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身邊的獨生子女,從來都不會覺得一個孩子孤單,為什麼社會就一大堆人覺得獨生子女孤獨!特別有些父母老是想要二胎,還美其名作伴,其實我們真的不需要。
-
1 # 會游泳的拉布拉多
-
2 # 一個孤獨但有趣的人
隨著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人選擇生二胎。其中包含了很多理由,而被提及最多的,無疑是這條:
我怕孩子孤單,所以再給他生一個弟弟/妹妹,這樣兩個人就可以一起玩了。
而作為獨生子女的我,完全不能贊同這條理由。原因很簡單,因為我根本不覺得孤獨。
01 孩子覺得孤獨是因為你沒有給他足夠的愛和安全感媽媽是家裡意外得來的么女,而且結婚又晚。小時候在我媽的親戚那邊根本沒有同齡人,所有的表哥表姐都比我大10歲以上。正值青少年的他們怎麼會和我這個小屁孩玩。在我媽上班的時候,我幾乎都被家裡的長輩輪流帶著,今天去舅舅家,明天去姨媽家。因為是家裡最小的孩子,所以大家都很遷就我,幸好我本來就不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不然可能會變成一個小霸王。
有一次,外婆家買了幾斤荔枝,我媽說只能吃一顆,作為一個鬼精靈的我怎麼能滿足呢?我四處向別人撒嬌,舅舅說可以吃一顆,舅媽說可以吃一顆,表姐說可以吃一顆,我就可以吃很多顆了。雖然最後被我媽發現了被罵了一頓,但還是可以感受到大家都很寵我。這種萬千寵愛在一身的感覺實在是太好了,我一直都不覺得自己很孤獨。
如果家裡生了二胎,家長沒有把愛平均分給兩個孩子,那麼另一個孩子註定也是孤獨的。這種孤獨更多的來源於落差,為什麼哥哥有小汽車我沒有,為什麼妹妹不用幹活我要幹活。只有讓孩子時刻感覺到自己是被愛的,他就不會感到孤獨。
02 長大後覺得孤獨是因為你不夠獨立
到了長大後,我更喜歡一個人生活了。也許是因為是獨生子女的關係,我媽從小就教我要獨立。於是我初中的時候就學會做飯,會做家務。當別的家長都在擔心孩子一個人上學會不會被誘拐,不認識回家的路時,我已經可以一個人上學放學了。
還記得最狠的一次,是我媽讓我自己去河對岸的圖書館借書。其實這個圖書館我之前也去過,但是沒有自己一個人去。我媽送我到碼頭,就讓我自生自滅了。船靠岸後,我忘記了應該向左走還是向右走,一個人邊走邊哭。後來沒辦法只能找人問路,才成功到達終點。那時候其實很討厭我媽,怎麼能這麼狠心。現在想起來還是感謝她的,如果沒有她這樣的“魔鬼教育”,我長大後就不會那麼獨立,敢一個人去異地讀書,獨自旅遊。
而我的另一些朋友也是獨生子女,但他們卻躲在父母的羽翼下面,什麼都不敢做。一旦失去了可依賴的人,他們肯定會拿不定主意,找不到別人商量,這種孤立無援的狀態下就會很容易感到孤獨。
所以,我認為並不是獨生子女會感到孤獨,而是因為家長的教育問題而讓孩子感到孤獨。如果想要你的孩子內心豐富而強大,就要用愛把他培養成一個獨立且自信的人。
-
3 #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為什麼說獨生子女孤獨呢,我覺得應該有其一定的道理吧。
也許你年輕,由父母慣著,爺爺奶奶愛著,姥姥姥爺護著,又充實又被寵,當然不會有孤獨的感覺了。
當你步入老年,家裡要有四個老人,甚至更多的老人需要照顧時,你顧了孃家顧不上婆家,顧上了岳父岳母顧不上親爹親孃。到那個時候,你會覺得,如果兄弟姐妹多一些,就不會這麼親苦了。
如果他們中間如果同時有兩個生病,你們還要上班,還要照顧病人,顧得這個顧不上那個,分身乏術,怎麼辦呢?
人有生老病死。當自己父母仙逝時,家裡要設定靈堂,招待親戚朋友來弔唁,還要準備下葬的各種物品,家外要通知親戚朋友過來,還要安排墓葬等事情,就是你再多幾張嘴,也顧不過來。你說孤獨不孤獨呢?
