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耳目影視

    首先謝謝邀請回答,其實這個問題我自己也經常去研究,看了這20多年的經典電視劇的翻拍,感受頗深。當然我是一名武俠劇愛好者,所以我的回答也是主要針對金庸武俠電視劇,既然拿《射鵰英雄傳》來做比較,我也就拿83《射鵰》來說吧。

    因為我特別喜歡武俠劇,所以每個版本我都看過,甚至每次播放新的版本,等待更新期間,我都會再去把以前版本看一遍,有比較才有鑑別嘛。

    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先入為主。時代濾鏡是一個很厲害的東西,相信所有看過黃日華翁美玲版本射鵰的朋友們,都是80年代出生的,在那個年代物質比較缺乏,中國香港的電視劇有幾座不可逾越的高山,除了射鵰之外,還有《上海灘》《大俠霍元甲》,不僅裡面演員飾演的人物成了經典,連這三部電視劇的主題曲都流傳至今,經典程度可想而知了,萬人空巷是這三部劇最好的形容詞,因為那個年代可不是家家戶戶都有電視機,許多都是在一個空曠的地方擺一臺12寸的黑白電視機,然後隔壁左右的人都跑過去圍觀,所以當時這三部劇播出的時候,不是很多人可以看全的。

    就是因為這些童年美好的回憶,造就了這三部神劇,當然這三部劇集本身質量也是非常高,但是我想說的是,也就僅限於那個年代,用現在的審美再去看83版《射鵰》,無論是畫質還是道具方面,你會覺得難以下嚥,甚至連劇情許多地方都是魔改的,如果是2000年之後出生人去看這些劇,他們很少會有人覺得好看。

    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翻拍這種經典影視劇,就拿朱茵飾演的黃蓉來說,其實她演繹的已經非常不錯了,但是翁美玲版本的黃蓉已經在前面了,大家總會覺得她在飾演翁美玲,而不是黃蓉,同時劇情方面也和83版本許多地方不一樣,當然作為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新的編劇做出調整這是無可厚非的,這種電視劇改編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金庸的讀者群體太龐大了,這本小說大家也是看得滾瓜爛熟,所以在劇情方面永遠不會給人很大的新意,沒有看過原著小說的人們,就會以為劇情應該是83版本那樣的,沒有看過83版和小說的,就會以為劇情應該是94版這樣的。

    除了香港版本射鵰之外,內地有李亞鵬2003版本,胡歌2008版本,然後是楊文旭和李一桐這個2017版本,這也是最近的一個版本,播出之後反映非常不錯,豆瓣評分也是定格在8.0,劇中主演幾乎都是不知名的年輕演員,反而配角是一些老戲骨,要知道胡歌版本評分也才7.5,為什麼會這樣呢?

    只見船尾一個女子持漿盪舟,長髮披肩,全身白衣,頭髮上束了條金帶,白雪一映,更是燦然生光。郭靖見這少女一身裝束猶如仙女一般,不禁看得呆了。那船慢慢蕩近,只見這女子方當韶齡,不過十五六歲年紀,肌膚勝雪、嬌美無匹;容色絕麗,不可逼視 。

    這就是第二個問題:導演拍攝的用心程度。這個2017版本受歡迎的最大原因是忠於原著,無論是主演還是配角,出場時間和順序幾乎都是和小說文字描敘的一樣,特別是黃蓉換上女裝出場,無論是場景,還是演員的年紀,還有小船的慢慢蕩近,還有郭靖的“不禁看得呆了”,都與書中的文字是非常吻合的。

    這個黃蓉女裝首次出場,翁美玲是一身藍色衣服,朱茵是一身綠白相間的衣服,林依晨是一身粉色的,而周迅版本里面裙子是粉色,披肩是白色,還加入了撫琴的畫面,對比之後可以看出,李一桐這個版本是最符合原著畫面的。

    所以自從這個黃蓉出場之後,大家非常認可李一桐這個版本,包括我也是一樣的,當郭靖上船之後拿出糕點給黃蓉吃的時候,她感動的掉下了一滴眼淚,我的心都跟著被融合了。這說明經典並非無可超越,終究還是濾鏡作怪,觀看新拍攝版本的時候,必須得擺正心態,如果你是那種“黃蓉我只看翁美玲,霍元甲只看黃元申。”的人群,無論新版本拍得再好,在你眼中都是垃圾。

