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廣東中公
-
2 # 江門中公教育
在這全國戰“疫”的年份裡,我們看到了很多的拼搏在一線的國家工作人員,他們的所作所為令人可歌、可泣、更加可敬,也正是這樣讓很多的學員開啟了自己理想的公職考試之路。以前很多人會說,太忙沒時間作為不學習的理由。但是,在這樣一個“呆在家裡就是為祖國做貢獻”的時間段裡,我們有了大量的精力去了解和學習廣東公務員考試。中公教育建議大家首先去解決在考試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而綜合分析題就是很多同學難以邁過的那道坎兒!
綜合分析“第一知”:什麼是綜合分析題
所謂的“綜合分析題”實際上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對一篇整體性的給定資料進行深度剖析,如剖析材料中的背景現狀、原因、影響、對策、內在邏輯等等,在剖析的基礎分析出材料所要的主要觀點,即為綜合分析,本質就是“歸納概括+分析”。綜合分析題在整個吉林省省考的考試中作為一個常考的考點往往以第二題的形式出現,常考的綜合分析為評價型綜合分析和解釋型綜合分析,也出現過啟示和比較等特殊型別的綜合分析,總之對於綜合分析題的考查吉林省是喜歡考得同時還不忘創新。
綜合分析“第二知”:綜合分析的重點、難點
綜合分析可以說是小題當中相對有深度、有難度的題型,甚至可以把綜合分析理解為“小作文”,為什麼這麼說?就是因為在大作文中的每一個段落的書寫結構形式都基本和綜合分析是類似的,所以說,綜合分析學的好也是為後面的作文打下堅實基礎。但這也就絕對了綜合分析不是一道簡單的題型,它的難度甚至是很多公務員考試學子的夢魘。那麼它究竟難在哪裡?兩點,一是綜合分析的要點散亂。其他小題作答物件可能就是一個方面的內容,例如原因、影響等,但是綜合分析題是要把跟所有與作答物件相關的要點內容都要找到,它可能是現狀,也可能是原因等等,只要是相關主要內容就要概括出來。二是作答邏輯。綜合分析題一般情況下決不允許將要點簡單的羅列,因為那樣的書寫出來的答案沒有說服力,不能有效說明問題。因此還需要各位學員能夠準確理解材料所表達的內在邏輯,按照材料想要表達意圖將要點按照一定的順序呈現出來。
綜合分析“第三知”:綜合分析作答技巧
綜合分析作答步驟如下:
第一步:審題=》主要審出作答物件及其關鍵詞=》形成作答思路
第二步:找點=》需要與作答物件所有相關的內容,如果作答物件很複雜如很長的一段話,那就上材料中尋找這句話中關鍵詞相關的內容=》常見的是現狀、原因、影響、對策等
第三步:推觀點=》根據已知要點,準確分析理解材料所要表達的意圖
第四步:加工=》內容上的加工主要是體現在根據字數的句子擴充與縮寫;邏輯上的加工就是按照材料邏輯將要點“排列組合”。(一般觀點放在第一句話,對策放在最後)
第五步:書寫=》除了字跡工整,卷面整潔以外,還要主要一般的表達形式是:亮明觀點=》證明觀點=》執行觀點
在這樣的一個特殊時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當下,中公教育願與您一路相伴,大家加油!
