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全部
人生有八苦
生總是苦樂參半,知其樂,忘其苦。明其心,苦其志。追其型,忘其意。所說,所想,所做,所為,所用,所棄,所喜,所怨,所憂,所慮。
皆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發。那麼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生老病死,愛恨情仇,悲歡離合,陰晴圓缺,坎坷迷離,傷痛落失,眾叛親離,流離失所,凡此種種都為苦之表象。
糾其根源與禪說不近相同,看看佛教所說的人生八苦,了解人之痛苦之源。
人生第一苦——生苦
現實世界是痛苦的,我們生活在在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生生死死,何時盡?痛苦源於本身,痛苦源於活著。所以人生下來的第一聲就是大聲的哭泣。
人生第二苦——老苦
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美麗的想念都將削隱於日漸深刻的皺紋。活的同時,已經死了。人得本體隨時都是在新生和死去。相對與昨天來說你已經老了,生息代謝的變化人怎麼能控制呢?
人生第三苦——病苦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顛沛於殘酷的現實之中,有誰能保證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穀雜糧那有不生病的,隨時的病痛讓人飽受病之苦。
人生第四苦——死苦
死亡也許並無所謂痛苦,死亡的事實給活著的人帶來的恐懼遠遠超過死亡本身。死亡是新生的開始,輪回是下一個生命體的誕生,但死時的留戀是痛苦的。
人生第五苦——愛別離苦
愛是追求融合克服分裂的表現,愛上帝是追求精神的統一,愛情人是追求生命的統一。但愛的本身包含的痛苦是人所共知得,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人生第六苦——求不得苦
人的欲望不能與欲望的對象聚合為一體,欲望就象拉長的橡皮筋找不到掛靠的地方就會彈回來打中自己,痛苦。追求著痛苦著,同時也在失去著。
人生第七苦——怨憎會苦
當愛不能彌合時,就會用感性方式來實現——怨恨,所有外在的怨恨都會被反彈而傷及自己,所有內在的怨恨都會傷及別人。貪戀、私欲為痛苦之源。
人生第八苦——五陰熾盛苦
人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遇到的、感受到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假象,就會迷失自我,陷入痛苦。世人常常為表象所迷惑,因而深陷其中。
擴展資料:
八苦出處
編輯
八苦乃眾生輪回六道所受之八種苦果,為四諦中苦諦之主要內容。
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會苦。七愛別離苦。八五受陰苦。汝等當知。此八種苦。及有漏法。以逼迫故。
諦實是苦。集諦者。無明及愛。能為八苦而作因本。當知此集。諦是苦因。滅諦者。無明愛滅絕於苦因。當知此滅。諦實是滅。道諦者。八正道。
一正見。二正念。三正思惟。四正業。五正精進。六正語。七正命。八正定。此八法者。諦是聖道。若人精勤。觀此四法。速離生死。到解脫處。汝等比丘。若於此法。已究竟者。亦當精勤為他解說。
一曰生苦,誕生之痛苦也;
二曰老苦,老年之痛苦也;
三曰病苦,疾病之痛苦也;
四曰死苦,死亡之痛苦也;
五曰怨憎會苦,“所不愛者而共聚集”也。(《大涅盤經-第十二》)
