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王陽明此人現已是家喻戶曉,它不僅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在明朝還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軍事戰略家,既幫助朝廷剿滅了盜匪,還為朝廷評定了寧王朱宸濠之亂,如此功名顯赫之人為何能夠善終?

8
回覆列表
  • 1 # 半桶史

    王陽明,“知行合一”踐行者,心學創始人,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幾位既“立德”、“立言”又“立功”的士大夫之一。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生於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死於明世宗嘉靖七年(1529年)。是明朝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

    提起王陽明,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的心學,也恰恰因為“心學創始人”的名聲太大,蓋過了王陽明在其他領域的成就。

    王陽明不僅在哲學上是集大成者,在軍事上也戰功顯赫,可謂文武雙全!

    被貶貴州,龍場悟道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官宦劉瑾擅政,南京中給事御史戴銑上書被廷杖,很多官員都上書去救,由於劉瑾過於強勢,很多人的在奏摺上只求從寬處理。

    但是王陽明卻直言不諱,不但要救人,還給劉瑾取了個響亮的外號——權奸。

    王陽明在去龍場途中,劉瑾派人追殺。王陽明早有預感,就偽造自己跳河自盡躲過一劫。

    王陽明來到“萬山叢薄,苗、僚雜居”的龍場。被貶龍場的王陽明,並沒有從此一蹶不振,而是根據風俗開化教導當地人,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

    王陽明在被貶期間,對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慾”有了新的認識。

    王陽明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他認為朱熹的理學是錯的,也悟出“知行合一”的心學理論,史稱“龍場悟道”。

    在以後的人生裡,王陽明就一直在踐行“知行合一”的理論。

    也正因為此心學的指導,王陽明在軍事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在講述王陽明的兩場重要戰役之前,我們先看看這位聖人被起復後的升遷之路,真是坐火箭一般快速!

    正德四年(1509年)閏九月,王陽明謫戍期滿,復官廬陵縣知縣

    次年十二月,升任南京刑部主事

    正德六年(1511年)王陽明被召入京,歷任吏部驗封司主事、暑員外郎、吏部文選司主事

    正德七年(1512年),歷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南京太僕寺卿。

    正德九年(1514年),升任南京鴻臚卿

    剿滅江西匪患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兵部尚書王瓊舉薦王陽明為督察院左僉都御史,管轄南安、贛州、汀州、漳州等地。

    當時王陽明所管轄區土匪成患,盜賊四起。王陽明到任後沒有盲目出兵剿匪,而是研究以前當地的剿匪案例。

    仔細研究後發現,官兵每次出兵剿匪都會撲空,王陽明認為有內奸。

    可是遲遲不見王陽明下令出兵,其實這是王陽明的詭計,是為了將臥底揪出。

    王陽明把哪些失蹤了又回來了的士兵全部抓起來,軟硬兼施,策反了這些內奸,利用這些臥底,將土匪頭目一網打盡。

    王陽明在與土匪的較量過程中,大多采用各種計謀,不按常理出牌,打的土匪落花流水。

    正德十二年(1517年),王陽明蕩平為患數十年的盜賊土匪,附近的人都驚呼王陽明為神人。

    在江西剿匪中,王陽明沒有像很多文管那樣只懂紙上談兵,也沒有盲目地跟土匪硬碰硬,而是採取各種策略,從心理上給敵人致命打擊。

    平定寧王叛亂

    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據說,訊息傳到北京後,朝中大臣震驚不已,只有王瓊卻自信地說:“王伯安(王陽明)在江西,肯定會擒獲叛賊。”

    正準備前往福建剿匪的王陽明,聽說寧王朱宸濠叛亂的訊息,馬上趕往吉安和江西巡撫孫燧匯合。

    但是兩人都是巡撫,按明朝的規定巡撫是沒有兵權的,手下就只有一些民兵,怎麼可能跟寧王抗衡。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四日,寧王朱宸濠殺死孫燧,舉兵造反,江西多地一同響應寧王叛亂。

