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純鈞LHGR
-
2 # 偽文青齙牙木
唐寅做這《桃花庵歌》,不過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他懷才不遇,又不想承認自己失敗,說這句“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只是假裝瀟灑不羈,自我安慰。
唐寅曾中過解元(鄉試第一名),後來受到徐經科場舞弊案牽連,功名被革。這首桃花庵歌距離那次舞弊事件不過六年,在阿木看來,他文辭雖瀟灑,但內心卻沒有那麼豁達。
唐寅的科舉解元等同於現在的高考區狀元,臨了被剝奪了錄取資格,而且終身不得再參加考試,他真的能有那麼灑脫嗎?
“習得文與武,賣與帝王家”,當時大部分的讀書人,奮鬥的目的都是為了考取功名。而唐寅既然去參加了科舉,自然也不可能免俗。
但牽涉進舞弊案,前途盡毀,這輩子都沒有再進官場的機會。唐寅看似瀟灑的飲酒作樂,其實只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辦法。
許多失戀的人會一邊將前任數落的一文不值,把離開他/她看成人生大幸,一邊又哭又笑又買醉滿心的不捨。唐寅此時的心態其實跟這個差不多,所謂的“不願鞠躬車馬前”只是因為他沒有了機會,不得不“老死花酒間”。
唐寅晚年生活窮困,需要依靠朋友接濟才能過活,在阿木看來,唐寅的一生不過就是他破罐子破摔之後的下場。
不願為了五斗米折腰,說好聽點叫傲骨,說不好聽點,就是看不清現實。真的那麼傲,就不要接受人家的接濟,不吃嗟來之食。
其實很多文藝工作者都有這方面的問題,因為文學和藝術是大雅,而錢則是大俗,生於世俗卻不願沾染了銅臭,只能悲劇收場。以唐寅之才,隨便賣點字畫,哪至於後半生悽苦。
-
3 # 零識店
看到唐寅,就點了進來。作為明代四大才子之一,唐寅以字、畫、詩聞名於後世。崇拜才子,看到關於唐寅的問題,就忍不住想來簡單回答幾句。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出自唐寅的詩作《桃花庵歌》。全詩有點長,就不復述啦。整首詩寫的是一個看淡世俗,看薄名利的人,隱居於桃花庵,終日種桃、飲酒,自在悠然。單單這兩句的意思呢,是說:我只願與這桃花、美酒作伴,老死於這花好酒美之中,而不願去鞠躬獻媚於達官顯貴們的車馬之前。
這兩句詩呢,表達的並不是唐寅對現實無奈的嘆息。它表達的是唐寅那種看淡功名利祿後的灑脫與淡然,彰顯著唐寅自己的歸隱之心。
唐寅作為有名的才子,起初自然也是有求取功名之心,報效朝廷之意的。也曾考中解元,只是後來受科場舞弊案的牽連,功名被革。經歷了這種遭遇,唐寅自然看透了官場的黑暗,對功名利祿不再向往。富貴如浮雲,不如歸去,於是歸隱之意也便湧起。
正像《桃花庵歌》裡也比較有名的兩句詩“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說的一樣,唐寅已經把一切看透了,與其阿諛獻媚於富貴,不如寄情書畫琴棋詩酒花,自在逍遙!
-
4 # 陽仔圖圖資訊委員
很多朋友對於唐寅的瞭解,估計是來自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講述的是江南才子唐伯虎對華太師府上的丫鬟秋香一見鍾情,非秋香不娶,在船伕的幫助下他施展計謀混進了華府,代號9527,經過一系列啼笑皆非,有文有武的戲劇安排,兩人最終互相愛慕,唐伯虎終於與秋香終成眷屬的美好的故事,但是我們依然能夠從中得到一些歷史故事,對於大家理解“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的真正含義。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也許這首詩,就是他人生中最美的時光!寧可醉生夢死,也不為權貴低頭,你可以理解為現實的無奈,也可以理解為為命運的抗爭!
