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1)王夫之主張“習成而性與成”,反對“生而知之”、生來就善或惡的唯心主義先驗論,認為人的知識、才能和道德是後天學習的結果,從而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主張“學而知之”,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思結合,不應該將二者對立起來;
(2)王夫之堅決反對理學家們“存天理,滅人欲”的道德教育觀,他認為“理”與“欲”是統一的,不能一概地禁慾,要滿足人們正當、合理的欲求,但也不贊成縱欲,主張對人欲要進行適當的節制和引導,這種理欲統一、反對禁慾又主張節慾的思想,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和新興市民階層的需要,具有歷史進步意義;
(3)王夫之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著重力行實踐,即“教必著行”。教的知識,雖不能完全付諸行,但是教師必須要求學生努力實行,學以致用,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
(4)王夫之認為教學過程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邊活動過程,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具有不同作用,教師只起指引的作用,進德修業的工夫,則靠學生“自悟”。因此,他要求學生要勤奮自勉,也要求教師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否則,不可為師。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1)王夫之主張“習成而性與成”,反對“生而知之”、生來就善或惡的唯心主義先驗論,認為人的知識、才能和道德是後天學習的結果,從而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主張“學而知之”,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思結合,不應該將二者對立起來;
(2)王夫之堅決反對理學家們“存天理,滅人欲”的道德教育觀,他認為“理”與“欲”是統一的,不能一概地禁慾,要滿足人們正當、合理的欲求,但也不贊成縱欲,主張對人欲要進行適當的節制和引導,這種理欲統一、反對禁慾又主張節慾的思想,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和新興市民階層的需要,具有歷史進步意義;
(3)王夫之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著重力行實踐,即“教必著行”。教的知識,雖不能完全付諸行,但是教師必須要求學生努力實行,學以致用,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
(4)王夫之認為教學過程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邊活動過程,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具有不同作用,教師只起指引的作用,進德修業的工夫,則靠學生“自悟”。因此,他要求學生要勤奮自勉,也要求教師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否則,不可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