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湖小曉生
-
2 # 不抽菸不喝酒的小尨尨
馮保在太監裡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
張馮二人的政治結盟,可以從雙方各自的角度來進行解讀:
首先,從張居正的角度來看,隆慶末年的政治局勢對他來說是不容樂觀的。其時高拱擔任內閣首輔,張居正任次輔。高拱其人,氣量狹窄,“性強直自遂,頗快恩怨”[30],他驕傲獨斷,不把張居正等其他閣臣放在眼裡,“不能藏蓄需忍,有所忤,觸之立碎,每張目怒視,惡聲繼之,即左右皆為之辟易。既漸得志,則嬰視百僚,朝登暮削,唯意之師,亡敢有抗者。”[31]。胸懷大志的張居正恥居人下,想要施展抱負,擺在他前面的卻是高拱這道難以逾越的屏障。一方面隆慶皇帝對高信任有加,在他的心目中,高拱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可靠首輔,他稱讚高為“振今豪傑之才,稽古聖賢之學。養氣極其剛大,為眾人所不能為。”[32],臨死之時,“憑几執拱手,顧皇后曰:‘以天下累先生。’”[33],這樣看來,高拱的地位是極其牢固的,不採取非常手段勢難撼動其首輔地位;另一方面,高拱與張居正的關係已經惡化,二人相互猜忌而互為戒備。高拱一直以副手視張居正,他只容許張居正以副手的身份在內閣馴順辦理,此焉能為以管仲、諸葛亮自比,自負為經國幹濟之才的張氏所樂於接受?於是從隆慶六年二三月間開始,二人的矛盾開始公開化,雙方以言官為前哨的對壘攻擊便開始了。高拱的得意門生、吏科給事中宋之韓首先發難,倡率另外兩個給事中賈待問、匡鐸連續上疏,攻擊與張居正關係密切、曾為居正會試座主的禮部尚書潘晟徇私失職,迫其致仕,“搏擊取勝,時論不與”[34],與此同時,對高拱的旁敲側擊和正式彈劾也已展開,以戶部給事中曹大野的“論大學士高拱大不忠十事”疏為甚,而後隆慶帝立即將曹大野謫外,還對高拱誠摯慰留,高度肯定他的人品和政績。形勢是不言而喻的:在正常的程式和手段下,此時以張居正的實力還無法挑戰高拱,不僅升任內閣首輔遙遙無期,因與高氏的矛盾激化,甚至連固守原位也幾乎成了奢望。在自身難保的危急形勢下,陽謀不能達到目的,張居正只好採取陰謀手段。事實上不管他願不願意與一個宦豎勾結,和當時李貴妃母子身邊的紅人——馮保結盟都將是他必然的選擇:隆慶旦夕將亡,朱翊鈞即位後,李貴妃勢必母以子貴,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位置無疑將是馮保的。而在明代,內閣負責替皇帝擬旨,司禮監代皇帝“批紅”。如能將內閣與司禮監聯成一氣,事情自然會好辦得多。對這一點,久居內閣的張居正當然看得很清楚。何況此前馮保與高拱的矛盾也已激化,在
-
3 # 李飛叨
政治家、音樂家、書法家,這樣閃亮亮的名頭被賦予一個太監,總覺得讓人匪夷所思,但我們必須承認,馮保卻恰恰就是這般耀眼的存在!
