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也雨
-
2 # 豌豆媽媽育兒
站在成人的思維角度,孩子怎麼會缺愛呢?不要以為我們愛孩子,孩子就不會缺愛,如果不能有效的去陪伴孩子,孩子很有可能會缺愛。
國慶和很久沒見面的姐妹約著帶孩子近郊遊。我的這位朋友可以說是職場女強人。方面她月子還沒坐完就收到公司的轉行通知,從內容轉銷售,這兩個崗位完全不搭邊,結果她猶豫之後開始上崗。
幹了兩年的銷售跳操到另一家公司做了城市經理,她說這個崗位全國有33個人只有她一個女的。在這期間,他被外派到外地進修一去半年,結果沒有人帶孩子,婆婆不想帶,只能放到孃家。
就這麼一位女強人,她的孩子卻十分的內向,非常膽小。她和她老公都屬於性格外向型,孩子的性格很讓她苦惱。
問了她才知道,夫妻兩人都特別忙,孩子經常晚上見不到自己的爸爸媽媽,每天晚上都讓姥姥用小被子裹著站在電梯口等媽媽。
朋友家的小姑娘四歲多,真的是明顯缺愛,這個小姑娘的性格是這樣的:
1.特別容易生氣,只要媽媽稍微嚴厲,孩子就開始哭泣,還會說出自己的理由。
2.喜歡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比如媽媽說你們吃橘子嗎?然後遞給別人一個橘子,小姑娘會生氣、不理人,因為媽媽沒有第一個問她!
3.孩子比較自我,自己的東西十分不喜歡和別人分享。
4.很多時候喜歡讓大人蔘與遊戲,一個人不能很好的去玩。
5.孩子特別悲觀。只要我們提出一個問題,她總是會用最悲觀的結果來回應。比如媽媽說:車太快了容易出事。小姑娘緊接著就說:我們會不會都死掉。
6.特別膽小,在班裡是最聽老師話的,就算不滿意,也不會表達出來。
孩子缺愛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父母沒有做到有效陪伴。孩子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關愛和信任,所以在與外部環境相處的時候,孩子往往沒有自信,會感到壓力與焦慮。
作為父母,我們要怎樣去做,才能讓孩子感覺的我們的愛呢?
第一,在孩子還是小嬰兒的時候,儘量多去撫摸、擁抱、親吻孩子,一歲前的孩子,父母儘量與孩子的身體多做接觸。
第二,孩子慢慢長大,父母需要多去參與孩子的遊戲,與孩子互動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第三多用鼓勵、肯定的語氣去和孩子溝通,多去引導孩子如何與外部世界建立聯絡。比如怎樣去交朋友,碰了別人要怎樣去道歉!
第四點,做到高效的陪伴孩子。也就是儘量參與孩子的遊戲,不要總是手機不離手,陪孩子是孩子自己玩,父母看手機。
每一個孩子,他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只有孩子從父母那裡獲得自信,與父母建立良好的連線,她才能把這種連線延伸到其他人身上。如果父母不能有效陪伴孩子,那麼孩子自然會表現出以上缺愛的種種表現。所以爸爸媽媽們,請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做到全身心的投入!
-
3 # 有書博物館
缺愛的孩子並不會一定就有異樣的表現,但是原生家庭很大程度還是會影響到孩子。
缺愛有多麼的可怕呢,我們先不說長大了的,說說小時候的影響。
有個新聞說孩子直說人販子才是好人,因為人販子陪他玩,給他買玩具。
因為媽媽答應孩子的事情不能做到,讓孩子感受不到愛,以至於覺得人販子那有目的的好,是那麼的難得。
所以被找到的孩子,居然要跟著人販子,而不願意回家。
孩子的媽媽對此後悔不已,辛虧改變,還來得及!
缺愛的孩子,一般會因為缺愛而極度的渴望得到愛,於是別人給予的一點點好意,都會在他這裡放大,因為他覺得沒有人比這個人對自己更好,可能以後也不會再有了,一定要抓住。
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兩種情況,因為太容易感動,會很輕易上了壞人的當,也就是極其容易碰到渣男,然後就會發現愛更加難得。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因為缺愛而引起的自卑,缺乏安全感,所以會產生一些極端的行為。
比如查崗,翻手機,甚至還會特別敏感,有一點點風吹草動就會過度懷疑,把小事變大。讓對方感到相處很吃力,想要脫離關係。
有很多人就會說離婚讓孩子產生了這樣的情況,其實不一定,很多時候,來自完整家庭的孩子也是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從而導致缺愛。
父母有效的陪伴,就是對孩子最大的關愛,不要說你沒有時間,你的一天二十四小時裡,騰出十分鐘給孩子,孩子就會感受到你的愛。
那你,又有什麼理由不做呢?