    王陽明騙過寧王朱宸濠的追兵,跑到臨江知府衙門,帶領臨江知府為數不多的官兵趕往吉安,同吉安知府伍文定匯合。

    可是此時王陽明的兵力還是完全無法與寧王抗衡,他要等待大軍的到來。為了拖住朱宸濠,王陽明再次展現個人智慧。

    王陽明假裝傳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處張貼假的檄文迷惑朱宸濠,聲稱朝廷派了邊兵和京兵共八萬人,會同自己在南贛的部隊以及胡廣、兩廣的部隊,號稱十六萬大軍,準備進攻寧王的老巢南昌。

    寧王猶豫不定,等了十多天,也就這十多天為王陽明留足了時間。王陽明大軍集結完畢,趁朱宸濠進攻安慶時,率大軍直擊寧王大本營南昌。

    在朱宸濠回兵救援南昌的途中,王陽明對寧王叛軍迎頭痛擊,雙方在鄱陽湖大戰三天。

    寧王戰敗被俘,王陽明平定朱宸濠叛軍只用了35天,王陽明此戰一舉成名!

    可是王陽明的平叛大功並沒有得到明武宗朱厚照的認同。朱厚照身邊的奸臣,在寧王造反前同朱宸濠來往密切,所以在朱厚照耳旁不斷說王陽明壞話。

    另外這位明武宗朱厚照實在奇葩,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竟然命令王陽明將朱宸濠放了,然後由朱厚照自己帶兵再抓一次!

    王陽明為了防止皇帝朱厚照帶領大軍傷害江西百姓,將寧王朱宸濠交給了太監張永,將功勞讓了出去。

    至此王陽明徹底結束了寧王叛亂!

    嘉靖元年(1522年),父親王華去世,王陽明回老家守孝。

    之後幾年裡,王陽明到處講學,將自己的心學發揚光大!

    嘉靖七年(1528年)十一月,平定平定兩廣之亂的王陽明,在回家的途中江西南安,因肺病加重去世。

    一代聖人就此隕落!

    王陽明在軍事上成就我們說完了,在當時的明朝可謂戰功赫赫,大有功高蓋主之勢。

    王陽明並沒有像其他功臣一樣,造到皇帝的兔死狗烹,雖然沒有加官進爵,可也算善終。

    2、王陽明大部分為官時間都在京城以外,避開了權力中樞,而且起復之後,朝廷中有王瓊,楊一清等朝廷大臣為他說話,避免了奸臣的許多讒言。

    3、明武宗朱厚照雖然貪玩,不理政事,但是他卻不傻,也明白事理,不會輕易聽信官宦讒言殺死如此重要的良臣。

    4、平定寧王叛亂之後,懂得功成身退,將功勞讓給張永,換取自身安寧。

    5、王陽明自身並沒有什麼把柄可供奸臣利用,在朝野內外名聲很好。在沒有十分把握之前,官宦奸臣不敢對王陽明下手。

    王陽明將“知行合一”踐行到底,註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也成就了他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上聖人的地位!

  • 2 # 風紀官

    我們都熟知王陽明是個哲學家,但他還有個少為人知的身份,你們知道嗎?

    古人常說書生誤國,認為書生只會紙上談兵而不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而王陽明卻給說這句話的人狠狠的打了臉。

    王陽明不僅是一名書生,還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軍事指揮家,後人對他的評價很高,王陽明談得上是一名馬上可衝陣殺敵,馬下則可舞文弄墨的全才。

    其在指揮戰事方面也是一個能手,當然他的戰略操控能力大多發自他的心學,也就是龍場悟道之後,王陽明的人生開始走向巔峰。

    王陽明這一生到底做過幾件大事呢?

    首先是創立陽明心學,這點毋庸置疑,也是王陽明能夠名垂千史最重要的一點。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這是王陽明心學的精髓所在,陽明心學也是王陽明後來被排擠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剿匪和平叛。

