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建-瑞庚臺醫

    醫師表示,餵奶的大原則就是讓寶寶每餐都吃到滿足就行了

    小璇(化名)是一位新手媽媽,與剛滿月的寶寶從月子中心回到家中生活,開始24小時與寶寶相處在一起。

    完全接手照顧寶寶後,許多問題接踵而來,單單是餵奶方面就有許多疑問,讓她不禁吶喊︰「餵奶累得快升天了!」

    同時,她也感覺寶寶的尿量比先前少,顏色也比較黃,甚至有橘紅色的點狀物在尿布上,讓她很擔憂寶寶的身體出了問題。

    另一方面,有時寶寶到了該餵奶的時間,卻還睡得很熟,看著寶寶睡得像小天使,又讓她掙扎到底該不該把寶寶挖起來喝奶。

    記錄每餐喂量+時間 供醫師評估

    其實這些餵食問題是不少新手媽媽的共同困擾,可以詢問專業的兒科醫師,而在就診前,建議可以先記錄近幾日每餐餵奶的時間與總量,將資料給醫師參考,可以讓醫師更有效評估情況。

    一般餵奶間隔時間縮短,通常是餵奶量不足,讓寶寶沒有吃飽,所以很快就餓了吵著要喝奶。

    尿量少、尿很黃、尿布上出現橘紅色點狀結晶尿,這些都是奶量不足造成脫水的表現。

    許多父母常常擔心,怕喂太多、或是怕把小孩的胃口養大,而限制寶寶的奶量,事實上主動限制奶量,常只會造成寶寶提早餓哭,然後又因為哭得震耳欲聾,家長也只好提早餵食,最後就變成了「少量多餐」而已。

    寶寶餐餐吃足 就不會一直餓醒

    這樣喂的人累,寶寶也因為一直餓醒要喝奶,影響睡眠質量,沒有好處,所以大原則其實就是讓寶寶每餐都吃到滿足就行了,如此一來,寶寶大多可以3-4小時喝一次奶。

    若溢吐奶沒有明顯變嚴重,就代表增加的奶量並不會太過頭;而每餐的奶量起起伏伏,只要一整天的總量在合理的範圍內,也是正常的表現。

    3個月以內的寶寶,建議至少6個小時要喝一次奶。媽媽可以試著白天固定3-4個小時餵奶,晚上如果睡得很熟,就6個小時再喂,一方面讓寶寶可以獲得足夠睡眠,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寶寶開始練習有晝夜的分別。

    3個月以上的寶寶

    夜間可以睡8個小時再叫醒餵奶。

    許多寶寶若正在熟睡時被挖起來,也只是會爆哭或愛睏,而不會喝奶的。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兒在生病時,往往不容易觀察,但是許多疾病的共同表現就是「餵食不佳」,這樣的情況大多是一整天寶寶都不太愛吃,喂不進去,整體奶量不到平常的2/3,尿布很乾,這樣的情況就需要就醫評估。

  • 2 # 孕享時光

    剛出生的小孩子是不會表達的,所以家長們得時刻關注寶寶的狀況,怎樣從一些小細節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呢?判斷新生兒是否吃飽的常見誤區  

    1、僅從寶寶吃奶時間的長短來判斷寶寶是否吃飽是不正確的。

    因為有的嬰兒在吸空乳汁後還會繼續吮吸10分鐘或更長時間,還有的嬰兒只是喜歡吮吸著玩。  

    2、光看寶寶停止吮吸或者一直在吮吸奶頭。  

    3、僅從寶寶的啼哭也無法準確地判斷他是否飢餓。

    因為嬰兒也常會因其他的原因而啼哭。  

    那麼怎麼知道寶寶是不是吃飽了呢?  