-
4 # 雨果晴天
缺愛的孩子往往比較敏感,性格比較內向,而且比較極端。我一個朋友,她有2個孩子,因為2個孩子就差一歲,大的是男孩斷奶之後都是給老人帶,小的是女孩一直都是她自己帶的,他們雖然和老人住一起的,但是大的基本都是跟著老人,但孩子總歸有調皮不聽話的時候,老人家管不住,都是她管,給大的感覺就是媽媽只會管他,沒有像愛妹妹那樣去愛他。
朋友說那是大的4歲的時候,有一次爺爺奶奶都不在,她在煮飯,大的和小的在書房玩玩具,沒一會就聽見,小的就哭了,她很趕緊放下手中的菜跑過去看,那大的就愣愣的壓在小的身上,小的一直喊脖子脖子疼,她見狀一下子就把大的拉開,抱起小的趕緊檢查,看問題不大,揉了一會,小的就說是哥哥壓到她脖子了,她就問大的,為什麼要這樣?可是那大的就是一句話不說,就愣愣的站住,問了好幾遍,大的就是看著她,一句也不說,朋友有些著急了,就說要打他,誰知那大的就開始哭,還往門口跑說什麼媽媽不愛我,只愛妹妹,妹妹自己摔倒,也要怪他,邊哭邊說,還吵著說要去找爺爺奶奶告狀。
後面孩子都是朋友自己帶了,大的才開始改觀,性格也活潑了很多。
-
5 # 勇赫大叔
缺愛的孩子會出現心理問題、社會交往問題及反社會的行為。弗洛伊德早年接受採訪的時候,被記者問到了這樣一個問題,您覺得如何讓一個人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呢?弗洛伊德說,愛與工作。記者當然不幹了,心想您是大師,怎麼能說出這麼淺顯的話呢?再次追問,弗洛伊德說,就是愛與工作。
獲得愛,就等於獲得了歸屬感,獲得工作,就等於獲得了價值感。而人在社會生活中國,最需要的,無非就是歸屬感與價值感。
缺乏愛會很麻煩,我給大家舉個小例子,有一個初三的的女孩,換過5個男朋友,老師們都不喜歡她,她來找我做諮詢。經過和她深入的交流,我瞭解到,原來,她的父親是一個生意人,從小就沒有陪伴他,進入青春期之後,他就開始主動的追求男生,很多師生覺得她隨便,其實她是在尋找與彌補她的缺失“父愛”,當她找到了要一個男孩,發現男孩給的並不是她想要,她便又開始尋找新的目標。
不被愛的人自卑或自負、孤獨與無力感、不願意與人交往或過分熱情,嚴重表現,會出現報復社會的行為。(via劉勇赫)
-
6 # jingfang
一、自覺缺愛類
自覺缺愛的孩子,其實,他並沒有缺愛,只是自我覺得,身邊人對自己的愛不夠,所以,他會通過撒嬌、發脾氣、哭鬧、叛逆等等會引起大人注意的事來引起大人的關注。
能一次次的惹禍、哭鬧的孩子,哪裡會是真的缺愛呢?只有有人愛著,他才有調皮和撒賴的資本呀。
二、真實缺愛類真實缺愛的孩子,一般來說,或許也有過撒嬌、發脾氣的時候,可是,無論他怎麼做,或者調皮,或者乖巧,對於別人來說,都是無所謂的,或者,都是讓人不喜歡的。
所以,真實缺愛的孩子,會渴望愛,又害怕愛。他更多的會表現得對愛不屑一顧,也會表現得比較沉默,比較敏感,不會主動的去要求關注,也不會做惹別人不高興的事情。
一個真實缺愛的孩子,他應該是比較乖巧或者是沉默寡言的,畢竟,他沒有調皮搗蛋的資本。只有那些自以為缺愛,卻並不缺愛的孩子,才會大張旗鼓的把自己缺愛的需求,淋漓盡致的進行表現出來。
-
7 # 孩子王育兒顧問
缺乏愛和關懷成長的孩子,基本是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如果童年時期生活、性格沒有形成好和發育好,孩子到青春期,叛逆心理嚴重,很容易導致孩子走彎路,影響孩子一生。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親的愛、家庭的和諧、友好、互愛的親子關係特別重要。
缺乏愛和關懷的孩子,主要表現為缺乏安全感、性格孤僻、自卑、脆弱、極端等。
一個缺愛的孩子,最主要的特徵就是缺乏安全感,性格比較孤僻、冷漠、自卑、很難與人相處,以後生活和工作中很難能融入團體生活中,而且容易走進極端,可以說沒有愛陪伴長大的孩子,這一生都是不幸的,會過的很辛苦。
