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直有個疑惑,對於大家族來說家族利益最重要,袁氏佈局都是按照朝中高官,在野地方大員的佈局,保障家族利益最大化。為何袁紹、袁術不顧董卓示好,無視朝中袁氏,執意反董,導致家族利益大損。

49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畫中人

    東漢時期,汝南袁氏和華陰楊氏是當時唯二的四世三公之家,家族枝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袁紹高祖父袁安為漢章帝時司徒、曾祖父袁敞為漢安帝時司空、祖父袁湯為漢桓帝時太尉、其父袁逢為漢獻帝時司空、其叔父袁隗為漢獻帝時司徒。家族四代中出了五位擔任三公職位的人,可謂簪纓世胄。

    董卓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穎,隴西郡臨洮縣(今甘肅岷縣)人。東漢末年獻帝時軍閥、權臣,官至太師,封郿侯。於桓帝末年先後擔任幷州刺史,河東太守,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勢弱佔據京城,廢少帝立漢獻帝並挾持號令,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

    司徒王允設反間計,挑撥董卓大將呂布殺死董卓,結果成功。初平三年(192年),董卓為其親信呂布所殺。

    袁紹、袁術為何不顧朝中袁氏而反董卓導致袁魁被滅門,袁氏勢力大損?

    袁紹和袁術得到了傳國玉璽,他倆本身就是非常狂妄自大的人,皇帝誰不想當?拿到傳國玉璽還不趕緊稱帝。他們根本沒有考慮過,此時小皇帝還在董卓手裡,自己的家族還在董卓手裡。他們沒有曹操老謀深算,還要硬著頭皮稱帝。

    董卓有一名猛將呂布,還有攜天子以令諸侯的底牌。雖然說皇帝還在位,但是他其實已經沒有什麼權利了,整整就是一個傀儡,被董卓隨意操控。但是隻要你是大家族,你就不能跟著自己軍閥亂混。你只能讓自己家族的人去管理軍閥,而自己的老本家要是也對皇帝不敬,道義上說不去,很有可能就會被群起而攻之。

    最重要的是董卓的行徑是沒有前途的,所以袁紹寧願得罪董卓,放棄袁氏根基,自己另謀發展,興許還有一絲作為。

  • 2 # 世界史圖鑑

    袁紹,這個人其實是漢末三國曆史開端的關鍵人物,只不過很多人把他給忽略了。在三國演義當中袁紹的形象漏洞百出,袁紹四世三公是家族中的長子,但卻不是嫡長子,而且袁紹也有自己的野心,所以在中央政權內鬥的過程當中,袁紹並沒有起到好作用。他甚至將當時的國家和自己家族的人員都算計進來,袁紹其實很有才能,早年就依靠家族的名聲進入中央曾參與黨錮之禍,而且大量結交黨人從事地下政治活動,這在當時的長輩看來不僅沒有前途,反而還會惹火燒身,所以對袁紹這個後輩比較費心,而且也不願意管他,儘量疏遠。

    但是袁紹根本沒有把自己家族的這些趨炎附勢者當回事,當黃巾起義爆發以後,以此為契機成為大將軍何進的幕僚。由於袁紹四世三公背景很強,再加上相貌出眾,又有一定能力所以袁紹很快成為何進手下的紅人。袁紹也藉著這一機會實施了自己的計劃,首先第一點就是殺盡宦官,第二點就是召董卓入京,可以說這兩大政治事件都是袁紹少出的主意。但是這勢必會引起外戚與宦官之間矛盾的爆發,而且事後也證明所言非虛。宦官狗急跳牆,搶先誅殺外戚何進,而袁紹隨即攻破城門,將宦官集團一網打盡。

    如此糾纏整個東漢大半時間的外戚宦官集團的鬥爭 因袁紹而告一段落。到此為止,總的來看袁紹算得上是東漢的功臣,但是之後的表現卻值得商榷了。當時朝廷上的三大支柱皇帝外戚和宦官折了兩個,皇帝又年紀尚小所以巨大的權力真空也導致世族階級之間的相互競爭。原本袁紹認為自己就是諸弟子當中最具實力的哪一個,所以掌握中央政權必然是自己。但是董卓隨即入京,並不按常理出牌,而是想要一家獨斷,掌控整個中央政府的統治權。這也是為何第一個敢在朝堂之上反對董卓的人不是曹操不是文武重臣,而是袁紹,因為董卓搶了自己的位置,而且在家族內部袁紹的弟弟袁術其實比他更正統。