如果兩邊父母都有養老金還好說,如果他們沒有退休,還要出錢養老人。憑你一個獨生子女的力量,是很難辦的到的。
現在的生育觀念應該是“一個太少,兩個正好,三個四個,養活不了。”
-
4 # 春宓晗
我是90後,是個獨生子女。在我們這一代父母基本上都是響應國家號召,只生一個。所以我們是特殊的一代。
別人孤不孤獨我不知道,但是我覺得我自己挺孤獨的。
記得小時候,我最不喜歡的就是寒暑假了。很多的小朋友都喜歡寒暑假,我卻非常的不喜歡。因為我得一個人待在家裡,有時候父母工作忙的話,我得一個人在家裡呆一天。家裡沒有一點聲響,唯一的聲響就是電視劇發出來的聲音。一個人從這個房間走到那個房間,又回到客廳。每個房間有什麼東西都一清二楚。
到現在我媽都會說我小時候的一個高技能就是左手和右手玩。左手和右手下期、打牌等。聽起來都有點孤單。
後來我爸爸生病去世,我才十二歲。家裡突然沒有了主心骨,我和媽媽的生活變的十分的窘迫。我得自己做飯、吃飯,媽媽一個人在外面沒日沒夜的打零工。我當時就想著為什麼我沒有一個哥哥或者姐姐呢?這樣就可以多幫媽媽分擔一些。
我覺得生活上的孤單可以忍受,因為有朋友的陪伴。可是心裡的一些缺失是別人彌補不了的。
家裡的一些事情,只能自己決定的時候就特別希望自己不是一個人。網上不是說,我們這一代不敢老,不敢死,不敢生病。我們這一代是最孤獨的一代。事實確實如此。
如果說不孤獨的話,那肯定是家庭條件一直很優越,沒有經歷過什麼大風大浪,是“溫室裡的花朵”。
“手足之情”可能就是我在這個世界送給他們彼此最好的禮物了。
每次看到他們在一起玩的很開心,我覺得自己苦一點、累一點都是值得的。
每次我罵我兒子的時候,姐姐就會護著弟弟,她總是對我說:“弟弟是我的好朋友。”有時我也會說“弟弟是這個世界上,除了爸爸以外最愛你的男人了。”
我覺得還是生兩個的好。至少除了父母,這個世界還有一個人是全心全意的愛你,對你好。
-
5 # 善心從心
我慶幸我有一個姐姐
我小時候因為我爸爸對我媽不好
所以我媽脾氣特別不好,經常拿我出氣
考試不考全班第一名都會被罵哭
有一次摔了一個盤子,我媽讓我大冬天
在外面站了一個小時,從我記事起
我每天都活在恐懼中,哪怕一句話說錯
我媽就會大發雷霆,我從小不敢要玩具
不敢要零食,也不敢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
因為我要把衣服弄髒了我媽也會罵我,
多虧了有我姐,我姐每次會幫我,
我媽罵我我姐就攔著,我姐那會上學住校
有零花錢她都不花,都攢著每週五回來給我買零食
到後來大一點,都是我姐領著我出去玩
所以我很感謝我姐,如果沒有她
我不知道我的童年會有多慘
所以我倆一直都是無話不說,現在我長大了
我們兩個關係也特別好,因為父母總有離開我們的一天,我姐和我永遠都是骨肉相連的親姐妹
如果沒有我姐姐,我真的覺得我會很孤單
所以我覺得有個姐姐很幸福!
