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下老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出自清代大文學家趙冀“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之詩。意思是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的詩篇都是上乘佳作,能夠萬古流傳,但在趙翼看來,已經陳舊過時,現在已經感覺不新鮮了。

  • 2 # 文以載道MZS

    如何理解趙冀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我們一般人的理解是中國歷史上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文人墨客,代代都會有人才輩出,都可以憑藉才情和人氣流傳數百年,這是歷史的自然規律。

    毛主席有一首詞《沁園春。雪》中有一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就是對”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經典註解。

    我們把毛主席的這首詞的後半段回顧一下: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其實,主席說的是,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不管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千百年來,他們各自在當時做出了影響中國社會發展的業績,是中國歷史的風雲人物。但是現在,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能夠超越他們的,超越前人的,只能是活著的時代弄潮兒,時代的翹楚。這就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說出了江山代有人才出的真正含義!

  • 3 # 大江東去187548464

    這兩句詩出自清代人趙翼(論詩五首)全詩是,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意思是說,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舊的東西無論多好也要由新的而取代,長江後浪推前浪。

    其實並不然,李杜詩千百年來一直都是精典,也是後人無法超越的中國古詩詞的精髓!

  • 4 # 獨上蘭舟

    很簡單的道理,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舞臺,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旋律,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傑出人才,引領風騷。

    中國文化有個傳統是“師古”,以過去和傳統為師是沒錯的,但“學多師古,志在濟時。”過去的文化再輝煌,我們的眼睛還是盯住現在,如果只是厚古薄今,這個民族是沒有希望的。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李白、杜甫的詩篇再華美,也屬於過去式。“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我們應該珍惜現在,要為這個時代寫下華美的詩篇。“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 5 # 正雅詩歌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此句意思為:歷時歷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出現,他們的詩篇文章都會流傳百世。這首詩岀自清朝趙翼所寫的《論詩五首》其二。作者認為詩歌應隨著時代不斷髮展,詩人應該在創作上求創新,而不是要刻意模仿,跟著古人後面亦步亦趨。

  • 6 # 慢日時光

    詩的前兩句以李白、杜甫的詩為例來說理:“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李白、杜甫的詩歌萬古流傳,無人能與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偉大的詩篇,至今也覺得不新鮮了。可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國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現,他們各自的影響也不過幾百年而已。作者認為詩歌應隨著時代不斷髮展,詩人在創作上應求變創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後面亦步亦趨。

  • 7 # 八尾牛

    且不論這兩句詩出自何時,何人。只論這兩句詩意的話,那就是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了數之不盡的英雄豪傑,涵蓋了各個領域,各個朝代,各個時期,可謂是能人輩出。

    但人的壽命是有限的,無論你多麼的足智多謀,驍勇善戰,詩詞冠天下,甚至坐擁萬里江山,都難逃天命所歸。在歷史的長河裡,皆可謂曇花一現。

    以上言論皆屬本人愚見,請各位大師指正。[祈禱]

  • 8 # 吳鴻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出自清代詩人趙翼的一首詩: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一、二句是說象李白、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他們的詩篇也有歷史侷限性。三、四句,詩人呼喚創新意識。希望詩歌寫作要有時代精神和個性特點,大膽創新,反對因陳守舊。

  • 9 # 羅江普話奇門

    這句詩句出自《論詩五首·其二》

    朝代:清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這句詩與我們常說的“長江後浪推前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除了文學上的才子佳人,文學著作的發展及傳頌,還有另一層意思: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才輩出,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有能力的人,他們遍佈各個領域,並且起著推動作用,無論時代怎麼變,國家都不會缺少各方面的人才。

    社會上從不缺有能力的人,墮落不前就會面臨淘汰,我們要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和時代並肩前行。

  • 10 # 東方欲曉君

    首先,此句從側面道出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次,中華五千年文明都是在一代代文人騷客中繼承並發展的,他們是璀璨星河中耀眼的星星,沒有他們的存在,中華文化可能要大打折扣;最後,每個時代都有它的時代特徵,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都是該時代的一個縮影,道出時代心聲,言明人間苦樂!