-
5 # 喬冠鈞的商業乾貨
唐寅,字伯虎。人們對他的普遍認知,就是周星馳主演的《唐伯虎點秋香》中的唐伯虎了。
在劇中,唐伯虎因為秋香的莞爾一笑而心生愛意,不惜到華府賣身為奴。由於自己的才華,得到大家的欣賞,最終與心上人喜結良緣。成功塑造了一個風流倜儻、放蕩不羈的才子形象。
但這畢竟只是電視劇,真實的唐伯虎並非如此,真實的他生活清貧,一生都較為坎坷。
此句出於何處?唐寅生於明朝,他還有一個很風雅的別稱:桃花庵主。“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這句詩就出自《桃花庵歌》。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世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記得五陵豪傑墓,無酒無花鋤作田。如何理解“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想要了解唐寅寫這首詩是何心情,就要了解唐寅經歷了什麼。
唐寅出生於一個相當於現在的小康家庭,但在二十多歲時,父親去世,隨後母親、妻子、妹妹和兒子也相繼離世,家境逐漸衰落,經過好友的勸導,唐寅潛心讀書準備科考,並迎娶了續絃。
但在第二年的會試中,考題十分冷僻,很多人都答不上來,只有兩張答題不僅貼切,用詞也十分優雅,因此,主考官脫口而出:“這一定是唐寅和徐經做的!”考試後,這個謠言就被傳開了,所有人都說“富人徐經用錢賄賂唐寅提前得到了試題答案”。
經過調查,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洩露題目這件事情是子虛烏有的,然而輿論的壓力很大,朝廷為了平息輿論,便還是將唐寅削除仕籍,發配到一個小縣城當個小吏。
唐寅當然不服氣,深以為恥,所以不願意去當小吏,回家之後,妻子也因為此事與唐寅反目離去。
因此,唐寅寫下“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寧可在桃花樹下和美酒中老去、死去,也不願意在朝廷的權利和富貴前卑躬屈膝。所以,這句話確實表現出唐寅對現實的無奈嘆息,更表現出他對現實社會和人心的反感,寧可活在自己的美好世界中。
-
6 # 子可欣
對“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的理解,不同人會有不一樣的理解,畢竟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當我們結合全詩和詩人所處的歷史背景、人生經歷之後,我們或許有類似的結論:當唐寅經過人生磨礪之後,無心仕途,決意歸隱田園,這類似於陶淵明吧。
背景唐寅的人生經歷十分坎坷,父母、妻子、兒子、妹妹在一兩內相繼離世,家境衰落,給他造成很大的打擊。在好友的規勸下潛心讀書準備科考,此時的唐寅已有白髮。
唐寅參加錄科考試期間宿妓喝酒,放浪形骸。面對好友的勸告不但不領情,還要與其斷決關係。 入京參加會試,因科場遭誣而下獄,後被罷黜為吏。從此他對官場心灰意冷,更加放浪形骸。《桃花庵歌》便是在此之後所作。
解讀詩人與花為鄰、以酒為友的生活,無論酒醒酒醉,始終不離開桃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任時光流轉、花開花落而初衷不改,這種對花與酒的執著正是放浪形骸的生活喜愛與珍惜,也頗為符合自己的天性。不願低三下四追隨富貴之門、寧願老死花間,儘管富者有車塵馬足的樂趣,貧者自可與酒盞和花枝結緣。詩人只在乎自己內心的愉悅,而不是為了追求物質的滿足而勞累身心。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這兩句更是清晰的表達出作者的處世態度,別人笑“我”與花為鄰、以酒為友的生活不思進取,與俗世格格不入,太為“瘋癲”,而“我”我卻笑世人看不穿這功名富貴,在如此光輝迷人的表面下是身心勞累,仕途上如履薄冰,戰戰兢兢,“躬耕於車馬前”,稍有不慎便會身敗名裂,鋃鐺入獄,成為世人笑柄。
要想起“五陵豪傑墓”,又有多少人記得?身後依然逃不過墓地被“鋤作田”,更是進一步突出自己及時行樂的人生態度。
由此觀之,便可知詩人在長期的生活磨礪中,充滿了種種無奈,看穿了功名富貴的虛幻,認為以犧牲自由為代價換取的功名富貴不能長久,遂絕意仕途,放浪形骸,追求自己的天性,及時行樂。
在物慾橫流,拜金盛行的當下,又有多少人可以放浪形骸,不慕名利,只求及時行樂,追求內心的愉悅呢?這首詩對我們來說,更多的是內心羨慕與現實的無奈吧。
-
7 # 拾點文學
這兩句詩出自明代唐寅唐伯虎的《桃花庵歌》。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赴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間酒,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馬車,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唐伯虎的這首詩,初讀,讓人覺得唐伯虎一生瀟灑放蕩,生活隨性,讓人羨慕不已。復讀,讓人覺得一絲絲的辛酸,無奈之情慢慢的湧上心頭,漸而愈發的深入骨髓,有一種想借酒大哭一場,徹底釋放的感覺。再讀,突然覺得世間之事不過如此,即使這樣又如何呢?一切馬上豁然開朗!