-
6 # 焦慮老母之歌
我和老公都不是獨生子女。所以都覺得至少倆孩子才好。
女兒一歲多後,我就帶她竄門或下樓找小朋友玩。住在商品樓房裡的人,可能連鄰居都不識識不來往,孩子能自己去找同齡人玩嗎?就算能去,家長放心嗎?有沒有可能打擾到別人的家庭?有了老二後,我就從沒覺得需要帶孩子去別人家玩了。
這也是因為我當家長不合格,不知道怎樣和孩子溝通,怎樣和孩子玩。佩服那些能陪伴子女,成為子女朋友的家長。所以獨生子女會不會孤獨,取決於家長的教養方式。
我生老二,為了女兒有個伴就是一個重要原因。有兒子後,剛開始女兒是感覺媽媽被搶,有點焦慮,但很快兒子就成了女兒的大玩具,會走後更成了玩伴。女兒是我的鏡子,從她對弟弟的態度,我知道了我的不當,兒子是女兒瞭解人的第一人,從弟弟的態度,她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讓著她,她必須考慮到別人態度、反應和拒絕。個人感覺,二孩的家庭教育比一孩的容易,獨生子女的養育太考驗家長了。
人有旦夕禍福,萬一高齡失獨,我不敢想像怎麼生活。這是我生二胎的另一原因,是我的私心。
雖然人總要學會面對孤獨,但孩子長時間地面對孤獨也不好。有些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未償不是沒人陪玩,無聊無趣。
-
7 # 倆寶養成記
有一種孤獨叫你媽覺得你孤獨,其實說獨生子女孤獨的大部分都不是獨生子女。人是群居動物,不管家裡有沒有兄弟姐妹,都會出去進行社交,從開始的陌生人變成好朋友,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一個朋友圈。每當有傾訴或者遊玩需求時,朋友圈內的朋友可以滿足這個需求。
孤獨和自身的性格有很大關係,性格外向的人不管到哪裡都是一群朋友,而有些人不善社交或者喜歡獨處,在外人看來總是孤零零的一個人,孤獨就自然而然的代入了。我老公是獨生子女,狐朋狗友一大群,比親兄弟關係還要好,他從來沒有說過孤獨。而我性格比較內向,喜歡一個人玩。家裡有個妹妹也就是在上學時一起玩,大學之後就各奔東西,現在就是在陪伴爸媽方面會好些,父母有事時候可以輪流幫忙。
現在國家全面開放二胎,有經濟條件和精力的可以生2個,否則,沒有必要為了所謂的獨生子女孤獨,養老難之類的再生一個給自己增加壓力,畢竟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
8 # 淺小鹿
我是獨生子女,我很孤獨。
但是我孤獨不是因為我是獨生子女
是因為父母不合老鬧離婚,親子感情不和,我沒有得到家的溫暖,因此我和父母很疏離。
即使我有個兄弟姊妹,ta得不到關愛,我想ta也會很孤獨吧。
我感覺孤獨的都是沒有父母陪伴的,這樣的家庭生幾個都一個樣子,因為兄弟姐妹的愛怎能和父母的愛對等
-
9 # 孤獨患者3868號
有這樣一個笑話,說生二胎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等你奄奄一息的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滿了管子的時候,一個子女說“拔不拔?”,另一個說“拔”。
這是一個聽了讓人心酸的笑話。
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生育了五個孩子,過年的時候走親戚,可以去叔叔家、姑姑家、舅舅家、姨媽家,一家輪一天,也至少輪到初八,還是因為要趕著回去上班。
我的父母和岳父岳母都生育了兩個孩子,等他們老了,走不動了,過年時我可以去我姐姐家,可以去小舅子家,一家待兩天,到初五,年也就過完了。
等到我和妻子也老了,我的孩子和她的另一半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沒有親戚可以走,大年初一,這年就算過完了,接下來的時間只能每天去電影院看一部賀歲檔的電影。
前些年,父親有一次摔了一跤,是從高處摔下,撞到尖銳物,導致右腿髕骨粉碎性骨折。這些還是姐姐告訴我的,那天我工作挺忙,突然接到姐姐的電話,電話那頭姐姐哭的梨花帶雨的說,爸爸摔的粉碎性骨折了,以後可怎麼辦啊……
我趕緊給姐姐解釋說,骨折成三塊以上都叫粉碎性骨折,不是碎成粉末,是可以治好的。姐姐還將信將疑的說你怎麼知道?我只好說我有同學也遇到過。
當時姐姐的孩子還在襁褓之中,她執意說要抱著孩子回老家看看,我趕緊制止了她,跟她說,我去就行了,馬上就去。
我常常會想,有一天我的孩子老了,獨自一人躺在陽臺的躺椅上,看到樓下有個五六歲的小孩哭著在找媽媽,她感到似曾相識。
她恍惚記得,自己像這個小孩這麼大的時候,好像也這麼哭著找媽媽來著,只是再也想不起更多來。這時她拿起電話,突然發現沒有人可以告訴她,當時她是怎麼迷的路,母親又是怎麼找到的她,找到她時又是怎樣撕心裂肺的哭泣。
這時估計她也要淚下了吧。樓下的孩子哭,是因為找不到媽媽,她哭,是因為找不到自己。
-
10 # 超級爸爸
孤獨,是一種個人的主觀感受,我認為與是不是獨生子女並不存在絕對的必然關係。正如一句歌詞所唱的: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這樣的家庭例子我見過無數,特別是在廣東,一個家庭中有三四個孩子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但是因為重男輕女的思想,長幼有輩的偏見,因為貧窮不堪的現狀,很多長女讀完初中甚至小學就要到珠三角的流水線打工,賺錢養家或者供養弟弟上學。
在她們童年時代,雖然姐妹眾多,但也會常常因為這些殘酷的現實,感到無比的孤獨,雖然有弟弟,但偏愛的父母讓她覺得自己更孤獨,因為自己要承擔更多,她或許不明白,為什麼女孩要比男孩要多吃苦,大的一定要讓著小的,為什麼同樣是父母的孩子,受到的待遇卻完全不一樣?