  • 11 # 盒中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出自清代趙翼的《論詩五首·其二》。

    原文是,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意思是,李白和杜甫的詩篇曾經被成千上萬的人傳頌,現在讀起來感覺已經沒有什麼新意了。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百年。

    賞析作者詩句,我覺的前面兩句詩人指出,即使李杜這樣的大詩人,在時代的發展中,他們的詩篇也有歷史侷限性。後兩句作者呼喚創新,期望詩歌寫作要有時代精神和個性特點,要大膽創新,反對因循守舊,這是詩句的精華所在 。後人常常用這句詩來讚美人才輩出,就如滾滾長江,無法阻擋。此詩反映了作者大膽的創新主張。詩句語言直白,寓意深刻。

    詩人趙翼雖是論詩,但他的思想主張對我們今天的企業管理仍有著很好的借鑑作用,一個企業要持續的發展下去,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改革創新,以前再好的經驗,再先進的管理模式,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漸漸地“不新鮮”,漸漸地不合時宜而制約生產經營的發展。只有順應形勢變化,適時調整,勇於創新,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髮展立於不敗之地。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中華民族是優秀的民族,我們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我們一定會在前人的基礎上勇於創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再立新功!

  • 12 # 若木小記

    這兩句詩是出自清代趙翼《論詩五首》的第二首,意思是每個時代都有很多有才能的人,他們所留下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百年。對於這兩句詩,我們可以有以下三點理解:

    一、優秀文學篇章的傳承

    這首詩的第一句寫的是“李杜詩篇萬口傳”,從唐朝李杜時期到清朝趙翼年代中間跨越了近千年。而此時作者仍然還在傳頌李杜的詩歌,說明優秀的文學篇章會被歷代傳承,直到現在,李杜的詩歌仍然在我們的口中吟誦。

    在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今社會,對於優秀傳統文學篇章的學習,不僅能使我們從中明理,而且保護這些優秀篇章,使其不走向消亡。這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

    二、鮮明的時代性文學

    王國維先生在其《宋元戲曲考》中這樣寫道: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此可謂一代有一代之文學。

    文學的時代性是非常鮮明的。先秦的“風騷文學”、兩漢的“駢賦經學”、魏晉的“玄學”、唐宋的“詩詞”、元朝的“曲”、明清的“小說”。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代表性文學,這和社會的發展以及政治、經濟、人文環境的不同是息息相關的。所以作者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是十分正確的,文學的發展必然會適應時代的發展,適應時代的需要。

    三、不泥古,勇創新

    詩的第二句寫道“至今已覺不新鮮”,正因為他不泥古,敢於挑戰權威,說出別人不敢說的話,所以才會有三四句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感嘆和呼籲。李杜詩篇雖然寫得好,但對不起,屬於你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我們這些有才人創作的時代。作者內心這樣的想法也證實了文學需要不斷地推陳出新和革故鼎新,這樣才會有源頭活水不斷地注入文學這個大池塘中。

    所以我們對於文學不要機械泥古、盲目遵從,要做到“不泥古,勇創新”,創造出屬於自己、屬於這個時代的輝煌文學。

  • 13 # chen清英雅秀

    清代的詩人趙翼在《論詩》其二中,提出了自己文學創作的觀點:“江山大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就是說,文學創作要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發展,不能受前人的束縛而不創新。趙翼的文學觀點,具有進步性和科學性,對今天我們的文學創作也有指導意義。

    詩人為了論述這個觀點,列舉歷史上偉大的作家李白和杜甫,說他們:“李杜詩書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詩人李白和杜甫,他倆的詩歌萬古流傳,至今也無人能與之相比。這是肯定了李白和杜甫在中國文學史上無人可撼動的地位。即使如此,李白杜甫的詩歌,流傳至今,已經不再給人新鮮的感覺了。

    像李白杜甫這樣的詩人,他們的作品都不能給人新鮮感了,那怎麼辦?趙翼認為詩歌應隨著時代不斷髮展,詩人在創作上應求變創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後面亦步亦趨。