關於馮保如何被“一刀斬斷是非根”成為太監,現在已經無從考證,我們只知道他是深州人,在嘉靖年間淨身進入皇宮。大明王朝比較重視太監的教育問題,為此專門設立了內書堂,選拔伶俐太監接受教育,馮保就是在內書堂接受了系統的教育,由此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功底。他不僅寫得一手好字,而且在音樂方面還有很高的造詣,簡直就是太監中最靚的仔。
話說馮保在嘉靖年間,就已經嶄露頭角,成為太監中的明星,等到嘉靖駕崩隆慶繼位,他已經是提督東廠、御馬監的大太監,後來又升任司禮監的秉筆太監,距離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位置只有一步之遙。但馮保在跨越這一步時,遇到了攔路猛虎,此人就是隆慶皇帝的心腹大臣高拱。高拱先是推薦了他的政治盟友、太監陳洪,陳洪之後又推薦了太監孟衝,這兩個人在資歷上都不如馮保,這讓馮保心中忿忿不平。
時間轉眼就到了隆慶六年,隆慶皇帝朱載垕因為長期服用chun藥,又十分熱衷於和后妃宮女們做身體交流,終於支撐不住了。他留下的遺詔是任命高拱、張居正和高儀三人顧命組閣,輔佐繼任的萬曆皇帝。高拱在三人中居首,擁有絕對的權力。
高拱這個人才華和眼光都不錯,但脾氣比較臭還是有名的大嘴巴,說話根本就不分場合、物件,一言不合就懟同僚,為此得罪了不少人。萬曆皇帝繼位的時候剛剛十歲,高拱對此憂心忡忡,他想表達自己首輔地位的重要,因此說道: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結果這句話被張居正這個政治高手進行了充分利用,指使馮保跑到太后那打小報告:拱斥太子為十歲孩子,如何作人主。
這兩句話的含義大不相同,按照張居正和馮保的說法,高拱已經不把皇帝放在眼裡了,認為皇帝根本沒資格做天下的主人。李太后、陳太后和萬曆皇帝聽信了馮保的誣告,內心對高拱產生了極度的恐懼:高拱此言,難道是要選擇年長的藩王取萬曆而代之?
於是太后和皇帝先是召集大臣們,當面責備高拱擅權,眼中根本沒有皇帝,然後又發出聖旨當中宣佈:今有大學士高拱專權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強奪自專,通不許皇帝主專。不知他要何為?我母子三人驚懼不寧。高拱著回籍閒住,不許停留!
高拱就此徹底滅火,張居正順利登頂成了首輔,馮保也成了大權在握的權宦!
馮保還因為萬曆皇帝沉湎娛樂活動,私下向太后去告狀,萬曆皇帝為此受到嚴厲斥責,並且被迫下了罪己詔,這讓萬曆皇帝十分羞愧,同時也在心理埋下了對馮保的怨恨種子!等到張居正病逝、萬曆皇帝親政,就開始對這個昔日的“大伴”下手了:將他貶斥到南京明孝陵附近種菜,直至終老。馮保雖然失去了權勢,但總算是得享天年。
有人用三個“絕對”評價馮保:絕對不是好人,也絕對不是壞人,更絕對不是男人!
-
4 # 清水空流
在張居正死後,萬曆歸政,馮保失去了政治盟友,也缺少了制約,萬曆把對張居正的怒火都發洩到了馮保的身上,萬曆皇帝令馮保回鄉養老,馮保被貶亡南京病死。總算落得善終,馮保作為太監能夠青史有名,而且不錯可謂難得。
-
5 # 愛冬的文
明朝自開國皇帝朱元璋廢除宰相後,即採用條旨(票擬)的政務處理體制。至明宣宗朱瞻基時期,朱瞻基下令,設定“內書堂”,教導宦官們讀書,提高宦官的處理文書的能力,後來設立司禮監秉筆太監,司禮監掌印太監。
朱瞻基此舉是為了減輕皇帝處理政務的壓力,通過司禮監秉筆太監、司禮監掌印太監設立,使內閣的奏議得到快速處理,御批能夠儘快下達。當皇帝能控制朝廷,勤政務業時,這種方式無疑是快速高效的,但如果皇帝怠政或年幼無法處理政務時,就會形成宦官濫用權力的宦禍。
(影視形象)
明代宦官馮保則是其中的特例,他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代皇朝,官至司禮監掌印太監,被稱為一代賢宦、太監政治家。
馮保是河北深縣人,在嘉靖朝入宮,擔任司禮監秉筆太監。隆慶年間,在爭奪司禮監掌印太監時,因為內閣首輔高拱的反對未能如願。
此時的張居正是內閣次輔,距離首輔之位是一步之遙。
