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赤紅雙翼

    理所應當,雖然沙俄時期俄國擁有非常強大的海軍艦隊,像是太平洋艦隊、波羅的海艦隊等,但等到了蘇聯接手沙俄領土之後,海軍的權重已經非常低了。首先就是蘇聯時期推翻沙俄政權的則是陸軍,而等到了蘇聯掌權之後,陸軍自然就分到了最大的配額,再加上蘇聯時期本身就奉行大陸主義,所以海軍建設則被往後退。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世界各國都在加緊建造海軍的時候,蘇聯基本上是不建造大型水面艦艇。因為蘇聯對於領海僅僅是依託於岸基火力的協同,所以那個時候的蘇聯最多也就是建造一些驅逐艦、護衛艦、潛艇等小船。對於戰列艦與重型巡洋艦這類大型水面艦艇,只停留在設計圖紙層次,準備第二個五年計劃時開始著手建造。

    可時間不等人,在蘇芬戰爭與瓜分波蘭等戰役中,蘇聯依舊是陸軍發揮了巨大作用,所以資源對於陸軍的傾斜就更加巨大,等到蘇德戰爭爆發之後,陸軍更是成為了絕對的主力,其次能夠掩護陸軍的空軍也得到了扶持,至於對於攻打德國的起不到任何幫助的海軍,自然就得不到任何資源。

    慢慢的老式戰列艦上面的火炮則被拆下變成了岸基火炮與列車炮,剩下的就只是小噸位的護衛艦以及炮艇而已。等到二戰結束之後,戰列艦巡洋艦已然沒有了價值,而航空母艦則是美國那邊變成了巨無霸,為了劍走偏鋒則開始導彈的研製,所以海軍的發展更是緩慢。

    也就是基於此,二戰時期蘇聯海軍的確無法與日本海軍相對抗,因為戰略定位就不同。蘇聯海軍的定位是依託於岸基火力來保衛海岸線,而日本海軍則是用於遠洋戰略行動,兩者根本就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 2 # 上海小施4749

    首先二個國家建軍的主要方向不一樣,蘇聯終其一輩子到解體,都是以陸軍為主,畢竟它的利益主要還是歐洲,這是從沙俄時代時代開始的一個建國建軍思想。所以蘇聯軍隊也是以陸軍為主,其它軍種都是配合著陸軍來。

    其次,二戰時期,蘇聯大艦隊計劃才開始,不過也是圍繞著戰例艦開始的,就算這個大艦隊計劃完成,也是打不過日本的。畢竟蘇聯的艦隊分成4塊,互相支援極其吃力,沙俄時代和日本幹過一次,就是繞半個地球進行支援,花了小半年的時間。如果當時蘇聯和日本打,也是一樣的情況,蘇聯也是要從黑海與波羅的海抽調艦隊去太平洋進行支援,再次被日本個個擊破不是不可能。

    最後就是,因為建軍是以陸軍為主,所以蘇聯對海軍的建設並不是很上新,對技術,對海軍新思想都是比較緩慢的。當時日本已經開始大量建造航母,開始以海軍艦載機部隊作為突擊力量的時候,蘇聯還對航母的使用一知半解,連建造方案都是年年更新,年年推翻。

    相反,日本明治維新開始,建軍思路就是以海軍為主,畢竟地理環境是島國,不靠海軍是沒辦法發展國家的。所以日本海軍建設一直在陸軍的前面,軍費70%都是給海軍拿去的,陸軍二戰最後二年都要吃草了,日本海軍軍官繼續西餐,水兵吃得比陸軍中隊長還要好。因此蘇聯海軍打得過日本海軍才是件奇怪的事情,打不過才是正常。

  • 3 # 漩渦鳴人yy

    那你要不要這麼算,納粹德國和當時的英國比起來。納粹德國的海軍也比不上英國的皇家海軍,可是英國皇家海軍就算再強,單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能反攻歐洲嗎?

    我們一直在說制海權制空權的優勢,但事實上我們去看了歷次的戰爭,最後終結一切的都是路上的軍事活動,也就是說陸軍如果打不贏這場戰爭還得持續下去,比較著名的就是當時的伊拉克戰爭裡面美中國人發動的那麼多天空襲,可最後呢還是要靠三天的陸上軍事力量來摧毀一切,迫使薩達姆頭像否則瓶薩達姆的脾氣,你炸他孃的100年他都不肯投降啊!