    我是一名70後,上面翁美玲這張圖片和郭靖手中拿著花的那張圖片,童年時期貼滿了我所有書包和文具盒,還有家裡的貼畫,全部是翁美玲,她當年就是我心中唯一的女神。但是當我看17版射鵰等待更新的期間,我又回頭去看看了83版本,電視播出到哪一集,我就會找出舊版本相同的地方來觀看,一是回憶劇情,二是做個對比。

    然而我發現了一個可怕的事情,83版本的黃蓉動不動就噘嘴生氣:“靖哥哥,你再這樣,我就不理你了。”因為時代的變遷,現在再回頭看見這樣的臺詞,彷彿看到了如今的那種愛情包裝的仙俠武俠魔幻劇,翁美玲這個版本的黃蓉其實很多地方如今看來都是非常尷尬的,但是在那個年代看就毫無違和感,看些說83版本經典的人們,又有多少人是閒來沒事會把83版,一集一集仔仔細細認真反覆重看的呢?

    作為從小就非常喜歡翁美玲的我,現在看83版本都會覺得尷尬,那些2000年之後出生的,2010年後出生的小朋友們呢?他們一定會覺得更加尷尬,因為時代不同了,現在人人家都有高清電視劇,網路隨處可以看到任何一個版本射鵰,誰會再去看37年前的正方形畫質渣渣的版本射鵰呢?

    當然我這麼說可能大家會說我是槓精,但是當你真正再仔細去看83版本射鵰,相信你會和我有一樣的感覺,如果你不承認的確有些尷尬的話,你才是槓精。畢竟當年條件有限,無論是場景還是武打動作,都已經跟時代脫節很遠了,其實經典電視劇並非難以超越,關鍵還是在於劇組的用心程度,只要不拿致敬經典作為宣傳,忠於原著的基礎上認真打磨劇本,還是有希望可以超越前作的,但是像評分2.5的《笑傲江湖》就是典型的反面例子了。

    還有最重要的第三點:如今的影視劇都是以賺快錢為宗旨,早已經失去當年那種用心拍劇的初心了。請幾個流量小生出演男女主角,再加上一些話題炒作,熱度衝到前面就不怕沒人看,哪怕是這些主演毫無演技,也沒有關係,哪怕是開播第一集開始就被觀眾直呼辣眼睛,也更加沒有關係,吐槽的人越多,證明這劇越火,最後坐著把錢賺了才是最關鍵的。

    翁美玲當年入選黃蓉這個角色成功之後,壓力是非常大的,她非常擔心自己演繹不好這個角色,同時她也很抗拒古裝戲,曾經一度想要退出,常常在劇組拍攝期間,一個人躲著沒有人的角落偷偷地落淚,在九月份就有一個關於秦煌的採訪,他也是再次回憶起了當年飾演老頑童的時候,和翁美玲的一些故事,正好當時我準備寫一篇關於翁美玲的文章,所以找到了這些資料,但是最後還是沒有寫,因為我覺得這些回憶還是放在自己心底就好。像那個年代的演員,無論是翁美玲也好,黃日華也好,劇中飾演配角的演員也好,都是非常用心地去拍戲,他們才是真正的去努力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努力”這詞已經演變成為另外一種意思了。

    人們常常說不明白為什麼經典總要翻拍,其實這也是一種經典的延續,年代不同拍出來的東西也會不同,拍攝器材先進了,取景地點再也不是假山假瀑布了,更加不用說如今的特效技術了,但是偏偏硬體設施提高之後,對劇集質量的要求卻降低了,所以才會翻拍的經典電視劇,一個不如一個,就像現在正在播出的《鹿鼎記》一樣,你以為黃曉明版本是最差的?其實不然,現在有張一山版本墊背了,難道說這個版本是拍給現在的人看的?現在的人們就是這樣的審美嗎?抓破頭皮都想不通的事情,導演就偏偏給你這樣拍出來了,找那種小戲骨來演《鹿鼎記》,我覺得都會比張一山這個強,甚至隨便一個高中文藝晚上表演節目,也比這個強。

    你說那些導演,投資人,監製,這種劇集拍攝完成之後,他們自己不會覺得很差嗎?我覺得他們心裡都是有數的,但是現在市場就是這樣,能不能賺錢永遠是第一位,能不能超越經典?對不起,他們從來就沒考慮過。如果奔著超越經典的心態去拍一部電視劇,那至少得請最好的編劇,最好的導演,最優秀的演員,不僅資金不容許,拍攝時間更加不容許,用最少的錢最快的時間拍最爛的劇,才是符合當下生活節奏,我不是投資人更加不是商人,更加沒有市場策劃團隊,也遠遠沒有他們精明,總之他們琢磨出來的東西是一套,我們觀眾想看的永遠卻是另外一套。