馮保和張居正主動交好,為了掌印太監和首輔之位聯手互動。
明穆宗駕崩時,張居正和馮保密謀,利用張居正起草皇帝遺囑的機會,寫入“司禮監與閣臣同受顧命”的內容。然後和萬曆生母溝通,罷免時任掌印太監,由馮保兼任。這樣馮保和首輔高拱、次輔張居正一起成為顧命大臣。
(影視形象)
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和內閣首輔張居正互為犄角,相互支援。馮保全力支援張居正改革,改變了明朝宦官集團與文官集團惡鬥不斷、內外不睦、虛耗國力的政治格局,推行“一條鞭”法,增加國家財政收入、裁減冗員,減少支出,使大明政權出現復甦的局面。
馮保有很高的文化修養。他在司禮監任上刻了許多書,如《啟蒙集》、《四書》、《書經》、《通鑑直解》、《帝鑑圖說》、《經書音釋》等,直至崇禎年間,還在宮中流傳。
馮保書法頗佳,他收藏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在上面題跋,自署官稱“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兼掌御用監事司禮監太監”。
馮保還是音樂家,通樂理、擅彈琴。他親手製作的琴,被當時的人當作寶貝來收藏。
(影視形象)
馮保在政治上是頗有遠見的,識大體,明事理,但又是不擇手段,貪財好貨,身上帶著濃重文人氣息的儒者。我以為,評價歷史人物應看他對國家民族的貢獻,而不是道德規範。
-
6 # 命運的迎候
1、馮保作為一個權勢熏天的大太監,他頗識大體,主動聯手張居正,改變了明朝宦官集團與文官集團惡鬥不斷、內外不睦、虛耗國力的政治格局;使得張居正政令所至,暢通無阻;全力以赴、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新政“考成法”、“一條鞭法”,成效卓著地開創了萬曆新政的新局面,也造就了大明王朝最富庶的十年。同時他也是一個相對的好人,比如萬曆四年(1576年)五月,馮保會同三法司進行全國“大熱審”,平反昭雪了許多冤獄。
2、正如所有的太監都逃不了貪財的命運一樣,馮保同樣貪財,比如他曾經就接受過張居正“七張名琴、九顆夜明珠、珍珠簾五副、金三萬兩、銀二十萬兩的賄賂。後來他又花費鉅款,給自己建造了生祠,當時的張居正還寫了《司禮監秉筆太監馮公預作壽藏記》,對他歌頌不已。明神宗曾賜象牙圖章與馮保,內刻“光明正大”、“爾惟鹽梅”、“汝作舟楫”、“魚水相逢”、“風雲際會”,更“直以宰相待之”(《萬曆野獲編補遺》卷一)。後來,馮保更加驕橫,即使皇帝有所賞罰,馮保不開口,誰也不敢執行。
3、作為太監群體中的另類太監,他又是一個有些很高文化修養的人。他在司禮監任上刻了許多書,如《啟蒙集》、《四書》、《書經》、《通鑑直解》、《帝鑑圖說》、《經書音釋》等,直至崇禎年間,還在宮中流傳。他的書法頗佳,通樂理、擅彈琴,並造了不少琴,“世人鹹寶愛之”(《酌中志·卷五》)。
-
7 # 四季文史
在中國封建歷史上,外戚和宦官干政一直是中國封建王朝政治體制的一大特點。在有明一朝,更是達到了宦官專權的巔峰。為集中皇權,明朝大設特務機構,很多重權都由宦官把持。
一、馮保的進宮之路馮保是明朝著名的太監,侍奉三朝皇帝: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載垕和明神宗朱翊鈞。明嘉靖年間,為了求得名利,馮保閹割之後入宮,當起了太監。
馮保此人比較聰明,也算是一個深諳官場之人,所以他心裡清楚,要想站穩腳跟,除了要會做事之外,就必須跟上司搞好關係。
歷史給馮保的平價是一代賢宦,可能是因為他是眾多“惡”宦之中比較“鶴立雞群”的一位了。馮保是明朝著名的改革家,跟首輔張居正是政治盟友。馮保能跟文臣相交甚好,可以看出,馮保身在大明的特殊立場。光會做事和拍須溜馬還不夠,還要有手段。也許是看不慣馮保的做派,明穆宗不喜歡馮保,所以在推薦掌印太監人選上,馮保被淘汰了。隆慶六年,穆宗駕崩時,遺名內閣首輔高拱、次輔張居正與高儀三人為顧命大臣,後來馮保等人私下矯詔,馮保把自己的名字也加了進去。