特別是最讓人膾炙人口的那一句: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更是一語中的,道出了人間真理,世間真諦。
詩中說,別人笑我瘋癲,我卻笑那些人不懂我。當初帝王豪傑的陵墓(五陵),如今既沒有花,也沒有酒,根本就沒有人來祭奠,墓地還被人挖來做了良田。這些人生前身居高位,榮華富貴,有權有勢,可死後依然沒人記得。
因此不管什麼功名利祿,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雲煙而已,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唐伯虎的這首詩道出了世間真諦,長讀此詩讓人心平氣和,豁然開朗!
唐伯虎的這首詩,畫面豔麗清雅,風格秀逸清俊,音律迴風舞雪,意蘊醇厚深遠。雖然滿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豔字眼,卻毫無低俗之氣,反而筆力直透紙背,讓人猛然一醒。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桃花庵歌》說出了世間真諦。
全詩描繪了兩幅畫面:一幅是漢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場景,一幅是明朝唐寅自己的生活場景。只用了“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碌碌”等十幾個字,就把明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場景傳神地勾勒了出來。唐寅自己的生活場景描寫得比較詳細,“種桃樹”、“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酒盞花枝隱士緣”。兩幅畫面孰優孰劣由讀者自己體會和評定。
《桃花庵歌》賞析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起首四行,有如一個長長的“推”的鏡頭,由遠及近,將一個畫裡神仙陡然呈現在讀者面前。短短四行,重複用了六個“桃花”,迴圈復沓,前後鉤連,濃墨重彩,迅速堆積出一個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設定的情境之中。不緊不慢的語調和語速,又加重了讀者的親切感和好奇心:這桃花仙人究竟過得是怎樣的神仙生活?接下來的四句便展開一幅“醉臥花間”的美圖:“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看這桃花仙人何等逍遙,何等快活,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醉酒賞花。這裡,花與酒,已不完全是詩人藉以譴懷的外物,簡直是詩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說也成了獨立的生命個體,花、酒與人,融為一個和諧的整體。以上幾句,可謂作者自況,意象生動、鮮明而有深義。那個曾經幻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學子唐寅不見了,那個煙花柳巷醉生夢死的風流才子不見了,痛也痛過,樂也樂過,在經歷了幾年放浪生活之後,唐寅終於還是選擇逃離鬧市,為自己選定這一處世外桃源,和繼娶沈氏,開始了相對平靜的隱居生活。雖仕進無門,畢竟身有所託,又值壯年,美景逸思,一詠成詩。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此一句承上啟下,道出了詩人的志趣所在:與其為了榮華富貴奔波勞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間快活逍遙:“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車塵馬足”只是富貴者的趣味,而花和酒註定與貧者結緣。如果用金錢和物質來衡量,這兩種人兩種生活自然有著天壤之別,但換個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貴者須得時刻繃緊神經,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過活,而所謂貧者,卻能多幾分閒情,多幾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實,更加輕鬆和快樂。以上六句全用對比描寫,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開,每一句中,因用韻的關係,前緊後舒,充分表現出詩人傲世不俗的個性,和居處生活的的超脫與釋然。
當時唐伯虎深陷科場舞弊案,受到朝廷重罰,前程盡毀。富貴功名已經是天邊的明月,可望而不可及了,所以乾脆不再去想,徹底寄情山水。
然而此中真義並非人人悟得,君不見“別人笑我忒瘋癲”?而“我”,卻不以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難道你們沒有看到,昔日叱吒風雲富貴至極的君王將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沒,勢已落,連花和酒這些在他們生前不屑一顧的東西都無法奢望了,甚至連墳塋都不保。如果他們在天有知,也只能無奈地看著農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餘味綿綿。
因此不管什麼功名利祿,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雲煙而已,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唐伯虎的這首詩道出了世間真諦,長讀此詩讓人心平氣和,豁然開朗!