    王陽明由書生變成軍事指揮家主要體現在這兩件事情上,通過這兩件事也使得王陽明從此名聲大振。

    雖有奸臣多次在明武宗朱厚照面前說王陽明的壞話,後引起朱厚照的猜忌和懷疑,但也沒有害及王陽明的性命。

    箇中緣由我們也放到後面再講,先來看看王陽明是如何靠剿匪和平叛而出名的。

    首先是平定南方山匪一事。

    正德七年,王陽明因為在京畿講學,宣揚他的心學,被一群崇尚程朱理學的臣子排擠後被任南京太樸寺少卿。

    明正德年間,京畿地區雖一片歌舞昇平,但南贛地區卻劫匪成群。

    由於正德皇帝朱厚照不理朝政,日夜在京尋歡作樂,地方官員腐敗,最終導致南方一些山區農民依山成匪,尤以江西,福建,廣東及湖廣的交界處最為嚴重。

    這些交接處由於土匪實在是太多了,地方巡撫管不過來也不想管,所以這些土匪集結在一起形成了幾股大勢力。

    朝廷於是特設南贛巡撫,說白了就是專門用來治匪的,前一任巡撫王森派數萬官軍與這些土匪交戰均已失敗告終。

    王陽明上任之後首創十家牌法,讓土匪無處遁形,僅用一年時間便將這些地區的土匪治得服服帖帖。

    第二、平定寧王朱宸濠造反一事

    朱宸濠是朱權的重孫輩,而朱權又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個兒子,當初朱元璋封朱權為寧王進駐封地大寧,也就是現在內蒙古赤峰市地區。

    後來朱棣造反,想借用朱權的朵顏三衛,於是逼迫朱權與自己起事,並答應事成之後與朱權分江而治。

    寧王一爵傳到了二十歲的朱宸濠頭上,朱宸濠這小夥子可不是吃軟飯的。

    當時皇帝朱厚照整天尋歡作樂不理朝政,再加上朱厚照並沒有子嗣,未能立儲,於是朱宸濠便起了反叛之心,想取而代之。

    朱宸濠蠢蠢欲動的態勢率先傳入了時政南贛巡撫的王陽明耳中,王陽明也將此事上報給了朝廷,可朱厚照不以為然,認為朱宸濠並不會起兵反對自己。

    正德十四年,朱宸濠終於開始行動了,聽到此訊息的王陽明馬上做出了預防準備。

    由於王陽明此人在江西名聲大振,而朱宸濠起兵造反需要一個謀事為自己出謀劃策,所以朱宸濠想借機拉攏王陽明。

    可王陽明表現出一副力據的模樣,朱宸濠知道拉攏一事已經沒戲,但這祕密又無意之間讓王陽明知曉,所以朱宸濠迫於提前起兵造勢。

    朱宸濠手下並沒有得力的謀士,豈能與王陽明相抗衡。

    朱宸濠最先起兵的時候號稱三十萬眾,而王陽明湊合起來也就八萬士兵,而且朱宸濠手下的士兵都是王牌軍,而王陽明手上的無非是一些雜牌軍而已。

    不管是按數量還是按戰鬥力來講王陽明與朱宸濠都是無法抗衡的。

    鑑於此,王陽明下令不與朱宸濠的主力軍展開正面作戰,只與朱宸濠展開遊擊殲滅戰,目的就是為了拖緩時間,等到朝廷的援軍。

    儘管如此,朱宸濠蹩腳的軍事戰略能力在於王陽明的對抗中展現的淋漓盡致,自己手中的謀士告誡朱宸濠一定要率先把南昌拿下,可朱宸濠一直不聽。

    再加上王陽明使用了離間計,最後促使朱宸濠更加優柔寡斷,閉目塞聽,從起事開始朱宸濠就專門攻打一些沒有多大價值的小地方。

    最後王陽明下令要守住南昌,這時候朱宸濠才想起要攻下南昌這一事來,可歷史總是這麼充滿戲劇性,朱宸濠錯失了良機,再攻打南昌的時候為時已晚了,就南昌一役直接導致朱宸濠走向覆滅。

    士兵數量對比懸殊再在加上軍備落後,王陽明起先並不能敵,就在王陽明與朱宸濠戰事正酣的時候歷史的悲劇又重演了。

    朱宸濠聽信手下謀士的建議,下令將所有的戰船全部用鐵鏈連線到了一起,這個場景在歷史上似曾相識。

    朱宸濠的這種做法與當年曹操和張士城的做法如出一轍,可能也是因為朱宸濠讀的史書太少了吧,不能做到以史為鑑。

    這下好戲上演,王陽明果斷下令所有士兵均用火攻,霎時間鄱陽湖上火光四射,朱宸濠的數十萬軍隊立馬四處潰散,藉此機王陽明活捉了寧王朱宸濠。

    由此朱宸濠謀劃了將近十年的叛亂計劃僅一個多月便以失敗而告終。

    王陽明兩次為朝廷立了大功,第一次是平定南贛地區的匪患,第二次則是平定了寧王朱宸濠的叛亂。

    這兩件事情讓王陽明功名大振,甚至他的名聲更是蓋過了當時的皇帝朱厚照,可王陽明為什麼最終能夠善終呢?