-
3 # 班主任-巖巖
有些考生已經學習了一段時間申論科目,但對於一些基本知識點仍然是一知半解,尤其是基本題型的歸納概括得分率一直不高。儘管得知是缺乏要點的綜合概括句,即要點序號後邊的概括性短句,但卻不知道綜合概括句的真正精髓內涵,即方式方法。今天,中公教育專家為大家撥雲見日,提升分數。
一、基本方法論
綜合概括句的書寫一定是與具體要點內容密切相關的,同時輔之以提煉精煉表述為主。具體方法為:一是先依據題幹設問,在限定材料範圍中逐一劃出要點,並進行同義的合併整合;二是依據合併後要點的不同含義,巨集觀提煉要點關鍵詞語,進行組合以短句呈現即可。重點正是第二步,對於要點關鍵詞的巨集觀提煉,需要結合要點具體內容和題幹設問全面考量。除此之外,還可以適當參考材料段落邏輯之間提示資訊。
以往年試題為例展示:【2019國考副省級第一題】根據“給定資料1”,概括S市在鄉風文明建設方面的舉措。(10分)要求:全面、準確;不超過150字。
材料1節選:
②S市一直重視基層黨建工作,大力實施固本強基工程,突出村級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按照“黨領導一切”原則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努力健全以黨建為統領、以法治為核心的基層治理體系,通過黨組織的有力領導,促進矛盾糾紛的化解和法治觀點的強化,逐步提高鄉風文明水平。
③今年S市選派了104名機關幹部任村居第一書記,公開招考205名優秀大學生擔任村幹部,並推進基層黨建下沉到村民小組,落實支部建在小組上。該市黨建工作示範村A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農村黨建要讓群眾更滿意”的殷切期望,積極探索“黨建+”融合基層治理髮展模式,以黨建引領基層自治、共治、法治、德治。
根據題幹資訊,提煉的答案要點:1.重視基層黨建,固本強基,按照原則出臺政策,健全治理體系。2.選派幹部招考大學生促基層黨建下沉,探索黨建+,推動多元共治。
運用方法提煉整合:兩段話的兩個小要點均指向基層黨建,落腳到四個治,所以綜合概括句留頭留尾,可以寫成“重視基層黨建,多元共治”。綜上,巨集觀提煉能概括要點具體含義的關鍵詞彙,組合書寫即可。
二、技巧總結流
事實上,綜合概括句的書寫除了方法論之外,還可以參照材料本身邏輯中的提示資訊,例如材料中首段可能就會直接告知下邊有幾個大方向要點;或者材料邏輯段落的重點位置的要點句子等等。
言而總之,綜合概括句的提升,一要靠方法論,堅持基本找要點和巨集觀提煉整合相輔相成;二要靠技巧四兩撥千斤,巧用材料邏輯提示的要點整合資訊。最後必然要大量的練習,不斷校正思維誤差!
三、小結
綜合概括句的書寫必將是申論材料閱讀的發展方向,同時也必將會影響部分考生突破分數瓶頸。所以,時不我待,有了好方法,必須要善與堅持,每天保持練習,成公上岸才不是水中彎月!
-
4 # 贛州中公教育
在公務員考試中,綜合分析是申論所有小題中難度最大的一種題型,也是考察考生邏輯分析能力的題型。綜合分析能力可以作為一道單獨的小題進行考察,也可以在其他題型中去考察,比如貫徹執行和作文題都會考察綜合分析的能力。
(1)解釋型綜合分析題:一般先需要理解並解釋一句話或一個詞語的字面意思,進而展開多角度的分析(其中包含的角度有原因、影響等),最後是這句話或這個詞帶來的啟示;評價或評論型綜合分析題則是先需要明確對作答物件的觀點或看法(巨集觀層面),進而是在材料中搜集支撐你所給觀點的理由,最後是總結迴應你的觀點或就問題整理對策;
(2)啟示型綜合分析題:先是依據題幹作答物件明確啟示來源,然後結合本國或本省實際情況進行轉述材料,最後通過總分結構加工書寫答案即可;比較型綜合分析題一般考得較少,思路為先針對所比較的作答物件進行高度巨集觀概括,再依次進行比較物件包含資訊的展開羅列,最後得出比較的結論。
-
5 # 泰州中公教育
2019國考備考的大幕業即將拉開,各位準備參加2019國考的小夥伴們現在應該行動起來了,不要輸在了起跑線上。在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中,有一種題型始終讓大家非常頭疼,失分很嚴重,那就是綜合分析類的題目,今天中公教育專家就跟大家來探討一下綜合分析類題目的作答之道。