    趙翼以歷史發展的眼光來看,他認為,各個時代都有引領時代風騷的人物,並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風格的作家。寫出了後人繼承前人的規律。

    本詩雖語言直白,但寓意深刻。

  • 14 # 永書101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是清代詩人趙翼《論詩》裡面的著名詩句。雖然趙翼一口氣寫了五首詩,反對厚古薄今之風,大力倡導詩歌創新,但細想一下你就會發現,這麼朗朗上口,激情四射的一句詩,不過是趙翼兄的一句牢騷話而已。

    清代詩人趙翼

    從大的歷史發展趨勢來看,趙翼是對的,創新的確是推動社會前進的澎湃動力,這一點沒有人懷疑。

    九十年代末期的BB機,曾經有人斷言絕對不可能被手機替代,十來年功夫,如今尋呼臺小妹的聲音安在乎?當時有人還怕尋呼臺服務費上漲,一下子交了20年的服務費,如今聽上去都覺得是個笑話。

    機車羅拉尋呼機

    但如果我們具體到細分領域,趙翼的論斷則未必正確!我們先說說讓趙翼耿耿於懷的詩歌藝術的發展。

    我們知道,明清兩代詩壇對“李杜”的推崇前所未有,當時普遍認為自唐以來詩道每況愈下,逐漸衰退,一代不如一代,有人甚至斷言“宋元以後再無詩”。

    趙翼極為反對這種觀點,他旗幟鮮明地主張詩歌貴在創新,詩歌應隨時代不斷髮展,詩人應該在創作時求新求變,他甚至斷言:並非只有古人的詩作才是最好的,每個時代都有獨領風騷的詩人。

    趙翼《論詩》第二首,草書書法作品

    這就是趙翼寫《論詩五首》的創作背景,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句不朽絕唱,更多的被引用於科技、社會、歷史等等與詩歌關係不大的領域,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仍然被人萬口相傳,頂禮膜拜,孩子們一代一代仍在朗誦唐詩宋詞,卻很少有人知道趙翼是誰,這多少有點諷刺意味。

    孩子們在讀唐詩三百首

    到了21世紀的今天,詩歌更是接近整體坍塌,如今除了唐詩宋詞,我們還能讀到什麼像樣的詩歌?下面我摘抄一段好些年前一位叫做趙麗華的詩人寫的詩歌(部分),不許笑!

    《饅頭》

    一個剛蒸出來的饅頭

    熱騰騰的

    白淨

    溫軟

    有香味

    這時候她要恰好遇到一個吃它的人......

    詩人趙麗華

    說完讓趙翼放心不下的詩歌,再簡單看看我自己比較熟悉的書法行業,似乎也好不到哪裡去。書聖、草聖仍然在遙遠的晉唐微笑,不曾看見今天有誰來代替他們而獨領風騷,看見的倒是爭名奪利,醜書橫行,熙熙攘攘,皆為利往。大家都在爭著做大師,爭著超越古人,可是古人就在那裡,越看越偉大。

    有一點值得一提,書法與詩歌不同的是,詩歌似乎已經沉默,而書法似乎更加熱鬧了。

  • 15 # 芷蘭小時光

    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更好的發展!

    先來看看這句話出自哪裡?

    這句話出自清代趙翼的《論詩五首·其二》

    全文如下: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譯文:這裡的意思是說李白和杜甫的詩篇被成千上萬的人傳頌,流傳至今感覺已經沒有什麼新意了。而歷史上每一朝代都會有有才華的人出現,各自開創一代新風,領導詩壇幾百年。

    再來看看,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什麼?