六曰愛別離苦,不由己與所愛之人之事離別之痛苦也;(《大涅盤經-第十二》雲:“何等為愛別離苦?所愛之物破壞離散。”)
七曰求不得苦,有所欲求而不得滿足也。(《大涅盤經-第十二》雲:“求不得苦,復有二種:一者所希望處,求不能得;二者多役功力,不得果報。”)
八曰五盛陰苦,由色、受、想、行、識五種因素組成,生滅變化無常,盛滿各種身心痛苦也。(《大涅盤經-第十二》雲:“何等名為五盛陰苦,......生苦,老苦,痛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
(一)生苦,有五種,
1)受胎,謂識託母胎之時,在母腹中窄隘不淨。
2)種子,謂識託父母遺體,其識種子隨母氣息出入,不得自在。
3)增長,謂在母腹中,經十月日,內熱煎煮,身形漸成,住在生髒之下,熟髒之上,間夾如獄。
4)出胎,謂初生下,有冷風、熱風吹身及衣服等物觸體,肌膚柔嫩,如被物刺。
5)種類,謂人品有富貴貧賤,相貌有殘缺妍醜等。
(二)老苦,有二種,
1)增長,謂從少至壯,從壯至衰,氣力羸少,動止不寧。
2)滅壞,謂盛去衰來,精神耗減,其命日促,漸至朽壞。
(三)病苦,有二種,
1)身病,謂四大不調,疾病交攻。如地大不調,舉身沉重;風大不調,舉身倔強;水大不調,舉身胖腫;火大不調,舉身蒸熱。
2)心病,謂心懷苦惱,憂切悲哀。
(四)死苦,有二種,
1)病死,謂因疾病壽盡而死。
2)外緣,謂或遇惡緣或遭水火等難而死。
(五)愛別離苦
謂常所親愛之人,乖違離散不得共處。
(六)怨憎會苦,
謂常所怨仇憎惡之人,本求遠離,而反集聚。
(七)求不得苦,
謂世間一切事物,心所愛樂者,求之而不能得。
(八)五陰盛苦,
五陰,即色受想行識。陰,蓋覆之義,謂能蓋覆真性,不令顯發。盛,熾盛、容受等義,謂前生老病死等眾苦聚集,故稱五陰盛苦。
“五盛陰”也作“五陰盛”,“五陰”即“五蘊”,是佛教所說的構成眾生身體的五種要素:色(相當於物質)、受(感受)、想(表象、知覺)、行(意志)、識(精神的總體),色指身,受想行識指心,五陰就是人的身心。
這八苦可以分為二類:第一類是生老病死,這是人生的自然過程之苦;第二類是憂悲惱、怨憎會、恩愛別離和所欲不得,這是主觀願望所不得滿足之苦。
最後歸結為“五盛陰”,“五盛陰”指對人生的愛戀與追求,以此為苦,說明人的存在本身為苦。這樣,苦就具備了普遍的性格,凡是有生命的個人,苦都是在所難免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八苦
展開全部
人生有八苦
生總是苦樂參半,知其樂,忘其苦。明其心,苦其志。追其型,忘其意。所說,所想,所做,所為,所用,所棄,所喜,所怨,所憂,所慮。
皆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發。那麼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生老病死,愛恨情仇,悲歡離合,陰晴圓缺,坎坷迷離,傷痛落失,眾叛親離,流離失所,凡此種種都為苦之表象。
糾其根源與禪說不近相同,看看佛教所說的人生八苦,了解人之痛苦之源。
人生第一苦——生苦
現實世界是痛苦的,我們生活在在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生生死死,何時盡?痛苦源於本身,痛苦源於活著。所以人生下來的第一聲就是大聲的哭泣。
人生第二苦——老苦
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美麗的想念都將削隱於日漸深刻的皺紋。活的同時,已經死了。人得本體隨時都是在新生和死去。相對與昨天來說你已經老了,生息代謝的變化人怎麼能控制呢?