那麼,那個影視劇中經典的唐伯虎點秋香故事的主人公唐伯虎,究竟經歷過怎樣的人生,才能寫下如此如此既讓人心酸又有一種心平氣和、豁然開朗之感呢。
想要更透徹的瞭解這首詩,就要走進這個風流才子的生。
唐寅唐伯虎(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於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
唐寅生於1470年,卒於1524年。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之所以叫唐寅,是因為他是寅年寅月寅日(相傳)出生的,這和屈原一樣,出生日期極為特殊。在電影裡,唐伯虎武藝高強,詩文書畫樣樣精通,妻妾成群,家財無數,簡直就是成功人士裡的典範。那麼,在歷史上的唐伯虎,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往往是殘酷的,歷史上的唐伯虎根本就不是“富二代”,他的父親不過是個酒館老闆。而在他二十四歲這年,父親去世,接著兩年之內,母親、妻子、兒子、妹妹也相繼去世,只留下他一個人,孤苦無依。可以說是遭受了人生最大的打擊,這在一般人身上早就崩潰了。可他是唐伯虎,他的悲慘命運遠沒有結束,更有悽慘的人生在等待著他。
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他在28歲時就高中解元,彷彿意味著進士之路早已鋪平。但,往往是事與願違的。第二年,也就是弘治十二年(1499),唐伯虎29歲了。他和江陰徐經一起入京參加會試,這個徐經是個不學無術之人,早已買通了考官,準備作弊矇混過關。徐經的來歷可不簡單,他是江陰鉅富。只是這樣也就罷了,如果你知道他的曾孫是寫過《徐霞客遊記》的那個人的話,一定會發出感慨:真是基因變異!而唐伯虎卻對此確毫不知情,才名遠播的他自信心滿滿,於是在喝酒酬酢之際自信滿滿地說自己一定會高中會元。所謂“禍從口出”,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就為他埋下了禍根。
據明人筆記《共山堂外紀》記載“江蘇舉人徐經者,其富甲江南,六如舉鄉試第一日,經奉之甚厚,遂同舟會試。至京,六如文譽籍甚,公卿造請者填咽街巷。徐經有優童數人,從六如日馳騁於都市中,都人屬目者已眾亦。況徐擁厚貲,其營求他徑以進,不無有之。而六如疏狂,時漏言語,竟坐學削籍。”這一年確實有人作弊,導致試題洩露,朝廷知道這一情況後,便開始著手調查。而作弊的自然是徐經,他早已買通主考官程敏政,知道了試題。事情敗露後,大花金錢,疏通關節,也無大礙。而唐伯虎呢?無端受到牽連,被捕入獄,此後不得再參加科考。這也就意味著他沒有當官的資格了,被貶黜為吏。
但他是有自尊的人,堅決不去就職。於是回到家鄉,夫妻關係也失和,不得不忍痛休妻。此後他孤身一人,作為天涯遊子,遊歷閩浙贛湘等地。弘治十五年,三十二歲時,歸家後得病,很久才見好,並在次年與弟弟分家。弘治十七年,也就是他三十四歲時,窮困潦倒,靠賣書畫為生,並縱情於酒色當中。一年後,建“桃花庵”作為自己的居所,並與文徵明關係失和。此後的日子可想而知,畢竟“學而優則仕”的道路被切斷了,還能幹什麼呢?就這樣開始了他漂泊的、心酸的後半生!