    要知道在古代功高震主,可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但根據史料記載王陽明最終確實是因為疾病而去世的,並不是被朝廷給解決的,這是為何?

    第一、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俗話說,一個人的性格可以決定他的命運,而王陽明謙虛謹慎,忠君愛民的性格最終護住了他的性命。

    王陽明此人非常有孝心,而且對朝廷那是忠心不一,是儒家思想中所提倡的正人君子,用聖賢一詞來評價王陽明並不為過。

    而且王陽明從不好大喜功,對於功名利祿並不看在眼裡,朝廷多次給他升官他卻不以為動甚至多次拒絕,目的就是為了想回家侍奉自己年邁的父親,也正因為如此王陽明在朝廷上的政敵非常少。

    關於朝廷安排他去平定南贛匪患一事,王陽明起初三番五次拒絕,並不是說王陽明不忠也不是說他貪生怕死,而是王陽明認為自己年齡尚輕沒有率兵遣將之才,怕耽誤朝廷的大事。

    最後是因為朝廷實在沒有合適的人選,王陽明便接下了這個大任,不過就這件事情王陽明的軍事才能也完完全全的凸顯了出來。

    最後王陽明憑自己的才能又為朝廷平定了寧朱宸濠的叛亂,維護了明朝政治的穩定,這樣一個為朝廷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要將他給解決掉實則是無法找出藉口。

    當真這樣就完了嗎?當時朕的皇帝朱厚照的左右侍從江彬對王陽明建功之事非常眼紅,曾三番五次在術後面前進供王陽明的誣陷之詞。

    這裡面還發生過一個小插曲,同時也證明了朱厚照真是一個尋歡作樂的皇帝。

    當時朱厚照接到王陽明的來信,說寧王朱宸濠準備造反,這可讓朱厚照給樂的,明武宗朱厚照平時在紫禁城裡給呆膩了,早就想出去溜達溜達,而聽到朱宸濠要起兵造反呢,這不就是為自己提供了一次機會嘛。

    可是當朱厚照才到達河北涿州的時候,就接連收到王陽明平叛的捷報,這對明朝百姓來說是一個好訊息,可對朱厚照來講確確實是糟糕到頂了。

    朱厚照心想,朱宸濠被鎮壓下來了,那麼自己師出南下豈不是無名了嗎,這可不行,於是朱厚照下令要王陽明把朱宸濠給放了,由自己親手來擒。

    王陽明心想,皇上您這不是鬧著玩嘛,所以三番五次給拒絕了,朱厚照心中無形的怒火在不斷集聚,再加上江彬從中作梗,朱厚照便想將王陽明給治罪。

    最後太監張永祕密會見王陽明,勸說他將朱宸濠直接交給朱厚照處置,同時將平叛的功勞記在朱厚照和他的隨從江彬身上,迫於無奈最後王陽明同意了。

    與此同時張永也會見了皇上朱厚照,同樣就此事進行勸說,朱厚照也同意了張永的建議最後放過了王陽明。

    雖然皇上放過了王陽明,但是皇上的隨身侍從江彬可不這麼想,朱厚照在回京的路上,江彬一直在籠絡王陽明身邊的人查詢王陽明與朱宸濠私通的證據,與此同時也時常在朱厚照面前說一些關於王陽明的壞話。

    朱厚照雖然尋歡作樂,不理朝政,但其心智並不輕信迂腐,心裡非常明白王陽明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對於江濱的反饋只是一笑了之。

