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1
回覆列表
  • 1 # 小伊評科技

    不知道題主所說的成本是指什麼樣的成本?因為手機的成本根據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

    其中顯性成本比較好理解,基本上就是手機的硬體成本(BOM成本),這部分的成本是比較好估算的,很多比較專業的統計機構都可以給出較為準確的答案,因為企業的採購都是有底單的,那麼只需要根據採購數量和總價,然後計算出單體的成本就可以了。

    另外還可以在這裡告訴大家,所有5000檔手機的BOM成本一般都在2000-3000元左右,譬如iPhoneX的BOM成本是2653元人民幣;小米10 12+256G(售價4699元)的BOM成本大概在3000元左右。而華為Mate系列的BOM成本也基本上是在3000元左右。

    這裡,我們以華為Mate30Pro為例。

    根據專業拆機機構Tech Insights(市面上絕大多數BOM成本資訊均來自此機構)的資料來看,華為Mate30Pro的BOM成本大概在395.7美元,根據當時的匯率來看摺合人民幣大約是2800元人民幣左右,基本上和iPhoneX差不多。

    華為Mate30Pro BOM清單表

    看到這,想必會有人覺得華為Mate系列真是暴利啊,毛利率竟然可以達到120%多,那麼事情真的是這樣麼?當然不是。

    因為任何一款手機的成本除了像BOM成本這種顯性成本之外還有很多的隱形成本,這種隱形成本有些時候甚至要高於顯性成本。

    手機的隱形成本主要包括如下幾點:研發成本,開模成本,測試成本,推廣宣傳成本等等,這些成本支出每一項都不是小數目,尤其是研發成本絕對是大頭。

    而這些成本最終都要分攤到手機上面,手機賣的越多,分攤到每一個手機上的隱形成本就越低,反之則越高。

    我們就以麒麟990為例,假設麒麟990的研發成本是一億元人民幣,那麼如果搭載麒麟990的華為Mate30最終只賣出了一臺,那麼對於華為來說分攤在這款手機中的隱形成本就是一億元;那麼如果賣出10臺,那麼這部分成本就是一千萬元,以此類推。也就是說,隱形成本會隨著銷售數量的不同而動態的變化,賣的越多其分攤的研發成本就會降低。

    再說回到華為Mate系列手機上,作為華為的年度旗艦,Mate系列的每一代基本上都會首發一些市面上根本沒有的功能或者配置,譬如全新一代的麒麟晶片,瀑布屏,定製的Senser等等,這些需要定製的零部件所需要投入的隱形成本會非常高,因為沒有其他機型來幫你分攤成本。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華為Mate系列的隱形成本是遠高於小米的手機,因為小米的所選用的基本上選用的都是成熟的配件,其所需付出的隱藏成本相對會低得多。

    總的來說,如果算上隱形成本的話,華為Mate系列的綜合成本應該在4500元左右,已經算是一個更高的水準了。

    End 希望可以幫到你

  • 2 # 天高雲淡風輕46267356

    最煩這種弱智問題。一個產品最終面世,從設計開始,歷經生產、庫存、運輸、銷售、售後服務等等,每個環節都需要不菲成本。怎麼會弱智到只拿生產成本說事?

    我很想反問一下:請你告訴我:齊白石和徐悲鴻的畫,成本是多少?

  • 3 # 小青年Eric

    用簡單的話說不平凡的網際網路科技----網際網路雲科技

    華為五大系列按照定位從高到低分別是:mate系列、P系列、麥芒系列、nova系列、暢享系列。華為mate作為華為的高階手機,自然成本價格也不會低很多。

    華為mate系列的手機成本

    有網友在微博上曝光過華為Mate 8的生產成本,經過仔細核算得出華為Mate 8的生產成本為1740元。其中,最貴的是觸控屏,成本達到了550元,而主機板則為530元,電池蓋為380元,主攝像頭為180元,前置鏡頭為50元,耳機20元以及30元的充電器資料線等等。此外,該網友還表示以上成本略比實際成本高,抵消包裝,矽膠,螺絲等價格,這意味著華為Mate 8的生產成本至少會在1700元左右。

    華為高階機註定價格高

    儘管這個價格聽上去與該機傳出的價格相比,似乎存在巨大的利潤空間,但按照業界的普遍看法,一部手機的總成本應該包括營銷成本,設計成本,研發成本以及庫存管理和其他成本等多項內容。所以如果該機的生產成本達到了1700元左右的話,那麼華為Mate 8的價格不會很親民,甚至高配版的價格會達到4000元以上。

    用簡單的話說不平凡的網際網路科技----網際網路雲科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租的房,冰箱壞了,維修費用該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