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處理工藝流程為:1、一級處理—機械處理工段:機械(一級)處理工段包括格柵、沉砂池、初沉池等構築物,以去除粗大顆粒和懸浮物為目的,處理的原理在於通過物理法實現固液分離,將汙染物從汙水中分離,這是普遍採用的汙水處理方式。2、二級處理—汙水生化處理:汙水生化處理屬於二級處理,以去除不可沉懸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機物為主要目的,其工藝構成多種多樣,可分成生物膜法和活性汙泥法(AB法、A/O法、A2/O法、SBR法、氧化溝法)穩定塘法、土地處理法等多種處理方法。3、三級處理—對水的深度處理:將經過二級處理的水進行脫氮、脫磷處理,用活性炭吸附法或反滲透法等去除水中的剩餘汙染物,並用臭氧或氯消毒殺滅細菌和病毒,然後將處理水送入中水道,作為沖洗廁所、噴灑街道、澆灌綠化帶、工業用水、防火等水源。擴展資料:水處理工藝流程環境的影響:1、PH值:活性汙泥系統微生物最適宜的PH值範圍是6.5-8.5,酸性或鹼性過強的環境均不利於微生物的生存和生長,嚴重時會使汙泥絮體遭到破壞,菌膠團解體,處理效果急劇惡化。2、溶解氧當環境中的溶解氧高於0.3mg/l時,兼性菌和好氧菌都進行好氧呼吸;當溶解氧低於0.2-0.3mg/l接近於零時,兼性菌則轉入厭氧呼吸,絕大部分好氧菌基本停止呼吸,而有部分好氧菌(多數為絲狀菌)還可能生長良好,在系統中占據優勢後常導致汙泥膨脹。3、溫度:溫度對微生物的影響是很廣泛的,儘管在高溫環境(50℃~70℃)和低溫環境(-5~0℃)中也活躍著某些類的細菌,但汙水處理中絕大部分微生物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範圍是20-30℃。
水處理工藝流程為:1、一級處理—機械處理工段:機械(一級)處理工段包括格柵、沉砂池、初沉池等構築物,以去除粗大顆粒和懸浮物為目的,處理的原理在於通過物理法實現固液分離,將汙染物從汙水中分離,這是普遍採用的汙水處理方式。2、二級處理—汙水生化處理:汙水生化處理屬於二級處理,以去除不可沉懸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機物為主要目的,其工藝構成多種多樣,可分成生物膜法和活性汙泥法(AB法、A/O法、A2/O法、SBR法、氧化溝法)穩定塘法、土地處理法等多種處理方法。3、三級處理—對水的深度處理:將經過二級處理的水進行脫氮、脫磷處理,用活性炭吸附法或反滲透法等去除水中的剩餘汙染物,並用臭氧或氯消毒殺滅細菌和病毒,然後將處理水送入中水道,作為沖洗廁所、噴灑街道、澆灌綠化帶、工業用水、防火等水源。擴展資料:水處理工藝流程環境的影響:1、PH值:活性汙泥系統微生物最適宜的PH值範圍是6.5-8.5,酸性或鹼性過強的環境均不利於微生物的生存和生長,嚴重時會使汙泥絮體遭到破壞,菌膠團解體,處理效果急劇惡化。2、溶解氧當環境中的溶解氧高於0.3mg/l時,兼性菌和好氧菌都進行好氧呼吸;當溶解氧低於0.2-0.3mg/l接近於零時,兼性菌則轉入厭氧呼吸,絕大部分好氧菌基本停止呼吸,而有部分好氧菌(多數為絲狀菌)還可能生長良好,在系統中占據優勢後常導致汙泥膨脹。3、溫度:溫度對微生物的影響是很廣泛的,儘管在高溫環境(50℃~70℃)和低溫環境(-5~0℃)中也活躍著某些類的細菌,但汙水處理中絕大部分微生物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範圍是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