    第二、王陽明不過一介書生,手上並沒有真實的兵權

    王陽明雖功高蓋主,但其官職並不高,手上也沒有兵權,這對朝廷來說威脅並不高。

    在皇帝的眼裡看來,你王陽明不過是一個臣服於我的文官,除了宋朝的文官手上掌有兵權之外,其他的朝代包括明朝在內還沒見過文官手上掌有兵權的。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則亡之道,一個人手上沒有兵權,他想起事也掀不起多大的風浪,如果王陽明是個武官你試試。

    可能有人會說了,雖然王陽明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文官,但是他也可以串通武官或正如江彬所說與朱宸濠串通呀。

    這要放在一般人的身上還真有這種可能,但王陽明是一個十分恭敬的儒教徒,同時為了避免引起朝廷的猜疑,王陽明也一直在剋制自己的行為。

    王陽明每天除了讀書論道和講學之外,基本上不做其他的事情,王陽明雖然是一介官員但是他對做官並不感興趣,每天處理完政事之後就在自己的學堂給學生講學,宣傳自己的心學。

    江彬之前派了數人去王陽明所在地方搜查王陽明與朱宸濠私通的證據,皆因無果而終, 說明王陽明的行為實在找不出任何瑕疵,可以作為其反叛的證據。

    第三、王陽明出仕的時候,朝廷並沒有被奸臣當道

    可能會有人質疑,江彬老是在皇帝面前說王陽明的壞話難道他不是奸臣嗎?當然不是,江彬無非是覬覦王陽明的功勞才向皇上朱厚照進讒言而已,說白了他就是羨慕嫉妒恨。

    但江彬此人心地並不壞,雖一時被王陽明的功勞迷惑了雙眼,但他並不想置王陽明於死地。

    在正德年間原本有一個全新朝野的大太監叫做劉瑾,但後來被朱厚照給設計扳倒了,那個時候王陽明還沒有走上仕途呢,同時也沒有幹出這麼多事蹟功勞,無惡不作的劉瑾自然也影響不到王陽明的頭上,因為劉瑾又沒有預知未來的超能力。

    這也說明了王陽明真是太幸運了,要是王陽明剿匪和平叛兩件事情讓劉瑾給撞到,那麼王陽明是生是死就難說了。

    明武宗朱厚照因朱宸濠一事南下折騰回去不久便駕崩了,後來朱厚熜繼位,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一上位便賞識王陽明的才能,心想這樣的能人絕不能浪費,於是便對王陽明過去的一系列功勞進行加爵,封王陽明為新建伯。

    不過也有人說是因為嘉靖皇帝想找一個對抗楊廷和的人才最終選擇了王陽明,但不管怎麼說畢竟嘉靖皇帝沒有辜負王陽明對朝廷所作出的貢獻。

    唯一不幸的是,王陽明最終病死在了任上,不過這對王陽明來講,在那種皇帝下達的命令可以朝令夕改,而臣民的性命朝難保夕的封建時代,這或許也是一種善終吧。

  • 3 # 軍師虎和六奶奶

    這個問題我覺得需要先給什麼是善終一個定義!做為普通百姓,我認為的善終是子孫兒女圍繞床前,無病無災,壽盡而終。

    但別人也許不這麼看,比如戰士,他們認為的善終就是犧牲在戰場上,馬革裹屍或者青山埋骨。戲文裡三國東吳的黃蓋也說過:大丈夫豈能夠老死在床笫間。

    可見如何是善終的定義有所不同!

    題主的意思大概是老王立的功勞太多,以致功高震主,賞無可賞,為君主所猜忌,只好賜死了事。

    不過王陽明是不是功高震主不知道,但實際上都不用皇帝收拾他,自由他人排擠了。

    王陽明最後病死在旅途,在我看來這一點都不算善終。

  • 4 # 京京寶媽

    王陽明戰功赫赫不假,但後來並沒有得到相應的獎賞,而且他是死在了任上,算不得善終。

    首先是感謝了王瓊對他的知遇之恩,能夠力排眾議提拔他去南贛剿匪,給他這個建功立業的機會,他的這些功勞主要應該歸功於王瓊。

    其次,他對政府對他的獎賞感到受寵若驚,比如升為右副都御史,他的後代可以世襲千戶!