二、目無皇權,得罪皇帝前文已述,馮保伺候過三位皇帝。在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十歲的明神宗朱翊鈞登基以後,在太后的撐腰下,馮保一開始受到重用,由秉筆太監一路晉升為掌印太監,而且還幫助李太后負責小皇帝的日常教育,明神宗稱呼馮保為“大伴”。隨著馮保權勢越來越大,也引起朝堂大臣一度不滿,認為此等奸詐之臣,勢必引起禍端。在這些大臣裡,就有一個高拱。高拱與馮保不和,可以追溯到馮保“矯詔”之前。
高拱認為,若任由馮保發展下去,一定會導致宦官干政加劇。所以他提出“還政於內閣”的口號,意在打壓、彈劾馮保。而馮保也以高拱曾在穆宗病故後說“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的把柄,向皇后誣告高拱。隨著高拱被革職查辦,高拱的附和聯盟也被一舉摧毀。
馮保除了會討皇后、皇妃的歡喜,對於王公大臣,他也有自己的聯盟,此人正是他依靠的張居正,是明朝的首輔大臣。兩人在朝堂上相互呼應,一時間風生水起,弄權於廷。
三、馮保之死說明了什麼問題萬曆十年,太后已經還政與皇帝許久。馮保失去了依靠,才覺得自己已然是窮途末路、大勢已去。而此時,江西道御史李植上疏彈劾馮保十二大罪狀。主要有徐爵與馮保挾詐犯法、收受賄賂、奢華貪腐等。我們知道,明神宗對馮保本來心有怨恨,後來在其他諸大臣的協助下,明神宗下令將馮保抄家、發配南京。
-
8 # 歷史哈哈哈
1馮保是明代一個頗有爭議的太監,作為一個權勢熏天的大太監,他頗識大體,主動聯手張居正,改變了有明一代宦官集團與文官集團惡鬥不斷、內外不睦、虛耗國力的政治格局;使得張居正政令所至,暢通無阻;全力以赴、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新政“考成法”、“一條鞭法”,成效卓著地開創了萬曆新政的新局面,也造就了大明王朝最富庶的十年。
2.馮保學識不凡,頗有文人風骨。他在好友張居正的規勸與引導下,一刻不敢或忘自己的職責。對待神宗皇帝,他既是一名忠僕,又像一位嚴師。時刻督促著新皇進步(朱翊鈞幼年時曾一度醉心於書法,就是受到他的影響)。他混跡深宮數十年,深明“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明知天威不可觸犯,但是為了報答李太后的知遇之恩,絲毫不計較個人得失。最終,他也因此遭到皇帝的忌恨,落得個抄家貶謫,老死江南的下場。
3.馮保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萬曆新政的一等大功臣,同時也是一名奸詐弄權的大貪官。包括《明史》在內的諸多正史記載:他因洩私忿陷害高拱,還假傳聖旨“司禮監與內閣同受顧命”。他“貪財好貨”,曾經接受張居正“七張名琴、九顆夜明珠、珍珠簾五副、金三萬兩、銀二十萬兩。”等賄賂。他花費鉅款,給自己建造生壙。在北京和河北深縣(今衡水市)的老家,分別建造了兩座叫做“雙林寺”的家廟。而在他的手上,各種賣官鬻爵的事也時有發生。
4.馮保是一個老謀深算、頗有見第的政治掮客;又是一個矛盾重重,身上帶著濃重文人氣息的儒者。(《明史》稱讚他頗有“儒者風度”)
-
9 # 小熊貓看歷史
馮保在歷史上頗具爭議。他被稱為一代賢宦,明神宗即位後,他被稱為內相,與張居正一內一外,配合默契,對萬曆中興起到了關鍵作用。他當然也有缺點,陷害高拱,貪財等,但是總的來看,他的形象還是偏正面居多。
據史書記載,馮保在嘉靖年間入宮。嘉靖十五年,馮保入選內書堂讀書 ,此後輾轉司禮監六科廊、內書房和文書房,終於在嘉靖三十九年升任司禮監秉筆太監。
明朝中後期,因為有替皇帝批紅的權力,司禮監實質上成為內廷的另一個內閣,首腦掌印太監可以看成與內閣首輔看齊的“內相”,秉筆太監則視同為權力堪比次輔。換言之,馮保在嘉靖年間已經做到了宦官中的二把手。
隆慶元年,馮保提督東廠,御馬監。按道理,掌管御馬監的下一步就是升任掌印太監。然而馮保與時任首輔高拱不和,高拱兩次舉薦了其他人擔任掌印太監。直到隆慶帝去世,馮保在太后的支援下,拿出隆慶帝遺詔,升任司禮監掌印太監。自此,馮保走上了權力巔峰,權傾朝野。
