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中曲奇

    英軍潰敗的主要原因是

    1、戰略錯誤

    因為英軍司令不想破壞泰國的中立,英軍即使在收到日軍準備進攻的情報之後,也沒有進入泰國的領土搶佔有利地形,等到日軍進攻泰國的時候,泰國立即投降,並且簽署密約,引導日軍進攻。日軍迅速穿插英軍在馬來西亞的防線。

    12月8日傍晚,為對登陸日軍作戰,英國遠東艦隊旗艦“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和“反擊”號戰列巡洋艦在4艘驅逐艦護衛下由新加坡出海。英艦航行時無空中掩護,被日軍偵察機和潛艇發現。12月10日下午,在關丹東南海域被日軍航空兵擊沉。英國東方艦隊的核心艦隻也被殲滅。日軍由此奪得制海、制空權。日軍之後想攻擊哪裡就攻擊哪裡。

    因為東南亞英軍只面對殖民地的暴動,而這些暴動一般用不到重火力,所以英軍沒有配備,而是集中到要塞,等到日軍的重火力開始進攻,英軍就無法堅守。

    4,新加坡和馬來亞的英軍在數量上是比日軍多的,但是英軍一路從北往南敗退,逐步被日軍擠壓到新加坡,歷經潰敗,傷亡,整編的英軍在新加坡己成驚弓之鳥,早無據城一戰的決心,於是就有了英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投降。日本士兵擁有豐富戰鬥經驗、加上對叢林戰有相當完善的準備以及機動作戰能力較好。英聯邦軍隊的士兵訓練不足、指揮官指揮不力。

    5.英軍中有加拿大人,澳洲人,印度人,英國本土人,本身疑聚力有限,為了一個千里之外的殖民地進行堅決抗戰不惜戰到最後一人的打法,確實是很難的。

  • 2 # 挖掘機式遂發槍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方戰場在1941年12月8日又被新加坡馬來西亞半島的戰火助燃劑助燃了,日本帝國陸軍25軍軍頭山下奉文率領手下在高階參謀辻正信的謀劃下,從泰馬邊境北大年等地偷襲英中國人邊境哨卡,開始了南下攻佔大英帝國在遠東的直布羅陀一一新加坡的戰役,戰爭瘟神辻正信預測百天佔領新加坡,只要兩個頭等師團就足夠了。

    而對手英國軍隊是有十多萬人的陸海空軍齊全的守備部隊

    日本人先動手敲掉了哥巴打魯等地的英軍的機場,這就讓丘吉爾派往遠東艦隊的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和戰列巡洋艦“卻敵“號失去了空中掩護,緊接著偵察到“Z艦隊"以從新加坡北上,日海軍小澤艦隊的戰報飛報海軍航空兵西貢11航空隊,日本海軍航空兵出動了包括魚雷轟炸機的轟炸機編隊,“Z艦隊遭遇了兩個波層次不一樣高低空轟炸。12月10日12點33分,"卻敵號”被炸傾覆,沉入大海,1時30分,旗艦“威爾士親王“號帶上去艦隊的司令官菲利普斯和海軍上校艦長利奇沉入大海。

    事後驅逐艦打撈落入海中的人員時,日本海軍航空兵沒有再開火,直接回家了。英國海軍失蹤820人,驅逐艦撈回來2081人,而88架日本飛機,只有4架被擊落。

    次日黎明前,當丘吉爾首相在被窩裡接到了這一不幸的訊息時,怔住了!(:Z艦隊司令菲利普斯是丘胖子的好友)

    陸地上,日本人兵分兩路,由11噸級的坦克開路,配合以成千上萬輛自行車裝備的“銀輪部隊“,靠偷襲迂迴等靈活的戰術,90餘日攻擊到了新加坡郊區的水庫地區。山下命令掩護部隊一在海峽最窄處虛張聲勢,主力從守軍不備處(紅樹林密集外)一成功登陸新加坡要塞,:2月25日,日本帝國的25軍司令官山下奉文在臨時搭起來的談判桌上以威脅性的口氣用英語逼問英國軍官代表YS?N0?(5年後這個就是他被菲律賓盟國軍事法庭判處絞刑的一條罪行)英中國人珀西瓦爾將軍只好在投降書上簽字蓋章。許多門海岸要塞上的維克斯海防炮將要掉轉炮口,去對付美國海軍的軍艦了!