    現在覺得一部電視劇能看已經不錯了,想超越經典還是算了吧,這個要求太高了,翻拍劇集能夠過5分已經算優秀了,比如蔣家駿班底去年拍攝的《倚天屠龍記》就是例子,《射鵰英雄傳》成功之後,《倚天屠龍記》就開始搞一些花花腸腸了,最後評分5.8,第一部《射鵰》是走心,第二部《倚天》就是奔著錢去了。

  • 2 # GAO原創文章

    如今,越來越多的經典電影和電視劇被重拍,似乎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你想抓住觀眾的懷舊感受還是想重拍來向經典致敬,這使得觀眾無法猜測。然而,大多數被重拍的電影和電視劇無法逃脫重拍和破壞經典的結果。經常遭受口碑。其中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被重拍的次數最多,但是很少有新版本能夠超越古典。那為什麼古典不能超越呢?

    細數破壞古典新版電視劇,新版《倚天屠龍記》播出後備受爭議,觀眾心中蘇有朋版張無忌最古典,難以模仿超越。這部劇也逃不出被觀眾吐槽,演員的演技差距大部分是尷尬的演技,武打慢鏡頭,全部慢鏡頭密集,劇本注水嚴重等問題。新版本也有值得稱讚的地方,但發生這些問題很難得到觀眾的認可,這也是翻拍破壞古典的原因之一。

    新版《封神演義》被評為史上最大的改編版,楊戶成為主角,出生的男性版狐妖增加,妲己在劇中有三條感情線,哮天犬竟然是女性。除了劇本雷人,演員的演技也成了觀眾的笑聲,編劇的大腦無法想象。新版《新白娘子傳說》成為現代版的青春偶像劇,白素貞成為青春無知的妖精,許仙成為醫術高超武功的書生,不僅劇本被觀眾吐槽,還有嚴重的美顏濾鏡。這些經典的電視劇,讓很多網民破壞了童年。

    古典之所以被稱為古典,是因為故事的內容基本上符合原作,沒有什麼變化。演員扮演的角色滿足書中人物的說明,演員的演技線上,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可,成為觀眾心中的古典。古典電視劇並非沒有缺點,存在的缺點並不影響整體的觀看效果,所以被大多數觀眾忽視了。

    破壞古典新版電視劇,多是因為有很大的變化,而且是選擇的新人演員,很大程度上不能恢復古典劇本。而且,新人演員可以承擔面值,但結果太幼稚,除了演技不成熟外,很多人物的性格也很難掌握,使觀眾失去了熟悉的味道。新版本也有優秀的地方,但比古典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要好。

    本來翻拍經典就有很大的風險,處理不好就容易破壞經典,不被觀眾認可的同時,也有很大的困難,以先進為中心的經典形象在觀眾心中無法超越,很難形成更古典的人物形象。但是,重拍並不是不能成功,首先要尊重原不能脫離原來的故事內容,改編的合理性,讓觀眾接受,故事情節豐富,表現良心的作品。

    翻拍古典不是完全複製的,可以在劇中進行改變,混合新的想法,結合新時代的文化,融入現代的思想,傳達正能量。越來越多的翻拍劇的出現,從古典走向滑坡,也有脫離原作的翻拍劇,成為別的劇。無論基於什麼樣的初學者,都要寫劇本,害怕古典,在重拍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 3 # 三秦影視

    這個問題呢,在現在這個時間段提出來也是相當的應景。

    前兩天播出的《鹿鼎記》,評分也是創了新低,還有之前翻拍的《新笑傲江湖》都是撲街的典範。目前呢,在17年的《射鵰英雄傳》翻車的情況下,新一版也在了待播行列,這也引起了大家的疑問,為什麼經典電視劇總是難以超越呢?

    幾乎每一次出現新版金庸劇時,都會引發觀眾對老版的回憶。經典版的金庸武俠劇是幾代人的集體回憶,明知新版很難超越時代經典,為何還要翻拍?在如今仙俠當道、武俠式微的環境下,還有翻拍金庸武俠的必要嘛?