    1、看體重  

    用嬰兒體重增加的情況和日常行為來判斷寶寶是否吃飽是比較可靠的。長沙催乳師羅玉提醒家長,如果寶寶清醒時精神好、情緒愉快,體重逐日增加,說明寶寶吃飽了;如果寶寶體重長時間增長緩慢,並且排除了患有某種疾病的可能,則說明通常認為寶寶吃飽的時候他並沒有吃飽。

    2、聽哭聲  

    哺乳時,寶寶長時間不離開乳房,哺乳後,寶寶啼哭,這是他吃飽的表現。  

    3、看吃奶方式  

    寶寶吃過奶後能安靜地睡覺,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些哭鬧。或有時猛吸一陣,就把奶頭吐出來哭鬧,體重不增加,這是寶寶吃不飽的表現。如果吃奶時很費勁兒,吮吸不久便睡著了,睡不到1~2小時又醒來哭鬧,或有時猛吸奶,這也是寶寶吃不飽的表現。

    4、看排便  

    大便不正常,出現便祕和腹瀉。正常大便應為黃色軟膏狀。奶水不足時,大便會出現祕結、稀薄,發綠或次數增多而每次排出量少,這是寶寶吃不飽的表現。

  • 3 # 安適育兒

    這個要分情況來說了,因為吃奶粉的寶寶奶量是可以看到的,那母乳寶寶很多媽媽就比較難以觀察,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喝足”了呢?

    如果寶寶是吃奶粉的話,就比較容易判斷,主要看一次吃多少。一般小於1個月的寶寶60~90毫升/次,大於1個月則90~150毫升/次。

    有的寶寶胃口很大,吃了還要吃,寶媽最好每次準備的奶量稍微超過寶寶實際要吃的量。這樣一方面可判斷寶寶吃了多少,另一方面又可滿足寶寶食慾。

    對於0~3個月的寶寶,每日總的奶量最好不要超過1200毫升,每次最多210毫升,寶寶奶粉吃太多易造成肥胖。

    溫馨提示:一般來說,一歲以內的孩子每天需要的液體量大概是每公斤體重150毫升,如4公斤的孩子,每天大概需要600ml奶。不過這只是平均標準,僅作參考。因個體差異,還是根據孩子表現來估計比較可靠。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

    對於吃母乳的寶寶,媽咪可以從寶寶和自身兩個方面來觀察。

    1、觀察寶寶大小便

    寶寶的大小便可以間接反映寶寶吃奶夠不夠,特別是小便量是比較客觀的指標。

    寶寶出生前幾日小便量較少,三天後一般每天小便6次以上,尿液呈淡黃色或無色。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一天6次以上小便,說明進食的奶量是足夠的。

    吃母乳的嬰兒一般每天大便約3到6次不等,吃奶粉的嬰兒大便次數稍少,多在每天2-5次左右,呈糊狀。如果寶寶沒吃飽,大便次數就會減少,甚至會出現稀薄,發綠或次數增多但每次排出量少的情況。

    溫馨提示:6個月內的寶寶純母乳餵養,所謂“純母乳”是可以不用喂水的,純母乳餵養寶寶如果小便少,不是要多喝水而是要多餵奶。

    2、觀察寶寶吃奶反應

    寶寶吃奶是否有吞嚥聲:在吃母乳時,寶寶會發出有節律的吸吮聲,並伴有聽得見的吞嚥聲音。吃奶後,會表現出明顯的滿足感;不吃奶時精神狀態也好,感覺很滿足、很快樂。說明吃奶量是足夠的。

    如果寶寶吃奶時咽得少,吃完後仍然哭鬧,吃完一會兒又要吃,或含著奶頭不放,就說明嬰兒沒吃飽。

    吃完奶能否安靜入睡:一般2個月以內的寶寶,在吃奶後會自動放開奶頭不吃,且在兩次餵奶之間能夠安靜而滿足地入睡兩三個小時。

    養成規律餵養的寶寶,一頓奶量足夠的話,一般能夠堅持3-4個小時,如果寶寶吃完一頓,不到2個小時就哭鬧,小嘴到處吧唧,那很可能說明上一頓沒有吃飽。‍

    在哺乳前,媽媽的乳房有飽脹感,乳房表面靜脈顯露,用手按乳房很容易擠出乳汁。寶寶吃完母乳後,媽媽會感到乳房已排空,乳房鬆軟,輕微下垂。

    如果媽媽乳房不脹奶,乳房乾癟,奶汁稀少,或捏擠也無奶液溢位,說明母乳不足。

    4、觀察寶寶體重變化

    媽咪們可以根據寶寶的體重是否按照正常規律增長,來判斷寶寶有沒有吃飽。

    體重增長是衡量飲食是否充足的可靠依據。為了減少體重測量的誤差,可以選定統一的時間稱重,例如每次都在排便後、餵奶前、穿同樣多的衣物稱重。

    一般足月新生兒第1個月體重增加約720~750克,第2個月增加約600克。6個月以內的寶寶,平均每月增加體重600克左右。如果寶寶體重增長好,長得白白胖胖,說明奶水充足;如果體重每月增長少於500克,表示寶寶被餓著了,或是有其他疾病因素。