    山下馬來西亞半島戰役只用了70天。大大超額完成了天皇陛下的交待,但是因為他是226兵變叛軍的臺柱子,226兵變死了天皇的左右手,他只有被髮配到冰天雪地的偽滿洲國帝宮舊址長春,坐冷板凳去了!

  • 3 # 戰壕

    主要在於馬來亞的英軍戰鬥力不強,而且重武器極為匱乏,再加上指揮官指揮失誤,部隊士氣低下等原因,最終導致了英軍的全軍覆沒。

    首先就是英軍實力太差。馬來亞戰役爆發時,英國此時已經元氣大傷,已經經歷了法國的大失敗和不列顛之戰,對於遠東無力顧及,所以遠東英國軍隊的後勤補給等方面自然不是很好,武器裝備也不如本土英軍的先進。但是英國也意識到了遠東局勢不妙,所以也派了Z艦隊前去支援,但是眾所周知,Z艦隊兩艘主力艦被日軍擊沉,馬來亞的英軍幾乎處於孤立無援的絕境。

    同時,制空權也被日軍牢牢把握著。馬來亞的英軍裝備的絕大多數都是老式飛機,根本沒法和英國本土的噴火、颶風這些戰機相比。而其對手則是日本海軍和陸軍最新的戰機,比如零式戰機、一式戰鬥機等,而有了制空權,日軍除了偵查英軍情報外,還能空襲英軍。

    英軍的坦克、火炮等兵器也很缺乏,沒有足夠的火力。而英軍僅有的優勢就是兵力較多,但是在這樣局勢下作用不大。日軍以坦克等兵器發動攻擊,步兵緊緊跟上,而英軍連反坦克炮都缺乏,很快敗退,最終英軍徹底戰敗,選擇了向日軍投降。

  • 4 # 葦說歷史真相

    1941年12月到1942年6月是日軍在二戰中最為瘋狂的一段時期,當時日本海軍剛剛襲擊美軍在太平洋的艦隊後,開始對南亞地區進行全面進攻,當時由山下奉文率領的第5師團、第18師團和近衛師組成了一支7萬多人集團軍,這便是日軍第25集團軍。

    日軍第25集團軍這支部隊可以說日軍當時最強陸軍精銳的代表,特別是日軍第2近衛師團(1943年正式公佈的編號)可以說是日軍版本黨衛師團。

    另外在日軍第25集團軍中,最大的亮點就是日軍臨時在臺灣組建的第3戰車戰鬥群,有200輛95式坦克和97改坦克。當時英國在馬來西亞半島上雖然沒有一輛坦克,但也不是無險可守,至少40毫米反坦克炮,也可以死撐一陣,但是結果證明是印度澳洲和英軍部隊都不能有效組織反擊阻止日軍機械化部隊的推進。

    1941年珍珠港事件1天后,12月8日日本人就發動了馬來亞戰役,以取得當地的天然資源橡膠、錫等,用以應付自身的戰爭需要,同時攻克英中國人東方殖民統治的中心——新加坡。

    後世有著“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統領第25集團軍進攻馬來亞和新加坡。日軍配備了200餘輛坦克,迅即展開猛烈的裝甲攻勢,僅歷時一個月就橫掃大半個馬來半島。

    瘦死駱駝比馬大,從來沒與大英帝國有過交鋒記錄的日軍,對多年來的世界老大依然是心存忌憚。在策劃馬來亞戰役時,大本營悲觀地估計,完全登陸成功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五十。因此,甚至有人為首批登陸的日軍官兵擬定了一套一旦被英國艦隊切斷退路時就地自找生路的計劃。

    計劃者荒唐地提出,讓登陸部隊自帶糧食種子,以便在長期被圍困時能夠開墾“南泥灣”,自力更生地活下去。但是這個蹩腳的計劃最終還是被放棄了,因為這會極大影響參戰官兵的士氣。相比於英軍的過分輕敵,這日軍還真有點妄自菲薄了。

    1941年12月8日,馬來亞戰役正式打響!