    先來說說《鹿鼎記》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鹿鼎記》,一反常態,刻畫了一位不會武功的男主角韋小寶。這韋小寶吃不得苦,偷奸耍滑,見了漂亮女人就邁不動腿。“辣塊媽媽”總是掛在嘴邊,而且還特喜歡賭。與其他高大上的男主角相比,確實是截然不同。

    其實呢,在《鹿鼎記》一開始,被很多人認為不是出自金庸先生之手,哪有這樣的武俠男主角?韋小寶確實是個混江湖的人物,他的“江湖”,已經不僅僅限於武林了,而是朝廷、王府,甚至國外都成了他的江湖。

    新版中不難發現,整部劇被刪減了將近16集,最有看點的反派鰲拜以及靈魂人物海大富基本沒啥鏡頭。這就導致張一山版《新鹿鼎記》在情節和人物方面與老版存在著較大差距。除此之外,張一山版《新鹿鼎記》在服裝設計和場景佈置上做得還不夠精緻。當然,最大的硬傷還是主角的演技實在是“不堪入目”。說到底,最後把關的導演是有很大的責任的,整個的基調一定下,大家開始按照導演走,可是最後這個結果出來,那也只能說是導演和編劇的內心想法並不能符合大眾的內心期望,以滿足大眾胃口的前提發展,最後卻發現大眾貌似不好這口兒!

    再來就是《新笑傲江湖》

    《新笑傲江湖》被觀眾吐槽太多了 ,從人物形象到劇情改編再到BGM無一倖免,還有網友諷刺到,這部劇的誕生大概就是為了證明前輩有多優秀,用心良苦。

    沒有一點點防備,《笑傲江湖》又被翻拍了,那加上這一次就已經是它第12次被翻拍。一盤好好的蛋炒飯被反覆炒啊炒,炒成隔夜二十幾年的冷飯。

    為啥大家都要翻拍?翻拍經典的意義何在?最直觀的答案就是熱度和群眾基礎。經典作品已經歷過試錯的過程,是一種低風險的選擇。與觀眾的懷舊情結對接,提前預定了關注度和話題度。

    簡單來說就是頂著翻拍兩個字,蹭著原作的熱度。既然蹭了人家的熱度,必然就要接受觀眾的對比。

    但是效果真的好嘛?顯然並不是的。

    確實,網友們的吐槽不無道理。光是令狐沖一個角色就有周潤發、李連杰、呂頌賢、霍建華等人飾演過。珠玉在前,如同連綿的山脈般難以翻越。

    於正夾著胳肢窩執筆把《笑傲江湖》改成了三角戀劇情。“東方姑娘”與霍建華飾演的令狐沖cp感滿滿,直接蓋過了任盈盈的風頭。霸氣的教主陳喬恩當時圈粉無數,她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而赴死,死而復生。

    這部劇被翻拍的次數,確實不算少,一共多達7次,像是2003年李亞鵬、周迅版的《射鵰英雄傳》,還有2008年胡歌、林依晨版的《射鵰英雄傳》,可能對於年輕一些的觀眾來說,比較熟悉,而最早的版本,則能夠追溯到1976年,由白彪、米雪、樑小龍主演的《射鵰英雄傳》,不過最經典的一版,應該還是黃日華版的《射鵰英雄傳》,首播於1983年。

    新版在撲街的情況下,劇評人則表示“眾口難調,經典翻拍向來不是一件容易事。”尤其涉及金庸經典小說,翻拍的時間間隔不宜太短,像《笑傲江湖》的上一個版本是2013年的於正版,當時那版還因為把東方不敗改成了由女性角色出演,遭到觀眾的強烈反對。“不要因為翻拍突然成了熱點,市場熱什麼我就做什麼。”

    所以選角+導演的組合陣容也是比較重要的。

  • 4 # 詠直非常白

    感謝邀請,以《射鵰》來講,上世紀80年代,電視劇產出較少,資源有限,人們基本上電視演啥就看啥。儘管拍攝條件遠不如現代,但當年更注重作品品質,包括主要演員選角,劇情更注重情節合理性,人也不浮躁。現在電影電視劇從業人員要多出好幾倍,拉班子唱戲,專業水平參差不齊,注重流量演員,雖然投資很大,但品質很難做出來,再加上觀眾都有先入為主的因素,翻拍作品要超越經典難上加難。另外,觀眾的欣賞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如果翻拍品質不搞出幾倍,很難撼動經典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完孩子體重暴增60斤,如何在短時間掉秤30斤還不影響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