人生第三苦——病苦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顛沛於殘酷的現實之中,有誰能保證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穀雜糧那有不生病的,隨時的病痛讓人飽受病之苦。
人生第四苦——死苦
死亡也許並無所謂痛苦,死亡的事實給活著的人帶來的恐懼遠遠超過死亡本身。死亡是新生的開始,輪回是下一個生命體的誕生,但死時的留戀是痛苦的。
人生第五苦——愛別離苦
愛是追求融合克服分裂的表現,愛上帝是追求精神的統一,愛情人是追求生命的統一。但愛的本身包含的痛苦是人所共知得,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人生第六苦——求不得苦
人的欲望不能與欲望的對象聚合為一體,欲望就象拉長的橡皮筋找不到掛靠的地方就會彈回來打中自己,痛苦。追求著痛苦著,同時也在失去著。
人生第七苦——怨憎會苦
當愛不能彌合時,就會用感性方式來實現——怨恨,所有外在的怨恨都會被反彈而傷及自己,所有內在的怨恨都會傷及別人。貪戀、私欲為痛苦之源。
人生第八苦——五陰熾盛苦
人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遇到的、感受到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假象,就會迷失自我,陷入痛苦。世人常常為表象所迷惑,因而深陷其中。
擴展資料:
八苦出處
編輯
八苦乃眾生輪回六道所受之八種苦果,為四諦中苦諦之主要內容。
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會苦。七愛別離苦。八五受陰苦。汝等當知。此八種苦。及有漏法。以逼迫故。
諦實是苦。集諦者。無明及愛。能為八苦而作因本。當知此集。諦是苦因。滅諦者。無明愛滅絕於苦因。當知此滅。諦實是滅。道諦者。八正道。
一正見。二正念。三正思惟。四正業。五正精進。六正語。七正命。八正定。此八法者。諦是聖道。若人精勤。觀此四法。速離生死。到解脫處。汝等比丘。若於此法。已究竟者。亦當精勤為他解說。
一曰生苦,誕生之痛苦也;
二曰老苦,老年之痛苦也;
三曰病苦,疾病之痛苦也;
四曰死苦,死亡之痛苦也;
五曰怨憎會苦,“所不愛者而共聚集”也。(《大涅盤經-第十二》)
六曰愛別離苦,不由己與所愛之人之事離別之痛苦也;(《大涅盤經-第十二》雲:“何等為愛別離苦?所愛之物破壞離散。”)
七曰求不得苦,有所欲求而不得滿足也。(《大涅盤經-第十二》雲:“求不得苦,復有二種:一者所希望處,求不能得;二者多役功力,不得果報。”)
八曰五盛陰苦,由色、受、想、行、識五種因素組成,生滅變化無常,盛滿各種身心痛苦也。(《大涅盤經-第十二》雲:“何等名為五盛陰苦,......生苦,老苦,痛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
(一)生苦,有五種,
1)受胎,謂識託母胎之時,在母腹中窄隘不淨。
2)種子,謂識託父母遺體,其識種子隨母氣息出入,不得自在。
3)增長,謂在母腹中,經十月日,內熱煎煮,身形漸成,住在生髒之下,熟髒之上,間夾如獄。
4)出胎,謂初生下,有冷風、熱風吹身及衣服等物觸體,肌膚柔嫩,如被物刺。
5)種類,謂人品有富貴貧賤,相貌有殘缺妍醜等。
(二)老苦,有二種,
1)增長,謂從少至壯,從壯至衰,氣力羸少,動止不寧。
2)滅壞,謂盛去衰來,精神耗減,其命日促,漸至朽壞。
(三)病苦,有二種,
1)身病,謂四大不調,疾病交攻。如地大不調,舉身沉重;風大不調,舉身倔強;水大不調,舉身胖腫;火大不調,舉身蒸熱。
2)心病,謂心懷苦惱,憂切悲哀。
(四)死苦,有二種,
1)病死,謂因疾病壽盡而死。
2)外緣,謂或遇惡緣或遭水火等難而死。
(五)愛別離苦
謂常所親愛之人,乖違離散不得共處。
(六)怨憎會苦,
謂常所怨仇憎惡之人,本求遠離,而反集聚。
(七)求不得苦,
謂世間一切事物,心所愛樂者,求之而不能得。
(八)五陰盛苦,
五陰,即色受想行識。陰,蓋覆之義,謂能蓋覆真性,不令顯發。盛,熾盛、容受等義,謂前生老病死等眾苦聚集,故稱五陰盛苦。
“五盛陰”也作“五陰盛”,“五陰”即“五蘊”,是佛教所說的構成眾生身體的五種要素:色(相當於物質)、受(感受)、想(表象、知覺)、行(意志)、識(精神的總體),色指身,受想行識指心,五陰就是人的身心。
這八苦可以分為二類:第一類是生老病死,這是人生的自然過程之苦;第二類是憂悲惱、怨憎會、恩愛別離和所欲不得,這是主觀願望所不得滿足之苦。
最後歸結為“五盛陰”,“五盛陰”指對人生的愛戀與追求,以此為苦,說明人的存在本身為苦。這樣,苦就具備了普遍的性格,凡是有生命的個人,苦都是在所難免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