希望我們身邊儘量少一些缺愛的孩子,父母既然把自己的孩子帶到這個世界,就應該付出一些應該的責任,讓孩子生活在溫暖的Sunny裡。
-
8 # 一葉草73
我嫂子以前給她弟弟帶過孩子。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從一歲多點就是我嫂子帶著。小小個個的,非常懂事。吃不挑食,坐在餐桌上,給她一碗飯拌菜,自己用勺子吃,或者嫂子給她三下兩下就喂完。(不像現在她自己的孫子,要追著趕著喂,還不一定吃完)。晚上要睡覺了,告訴她先上廁所,再脫衣服上自己的小床,她就會照做。
我有時候到嫂子家,看到她就覺得她可憐見的。小小年紀本該撒嬌,可她的眼神總是那種試探性的,怯怯的,吃什麼玩什麼,都在看別人的態度。你不叫她,不抱她,她絕不到你身邊來打攪。多半是一個人在一邊安靜的玩。
-
9 # 文海話育兒
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有愛,才有安寧,有愛,才有溫暖。那麼,一個缺愛的孩子,會有什麼樣子的表現呢?
二、缺愛的孩子,心裡是匱乏的,他會懷疑自己究竟值不值得被愛,會懷疑自己究竟值不值得擁有愛。他在爸媽身邊,想撒嬌而又不敢撒嬌,總會畏萎縮縮的。缺愛的孩子不管是上幼兒園還是上小學、大學或者出生社會後,在與人相處的過程當中總是會把自己擺得很低。
三、對於膽子大一點的缺愛的孩子,他也許會通過調皮、叛逆、傷害自己等手段來引起父母的注意,看父母親會不會注意他、心疼他和懂得他,看看父母會不會以抱抱他、親親他的親密行動來安慰他的心。
家庭是社會最小的細胞,小家幸福和諧,國家才繁榮昌盛。希望我們做爸媽的好好相愛,給予我們的孩子完全的接納和無條件的愛吧。
-
10 # 開心果165931305
自私自利孤闢,防人意識強,這與爺奶教育有關係,父母不再身邊貫孩子。把孩子貫壞,不屬於愛而是害孩又害己。家庭教育方式太主要了。從小孩記事起,對孩子有良好的道德教育,守法教育,學習方面常在一相教看管指點考孩子,生活衛生環境睡眠學習都該定點,少買零食多做花樣多營養多的飯菜。家長必須孝敬兩方父母,跟孩子做榜樣,也要有愛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舉一動孩子都照學。所以嚴教不如自身做,自身做好嚴收穫。教育孩子要有防犯心理。買衣服不要買名牌,買普通質量好穿著舒服的就可以,不要買太便宜質量差穿在身上過敏的衣服。培養孩子必須全方面教育才能成才,否則是廢才。
回覆列表
一個缺愛的孩子會有怎樣的表現?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缺愛的孩子,是在成長過程中,特別是幼小的童年時期,情智部分沒有跟上肌體發育成長的節奏,是情智的遲滯發育。我們都知道肌體的發育需要營養,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情智的健康完善也需要足夠的、不斷地的“營養”補充,這種營養就是愛。人是有感情、有思維的高等動物。據說,當胚胎在媽媽肚子裡剛有雛形,就能對愛撫有所反應。愛會刺激大腦神經元的活力,以讓行為發生正態改變。愛似乎虛無,但它其實是很重要的精神物質,是不可或缺的。缺愛的孩子,他們的心理會始終處於情智的幼年,等待營養的補給,等待愛,等待情智的成長。他們最常表現為不自信,行為萎縮,言語遲鈍或言語無節制;做事上,他們經常畏首畏尾,不能果斷決策,猶疑;或者容易草率決定,沒耐心深思熟慮。總結起來就是:他們因缺愛而缺乏一種從容、坦蕩、豁達和大氣。童年缺愛的孩子,往往會用一生去克服這種缺失所帶來的種種心理問題,反覆撫摸那塊疼痛的傷疤,直到他心理真的強大到足以釋然。而現實是,很多人,直到一生終老都無法釋懷童年愛的缺失。所以,多愛你的孩子吧,多抱抱他們,讓他們的童年充滿Sunny,讓他們的人生遠離缺愛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