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旗桿石其實是功名旗桿的旗桿夾,是兩塊條石豎立組成,條石規格為:×面寬12厘米×總高1900厘米,條石埋入地下50厘米,露出地面上的條石各開兩個通孔,在清康熙之前的旗桿石上孔為12.5×7.5厘米的長方孔,下孔為9×9厘米的菱形孔,兩孔中心相距85厘米;在清康熙之後的旗桿石上孔為9×9厘米的菱形孔,下孔直徑為10厘米的圓孔,兩孔中心相距65厘米;兩條旗桿石相距約33.5厘米。
旗桿選用約大於33厘米大口徑的杉木,高度達十幾米,旗桿的下半部開鑿有兩個孔,與旗桿夾的孔相一致,用硬質雜木做成的銷將旗桿與旗桿夾連接起來。
功名旗桿的主人署名則在旗桿夾的正面體現,左邊條石上彫刻主人得功名的時間,右邊條石上鑿刻主人獲得具體功名。功名高低在旗桿上除了在旗桿上端區別外,還與旗桿底部的礎石有關。據村耆模糊回憶,旗桿底部都有磐石墊底,舉人、進士無需再墊礎石,而貢生等則需在磐石上加一塊圓礎石。
功名旗桿石其實是功名旗桿的旗桿夾,是兩塊條石豎立組成,條石規格為:×面寬12厘米×總高1900厘米,條石埋入地下50厘米,露出地面上的條石各開兩個通孔,在清康熙之前的旗桿石上孔為12.5×7.5厘米的長方孔,下孔為9×9厘米的菱形孔,兩孔中心相距85厘米;在清康熙之後的旗桿石上孔為9×9厘米的菱形孔,下孔直徑為10厘米的圓孔,兩孔中心相距65厘米;兩條旗桿石相距約33.5厘米。
旗桿選用約大於33厘米大口徑的杉木,高度達十幾米,旗桿的下半部開鑿有兩個孔,與旗桿夾的孔相一致,用硬質雜木做成的銷將旗桿與旗桿夾連接起來。
功名旗桿的主人署名則在旗桿夾的正面體現,左邊條石上彫刻主人得功名的時間,右邊條石上鑿刻主人獲得具體功名。功名高低在旗桿上除了在旗桿上端區別外,還與旗桿底部的礎石有關。據村耆模糊回憶,旗桿底部都有磐石墊底,舉人、進士無需再墊礎石,而貢生等則需在磐石上加一塊圓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