    其中針對馬來方向,日軍採取陸海並進的方式,已進佔法屬殖民地的日本近衛師團從陸路入侵泰國,沿克拉地峽南下,另一路是山下奉文中將指揮的第5和第18師團,在以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指揮的南遣馬來艦隊掩護下,在哥打巴魯(馬來亞)、北大年(泰國)和宋卡(泰國)登陸。

    在馬來亞-新加坡戰役中,日軍兵力僅7萬人,配備150餘輛坦克和370架飛機,從數量上看,屬於“以少打多”。遺憾的是,英軍的糟糕表現讓日本的冒險獲得了成功。

    1942年1月11日,日軍未遇抵抗即佔領重鎮吉隆坡,5萬英軍當了俘虜。1943年1月27日,阿瑟·帕西瓦爾接到美國-英國-荷蘭-澳洲聯合司令部司令韋維爾的批准,命令部隊越過柔佛海峽撤退到新加坡。

    山下奉文以傷亡9824人的代價,自北向南席捲馬來半島650英里,直至佔領新加坡。英軍死亡7500人,受傷1萬人,但是投降的軍人卻是13萬之多。這一勝利,是日軍有史以來最大的陸戰勝利。日軍以大約8個星期的時間成功佔領了馬來半島跟新加坡,負責指揮日軍的陸軍中將山下奉文還因此出色戰績被暱稱為“馬來之虎”。

    那麼,日不落帝國為何會輸掉這場戰爭?

    英國之所以輸給日本,其主要原因就是馬來戰役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日本在這場戰爭中佔有絕對的優勢。馬來戰役爆發前,英國正處於二戰中最艱難的時候。由於法國的戰敗,英中國人不得不單獨對抗德國和義大利。

    德國是當時世界上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義大利實力也不弱,英國以一己之力對抗兩大強國實在吃不消,能撐住已經不錯了。為了對付德中國人,英國把各地的主力抽調一空,全部投入到了歐洲和北非戰場。當時留在東南亞的只有一些維持秩序的殖民部隊。

    馬來亞當地的殖民部隊雖然高達9萬,但卻是一群烏合之眾。

    除了澳洲軍隊有些戰鬥力,其他的簡直就是湊數的,比如來自印度和馬來亞的士兵。這些部隊不僅戰鬥力差,而且裝備也不行,沒有什麼重武器,也沒有坦克和裝甲車等裝甲單位,飛機也多是些過時的老舊機型。

    他們被分散的部署在馬來亞各地,由一位儒雅卻不夠善戰的帕西瓦爾將軍領導。帕西瓦爾並沒有非常出色的戰鬥指揮能力,確切的說他只是一名治安官員,一個非常善於治理地方的官員。其實,正是因為帕西瓦爾缺乏軍事才能,所以才被安置到馬來亞這塊安逸的地方。

    可以說,馬來亞戰役前,英中國人根本沒有什麼準備,英中國人也不具備和日本打一場全面、頑強的戰爭!

  • 5 # 雲臺山閒人

    英軍在馬來亞戰役中的表現,堪比北非的義大利軍隊,丟人至極,馬來並非只是印度人,還有英軍18師和澳軍8師參戰。

    英軍潰敗的主要原因是

    1、戰略錯誤

    因為英軍司令不想破壞泰國的中立,英軍即使在收到日軍準備進攻的情報之後,也沒有進入泰國的領土搶佔有利地形,等到日軍進攻泰國的時候,泰國立即投降,並且簽署密約,引導日軍進攻。日軍迅速穿插英軍在馬來西亞的防線。

    2、制海權、制空權喪失

    12月8日傍晚,為對登陸日軍作戰,英國遠東艦隊旗艦“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和“反擊”號戰列巡洋艦在4艘驅逐艦護衛下由新加坡出海。英艦航行時無空中掩護,被日軍偵察機和潛艇發現。12月10日下午,在關丹東南海域被日軍航空兵擊沉。英國東方艦隊的核心艦隻也被殲滅。日軍由此奪得制海、制空權。日軍之後想攻擊哪裡就攻擊哪裡。

    3、野戰部隊缺乏重火力因為東南亞英軍只面對殖民地的暴動,而這些暴動一般用不到重火力,所以英軍沒有配備,而是集中到要塞,等到日軍的重火力開始進攻,英軍就無法堅守。

    4,新加坡和馬來亞的英軍在數量上是比日軍多的,但是英軍一路從北往南敗退,逐步被日軍擠壓到新加坡,歷經潰敗,傷亡,整編的英軍在新加坡己成驚弓之鳥,早無據城一戰的決心,於是就有了英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投降。