孩子那麼多,孤獨還是會無數個漆黑的夜晚,莫名其妙就侵蝕著她的內心,然而,疲於奔波在生存邊緣上的父母,是很難察覺到孩子那顆敏感的內心的纖細變化的,這種童年的至深影響,可能在女孩長大結婚生子,成為另一名孩子的母親的時候,身臨其境的感同身受,才能讓她開啟心結。
所以,孩子是否感到孤獨,和孩子多少不大,和她內心是如何感受的有很大關係,和父母是否真正把孩子當成平等的個體,願意敞開心扉和她交流有更深的關係。
所以,在當前人口老齡化加劇情境下,政府會放開計劃生育政策,鼓勵二胎甚至三胎,出臺一些補助政策,但是,身為父母,是否繼續多要一個孩子,要正確評估自己的經濟現狀和孩子的內心狀態,如果孩子想獨自享受一份完整的親情之愛,而你非常想多要一個孩子,那麼最好做一些基礎性的過度工作,讓孩子接受自己未來有個弟弟或者妹妹的心理再要。
不少哲學家都認為,在本質上人都是孤獨的。但是,我覺得正是因為看透了人本質上都是孤獨的,所以我們從才需要找到自己的同類,來彼此取暖,並在這個世界留下我們來過的痕跡。我想著大概就是活著的意義吧。
謝邀。我就是獨生子女,完全不會孤獨,因為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在學校有同學一起玩兒,一起學兒,回家要寫作業,練琴,有段時間還學習書法,“孤獨“的時間真的不多。小時候,父母幾乎每週帶我出去玩兒,幾家大人約起來打麻將,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正好可以在一起玩兒,所以完全不存在沒人陪伴的問題。上初中後約同學逛街,或者一家人單獨去吃個簡餐,喝個咖啡什麼的,無論是交友還是親子活動都非常豐富。隨著年齡增長,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多,就連和父母的關係也越來越像朋友了,感覺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就更沒時間“孤獨“了。
個人觀點,大寶都十多歲了,突然決定要二胎的家庭,很多不過是打著給孩子作伴的幌子來滿足自己的私心罷了。有的是怕失獨,有的是想要兒子,有的是想重新找個寄託……在此就不一一舉例了。
在我看來,父母想再要一個寶寶,只要他們能保證自己有能力獨自養大二寶,其實真的沒必要用陪伴大寶做藉口。要二胎是父母的權利,直面自己為什麼要二胎的真實目的,非常有助於父母做出規劃,某種意義上,最後對大家都會更好。至少比將來後悔要二胎後對原獨生子女喊出一句啼笑皆非的“我還不是為了你!”要好太多了。
其實,如果父母真的是怕大寶孤獨,無人陪伴,那麼在要二胎前是不是應該和大寶商量,以確定大寶的真正需求呢?幹嘛要藏著掖著?那些說是想給大寶驚喜的,求求你們摸著良心問問自己是不是真是這樣。再來,如果只為了了讓二寶陪伴大寶,那父母們還是慎重些吧,這樣的二寶實在是有些類似於工具人了,而並不是所以人都願意作為工具人而來到世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