    這還是現在海陸空一體化及空軍的戰鬥能力不斷的提升的情況之下,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可沒有地毯式轟炸的概念,也沒有超遠端洲際轟炸的概念,更沒有說空軍壓倒式優勢的概念,這些東西都還沒出來,以前大多數的國家還是要依靠陸上軍事力量作為最後決一勝負的籌碼。

    否則諾門坎戰役,為什麼日本人把地點選擇諾門坎,而不是選在當時的黑龍江附近,這樣打仗不是更加方便嗎?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雖然前蘇聯有自己的規劃,說接下來可能會花一定的功夫去整理一下自己的海軍部隊,但是事實上前蘇聯雖然經過兩個五年計劃,國家實力大幅增加,可這點兒實力要想負擔起,三個軍種的同時發展這有點兒不現實,因此只能重點發展空軍和陸軍,其中空軍和陸軍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增加他們的數量,比如說讓德中國人刷出來一大票超級飛行員的前蘇聯空軍,就是以數量多而著名。

    真的要打仗的話,在內陸地區打仗,前蘇聯可不會跟你靠海,等著你戰列艦的大炮轟到我頭上這種荒唐的事情發生,要打就要揚長補短不能夠用自己的短板跟你打,這一點,朱可夫心裡最清楚,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的作戰理念通常都是靠數量堆,因為它的優勢就在這裡,不用這個辦法的就是傻子!

    而日本的海軍主要活躍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想要跑到當時前蘇聯的地盤兒去搶奪海軍優勢,你首先得繞過蘇伊士運河或者是好望角,遠赴上萬公里,然後去跟人家打一次正面的硬碰硬的對決,你就不怕對馬海戰的雙方的身份調換一下嗎?

    況且日本人雖然說在明面上面工業實力可以和當時的歐美列強並列,但事實上大多數的基礎工業仍然還是有底子薄來形容,之所以會造成日本海軍這麼強大的概念,其原因就是當時的日本人叫大量的資源投入到海軍的建設裡面,以至於日本人的陸軍坦克,他的鐵皮薄的就像紙一樣,而當時的前蘇聯,紙面上面的工業實力已經達到世界第二,納粹德國吞下法國之後,其工業總產值才和當時的前蘇聯持平,而且這還不算在戰爭時期,前蘇聯調動自己國內一切力量發動工業產值的一個總數,所以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蘇聯個日本人打這個日本人是真的吃虧,就算是在偏遠的遠東地區,前蘇聯補給困難也照樣把你打的滿地找牙!

  • 4 # 榮華之武器堂

    而日本在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海軍擁有10艘戰列艦、10艘航空母艦、38艘巡洋艦、112艘驅逐艦和65艘潛艇。

  • 5 # 蕭中九歌

    我是九歌,給你不一樣的觀點。

    二戰期間:

    蘇聯海軍力量受制於地域環境限制,單輪發展壯大的可能性相比日本來說是比較低的。

    通過地圖,就可以看到蘇聯大部分國土位於寒帶、北溫帶。而且海岸線比較平滑,海岸線較平滑,意味著優良港口是比較少。

    而且在這一氣候帶上的邊海岸,而且封凍期也比較長。在這樣的地理環境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航道少,易被敵人偵測,容易造成軍情洩露。

    俄羅斯隊對晚清政府趁火打劫,蠻橫佔領了海參威,並把它發展為優良的軍港。也基於部分這樣的原因。作為一個陸地遼闊的大國也迫切需要一個優良的港口,海參威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相比於發展龐大規模的航母巡洋艦等大型海軍艦艇,蘇聯更傾向於發展核核潛艇。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蘇德戰爭爆發後,德國法西斯來自陸地上的進攻,上升成了蘇聯大的國家級戰略威脅。

    這樣的後果就是必須組建規模龐大的陸軍和空軍,以抵禦德中國人的進攻,軍費每年都是有限的。空軍和陸軍分去大頭,落到海軍的頭上自然就少了。

    日本與蘇聯的地理環境就剛好相反了。日本是一個島國,為海岸線曲折多優點,港口航道多且複雜,不容易被敵方監測,容易對軍事情報保密,

    也因為日本是島國的原因,這意味著它相當大的一部分資源,比如說石油、煤礦以及其他物資必須要從國外進口。為保證進口貿易的生命線,它勢必要發展規模龐大的海軍,來保障這條貿易線的安全。

    更為瘋狂的是在《甲午風雲》中【根據歷史事實拍攝】,日本用全國之力省吃儉喝從英國手上順走了本該賣個清政府的“吉野號”。【當時中國海軍軍費被慈禧挪去修園子了】。

    堂堂日本天皇,一頓飯吃一兩個米團。領導都如此,下面的人能不瘋狂嗎?