    最後,英軍中有加拿大人,澳洲人,印度人,英國本土人,本身疑聚力有限,為了一個千里之外的殖民地進行堅決抗戰不惜戰到最後一人的打法,確實是很難的。

  • 6 # 歷史緯度

    英國的戰略重心不是在亞洲,英國的戰略重心一直在歐洲。因此,英國的力量中心也是在歐洲,而不是在亞洲。對於英中國人來說,歐洲勝利了,亞洲自然也就勝利了,二戰也就勝利了。英國對亞洲的策略就是拖著,拖到歐洲戰場的勝利。在這種心態和政策之下,英國怎能不敗?不要說英軍的兵力是日軍的一倍,英軍的兵力就算是日軍的兩倍,其在馬來亞戰役中也得失敗。

    第一,英國陸軍的實力本來就不強大。

    大英帝國成型世界的資本是其強大的海軍,而不是其陸軍。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以後,英國的皇家海軍就是其擴張的爪牙。也就是說英國是一個海上霸權的國家。在陸地上,英軍可真算不得強大。從美國的獨立戰爭就可以看出,英軍並不善於陸上作戰。

  • 7 # 陳夏昕

    這算是一個田忌賽馬問題吧。日軍的上駟(常備師團第5、第18師團),在擁有制海權和制空權的情況下,戰勝英軍的下駟(本土英軍、澳洲軍、印度軍、馬來土著軍和華裔義勇軍混編的部隊),沒有什麼值得驚訝的。

  • 8 # 捲毛151978866

    雖然英軍人數多但缺乏鬥志和意志,而日軍掌握了制海制空權雖然人少但作戰素養和意質都高於對手,但日軍也是強弩之末了彈藥補給告急如果英軍繼續頑抗到底日軍只能撤退,所以日軍也是在賭結果又賭贏了英國佬投降了!

  • 9 # 歷史軍魂

    感謝邀請!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了美軍的海軍基地“珍珠港”,與此同時日軍也向東南亞發動了進攻。進攻東南亞的是日軍的第25軍,司令官為山下奉文中將。第25軍下轄第5師團、第18師團和近衛師團,這三個師團全部是日軍的甲種師團,總兵力約7萬餘人。在東南亞的盟國軍隊不只是英軍,還有澳洲、美軍和殖民地軍隊,其中英軍佔多數,總兵力約14萬。那麼兵力佔優的盟軍,為什麼在馬來亞戰役中一敗塗地呢?

    三是英國的戰略重心在歐洲。當時英國的戰略重心在歐洲,英國本土自身都自顧不暇,哪裡還能抽出力量來照顧遠東的殖民地呢?在東南亞的麥克阿瑟要不是坐潛艇跑了,差點也成為了日軍的俘虜。英軍在東南亞一點也不地道,在緬甸英軍一直把中國遠征軍作為自己後撤印度的替死鬼。

  • 10 # xmn9523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馬來戰役日軍行動迅速;

    另外就是 英軍自己的戰鬥時實在是不行,沒有戰鬥意志,被日軍嚇傻了。

  • 11 # 戰爭子午線

    所謂時也命也!兵力就算是十倍於日軍,在失去太可平洋之後,沒有了物資供應的英軍,已成了被關門打狗和甕中捉鱉的態勢,潰敗再所難免。

    二戰到了這種地步,德國法西斯在歐洲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日本因為受制於在中國戰場的挫敗,物資補給短缺的情況顯而易見。

    於是制訂北方和南下的策略方針,以彌補自己資源的短缺。

    結果北上蘇聯,在諾門坎損兵折將大敗而歸,從此斷了念頭。

    只有南下攻取東南亞,補充自己的戰略物資,但是駐紮在東南亞十幾萬的英美聯軍,成了日軍必須面對和無法逾越的鴻溝。

    為了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困境,日軍於1941年12月7日以偷襲珍珠港的方式,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奪取了對太平洋航線的控制權,對東南亞駐守的二十幾萬英美聯軍,以及850架飛機,形成圍殲的態勢,而且在東南亞和東亞再也沒有援助力量的情況下,日軍的海陸空以絕對優勢展開掃蕩。

