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性”(usability)一詞最早出現牛津英語詞典上。有關可用性概念的的看法:
哈特森認為:主要包含有用性和易用性兩個層面,有用性主要指產品是否能夠完成一系列任務,易用性指的是產品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的效率,操作性和用戶對其滿意度評價。
尼爾森則認為,可用性包括易學性、交互效率、易記性、出錯頻率和客戶滿意度。產品需要在5個維度達到較高水平,才具備較高的可用性。
其實兩位的看法大致是一致的,之前在我的評價概念中,基本按照哈特森的方式進行產品有用性的及格產品評價和易用性的優秀產品的評價。
但是在哈特森的有用性和易用性的基礎上,我新增了“愛用性”這一概念,“愛用性”作為最高級的產品評判標準,已經超越了產品本身的功能性和使用體驗,進而向產品所代表的品牌和文化,以及價值觀等精神認同領域探索,之前的提到過的情感化產品設計則更多的是探索愛用性這一層面的內容。
“可用性”(usability)一詞最早出現牛津英語詞典上。有關可用性概念的的看法:
哈特森認為:主要包含有用性和易用性兩個層面,有用性主要指產品是否能夠完成一系列任務,易用性指的是產品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的效率,操作性和用戶對其滿意度評價。
尼爾森則認為,可用性包括易學性、交互效率、易記性、出錯頻率和客戶滿意度。產品需要在5個維度達到較高水平,才具備較高的可用性。
其實兩位的看法大致是一致的,之前在我的評價概念中,基本按照哈特森的方式進行產品有用性的及格產品評價和易用性的優秀產品的評價。
但是在哈特森的有用性和易用性的基礎上,我新增了“愛用性”這一概念,“愛用性”作為最高級的產品評判標準,已經超越了產品本身的功能性和使用體驗,進而向產品所代表的品牌和文化,以及價值觀等精神認同領域探索,之前的提到過的情感化產品設計則更多的是探索愛用性這一層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