    雖然袁術比他小,但卻是嫡母所生之子,其家世比他更為純正,而袁紹又與自己的長輩們合不來,都看好袁術,所以最終袁紹討伐董卓之時,袁紹也並沒有為自己還在朝中擔任官職的長輩們考慮,甚至故意不考慮他們。而袁紹反對董卓也直接導致袁氏在中央政府的這些長輩被董卓一網打盡,由此袁紹掌握了整個家族。同時在政治方面自己又是諸侯聯盟的盟主,雖然董卓這一步失算了,但是在討伐董卓的道路上袁紹又是當時世家大族的最大贏家。

    在討伐董卓以後雖然諸侯聯軍失敗,但是袁紹並沒有任何損傷,反而大肆擴軍侵佔其他州郡領土,在漢末三國之初就坐擁冀青幽並四個州,更主要的是在之前討伐董卓的過程當中出力最多的孫堅和曹操因為戰敗而實力受損,因此北方就是袁紹的天下,可以說在氏族統治之下的東漢,袁紹將氏族內部的鬥爭以及朝堂鬥爭演繹的淋漓盡致。不僅自己做了家主,還結束了纏繞東漢的宦官和外戚問題,雖然原本想要掌握政權的袁紹被董卓搶先,但隨後組織聯盟迅速成為當時實力最大的軍閥。

  • 3 # 李杜文

    不反董卓,屈服或者投靠董卓,是對袁氏四世經營的摧毀性破。

    袁氏滅門,是意外。

    袁家被滅門,是個意外,董卓之殘忍,對天下所有人都無所顧忌。管你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照殺不誤。

    投靠董卓,失人心

    董卓是西涼人,生性殘忍,嗜殺。這個幾乎憑藉一己之力摧毀了漢室江山的暴徒,袁紹和袁術如果屈服投靠了,讓天下人怎麼看,讓士大夫們怎麼評論?

    侍中周毖、城門校尉伍瓊、議郎何顒等,皆名士也,卓信之,而陰為紹。

    比如周毖、伍瓊、何顒等人都是名士,就是因為袁紹硬氣,才佩服佩服,暗地裡偷偷給袁紹傳遞情報,替他說好話。

    袁紹袁術其人

    袁家四世三公,袁紹雖然是庶出,但是長得英俊威武,而且禮賢下士,特別受到士大夫們的信任和親睞。

    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

    再看袁術,袁術也不是普通人。

    以俠氣聞。

    袁術的特點是豪邁講義氣,可見也是一個深受士大夫們欣賞的貴公子。

    袁紹袁術這兩兄弟,作為四世三公出身的大人物,一定不會輕易背棄當時士大夫們對他們的歸附和信任,所以必須反董。

    袁紹袁術的野心

    袁術的野心大家都知道,三國時代第一個稱帝的出頭椽子。一個夢想著做皇帝的人,怎麼會在乎家人的安危?

    再說袁紹,有沒有稱帝的野心?有,至少他沒把漢朝的皇帝當回事,擅行廢立之事,要把劉虞立為帝,但是劉虞慫了沒答應。

    同時,袁紹也想模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紹悔,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太祖拒之。

    同樣道理,一個對做皇帝有野心的人,怎麼可能會在乎家人的安危,只顧著自己逃命,佔據道德高地,然後征討天下,滿足私慾。

  • 4 # 新城鎮居民

    史書記載,袁魁是袁縫的弟弟,袁紹和袁術的哥哥,官居太傅高位。二袁起兵反董,董卓怕袁魁跟兩個侄子裡應外合因而滿門誅殺。

    所謂“孝治天下者不絕人之親,仁施四海者不絕人之嗣”,董卓生性凶殘,荒淫無度,二袁起兵反董應該能意識到袁魁極有可能被害。然而即便如此,二袁還是起兵了,這其中當然有他的原因。

    (凶殘暴戾的董卓)

    1.漢代相傳已有四百餘年,漢室正統深入人心,同樣也深入袁紹,袁術的心。要說後來自己想當皇帝也是在群雄割據,人人自立山頭的時候了,就但是而言應該還沒這種念頭。董卓惑亂京師,二袁自己想當皇帝這顯然不合邏輯,應當予以剿滅才是正解。