    最後他才提到了他最想說的部分,那就是他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因為南贛地區氣候潮溼,瘴氣瀰漫,他的肺病復發,又因為剿匪工作非常辛苦,他的生活作息不能規律,患上了很嚴重的痢疾,他懇求自己能夠回家一趟,去祭拜他的祖母,因為他的祖母已經於去年農曆12月離開了人世,他因為來南贛剿匪,未能見上祖母的最後一面,他心裡一直難安!

    因此他肯請能夠批准他退休!

    因為王瓊預料到了寧王朱宸濠必定會造反,但是他不能把這個理由說給皇帝聽,更不能說給王陽明聽,他甚至不能說給任何人聽,把王陽明定死在那裡,只是防止寧王造反!

    1519年年農曆6月14日,寧王朱宸濠果真造反了,王陽明沒有一兵一卒,僅僅用43天,就平定了他的七萬精銳部隊的造反。

    但如此快速的評定了造反,王陽明卻給自己招來數不盡的麻煩。

    因為他聽說寧王造反之後,欣喜異常。他認為這正是一個他出宮玩耍的大好時機,而王陽明如此迅速的平定了寧王,那他就出師無名,這個千載難逢的出宮機會就要沒了。

    當他收到王陽明的捷報時,他暴跳如雷,說道:“王陽明如此心急,真讓朕憤怒,寧王這廢物怎麼如此不堪一擊?”

    他的手下張忠給他出主意說:“讓王陽明把朱宸濠放到鄱陽湖上,皇上要親自和他打一架,創造活捉寧王的奇蹟。”

    王陽明不想讓皇帝南下,因為他猜到朱厚照不會是一個人來。他一定會帶著幾十萬大軍南下,這幾十萬大軍,就如同漫山遍野的蝗蟲,所過之處,百姓必定遭殃。

    而他把寧王無論交給錦衣衛還是東廠,這都將會成為他們搜刮民脂民膏的由頭,而且他們搞不好還可能會讓寧王的舊部把他救走,再次引發天下大亂。

    毫無疑問,他拒絕交出寧王給自己招來了他們的無端陷害。

    事態最終的解決是:他按照皇帝的意思重新寫了一份兒江西報捷書,皇上馬上返回北京。

    在新的這份報捷書中,朱壽大將軍(朱厚照本人),張忠,許泰,江彬成為一等功勳,王陽明位居第二。

    1527年廣西叛賊暴亂,同年農曆7月,王陽明街道中央政府要他去廣西平定叛亂的聖旨,1528年農曆8月,王陽明宣佈,叛亂以及斷藤峽和八寨的盜賊已全部消滅。

    王陽明從家廣西餘姚走到廣西梧州,走了將近五個月,因為那個時候他的身體狀況已經非常不樂觀了,甚至他在去之前都斷言自己可能回不來了。

    農曆9月,王陽明下定決心要離開廣西,雖然他的請求辭職信一直未被中央政府批准,但他的身體狀況已經不允許了。

    從歷史記載來看,那個時候王陽明的肺部已嚴重惡化,夜裡劇烈的咳嗽讓他無法安然入睡,臉色越來越難看,發著青黑色。

    而中央政府,本來就對他沒有經得政府的同意,私自平定八寨和斷藤峽的土匪,有著很多的非議,因為皇帝派他是去平定個田州的叛亂了,而不是剿滅那裡的土匪,王陽明雖然是為民除害,但對他們看來實屬畫蛇添足的行為,那就是大不敬。

    當他們知道王陽明私自回家時,更是叫囂著要治他的罪,削他的爵位!

    到了農曆11月28日夜,王陽明從美夢中醒來,問到:“船到哪裡了?”

    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

    王陽明又問了一句:“到南康還有多遠?”

    弟子回答:“還有一大段距離。”

    王陽明笑了一笑:“恐怕來不及了。”

    周積無聲的低下了眼淚,問道:“老師有何遺言?”

    王陽明用他人生中最後的一點力氣,向周積露出了一個微笑,說道:“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時間是農曆11月29日辰時(陽曆1529年1月9日早上7:00-9:00。)

    即便如此,王陽明也沒有引起桂鄂他們的憐憫,他們還是實行了對王陽明的處分:削奪新建伯爵位!

    參考書籍《知行合一王陽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傳銷洗了腦是種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