    溫馨提示:剛出生的寶寶有個特殊表現叫做“生理性體重下降”,指寶寶出生頭幾天進食少、身體裡的水分丟失較多,所以生後幾天會有暫時性體重下降。

    這種生理性體重下降的幅度不超過出生體重的10%,家長不用擔心,一般生後7-10天可恢復。例如,出生6斤的寶寶生後3-5天時可能下降到5.4斤,但體重下降得更低或10天時仍不到6斤就需要尋求醫生的幫助了。‍

  • 4 # 尚懿雅kaca

    寶寶是否吃飽了,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判斷:

    1、尿量:吃足了的寶寶,每天小便有6次或6次以上。尿的顏色是清的,或顏色淺。如果尿的顏色很深,說明寶寶攝入的母乳不夠。

    2、大便:吃足了的寶寶,出生一週內胎便應該排淨。第2至4周,每天會有大便2至3次以上。1至2個月後,隨著腸道發育完善,大便次數一般來說會減少至每天1次。很多母乳餵養的孩子,會每三四天大便一次。尿量告訴你寶寶是否吃到了足夠量的母乳,大便的情況告訴你寶寶是否吃到了足夠的後奶。如果只有幾周的寶寶大便太少,你要看看他的銜乳姿勢是否正確。

    3、餵養:媽媽餵奶後感覺比餵奶前乳房軟些。餵奶前後乳房柔軟程度的差別隨闃寶寶長大會逐漸減小,直到媽媽達到供需平衡狀態。餵奶時,媽媽可以觀察寶寶,看到寶寶每吸吮一兩下就吞嚥一次。

    4、體重:第一個月,體重平均周增長112至200g,6個月內,每月平均增長500至1000g。注意,這是平均值,不是最小值。

  • 5 # 墨仔媽媽育兒

    妞妞媽媽是一位新手媽媽,一直堅持純母乳餵養,但是最近她總覺自己的乳汁不足,喂不飽寶寶,原因是當寶寶哭鬧的時候,她會用手指放在寶寶嘴脣周圍試探,看寶寶會不會張開嘴做出要吃奶的口型,但奇怪的是,每次寶寶都會張開嘴,於是妞妞媽媽就判定寶寶哭是因為餓了,所以趕緊抱起寶寶就開始餵奶。

    於是,妞妞媽媽就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奶水不足,所以導致寶寶頻繁飢餓?

    其實妞妞媽媽遇到的這個情況是比較普遍的,我們總是擔心寶寶吃不飽,只要寶寶哭鬧,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寶寶肯定餓了,然後立刻就給寶寶餵奶,寶寶只要一吃奶立刻就停止了哭鬧,所以媽媽就會更加認定寶寶真的吃不飽。

    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吃飽了是每個純母乳餵養媽媽必備的技能。

    一、錯誤的做法:用手指試探寶寶口脣周圍

    其實,妞妞媽媽用手指試探的方法是錯誤的,對於小月齡寶Bora說,不論你什麼時候用手指碰觸寶寶的口脣周圍,寶寶都會張開嘴,像是要吃奶的樣子,即使是你剛喂完奶,這是因為一個原始反射叫做:吸吮反射

    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是哺乳動物及人類嬰兒先天具有的反射之一,是新生兒無條件反射的一種,當用乳房或手指碰觸新生兒的口脣及周圍時,新生兒會相應出現口脣及舌的吸吮蠕動,在寶寶3-4個月以後會逐漸消失,被主動的進食動作替代。

    所以,如果我們用手指碰觸來判斷寶寶現在是不是飢餓的狀態,寶寶十有八九都會張開嘴顯示出嗷嗷待哺的樣子來,如果我們用這個訊號來喂寶寶,寶寶也不會拒絕,長此以往有可能會造成以下弊端:

    不容易建立餵養規律,寶寶總是吃小頓奶

    容易造成過度餵養

    寶寶有沒有吃飽是需要通過客觀資料來科學判斷的,而不是靠我們的感覺,並且在不同的月齡段,參考的客觀資料的標準也是不一樣的。

    1、0-6個月純母乳餵養的寶寶:看大便、小便和體重

    1)大便的規律

    出生後第一個24小時內應該要有1次大便

    出生後第二個24小時內應該增加到2次大便

    出生後第三個24小時開始,每天至少有3次大便

    出生後第3天胎便開始變為黃色的大便

    第4天后,每天應該至少有3次1元硬幣大小的黃色大便

    第3-4周左右,有的寶寶開始攢肚子,可能數天才會排便一次,這次的排便量明顯多,並且形狀仍然是柔軟、金黃的正常大便

    2)小便的規律

    出生24小時以內應該至少有1次小便

    每天增加1次小便直至第5天

    第6天開始每天應該至少6次小便(數尿不溼即可)

    小便的顏色應該是透明或者淺黃色的清亮尿液

    3)體重的規律

    出生2周內恢復到出生時候的體重(因為有生理性減重)

    前3個月內,寶寶的體重每週至少增重141克,每月至少增重約600克

    4-6個月開始通過觀察生長曲線圖來觀測體重增長趨勢

    如果寶寶無法達到上述標準,就要考慮是否是母乳攝入不足了,這些資料是非常客觀的,能夠判斷出寶寶到底有沒有吃飽。

    所以建議新手媽媽可以準備一個本子,每天記錄寶寶的大便、小便次數,每週定時給寶寶測量體重,即使出現了問題,在諮詢醫生的時候也能提供最直觀的資料來。

    2、6個月(新增輔食以後)的寶寶:通過繪製生長曲線來判斷

    當寶寶新增輔食以後,就需要通過繪製生長曲線來觀察,生長曲線包含體重、身高、頭圍以及BMI數值。

    寶寶自己的曲線走勢如果是勻速平穩增長,不超過最高標準線,也不低於最低標準線,沒有出現陡然增加或者降低的情況,一般來說都是正常的。

    每個寶寶的生長髮育速度都不是勻速的,切不可拿自己寶寶的數值和其他寶寶進行對比,遵照自家寶寶的發育規律才是科學的。

  • 6 # 豌豆媽媽育兒

    新手媽媽最難當,因為第一次當媽媽,經驗不夠,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加上自己心裡沒有底,任何問題在心裡都能夠被無限放大,各種焦慮不安找人問。幾乎每個媽媽都是從這樣的情況走過來的。

    不到6天的寶寶喂多少喂什麼都能吃,擔心孩子吃得太多,那麼如何來判定呢?

    小嬰兒有這些症狀證明喂得過多了

    孩子頻繁的吐奶

    嬰兒頻繁吐奶可能是生理因素,也有可能是喂的過多。因為孩子胃本身大小隻有自己的拳頭那麼大,吃奶之後胃的彈性會被撐開,如果孩子吃得奶過多,加上胃的卉門附近不像成人可以收縮,奶水很容易溢位。

    如果嬰兒吐奶頻繁,加上吃奶的頻率比較頻繁,就要小心,孩子可能是吃得過飽!

    小肚子鼓脹

    小嬰兒的肚子應該是軟軟的,敲起來也不會有清脆的回聲。如果孩子吃奶吃得過多,整個肚子渾圓無比的被撐了起來,用手敲一敲,肚皮還會發生比較清脆的聲音,證明孩子可能長時間吃得過多肚子被撐得過大。

    拉綠色的泡沫便

    嬰兒吃得過多會導致腹瀉因為身體裡的奶量過多,為了儘快消化,腸胃蠕動速度會加快,寶寶拉的臭臭會變成綠色,還會帶有很多泡沫。其實也就是消化不良,如果孩子出現這種排便,就要引起家長注意。

    不好好吃奶

    當嬰兒表現出這些症狀的時候就不要再餵了

    吃奶的時候三心二意

    剛出生的寶寶人生中只有兩件事,吃和睡,餓了孩子會哭,吃飽了孩子會睡覺。這個時候孩子餓了吃奶的時候會特別專注。一旦孩子吃奶的時候開始三心二意,吃一會玩一會,吃一會看看媽媽的臉,吃一會吐出乳頭,證明他已經吃飽了,這些表現證明孩子暫時不餓,為了養成寶寶良好的吃奶習慣,果斷的抽出乳頭,停止餵奶。

