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3
回覆列表
  • 1 # 掌心論商道

    人置身大千世界,看日落日出、潮起潮落、滄海桑田、社會變遷,人在宇宙中如滄海一粟,但即便如此,人們還是禁不住發問“世界是什麼”等等問題。

    世界是什麼?世界是物質的世界,抑或是意識的產物,先有物質還是先有意識?

    一、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

    大千世界,千姿百態,太陽從東方升起,Sunny普照大地,神舟飛船遨遊太空,復興號高鐵飛馳大江南北,超級稻在田野裡隨風搖擺,城市裡的通訊基站不停地發出電磁波,新型冠狀病毒細至肉眼不見卻肆虐中華大地,等等等等,我們面對的任何具體事物和現象都是物質的不同表現形態,在哲學上都屬於物質的範疇。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即它不依賴於人類的意識而存在,同時又能夠為人類的意識所反映。“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

    二、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自從人類產生以來,世界上除了物質現象,還出現了意識現象。人們都有愛恨情仇,都有思想觀點;人們不僅可以認識事物的現象,還能把握事物的本質;人們可以追憶過往,還可以展望未來,諸如此類,皆為意識現象。

    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從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發展到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再從動物心理髮展到人類意識,意識的產生經歷了漫長的演化過程。意識是與人類社會一起產生,並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在人類數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從工具的製造,到人腦的發展和完善,再到語言的產生,無不是人類社會的勞動實踐為意識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客觀需要和創造了可能條件。

    意識產生和發展的歷程表明,意識並非獨立於物質世界之外的。從其本質來看,意識是人腦這種特殊物質的機能和屬性,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人腦作為意識的器官,僅靠它本身並不能產生意識,意識的產生還有賴於客觀世界提供的“原材料”。

    三、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

    中國有女媧摶土造人的傳說,聖經中也有上帝造人的故事。但是,生物進化論和人類學的研究表明,人類是在自然界發展變化的基礎上,通過勞動這種特殊活動形式產生的一種生命物質形式,人類是自然界長期進化的產物,而非某種“神”的創造物,也不是意識活動的產物。

    人類社會同樣依賴於自然界,是整個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如果完全脫離自然界,人類將沒有喝的、吃的、穿的和住的,也無法呼吸空氣……人類連一刻都不能生存。

    人類謀取物質生活資料的實踐活動以意識作為指導,但人類必須通過物質力量改造物質世界,才有可能獲得賴以生存的物質生活資料。作為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基礎的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生產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統一體。生產力作為人類改造自然的物質力量,主要包括勞動者、勞動物件和勞動工具;生產關係作為人們之間的經濟關係,其核心是對生產資料的佔有關係。

  • 2 # 信馬由韁醉風塵

    物質是自然界的一切萬事萬物,是真實存在的東西,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大多數的物質都摸得著也看得見,譬如水,石頭等;有的看得見卻摸不著,譬如光以及遙遠的銀河系等;有的摸不著也看不見,但卻是真實存在的物質,譬如磁場。而意識是存在於精神層面的,它摸不著也看不見,不能被量化,不能被考證,甚至不在尋常的時空中。譬如信仰。有先哲說過:科學需要證明,信仰並不需要。物質是可以通過科學的證明,證實它存在的。而意識卻往往很難被證明。你能去觸控一個人的理想嗎?

    而關於物質決定意識。首先物質是意識的基礎,意識是物質的延伸和具象。物質是不能被創造的,紛繁複雜的宇宙空間,萬事萬物以一種妙到毫巔的微妙平衡維持著巨大的物質守恆。我們肉眼所見的物質的轉化並非憑空消失,而是以另一種物質的形式存在著。而意識卻是人為創造的。但是意識並不會憑空產生,它是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之上。物質是先天的存在,而意識是後天的覺知。比如一個人從出生到死,其成長經歷就是物質決定意識從而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認知過程。小孩從出生以後,除了本能以外,其意識都是一片空白。也並不知道火會燒人、電會傷人、開水會燙人、光會灼傷眼睛等等。直到他被火燒過,被電打過,被開水燙過,被電焊的弧光傷過眼睛。從而在心裡建立起這樣的認知,知道那些東西是不能摸也不能看的。並逐漸固化成自己的意識形態。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如果不曾被蛇咬過,看到井繩也就不會害怕。但是死亡至今未被證明是什麼東西,所以人們無法對死亡建立起明確的概念,除非死去的人回來告訴你死了是什麼?

    物質決定意識,說白了就是人對自然界的認知過程,是認識論的基礎。

  • 3 # 遮蔽不是辦法

    所謂物質,就是指客觀存在。所謂客觀存在,就是宇宙中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本身,即一切被科學證明確實存在的一切事物。包括意識,也是客觀存在的,也就是物質。而意識,雖然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意識來源於人的大腦,所以意識的內容本身並不一定是客觀存在的。所謂意識,就是人通過眼睛耳朵鼻子嘴巴面板等一切感覺器官,對外界事物的客觀存在性所做出的判斷,以判斷為基礎,大腦所做出的邏輯分析與推理,或者是情感演變與轉化。所謂物質決定意識,是指人的主觀意識內容要以客觀存在為基礎,進而通過意識來做出對事物的正確判斷,正確的意識才能指導行動對事物做出符合預期的改變,影響和推動。如果不認為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那就是說世間萬物並非客觀存在,而是隻存在於人的大腦中,那麼每個人大腦中的事物將不會彼此相同,人類將無需彼此溝通,無需合作,每個人只需按照自己的意念活著。如果認為物質和意識誰都不決定誰,那麼這本身屬於自閉症的病態。可見,承認物質決定意識,是人做出任何大腦主觀活動與主觀行動的基礎和前提。

  • 4 # 花雨繽紛朗誦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物質決定意識怎麼理解?

