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自從朋友圈流行起了晒步數,很多人都以刷步數為樂趣。劉女士每天暴走兩萬步,結果卻因膝蓋疼痛進了醫院,後被診斷為急性滑膜炎。醫生說健步並不適合每一位健身愛好者,如果從來沒走過,建議從兩三千逐漸加量。

10
回覆列表
  • 1 # 健康養生每日篇

    日常鍛鍊需要注意的細節,我有如下建議:

    日常鍛鍊要有時間、有意識、有規律 有時間就是鍛鍊身體要有時間的保證,每天連續鍛鍊在半小時以上1小時以下。有意識就是要有意識地去鍛鍊,不能把做家務也當成運動,有些人對鍛鍊身體“有掩耳盜鈴”之行,說什麼每天從手機及計步器上達一萬步計數,其實他真正去鍛鍊身體了嗎?沒有,因為這一萬步是各種家務及工作中所走的步數的總和,這達不到鍛鍊身體的目的。有規律是指每天在同時間段去鍛鍊,建議每天早飯後半小時去鍛鍊最好,如果因工作關係可以在每天同時間段鍛鍊,不要今天是早上、明天是晚上、後天是上午,這樣達不到鍛鍊身體的目的。

    其次,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適宜自己的鍛鍊專案,比如重度高血壓、心臟病人就不能連續鍛鍊半小時以上。在鍛鍊身體的運動中建議步行,步行速度為每小時5公里,強度為兩人能說話但有點氣急,鍛鍊後有輕微發汗或發熱,時間在半小以上45分鐘以下。不要做劇烈運動,劇烈運動達不到鍛鍊身體的目的。

  • 2 # 杜銖寶

    走路本是最安全最簡單的有效運動方式,但現實中總有人發生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走路的人在日常鍛鍊中應注意這些細節:一是走路要因年齡而異,年輕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走路每天步數是不一樣的,不要用一個步數標準去套用,非要一天走完多少步。我一個原先同事巳上了年紀,但就是因走路過度而半月板出了問題。二是走路速度要因人而宜。快走,中速走,慢走,都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和走路習慣量力而行。三是走路要根據自己的腿腳狀況確定自己的走路方式。有的人腿腳基礎好可以多走,快走,但也要適可而止。有的人腿腳基礎不夠好,甚至有點毛病,就要慢走,走的少一點,不可超過自己腿腳的承受度。我原來同單元一個鄰居,膝蓋半月板有問題了,將住的三樓無電梯房換成了電梯房,每天適量散步走走,目前狀況也不錯。

  • 3 # 手機使用者沉默地我

    這:不只能說是醫盲加無知地悲哀嗎?每個人體質不同,身體健康不同,心態不同,飲食起居也不同,所以鍛鍊身體,也要因人而宜!其次必須要懂的是靜養❤心,動養身!一個人心❤髒不太好,那就更不能和他人去比呀!無論何養法,養❤心是第一位,這就是任何時候,都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其次就是胃,只有把胃養好,無論是何人,他的四肢才會有力!……

  • 4 # 維德易

    身體虛弱的人平時不宜做強烈運動,什麼事開始都要有個適應期,剛開始做運動先以散步,伸展運動為主,經過一段時間身體的適應之後,再一步一步的加大運動量,切記不能操之過急,這才是對身體健康有所幫助的運動。身體虛弱也不可以經常服用藥物,是藥三分毒,會體內的器官造成損傷,虛弱的器官受不了每天藥物的攻擊,會使病情加重。

    更多健康食療方關注➕留皇橄欖每天更新健康生活內容

  • 5 # 糖尿病健康之路

    1、量力而行,每天運動30-60分鐘是對健康最佳的,大概在3600-7200步作用,這是連續性的,不包括家務、散步等走走停停的活動;

    2、做好準備工作,穿減震運動鞋,寬鬆的運動服。

  • 6 # 遼瀋名醫

    健康是自己的事,鍛鍊是自己的事,和他人無關。如果單純為了比資料,挑戰自己的極限,忽略運動的科學,這樣的痛苦的教訓還是很多的。

    在接觸瀋陽市骨科醫院多名醫生後,我們得到這個訊息,很多人因為半月板損傷,滑囊炎滑膜炎,膝關節痛,不得不到醫院就診,而這些人曾經是在運動場上的好手,在很多的暴走團,跑步團裡面都是熱衷分子。

    熱身的好處,是可以避免在瞬間啟動的時候,身體帶來不適應,關節造成損傷。

    此外,還要注意對自己運動耐量的一個考察與檢驗,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跑馬拉松,更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垂直馬拉松,在大量運動之前,應該對心肺功能有一個測試,在馬拉松的賽場上,跑步猝死的現象也發生過。

    對於普通民眾來講,運動就是一個緩解疲勞,強身健體的一個方式,不要刻意把自己演繹成一名運動員。

  • 7 # 左腦有想法

    鍛鍊並不是說運動量越大就越好。首先要身體能承受得住,其次,鍛鍊身體消耗了身體能量,需要及時補充,糖類,蛋白質類,水,鹽等。鍛鍊身體在消耗能量的同時,身體會產熱,需要及時散熱。鍛鍊完,需要良好的休息,給身體各部件恢復的空間和時間。

  • 8 # AnnaGemini

    跑完步,注意拉伸,不要立馬坐下,先慢走一下,在拉伸肌肉,在拉伸肌肉的時候,可以拍打小腿大腿肌肉,使其放鬆拉伸完再散步一下,最重要的是,注意休息,休息休息,休息休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姐弟戀越來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