    吃吃停停

    2個月大的寶寶已經不像新生兒力氣小必須吃吃停停,他們每次吃奶時間在20-30分鐘,如果孩子出現吃一會停一會,沒有長時間的連續的吃奶,導致單側母乳時間過長,證明孩子已經吃飽,吃奶可能只是心理需求。

    吃奶過於頻繁

    嬰兒是知道飢飽的,但是很多時候父母不要強行餵養,如果孩子拒絕進食,最好順其自然,避免過渡餵養。

  • 7 # 凝媽悟語

    新手媽媽問題多啊,寶寶吃的時間多、頻率低、吃得少怕營養不良,寶寶吃的時間長、頻率高、吃得多又怕會撐壞。寶寶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嗎?其實寶寶是很聰明的,寶寶會發出一些訊號讓你懂得他是否是吃飽了。

    不到60天的寶寶,喂多少喂什麼都能吃,如何判定會不會過飽了?

    這次就來幫助媽媽解決如何判斷寶寶吃奶多少的問題,還要告訴媽媽每個月寶寶的吃奶量大概範圍,讓媽媽們有個參考。

    寶寶吃飽了,通常有這些訊號

    1、餵奶時心不在焉

    寶寶特別餓的時候,就有一種飢不擇食的感覺,吃得特別快,咕嘟咕嘟地很著急。如果寶寶吃飽了,他就會邊吃邊玩,一會兒鬆開奶瓶,一會兒用手到處亂抓,一會用眼睛到處亂看,做出邊吃邊玩的動作,這時很明顯就是吃飽了,只是在吃著玩而已。如果是這樣,就不要再餵了。

    2、精神好

    如果是母乳餵養,寶寶吃奶的時間大概是10-30分鐘,如果是奶粉餵養寶寶5-10分鐘就能喝完一瓶奶粉。寶寶喝完奶以後,精神狀態特別好,眼神非常明亮,會有一種滿足感,看到媽媽笑,還會發出“aoe”的聲音。如果逗引寶寶,寶寶也會作出開心地迴應。吃飽萬事足,大概是寶寶的真實寫照。

    3、睡眠好

    寶寶在睡眠中成長,新生兒一天睡20個小時,2-6個月的寶寶一天睡14-18個小時。如果寶寶在吃奶後,白天一次睡1-2個小時,晚上一次睡3-4個小時,就說明是吃飽了,寶寶攝取的能量足夠能維持他較長的睡眠時長。

    4、大小便正常

    寶寶吃得多排得多,大小便也是是否吃飽的一個訊號。如果寶寶吃飽了,每天至少要打溼6塊尿布,尿液顏色清淡,沒有異味。每天至少有一次大便,有的會有3-5次,大便的顏色呈淡黃色,性狀是稀軟的,裡面可能會有少量的奶瓣。如果奶瓣過多,可能是吃得過飽。如果大便顏色發綠,可能是沒吃飽。

    5、體重增長正常

    寶寶的體重增長是有規律的。在前3個月,寶寶體重增長最快,月均增長600-1000g,最少不能低於600g。3-6個月,月均增長600-800g。6-12個月,月均增長300g。如果寶寶體重增加正常,寶寶肯定是吃飽了。

    寶寶沒有吃飽,通常有這些訊號

    1、寶寶吃母乳時狀態不對勁

    如果寶寶吃母乳,會有吞嚥聲,寶寶的喉嚨處也會一動一動的,媽媽要注意聽聲音、看動作。如果聽不到吞嚥聲,看不到寶寶吞嚥的動作,就說明母乳量不是很多,寶寶即使吃很長時間,也不會吃飽。

    因為母乳不足,寶寶吃不到母乳,會一邊哭一邊吃,吃一會兒再哭一會兒,拼命地想吃到但是吃不到,寶寶肯定會抓狂的。媽媽自己感受一下乳房,是不是比較癟,也沒有乳汁流出的不適感,果真是這樣的話,就說明寶寶不會吃飽。