舉個例子,別的太監都是教皇帝怎麼玩,馮保卻教導明神宗習文。他所主持的司禮監,專門為皇帝刊刻《啟蒙集》、《四書》、《書經》等。明神宗初期喜歡書法,也是受了馮保的影響。
對於某些事情上,馮保對明神宗的要求甚至比張居正還要嚴格。比如內閣產白蓮花、翰林院有雙白燕,張居正把這些東西都弄來給皇帝賞玩,但是馮保就勸張居正:“皇帝年幼,不應該用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使皇帝貪玩。”
對於明神宗犯的錯誤,馮保也會及時地報告李太后。有一回,明神宗酒後調戲宮女,馮保就稟報了李太后,結果李太后大怒之下差點廢了明神宗,最後罰明神宗跪了三個時辰,還要下罪己詔。當然,儘管馮保的出發點是為了明神宗好,但是也引起了明神宗的反感,這是後話。
對內,在教育明神宗方面,馮保和張居正一內一外,配合默契,都想把明神宗教育成一代明君;對外,關於張居正主導的改革,馮保也是不遺餘力地支援。
有一回,馮保的侄子馮邦寧在街上肆意妄為,醉打衙卒, 張居正派人把這件事告訴了馮保。馮保立即對馮邦寧作了杖打四十,革職待罪的處理,維護了張居正的威信。
張居正曾讚揚馮保,宮中內外的大小事情,都是和自己商量過再行動,從來沒有主動干預朝政。這無疑對政令統一、新法的推行起了很大作用的。
宮中府中,事無大小,悉諮於餘而後行,未嘗內出一旨,外幹一事”。
縱觀中國歷史,很難再找到像馮保和張居正這樣,分別手握內外大權卻能親密合作的例子,僅憑這一點,馮保就稱得上賢宦。
構陷高拱,貪財好貨馮保有賢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惡主要表現在他對高拱的構陷和貪財上。
前面提到了馮保和高拱不和,為了趕走高拱,馮保和張居正聯手。他藉由高拱曾經說過的一句“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向皇帝和兩宮太后添油加醋地告狀,終於將高拱趕下了首輔的位子。
雖然扳倒了高拱,但是馮保仍不滿意,還想置高拱於死地。在這一點上,馮保表現出了很多太監的共性,睚眥必報。
萬曆元年,一名叫王大臣的男子潛入宮中,並且衝撞了明神宗。侍衛將王大臣擒獲後,從他身上搜出刀劍各一把,於是將其押送東廠審問。馮保暗地裡引誘王大臣,讓他假認是出自高拱的指使。
這招實在是太陰毒,如果高拱被定罪,等待他的將是滿門抄斬。幸好當時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禮、吏部尚書楊博挺身而出,堅決要求將王大臣案由刑部、督察院與東廠共同審理。高拱最終被洗刷了冤情,王大臣則被處以死刑,馮保卻因此惹惱了很多朝臣。
除了這件事情,馮保最遭人詬病的一點是他貪財好貨,這其實也是幾乎所有太監的共性,畢竟生理上的慾望被抑制,對物質的慾望就會更多。馮保和其他太監不同的是,除了錢財,他還喜歡很多文雅之物。
比如他就利用手中的權力,從宮中偷出了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圖》並在上面提字;他也大肆收取賄賂,包括張居正先後送給他的名琴七張、夜明珠九顆、珍珠簾五副、金三萬兩、銀二十萬兩。
除此之外,賣官鬻爵、花費巨資修建生祠和墓地,查抄其他去世宦官的家財等都是他的汙點。無盡的權勢和財富,也讓他越發膨脹,以至於皇帝的賞罰,沒有馮保的同意都得不到執行。
結局淒涼儘管在明神宗小的時候,馮保和他關係很好,被親切地稱為“大伴”。但是隨著明神宗逐漸長大,漸漸開始對馮保和張居正的嚴格教育產生了逆反心理。尤其是馮保數次向李太后告狀,以至於明神宗受罰,引誘他玩樂的幾個太監都被嚴懲,這一切都讓明神宗心裡無比痛恨。
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馮保失去了他最重要的盟友,明神宗身上則少了一道枷鎖。加上明神宗大婚後,太后還政於皇帝,馮保一下子孤立無援。
在御史和其他宦官的攻擊之下,馮保被明神宗下令抄家,併發往南京孝陵種菜,最終病死在南京。馮保的弟弟馮佑、侄子馮邦寧削職後被捕入獄,死在了牢裡。一代權宦就此謝幕!