    12月8日,日軍先後投入11個師的兵力,在海空軍的掩護下,展開對東南亞的爭奪戰,並且在九個月的時間內,佔據了除泰國(保持中立)以外的所有的東南亞國家。

    當時登陸馬來半島的日軍只有26000人左右,而在該地的英屬聯邦軍隊達86000多人,而且配備了大量的坦克機槍和各種火炮,但在日軍作戰目標明確,戰術素養高於懶散的英聯邦軍隊的情況下,在當地人的配合和支援下,很快擊潰馬來半島上的英聯邦軍隊。

    被奉為“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一時名聲大噪,其實這都是日方媒體宣傳的效果罷了,真正形成這一局面的,是美國珍珠港遇襲,太平洋失守造成在東南亞,英美等諸國聯軍物資短缺引起的恐慌,所造成的不戰自亂。

    其次是日軍以“大東亞共榮圈”的口號,誘騙當地人對英美等西方國家長期殖民,所造成的普遍反感情緒,因勢利導,得到該地區部落種族的支援,才得以在東南亞長驅直入,其實於日軍的戰鬥力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在中國戰場就是很好的試金石。

    不得不再提一次,我們華人的老祖宗所說的,戰爭打的是天時地利人和,沒有人力和物資支撐,遠渡重洋的英美等國的聯軍,尤如被拋棄的孤兒一樣,面對當前之敵和本地人排山倒海的攻勢下,如過街老鼠和喪家之犬一般,那裡還有什麼戰鬥意志。

    再依據西方人的傳統,當兵力損失和戰略物資已經盡喪的情況下,投降是唯一出路,所以沒有和日軍進行多麼激烈的戰鬥,這也是民生和自由的另一種體現,與法制無關。

    最主要的是東南亞當地人,受教育程度不高,在金錢和權力的誘惑下,那有什麼好壞之分,誰有奶便是娘!

    同時顯露出西方殖民者對東南亞人民的殘酷剝削,不得民心,可惜東南亞人民因為對西方人的憎恨,卻忽視了同為黃面板日本人的冷血和殘忍,到頭來不過是,剛脫虎口又入狼窩,依然無法改變自己悲催的命運。

    以上就是日軍在短時間內,大敗英美等國的聯軍,佔據一億五千萬人口,450萬平方公里東南亞土地的根本原因。

    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不管是英美聯軍還是日軍,終歸和東南亞人不是一類人。

    在1945年8月15日之後,一切塵歸塵,土歸土,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深受西方殖民和日本統治的東南亞各華人民,在戰後因為貧困已久,還有歷史教育的缺乏,一直沒有擺脫對西方和日本的依賴,而且對此深信不疑。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病,需要治!又由誰來治?這是東南亞各國需要解決的當務之急!

  • 12 # 放進來吧

    一是沒有制空權。

    二是在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被擊沉後製海權也失去了。

    三是戰鬥意志差。

    四是英國的戰略中心在歐洲而不在遠東。

  • 13 # 南湖留芳t

    大英帝國,日薄西山!江河曰下又兩線作戰,顧此失彼,殖民它國,烏合之眾,喪失主動權。而曰寇,侵中國,突擊珍珠港,掌握制海,制空權後,夾餘威一掃東南亞,又有實戰經驗,所以打敗英軍就不足為奇!

  • 14 # 鐵杉

    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

    首先,亞洲大部份地區是山地和叢林,歐洲人不善於在那樣的地方作戰,也不適應那裡惡劣的自然環境。

    不論從戰鬥力上,軍事素質上,在靈活機動上,吃苦耐勞等諸多問題上,英軍老爺兵們都比不過日軍。

    英軍不但在馬耒西亞戰敗,在緬甸戰場上也被日軍打得潰不成軍。一萬多英軍被圍,若不是孫立人將軍率領的中國遠征軍擊退了日軍,解了圍,那一萬多英軍只有被消滅的命運。

    英軍在緬甸戰場被日軍打得夠慘,節節敗退,成了驚弓之鳥。中國遠征軍解救了他們,他們卻掉下中國遠征軍不顧,放棄防線,向印度撤退,至使中國遠征軍腹背受敵,孤軍作戰,付出了慘重代價,只好經緬北野人山撒退回國,許多抗日將士永遠長眠在了野人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異性朋友的姑姑去世了,他通知我們去參加葬禮並隨禮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