    在日本軍事力量序列中,海軍一直是拿大頭的。當時日本陸軍的坦克裝甲是全球最薄的,節省下來的鋼鐵都被拿去造軍艦了。從這你可以看出,日本對海軍的重視。

    俄羅斯則地大物博,境內石油、礦產資源豐富這意味著並不需要像日本一樣,發展規模龐大的海軍來維持自己的能源安全和貿易安全。

    日本命運相似的是英國。跟日本一樣,也是一個島國。為維繫它在全球殖民地的地位和統治秩序,及海外貿易安全。以全國之力以及海外殖民地的血肉為營養,建造了一艘世界力量最強的海軍,直到一戰後才逐漸衰落。

  • 6 # 南海海狼

    日本只需二十分之一海軍力量即可消滅蘇俄全部海軍,比如戰列艦1艘長門,航母2艘隼鷹龍驤,巡洋艦2艘高雄利根加幾艘驅逐艦護航,再配幾條潛艇及一條補給艦,那這個力量足可輕鬆教育俄中國人。

  • 7 # 銳止—ruizhi

    七分之一?不知道是否有什麼出處,還是總噸位數的對比結果,但肯定在二戰時雙方海軍沒有對壘。

    然而在四十年前的日俄戰爭時期,俄國的兩大海軍艦隊,太平洋艦隊和遠道而來的波羅的海艦隊,是被實力小於其的日本聯合艦隊徹徹底底消滅的了,輸的非常難看!在此之後,日本海軍拼命向英美看齊,並且發展了現代海軍之魂的航母;而蘇聯在二戰前還只是從設想開始向行動起步,連日俄戰爭時期還達不到。二戰之後,蘇聯海軍才真正進入了發展期。當時, 小日本如果能保證鋼鐵、石油物資來源,海軍說不定超越英美了,但失敗是一定的!

  • 8 # 紙上的宣仔

    蘇聯作為一個大陸國家,壓根就沒有大規模渡海作戰的需求,蘇聯的死敵德國就跟自己隔了幾個東歐國家,幹嘛要花大力氣建設海軍?反過來,德國對海軍的建設也沒有多上心,知道海上打不過英國,於是就造潛艇用狼群戰術玩玩破交作戰。其實二戰前蘇聯是有建設大海軍的夢想的,6萬噸級的蘇聯級戰列艦就是紅色海軍雄心壯志的體現,斯大林本人也非常喜歡這種代表了國力象徵的兵器。然而任何理想都要向現實低頭,蘇德戰爭爆發後,一切工業生產都要向陸軍和空軍傾斜,否則國家都保不住了。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就完全不一樣了。日軍作戰物件是美國和大英帝國,海軍不行連兵力都投送不出去,直接被人按在家裡揍,那還談啥其他的? 同樣道理還有英國、美國。英國作為老牌海上強國,就是因為它是島國,不得不依賴海軍。幾百年來英國的發跡就是靠著海軍的船堅炮利。而美國雖然地處美洲大陸,但是孤旋於歐洲大陸之外,相當於大孤島。所以美國對海軍的建設自然也是非常重視。

  • 9 # 開著皮卡打坦克

    因為蘇聯見過以來根本就沒怎麼發展過海軍啊,蘇聯的第一次大規模造艦計劃就被二戰打斷了,到二戰之後才重新開始。一個沒發展一個集舉國之力當然情況不同了嘍。

  • 10 # 山上的風

    小編認為二戰時期蘇聯的海軍力量加起來都打不過日本海軍力量的1/7,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來看看二戰時蘇聯海軍的情況。當時蘇聯下轄4個艦隊:即波羅的海紅旗艦隊,太平洋艦隊,黑海艦隊及北方艦隊。擁有兩艘戰列艦,兩艘巡洋艦,11艘驅逐艦,33艘潛艇,57艘掃雷艇,29艘大型魚雷快艇,75艘小型魚雷快艇軍航空兵擁有大概有近900架飛機。而日本海軍共有戰列艦12艘,航空母艦10艘,重巡洋艦20艘17艘輕巡洋艦,130艘驅逐艦共編為10個艦隊飛機1萬多架。雖然根據1922年鑑定的《華盛頓條約》來看,美,英,日,意,法的噸位分別為5:5:3:1.75:1.75,

    可到了二戰打起來時,這時的世界海軍力量對比看,日不落帝國名列第一,後起之秀米國居第二,日本是僅次於英美的第三大海軍大國,總噸位相當於美國的70%,而蘇聯在當時排在第七位,比德國海軍還要稍差些。

    如果僅從噸位上來看,蘇聯海軍在二戰中純屬就是一個擺樣子嚇人的軍事力量,就是因為當時蘇聯有廣袤的土地,2240多萬平方公里上連線著歐亞大陸,人口達1.8億。而日本是個四面被海洋包圍的島國,不算被侵佔的中國東南亞及北韓的面積的話,只有40萬平方公里不到,人口有7100萬。日本同時是一個資源十分貧乏,需要有個廣泛的大陸領地才能使國家獲跨空間的持續發展,這也是長久之計,在這種情況緊迫感下才促使了日本通過大力發展海軍力量,才能夠漂洋過海去侵佔別人的領土。而蘇聯則不需要靠海軍去佔別人的領士,即使是為了國家的安全獲取出海口,也是通過步兵來獲取的。最關鍵的一點,二戰當時是以陸戰為主,而且在二戰中,蘇日海軍還沒有交手過,所以這個比較也無從談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感覺當地美食為目的的旅行是一種怎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