    其實趙冀用短短的四句詩詞,道出了生活的一個真正的社會現象。他也用兩句話告訴了我們,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永遠不可能停留在之前的一些個成名之作,有效的方法之中。因為每一代都會有超越他們作品的才子佳人,而他們的作品以及一些當時有效的促進社會發展的方法。那些只是當時那個時代的產物,更多的時候只適用那個社會,起到的是對後續社會的一個助推典範作用。

    總結

    1、不管是企業的發展,還是個人的創業,在取得一定的成績之後就選擇墨守成規,最終一定會落後於其他企業,其他共同創業的人。因為社會的發展需要創新,那麼企業的發展和個人的進步,想要獲得更大的成就,那就也是需要不斷開拓和創新的。

    2、那些之前別人總結出來的成功方法,可以借鑑,但不能完全的去遵從、直接造訪使用,因為有一些方法適用於當時的那個時間段,卻不適用於用在所有前行道路上的策略。所以,要在不斷的發展中反思自己的成果,從而總結出可持續的發展道路,這樣才能更好的立足在這個社會之上。

    3、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匠心之作、英雄人物。以前的那些成就是激勵後人的典範,也唯有勝過從前,有著更適用於當下的傳承和方法,才可以更好的穩中求進,遙遙領先。

    結語

    借用毛主席《沁園春·雪》的這首詩詞當中的這句話來結束這個問題: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 16 # 微雨聽瀾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出自清朝趙翼的《論詩》。不說前面一句,因為有點狂妄。只說後面這句“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原意是指:國家代代都有人才出現,他們的文章都會流傳幾百年。我認為趙翼的這句詩非常有道理。

    縱觀文化歷史的長河,始終有人才在推陳出新。

    第一部現實主義詩歌總集《詩經》出現,為大家展示了古人的風采,《關雎》《采薇》等名篇佳作,傳唱不衰;後來的第一步浪漫主義詩集《楚辭》的出現,讓文化得到了更深層次的發展,《離騷》《九歌》更是充滿了澎湃的激情。

    這是中國詩歌文化的先導,影響了三千年的文化歷史。到了漢朝的《漢樂府》,始終有著《詩經》和《楚辭》的的影子,但是主要的藝術特色是敘事性。用完整的人物和情節作為抒情形式,讓詩有了故事性和戲劇性,推動了敘事詩的發展。

    而詩歌崛起於文化之林,最巔峰的時期就是唐宋。以初唐四傑為代表的詩人們,大膽的改革;以李白、杜甫為代表的各位天才們把詩歌的境界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繼往開來的是宋詞,晏殊、晏幾道,蘇軾、柳永,李清照、辛棄疾,大家耳熟能詳的宋詞大家們,讓我們欣賞到了多少流傳千年的佳作。

    從元末到明清時期,文化的風向有了轉折,文人們開始更加註重接近於現實的寫作,更加喜歡借古諷今。於是演義變成了小說,四大名著相繼完成,成為文化史上的里程碑。不僅如此,各種小說類、演義類題材的著作都成為經典。

    中華文化的魅力在於傳承和發揚。

    這些文化歷史的發展,都證明了“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句詩。屈原、李白、蘇軾、吳承恩、曹雪芹等一個個天才人物,站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舞臺上,各領風騷。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為文化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天才,他們在各自的文化領域做出的豐功偉績,讓後代的人們景仰和學習。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如雷貫耳。

    從先秦的百家爭鳴,到新文化運動的改革發展,從文言文的傳承到白話文的倡導,多少文化界的精英們,把名字留在了青史之上。這就是文化的魅力,這就是中華文化的魅力。

  • 17 # 訾夙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出自清代詩人,趙翼《論詩五首》中的第二首,全文如下“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李杜,指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風”,就是現實主義,“騷”,指在文學上有成就的人才,“風騷”,代表《詩經》的國風,和《離騷》。後來把關於詩文寫作的詩,叫做“風騷”,指在文學上有成就的人才,與其崇高地位和深遠影響。

    趙翼,雲崧,今江蘇省常州市人,清初著名文學家、史學家。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不多久便辭官,主講安定書院。他認為,詩詞貴在於創新,隨著時代的變化,詩人的立意思想,也隨著變化創新,反對模擬古人,主張推陳出新。

    品讀這首詩,在於品味詩的更新思想,詩人以詩論詩,也是一種創新,突出了作者的文藝觀點,就是事物是發展變化的,也就是強調文藝中的新陳代謝規律。世界上的萬物總是在變化中發展的,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發展規律。