由於他的才名在外,獲得了寧王的賞識。不知對他來說是福還是是禍呢?按理來說,有人欣賞,也不用再窮困潦倒了,可是這位寧王可不安分,一心想要造反。當初李白也是不被朝廷重用,從而依附永王李璘,天真地以為“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湖沙”。但唐伯虎畢竟沒有那麼異想天開,他早就察覺寧王心懷異志,於是裝瘋賣傻,才被寧王“放還”。不久後,寧王果然造反,滿門抄斬。唐伯虎得知這個訊息後仍然是心有餘悸,可謂是九死一生。
那麼作為才子的他,有沒有點過秋香呢?在中國的傳統中,才子一定要配佳人,這樣才圓滿。即便現實中不圓滿,在小說裡、戲劇裡也一定會圓滿的。
可惜的是,唐伯虎一共有過三段婚姻,卻都是續絃,並非妻妾成群。他十六歲中秀才,十九歲時取了第一個結髮妻子徐氏。可謂是“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人生四大喜事已經佔了兩件,真是少年得意。但好景不長,沒過幾年,徐氏去世。徐氏的死對他打擊很大,便開始發憤苦讀,終於中瞭解元,就這樣“解元公唐伯虎”之名傳遍了南京城。二十七歲時,續絃取了第二任妻子何氏,因為科考舞弊案,鋃鐺入獄,釋放後,也窮困潦倒,妻子何氏便棄他而去。後來他就沉溺於酒色,出入於秦樓楚館,幸得一位叫九孃的青樓女子接濟,才勉強度日。後來,便娶了九娘為妻,潛心於作畫,成為了丹青高手。
唐伯虎的一生除了這三個女人外,再沒有資料證明還有她人。據清代學者俞樾考證,並在《茶香室叢抄》為之闢謠,斷定“三笑因緣”是好事者假借唐伯虎之名,移花接木在他身上的。此外,還有人專門考證過秋香,秋香確有其人,但不過是當時南京城的一個頗具名氣的青樓女子,且至少比唐伯虎大十幾歲,這也就說明唐伯虎是根本不會和她發生所謂的“風流韻事”的。至於說他有九個妻妾,也是從他第三任妻子“九娘”的名字上訛傳的。
過了“知天命”之年的唐伯虎經歷了一生的風霜雨雪、愁情寒露之後,心境逐漸變得開闊、閒適起來。“我問你是誰?你原來是我。我不認識你,你卻要認我。噫!我少不得你,你卻少得我。你我百年後,有你沒了我。”《伯虎自贊》
1524年,這一年唐伯虎走完了他悲慘而又傳奇的一生。死前留下絕筆詩“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伯虎絕筆》
瞭解這段事實以後,是不是很失望呢?所謂的“才子佳人”在現實中是很少存在的,不過是文人墨客的一種美好想象。那麼既然在現實中無法實現,那就讓他出現在文學的世界。要知道,古代的話語權是掌握在文人墨客的手裡的,小說、喜劇都是他們寫的,為了彌補這一缺憾,自然要在作品裡進行“藝術加工”,把美好的想象投射在某個人物身上,從而獲得心理補償。
-
8 # 困不成眠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的大意為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間,不願意在達官顯貴們的車馬前鞠躬行禮、阿諛奉承。出自明代詩人唐寅的《桃花庵歌》。
原文:
桃花庵歌
明代:唐寅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譯文:桃花塢裡有座桃花庵,桃花庵裡有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著很多桃樹,他摘下桃花去換酒錢。酒醒的時候靜坐在花間,酒醉的時候在花下睡覺。半醒半醉之間一天又一天,花開花落之間一年又一年。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間,不願意在達官顯貴們的車馬前鞠躬行禮、阿諛奉承。
-
9 # 紅孩唉
這兩句出自唐寅詩《桃花庵歌》。
《桃花庵歌》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唐寅(伯虎)的經典詩作,是唐寅詩詞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況、自譴兼以警世之作。
全詩畫面豔麗清雅,風格秀逸清俊,音律迴風舞雪,意蘊醇厚深遠。雖然滿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豔字眼,卻毫無低俗之氣,反而筆力直透紙背,讓人猛然一醒。
前八句詩人自比為桃花仙人,描述了流連花酒、醒後復醉的逍遙生活。中間八句通過自己與富貴者的比較,表達了一種安然自得、不慕世俗功名利祿的生活態度。
接著又以詼諧的口吻又將貧賤的人跟受驅使拉車的馬作一比較,見出自己雖清貧卻安閒自樂、保全氣節,自有另一番生命的尊嚴。
最後四句點明主旨,向世人表明,不要把自己貌似顛倒狂放的忠告當做笑話,實際上是世人都為名利所遮蔽而不能清醒地面對人生。末尾兩句收攏全詩,於冷嘲熱諷中忽作狀語,精警沉痛。