-
10 # 啥事不楠
中國自古至今都是信仰祖宗,祭拜祖宗。年輕時要努力工作光宗耀祖,要結婚傳宗接代,死後要認祖歸宗。
太監是一個特殊的職業群體,因為各種原因投身於此。不能傳宗接代,不能認祖歸宗,稍微有點身份的都看不起他們,他們只能活自己。因此大多數太監為了生存,生活的更好,貪財,弄權,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和明代的同行們比起來,馮保是個非常奇特的太監——奇特得不像個太監。
政治上他跟張居正合作搞垮了高拱,並協助張居正進行改革,一條鞭法,考成法等等。確實給當時的明朝帶來了復興的希望。但也是權力讓他衝昏了頭腦。
慈聖太后遇帝嚴。保倚太后勢,數挾持帝,帝甚畏之。時與小內豎戲,見保入,輒正襟危坐曰:“大伴來矣。”所暱孫海、客用為乾清宮管事牌子,屢誘帝夜遊別宮,小衣窄袖,走馬持刀,又數進奇巧之物,帝深寵幸。保白太后,召帝切責。帝長跪受教,惶懼甚。
在太后歸政,張居正死後,他徹底沒了依靠,後輩太監們也想上位就給長大的小皇帝說他壞話,錯誤的教育方式遭到皇帝的忌恨,最終這個充滿爭議的太監政治家落得個抄家貶謫,老死江南的下場。
回覆列表
靖難之役的時候,大量太監幫助朱棣奪取江山,他們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朱棣徹底否決了朱元璋不準重用宦官的遺命,開始大肆重用太監。
明朝重用太監,幾乎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過去太監不準讀書,不準參政,不準當官。可是明朝的太監,不僅可以參與朝政,而且特別有讀書的學校教他們讀書寫字。因為他們不僅需要照顧皇帝的起居,還要幫皇帝批閱奏摺,甚至特地形成了一個權力機構叫司禮監。
馮保就很有幸,在宮中的太監學校讀書寫字,成了一個飽讀詩書的太監。馮保雖然有才華,但是入宮時間短,資歷比較淺,所以一直得不到重用。
尤其是明穆宗很不喜歡馮保,所以馮保被雪藏了很長一段時間,他在這段時間,只有努力學習知識,為以後遇到機會時能夠好好把握住機會。
一、馮保得到了李太后的認可,成為萬曆的重要幫手。到了萬曆小皇帝登基以後,馮保就非常受重用了。因為李太后給馮保安排了一個很不錯的工作,協助自己處理萬曆皇帝的教育工作。
萬曆皇帝的老師是高拱和張居正,但是家庭教育必須要靠李太后來負責。此外,小皇帝的私生活,也需要有人打理。
李太后認為讓飽讀詩書的馮保,來負責萬曆皇帝的私生活。這樣一來萬曆皇帝四周就都是有學識的人了。
10歲的萬曆皇帝,不喜歡老師,不喜歡嚴格的母親,偏偏就是喜歡對自己嬉皮笑臉的馮保,所以馮保跟萬曆的關係相當好。
每次上朝的時候,萬曆坐在龍椅上,馮保就站在旁邊。那就讓人感到很不爽了,這名不經傳的馮保,一下子走到了權力巔峰旁邊。
比如說高拱就不喜歡馮保,因為這幫內閣大臣特別喜歡論資排輩,他們自己本身也是論資排輩走上來的。
但是你一點辦法都沒有,因為馮保本人深受李太后和萬曆的喜愛,他們已經離不開馮保。你內閣首輔高拱可以回家,但是馮保不能走。
二、馮保和張居正打配合,最終奪取了最高權力。馮保雖然得到了小皇帝的喜愛,但是他心裡也沒底。畢竟高拱和一幫大臣不斷上書彈劾自己,將來說不定哪天就被人給辦了。
這個時候一個人向他伸出了橄欖枝,原來張居正一直被高拱壓著,始終走不到內閣最高峰,所以他打算聯合馮保除掉高拱。