    董卓惑亂京師,天子蒙塵,朝廷上下官員都是痛恨董卓的。有人辭官歸隱,有人意圖行刺,也有人興兵討伐,天下人在以各自的方式反抗董卓。

    二袁依靠自己“四世三公”的名聲招募天下有識之士反抗董卓既是民心所向,又是順應社會發展趨勢。

    所以說二袁起兵是迎合了當時的“大環境”,國家利益大於個人利益,先有國再有家這些思想深入人心,二袁如此做不但不會有人指責,還會受世人所稱讚。

    (袁紹起兵討伐董卓,出任盟軍總司令)

    2.我們知道自桓帝靈帝開始,外戚宦官專權,賣官鬻爵成風,有錢就能做官。比方講曹操父親曹嵩這個太尉就是花錢買來的,買的只是爵位並無實權,實權在外戚宦官手裡。

    同樣的,二袁起兵這會兒實權都在董卓手裡,袁魁這個太傅不過是個虛職,位高無權。

    因此,死一個袁魁並不會損失自身實力,招募兵馬拉攏人心靠的是“四世三公”的名聲和祖上積攢的財富。

    (董卓“廢少立獻”)

    3.董卓廢少帝為弘農王,改立陳留王為帝。在朝廷扶植嫡系,排除異己。如此下去,久而久之必然會篡漢自立。

    董卓的行為嚴重損害了袁氏家族的既得利益。袁氏家族“四世三公”這是東漢朝廷封的,東漢朝廷如果滅了那袁氏家族這個前朝的“四世三公”自然也就作廢了。我想這也是主要原因。

    總結,董卓惑亂朝綱廢行為嚴重威脅東漢朝廷,而袁氏家族又是東漢朝廷的“大紅人”,觸及了袁氏家族根本利益,因此必然不計一切代價起兵反董。

  • 5 # 何郃翮

    就話題展開了聊聊,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時候,袁術確實沒什麼建樹,而且兩兄弟尚未翻臉,算為一家人,所以今天重點說袁紹。

    袁紹可是苗根正紅的貴公子。袁家四世三公,而且袁紹自己也比較有才:

    袁紹生而孤,幼為郎,容貌端正,威儀進止,動見仿效。弱冠除復陽長,有清能名。

    時代方面:

    東漢末年,宦官專政,迫害黨人(官僚士大夫和太學生),而袁紹則和一些人組建了一個反對宦官的小團隊,成員包括張邈、何顒等名士,也包括曹操等年少有為頗有俠士風範之人。

    後來,黃巾叛亂,何進任大將軍,袁紹入仕,何進作為外戚貴顯,對宦官專政不滿,而剛好袁紹有意借何進之力除掉宦官,他們兩個算是一拍即合,而且袁家四世三公門第顯赫,所以何進很器重袁紹。後來組建西園八校尉,雖然名義上是蹇碩為boss,但是實際的精神(特別是對於反宦官派)領袖應為袁紹,其他的人鮑鴻、曹操、趙融、馮芳、夏牟、淳于瓊。

    《後漢書》:進素知中官天下所疾,兼忿蹇碩圖己,及秉朝政,陰規誅之。袁紹亦素有謀,因進親客張津勸之曰:“黃門常侍權重日久,又與長樂太后專通姦利,將軍宜更清選賢良,整齊天下,為國家除患。”進然其言。又以 袁氏累世寵貴,海內所歸,而紹素善養士,能得豪傑用,其從弟慮賁中郎將術亦尚氣俠,故並厚待之。因復博徵智謀之士逄紀、何顒、荀攸等,與同腹心。

    《後漢書》:后辟大將軍何進掾,為侍御史、虎賁中郎將。中平五年,初置西園八校尉,以紹為佐軍校尉。

    後來,袁紹等人準備使用兵變來實現目的,只不過何進行事不果斷,結果事情敗露,身亡。袁紹等人為何進報仇,起兵進攻,殺盡宦官。

    須知,在這時袁紹已經是司隸校尉了,司隸校尉是東漢末期政權中樞裡舉足輕重的角色,李傕專政時也自領司隸校尉,曹操在奪取大權後,也領司隸校尉以自重。

    《後漢書》:進意更狐疑。紹懼進變計,乃脅之曰:“交構已成,形勢已露,事留變生,將軍復欲何 待,而不早決之乎?” 進於是以紹為司隸校尉,假節,專命擊斷;從事中郎 王允為河南尹。紹使洛陽方略武吏司察宦者,而促董卓等使馳驛上,欲進兵平樂觀。