全詩以逍遙自在的桃花仙人自比,表現了自己平凡真實中帶有庸俗消極一面的真實內心,帶有憤世嫉俗之意氣。
詩人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間”與“鞠躬車馬前”分別代指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以富貴與貧賤的各有所失,形成鮮明強烈的對比。
-
10 # 奇門蔡大仙
出自明代唐寅《桃花庵歌》
原文: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譯文: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開花前坐,酒醉回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了一天又一天,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之間,不願意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夠富裕的樂趣,酒盞花枝貧的緣。
如果將富貴與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馬車,他能驅使我得閒。
別人笑我太瘋瘋,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擴充套件資料: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此一句承上啟下,道出了詩人的志趣所在:與其為了榮華富貴奔波勞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間快活逍遙:“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車塵馬足”只是富貴者的趣味,而花和酒註定與貧者結緣。
這首詩中最突出,給人印象最深的兩個意象是“花”和“酒”。桃花,最早見諸文學作品,當於《詩經·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達一種自由奔放的情感。
而至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來表達隱逸情懷了。古代,桃還有驅鬼辟邪的意思,而“桃”與“逃” 諧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詩中,“桃花”這一意象頻頻出現。
回覆列表
應該是傲嬌吧,或者說是酸葡萄心理。畢竟唐伯虎就算想要“鞠躬車馬前”也沒機會。
唐伯虎涉入科考舞弊,被朝廷黜除功名,只能為小吏,再也沒機會當“官”,而且是子孫都不能當官,他的仕途已經徹底終結了。
唐伯虎寫《桃花庵歌》時的處境是,老婆跑了,錢花光了,正在巨大的失意中,心態還沒平和。
唐伯虎這時也正對世事憤恨不已。他當然無奈。
唐伯虎在鄉試中有不軌之舉,就算不是作弊,但起碼是不光彩的,這是有史可查的。他被革除功名是罪有應得。唐伯虎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事嗎?他有什麼可不滿的嗎?唐伯虎若嘆息,頂多也只是悔不當初。若正經去考,就算考不中,起碼還有個清白名聲。而現在,功名沒了,名譽也沒了,正如他自己所說,“海內以寅為不齒之士”,他完了,他這輩子徹底沒希望了,他嘆息,可以理解。
但是,若他沒完呢?他的志願是“老死花酒間”嗎?當然不是。他本來拼了命,甚至不惜用不軌的手段也要考中,不就是在追求“鞠躬車馬前”的機會嗎?唐伯虎原本追求的就是功名利祿,他把自己的人生搞砸了,只剩下滿腔躁狂。
這個時候,說什麼“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麼?
狐狸吃不到葡萄,也說葡萄是酸的。
唐伯狐也是吃不到葡萄的狐。
唐伯虎寫什麼“閒來寫幅丹青買,不使人間造孽錢”,又寫什麼“信是老天真戲我,無人來買扇頭詩”、“湖上水田人不要,誰來買我畫中山?”很明顯,他至少還是要逐利的。
他的畫當然好,可惜他因鄉試舞弊,名聲太差,畫得再好也沒人買。
這個時候若賞他一個官,讓他有機會“鞠躬車馬前”,他立馬就會從唐伯虎變成唐境澤,一邊鞠躬車馬前,一邊高喊“真香!”
明知道唐境澤會喊真香,誰還相信他“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之語?
不作死就不會死。唐伯虎就算後悔,也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