    祖沖之,發現圓周率,比西方的科學家,早出1100年,“四大發明”馳名中外,也比西方早了近千年,有什麼用呢?華人用來放鞭炮,而西方用來製造槍炮炸彈,反過來欺負中國。這又說明了什麼?華人太沉迷於過去的成就了,人不可能倒著走,在前人基礎上,拼搏創新,才是更好的發展道路。

    在今天,對新型冠狀病毒,沒有疫苗,更沒有特效藥,中國醫藥科學家,採用有什麼藥就用什麼藥,什麼有效就用什麼藥,在短短的六週內,先後出臺六份,國家治療方案,為世界新冠狀病毒的治療,直出了一條新路,得到了國際醫療專家的肯定,在世界醫療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 18 # 杜象應

    “江山代有才人岀,各領風騷數百年”,出自哪裡?什麼意思呢?

    一、出處:

    “江山代有才人岀,各領風騷數百年”來自於清代詩人趙翼的《論詩》。

    趙翼,清代詩人,史學家。他的詩與袁枚、蔣士銓齊名,合稱“乾隆三大家”。

    二、原文: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岀,各領風騷數百年。

    (備註)風騷:風指《詩經》中的《國風》,騷指屈原之《離騷》。

    三、意思:

    李白和杜甫的詩歌千古傳頌,但是到了今天這個時代已經不覺得新鮮了。

    國家代代都有有才學的人岀現,只不過他們(她們)各自的影響力在幾百年而已。

    既然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那又該如何理解啊?

    曾記否:毛澤東《沁園春.雪》中有言“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不是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有異曲同工之妙。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也是同樣的道理。它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不可能唯古不變,需更新換代。

    李白、杜甫,歷史上的偉大詩人,他們的詩歌精華無人能比擬。雖然流傳千古,但是到了我們這一代的時候,不見得有多奇蹟,也沒有了新鮮感。

    我們這一代人的要求是具有新的人才輩岀,去繼續繁榮昌盛文學事業,即便如此,他們(她們)的影響力也僅存幾百年的時間而已。

    趙翼《論詩》,說岀“江山代有才人岀,各領風騷數百年”,有什麼實質內含呢?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並不是排斥李杜詩篇的存在與影響力,而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思想理在起作用。凡事物,必然推陳出新,才符合自然規律並切合現實需要。

    作者的觀點在於糾正人們盲目地痴迷古詩詞,從而形成一種惰性,既不思進取,又丟失了創新的理念。另一方面,也告誡當代人在創作中求新求變,不要過分模仿古詩詞,跟著古人後亦步亦趨。

    總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是個人才興旺的好兆頭。國家代代有才人,百姓安康更幸福。

  • 19 # 旭日照河山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兩句詩,是清代趙翼寫的。全詩是:

    李杜詩篇萬口傳,

    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領風騷數百年。

    這首詩的意思很直白,就是說李杜的詩篇從古到今萬口傳誦,流傳到今天已經沒有什麼新意了。歷史上每一朝代都會有有才華的人出現,各自開創一代新風,引領詩壇幾百年。初次見到這首詩是在書店的牆上看到的,第一印象就是這首詩的水平不高,這首詩的作者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士。趙翼的其他作品我沒見過,也懶得去看,估計水平高不到那裡去,沒法和李杜等古人的詩詞相比。趙翼的這首詩,雖然不怎麼欣賞,但由於通俗直白,觀點大膽新奇卻深深的記在我腦海裡。就像臺灣電視劇《搭錯車》主題曲裡的一句歌詞一樣:“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單就詩詞來講,我對趙翼此詩的觀點並不認同,什麼李杜詩篇傳到今天已不新鮮?李杜詩篇藝術價值很高,可以說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永遠值的後人學習,永遠也不會過時,後人基本無法超越(個別偉人除外)。難怪有人說現在沒有詩人,寫的詩都不叫詩。但是,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陶醉詩詞歌賦的時代已經不復合社會發展的要求,科學技術的進步,使世界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方國家憑著先進的科學技術,迅速強大起來。中國以詩詞歌賦八股文為考試內容的科舉考試急待改革。雖然中國是古老的文明古國,有著燦爛輝煌的古老文化,我們進入農耕文明的時候,西方人還是猴呢,但是,由於西方發生工業革命的時侯,中國還是愚昧落後的封建社會,所以中國很快處於落後捱打的地位,處處受到西方等國的欺負,幾乎到了任人宰割的地步。在這民族存亡的危急時刻,許多有識之土,提出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廢除以詩詞歌賦為主的八古文科舉考試,以趕上世界發展的步伐。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更是大力發展科學教育事業,培養出大量科技人才,在短時間內製造出原子彈、氫彈、人造地球衛星、州際導彈,現在我們又製造出航空母艦,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難道那些為國家強大做出傑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不是引領時代風騷的才人嗎?何況,既是在提倡以詩詞歌賦為科舉考試內容的古代,如果只懂的詩詞歌賦,沒有安邦治國,和安身立命的真正本領,也是很難出人頭地甚至生存的。李白雖然被後人稱為詩仙,當時的唐玄宗也很賞識他,他自己也認為是懷才不遇,但是,真要讓他主持朝政,憑他的放蕩不羈,非把朝庭弄個雞飛狗跳不可,我認為他的治國才能連奸臣李林甫、甚至宦官高力士都趕不上,唐玄宗作為中興之君,任命李白為六品翰林待招,還是慧眼識人的。杜甫就更不用說了,杜甫被後人稱為詩聖,但一生窮困潦倒,連養家餬口都做不到。從廣義上來講,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才人,不能只指詩詞方面的能力,而要看他為社會做事的真正能力。從這一點上來講,現在雖然詩詞方面人們趕不上古人,但不是沒有才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兩句詩,還是很有道理的。現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世界競爭非常激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生死之爭,存亡之爭。希望我們的有志之士,有為青年把精力用到學習科學技術上,不要再過多的陶醉唐詩宋詞,要在科學技術學習創新上,獨領風騷,一展風流。

  • 20 # 月明如昔

    翻開五千年曆史畫卷,無數前人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書寫了動人篇章。

    每隔一段時間,必然會出一個主角引領時代發展。

    毛主席也在《沁園春.雪》中這樣寫道: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他們都是過去數千年引領時代的風流人物。正是有這些人物的推動,中國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擁有輝煌的五千年文明。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分裂走向統一,一是需要順應時代民心,二則需要這些風雲人物的推動。

    秦皇結束春秋戰國五百年亂世,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

    漢武帝內獨尊儒術,外驅匈奴,使得漠南無王庭,打出了華夏王朝的氣勢;

    唐宗宋祖無疑是繼他們之後,集封建統治於大成者。唐太宗時期,中國文化影響四鄰,日本遣唐使不遠萬里來華學習先進的文化與生產技術;宋太祖結束了晚唐以來“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的亂局,使百姓重歸安樂,還發展經濟文化,中國在兩宋時期,經濟文化一直為後世人稱道,著名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也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而同樣的意思還表現在這兩句詩 主人趙翼的筆下,原文為: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岀,各領風騷數百年。

    出自於趙翼的《論詩五首·其二》。結合全詩來看,他單純只是說的從盛唐到他生活(晚清時代)的文豪,其他領域的風雲人物,並沒有指明,之所以月明君會提到前面那些統治者,只因為同樣適用。

    文化傳承固然重要,但沒有這些實力強大的政治人物,華夏文明或會斷代。就如同南北朝時期梁元帝毀書一般,數十年藏書毀於一旦。

    人是一切的根源,之所以社會不斷進步,時代不斷髮展,正是源源不斷的人才推動。不管任何領域,人才都是我們立足於世界的根本。

    遙想當代,也是各行各業的人才造就了中國經濟的騰飛。寫《沁園春》的毛主席,在百年前的抉擇,至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前人光輝我們懷念,但以後還需要新一代的接力,去建設更美好的時代,方不負"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一代有一代的使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想產後肥胖,孕期就要控制體重,不然生完恢復起來很麻煩,該如何控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