    正確理解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係 。

    (1)明確“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係”與哲學的基本問題“物質和意識的關係”不是一回事 。

    (2)物質的決定作用和意識的能動作用,是兩種不同性質的“作用”,不能等量齊觀。前者是基礎、前提,是第一性的,後者受前者制約,是第二性的,不能把它們平列起來。

    (3)物質決定意識和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是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承認前者必須同時承認後者,反之亦然,否則就會陷入形而上學或唯心主義的泥坑。

    (4)物質決定意識並不意味著意識能夠自然產生,必須有實踐活動作用於人腦,同時,要注意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5 # 阿雲210413948

    科學上講,物質覺得意識,因為意識是物質的產物,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是意識的載體!而哲學上並不這麼認為,哲學的理念是意識可以決定意識,意識可以獨立於物質而存在,這也是唯心主義思想,與唯物主義針鋒相對。

  • 6 # 鬱離星

    今天是週末,睜開眼醒來,晨光從窗簾的縫隙裡透著亮,意識知道:天亮了。走到窗邊,拉開窗簾,地溼著,意識知道:昨晚下了夜雨。之後,去刷牙、洗臉......這與“走窗邊”、“拉窗簾”一樣,在意識的潛層中已經成為了習慣。

    看見餐桌上的沙拉與麵包,意識到肚子“餓”了,胃口“開”了,於是就吃起來。腦子裡此刻冒出:要是有杯酸奶或果汁就好了。眼睛看向冰箱,想起前天買過一打酸奶。意識,讓身子站起來,手拉開冰箱,拿出酸奶,回到餐桌邊,完成了大腦“想喝酸奶”的願望。

    看見筆,會拿起來寫字。看見電視,會開啟遙控器。看見熟人,會點頭問好。看見春花,會莫名地開心......這些具體的人與物,是意識開始的前題與積累。意識,是眼耳鼻喉觸感面對物質時的直接反應,或留存於大腦的記憶反應。

    比如,對於沒見過的人與物,意識會說“沒見過”。但在沒有見過此物之前,意識不會提前產生“沒見過”的反應。意識,在當下的人、物間反應、互動。當下一秒,見到了“沒見過”的東西,意識才會反應出“沒見過”的結果。所以,意識不能在超越所感觀的物質之前產生。這樣,就好理解物質決定意識這句抽像的概念了。

  • 7 # 海南博總

    一、基本原理

    1.物質決定意識,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認為物質是世界的本源,物質起決定作用。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社會的產物。

    2.物質決定意識的本質,意識是人腦這種特殊物質的機能,意識的內容來自客觀世界(包括物質世界)。

    3.物質決定意識反作用的成敗,意識能動作用的發揮離不開物質條件,必須遵循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

    二、方法論

    一切從實際出發必須掌握科學的方法論。

    ①客觀地看問題;

    ②全面地看問題;

    ④科學地看問題。

    三、現實意義

    實際生活中,有很多現實的例子可以說明這個原理。

    比如國家社會層面,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也就是經濟決定政治,經濟發展的狀況是決定社會文明、文化、社會變更等的決定性因素,因此發達地區的政治更加開明、人民更加文明,落後地區就會各方面滯後一些;

    比如家庭生活方面,物質基礎不同的家庭之間也是有區別的,會導致家庭成員對於精神意識層面的需求也不一樣,剛解決溫飽的人群肯定沒有更高的精神需求;

    因此,物質決定意識對於如何理解國家、社會、家庭生活等具有積極的作用,對於個人成長和分析解決問題,也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 8 # 北山村夫

    物質決定意識:物質通過一系列反應,形成了單細胞等微生物,再通過億萬年的演化,產生了複雜生物(包括人類),而人類是有意識的。也就是說物質產生了意識,而意識可以反過來認識物質。意識的本質是物質的。意識只是物質的一個衍生品。同樣,物質也可以不產生生命,生命的產生大概只是一個物質作用的偶然。我們所有思維以及外部活動只不過是一堆物質在根據客觀規律而運作。

    意識決定物質:以為這個世界因為意識的存在而存在。你很難想象沒有人的世界,世界會不會成為另外一個模樣,因為人類總是存在的。意識總是存在的。

    所知甚淺,誤謬之處,煩君指正。

  • 9 # 王則純

    這是一個具有哲學觀點的答題,物質是自然界中一切事物,是客觀存在的東西,人們先去認識這些物質東西,通過客觀思維產生一定的意識,對意識印象深了再去改造和發展他,所以人們在生活中是以物質為基礎後產生意識的,唯物論是物質決定意識,而唯心論是意識決定物質的,這種理論不合符自然界的客觀存在事物的事實,明明是實事的物質,他喊是意識,是一種空想主義的謊謬論,

  • 10 # 九諼草

    說物質決定意識的,本身這個“說”,就是意識的反映。

    說意識決定物質的,本身又脫離不了物質的身體而單獨存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打仗時候的士兵的費用比平時的費用要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