居正固有才,其所以得委任專國柄者,由保為之左右也。然保性貪,其私人錦衣指揮徐爵、內官張大受,為保、居正交關語言。且數用計使兩人相疑,旋復相好,兩人皆在爵術中。事與籌畫,因恃勢招權利,大臣亦多與通。---《明史》
於是張居正和馮保達成了一致意見,兩個人合夥給高拱下絆子。高拱曾經說過一句話:十歲的孩子怎麼做天子?結果就被馮保和張居正給告到了李太后那裡,第二天高拱就回家了。
這麼一來張居正從次輔轉正,成為了內閣首輔,而馮保也順理成章坐穩了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位置。這兩個人配合得天衣無縫,掌握了明朝的最高權力。
不過馮保和張居正都是忠臣,這是可以肯定的。他們倆聯合在一起掌握明朝10年大權,可是最後還是將權力都還給了萬曆皇帝。
三、馮保是一個貪財但願意做事的掌權太監。馮保掌握了權力以後,開始逐漸對錢財伸出了罪惡之手。張居正投其所好,送了不少錢給他,百官們看首輔大臣都這麼做了,那他們沒有理由不孝敬馮保吧?
於是馮保不僅有了大房子,而且房子裡堆滿了財富。這件事一直都是被後人所詬病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馮保是個願意做事的貪財之人。
馮保大力支援張居正搞一條鞭法的改革,而且幫助張居正說服李太后和萬曆皇帝,使得張居正在最高層少了不少阻力。
當然了除了貪財,馮保還比較貪名,他讓大量地方官員給自己建生祠,這件事倒是和後來的魏忠賢有幾分相似。
四、馮保和張居正的命運連在了一起。張居正對萬曆皇帝實在是太嚴格了,在讀書方面對他很嚴格,所以萬曆非常痛苦,基本上是恨透了張居正。
而馮保跟張居正幾乎保持一致的態度,他緊跟著張居正的步伐,所以萬曆對他也開始反感,尤其是他曾經到李太后那裡告狀。
當時18歲的萬曆皇帝跑去調戲了宮女,這是皇帝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可是馮保卻跑去向李太后告狀,結果李太后大怒,讓萬曆皇帝在慈寧宮門口跪了6個多小時,這樑子可結大發了。
張居正活著的時候,萬曆沒有實權,所以他不敢對馮保幹啥。等到張居正過勞死以後,萬曆掌握了大權,這下子馮保麻煩可就來了。
新上任的內閣首輔跟馮保不對付,萬曆恰好逮到了這個機會,將馮保給一擼到底,最終馮保被萬曆皇帝打發到了南京明孝陵種菜去了。
然是時太后久歸政,保失所倚,帝又積怒保。東宮舊閹張鯨、張誠間乘陳其過惡,請令閒住。帝猶畏之,曰:“若大伴上殿來,朕奈何?”鯨曰:“既有旨,安敢復入。”乃從之。會御史李植、江東之彈章入,遂謫保奉御,南京安置,久之乃死。其弟佑、從子邦寧並官都督,削職下獄,瘐死。---《明史》
馮保在京城留下了大量的財產和宅子,這個時候也都被萬曆給查抄了。財富驚人的程度令人驚歎。
總結:馮保看不懂局勢的變化。很顯然張居正已經老了,而萬曆皇帝正在慢慢長大。早晚萬曆都是要從張居正手裡接過權柄的,到時候你馮保該怎麼辦?
他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完全跟張居正站在一起,這10年來已經讓他養成了依賴的習慣,似乎跟著張居正就有飯吃。
結果馮保就失去了高瞻遠矚的能力,從而也只能因為張居正的去世,自己跟著倒臺了。馮保沒有強大的朝臣力量作為支撐,這是他和魏忠賢最大的區別。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