由李世民處置。同時頒佈親筆敕令,命令太子和齊王的部隊,一律停止反抗,接受秦王的處置。
有了皇帝李淵的親筆敕令,並由李淵的親信大臣前往禁軍中宣讀皇帝的旨意,禁軍中的將領,自然會選擇服從聖旨,聽從秦王李世民的調遣。李世民殺死太子和齊王后,又命人割下兩人頭顱,高高掛在城樓上,太子東宮及齊王府的衛隊將領如薛萬徹等人,見主人已死,又有皇帝的命令,知道大勢已去,再做反抗也沒有意義,也就都停止了抵抗,或投降或逃走。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軍事政變,從結果來看非常地成功順利,其實過程非常凶險,只要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意外,沒能第一時間殺死太子和齊王,或者沒能第一時間控制皇帝李淵,李世民及秦王府的人員都將死無葬身之地。這也是為什麼李世民在事前,一直猶豫不決的主要原因,風險太大。選擇貿然行動,也是形勢所逼,只能放手一搏,很有豪賭一把的味道。只不過非常幸運,他們賭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