    2、寶寶睡眠不安穩

    正常來說寶寶吃飽喝足,主要任務是睡覺。如果寶寶吃不好,睡覺就會不安穩。在排除外界環境影響的情況下,如果寶寶吃飽以後,放下就醒,或者睡了不到1小時又醒來,說明寶寶是餓醒的。要加大母乳量或者奶粉量。

    《鄭玉巧教媽媽餵養》中給出了嬰兒餵養參考標準:

    第一個月:每天需要喝400-600ml

    第二個月:每天需要喝600-800ml

    第三個月:每天需要喝700-900ml

    第四個月:每天需要喝800-1000ml

    第五個月:每天需要喝800-1000ml

    第六個月:每天需要喝700-800ml,可以適當新增一點輔食嘗試。

    每個孩子的體重不同,攝入的奶量也會有所區別,但是規律都是相似的,會慢慢增加,到了第四個月會出現相對固定的情況。

    每天喂孩子時,根據上面提到的判斷方法判斷是否吃飽,吃飽了就不要再餵了,記錄孩子的奶量,可以作為第二天的參考,就不至於餵養過度。

    如果發現孩子沒吃飽,每次給孩子新增奶粉時,加30g,不要太多,就能夠測算出孩子的需奶量做到心中有數。

    一般來說寶寶知道飢飽,不會被撐壞,但是如果大人不注意控制,孩子也容易不小心吃撐,所以要注意學會判斷,祝寶寶們都能健康成長。

  • 8 # 育嬰師七七

    ❤️對於純母乳餵養的孩子,24小時小便的次數應該在6次以上,是奶量充足嬰兒吃飽的表現。如果24小時小便的次數不足5次,說明媽媽的奶量是不足的,或者孩子沒有吃飽。

    ❤️母乳餵養的孩子,大便的性狀應該是黃色的軟便,每天的大便次數最起碼應該是2-3次,說明奶量是比較充足的,孩子已經吃飽了。母乳餵養的孩子大便量比較少,並且呈綠色的泡沫狀,說明母親的奶量是不足的,孩子有可能沒有吃飽。

    ❤️孩子體重的變化情況,如果體重沒有出現明顯的增加,說明孩子是沒有吃飽的。在6個月以內嬰兒每個月體重增加應該在600g左右,至少每週應該增加125g。

  • 9 # 小夢想號

    對於配方奶或者混合餵養的小寶Bora說,先讓寶寶吸空兩側乳房,如果還不能滿足其需求可以適當新增配方奶。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需要吃多少吶?

    一般小寶寶如果感到飢餓,會有覓食反射,吃奶時會有明顯的吞嚥動作,寶媽可以觀察一下。吃奶後寶寶一般都會很滿足,精神狀態也較好,可適當玩耍。大多數的寶寶吃飽後,因為吃奶消耗了他們大量的體力,會甜甜睡去。排除其他原因,如果奶量充足,這個時期的寶寶可以持續睡眠3到4小時。

    寶媽還可以觀察孩子的小肚肚,吃奶後的寶寶一般腹部鼓起,如果奶量合適寶寶不會有不適感。反之,如果過飽,一般會引起寶寶腹脹不適,哭鬧不安,甚至吐奶。

    對於小嬰兒來說,奶量的需求主要跟寶寶的體重有關。體重大於5斤的寶寶每天需奶量為150毫升每公斤體重。大約3小時一次,喂8次每天。隨著月齡的增加每天需奶量和餵養次數如下可以參考

    嬰兒月齡 每天餵養次數 每次配方奶量 每天奶/配方奶總量

    出生-1月 8 60 毫升 480毫升

    1月-2月 7 90毫升 630毫升

    2月-4月 6 120毫升 720毫升

    4月-6月 6 150毫升 900毫升

    對於母乳餵養或者配方奶餵養的寶Bora說,3個月後都應該逐漸讓寶寶建立起吃奶規律,由按需哺乳過渡到按時哺乳。

  • 10 # 楊柳創業的vlog

    不到60天全乳製品滿月可喂每餐吃120~130ml,滿兩個月有的寶寶能吃到150ml根據寶寶平時的吃奶多少定量,我帶了一吃奶粉的寶寶,一個月時每餐吃奶粉110ml,寶寶腸胃不太好。寶寶不夠吃時可以10ml往上增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個月寶寶吃飯不消化,肚子脹,腹瀉腹脹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