    《後漢書》:頃之,卓議欲廢立,謂紹曰:“天下之主,宜得賢明,每念靈帝,令人憤毒。董侯似可,今當立之。”紹曰:“今上富於春秋,未有不善宣於天下。若公違禮任情,廢嫡立庶,恐眾議未安。”卓案劍吆紹曰:“豎子敢然!天下之事,豈不在我?我欲為之,誰敢不從!”紹詭對曰:“此國之大事,請出與太傅議之”。卓復言“劉氏種不足復遺。” 紹勃然曰:“天下健者,豈惟董公!”橫刀長揖徑出。懸節於上東門,而奔冀州。而袁紹的渤海太守只是董卓為了控制袁紹的手段而已。

    後來董卓越來越沒譜,擅行廢立和種種暴行,引起了官僚士大夫的憤恨,他所任命的關東牧守也都反對他。各地討伐董卓的呼聲日益高漲。而因為袁紹的家世地位,以及誅滅宦官之功和不與董卓合作的舉動,使得他成為最合適最有號召力的人。

  • 6 # 謝師說數字

    袁氏家族在當時為四世三公,北方最大的勢力,也是士族首領,當時為了爭取權勢,進入中央領導層,經歷了兩次士族與外戚,內宮之爭的黨固。導致社會動盪,黃巾起義,皇權旁落,士族崛起,後來的士族爭鬥證明,董卓關東滅之後,士族門閥為代表的司馬家,曹氏掌權。後來,王與馬共天下,隋朝的關隴無不代表士族的影響,尤其是明代黨爭,士族文人導致皇權無法控制地方。到清朝八旗才加強了中央集權,無非就是地方士族為了利益關係不惜犧牲國家,甚至某個家族。達到自己的統治目的。

  • 7 # 緈諨and詠遠

    各地諸侯都開始反對董卓,而袁術,袁紹四世三公不去結盟會不會這麼一份大蛋糕被別的諸侯分了。袁紹當是又是第一諸侯。袁術參盟又是看不慣袁紹四世三公身份不正統。可惜袁公路家底不如人家還要力爭!!!袁槐的被滅門對袁氏的影響遠遠他的利益。

  • 8 # 老夥計162720415

    董卓進朝袁氏朝勢將失盡,如不反平一擊坐以待斃袁氏家族將滅。袁紹袁述考慮於其被董卓壓制治死,不如奮起一搏有如路,那顧家中老幼?

  • 9 # 世界歷史唯物觀

    當年袁紹和袁術反董卓,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當時的割據態勢已經漸漸在形成,所有諸侯都想將勢力最大的董卓先消滅掉。

    因為對於當時的諸侯來說,誰手裡有兵才算是王,所以對於這種世族力量,他們認為也是無足輕重的。

    且在當時雖說袁氏一門大多在朝為官,可是偏偏屬於被董卓裹挾的存在,也就說要想繼續榮華富貴,就得順著董卓。

    因為對於袁紹來說,他是不認可董卓的地位的,他同其他諸侯都是認為董卓是竊取了朝中大權。

    這種草包占據高位,任由那個諸侯都會有不滿和想法,所以才會有了後來的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

    即便是後來袁術稱帝,袁紹選擇的策略也是坐等其滅亡,甚至中途還在考慮能不能趁機撈一把。

    由此可見在亂世中,什麼都是虛的,只有地盤和手中的兵權是實的。沒有這兩樣,一家之榮華富貴都保證不了。

  • 10 # 青史回聲

    袁紹、袁術為何不顧朝中袁氏而反董卓,最終導致袁家被滅門、袁氏勢力大損?

    其實這說來就話長了。袁紹可以是反董的第一人,是反董的先行者,早在董卓進京之前,他就堅決向大將軍何進反對不能將董卓召入進京。可是何進沒有聽進去,最後被十常侍所殺,而董卓也在這時順利入京。

    而作為家主的袁隗更是旗幟鮮明地同意了董卓的廢立提案,還親自參與了進去,只有袁基和袁術態度未明,過了一段時間,袁術尋了一個由頭逃出了洛陽。

    按道理,袁隗是支援董卓,最後為什麼慘遭滅門呢?

    至於為什麼袁紹沒有通知袁隗等人離開,我以為應該是兩人政見不和。袁紹本來就是因為反對董卓廢立而離開的,而袁氏家主袁隗卻支援,甚至參與了廢立。很明顯,兩人沒有共同的政治目標,可以說在袁紹洛陽的時候,兩人就已經決裂了。

    所以說,袁紹決心反董之時,已經不在乎袁隗等人是否會遭到董卓的報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再窮不能教育這話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