綜合分析類問題在申論考試中常見的問法一般是談對材料中某一句話的理解,對材料中某一現象、觀點、問題的看法,或者是對根據材料內容談啟示等,在考試中常見的就是這三種問法。其實應對這三類問法最本質的方法就是去材料中找所有與作答物件相關的內容。
綜合分析作答必須嚴格按照審題、找點、加工、書寫的順序來進行,想必一些有複習經驗的同學知道綜合分析的答題邏輯是總分總,即提出觀點,論證觀點,落實觀點,但大家千萬不要按照這個框架然後去套材料,這種答題方法往往會讓大家迷失,一定是先審好題,審完題之後去材料裡找要點,然後把找到的要點按照總分總的邏輯加工,最後呈現在答題紙上,換句話來說如果大家認不清答案要點的邏輯,只是把要點找到,也是可以得到大部分的分數的。
在答題過程中,第一步審題至關重要,要知道圍繞什麼去材料中找點,而在審題這一步抓準作答物件最大的障礙就是解釋一句話這種問法,由於句子相對較長,作答物件確定起來比較難,例如:2018年國考市地級中題目:給定資料4提到,“城市建設與管理的目的如果僅僅是為滿足經濟或某種美觀訴求,顯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視而危險的。”請根據給定資料3和給定資料4,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20分);比如2017年國考副省級中的題目:“給定資料3”中劃線句子寫道“我們只有通過‘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體味到‘儒’之‘柔’。”這句話內涵豐富。請你根據“給定資料3”,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在比如2017年市地級中的題目:依據“給定資料2”,闡述劃線句子“城市的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紋”的意思。(10分);這種解釋型的綜合分析在審題時要抓住關鍵詞,2018年市地級題目關鍵詞顯然是“城市建設與管理的目的”,2017年副省級題目的關鍵詞是“水,儒,柔”,2017年市地級題目關鍵詞是“城市水系”,“城市指紋”。
審好題之後下一步就是圍繞這些關鍵詞找點,找材料中所有和他們相關的內容,現狀,影響,原因,對策等都找,注意在找點時要抓關鍵,能用一個關鍵詞不用一個短句,能用一個短句不用一個長句。提煉出要點核心資訊之後判斷一下哪些是觀點,哪些是分析,哪些是對策或結論,按照總分總的邏輯加工即可。
中公教育專家提示大家,解釋型分析如果題目是一個長句大家可以重點關注句子中的主語,如果句子中有被雙引號引起來的詞彙大家一定要重點關注。希望大家認真備考,在2019國考中取得優異成績。
-
6 # 朵朵佬爺
《申論》的綜合分析?這是誰定義的,應叫公務應用題才貼切。說簡單一點,是根據材料的內容來答題,其實,閱讀材料和寫作內容是有聯絡的,找出二者的關係,是閱讀的關鍵。一般來說,閱讀材料多為調研情況和新聞材料,而寫作一般不需要具體細節,所以,描寫細節的內容一般不用多費精力。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要學會拉條條,一要具備公文句子的表達,二要提煉出關鍵內容,二者缺一不可。最難的是從事例中拉出條條來,有時是意思拿不準,有時是詞不達意,概括不出來。例如好政策的第一題,某地開了個坐談會,與會人員講了幾個故事,真的難得抓準觀點,不信自己去試一試。
-
7 # 渡船的漁夫
縱向:答題要有深度。就是通常人們說的---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根據不同題的提問,要答的有所側重。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什麼問題,然後有什麼措施。
橫向:答題要有廣度。就是多主體,多層次的看待問題。一個問題的產生,可能是執法不力,可能是制度不健全,可能是監管不到位,可能是重視眼前利益等等,一系列的因素。多角度的去思考,但是要根據資料去分析,不要臆想。
大範圍的說完了,還要有幾個點注意一下。
-
8 # 河南中公教育
解題思路:綜合分析題型需要按照“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思路展開撰寫。
下面我舉個實際例子,來看看,怎麼來寫這個申論的綜合分析。
緊接著分析我們的觀點,對內容和物件進行分析,並進行整合。就龍蝦專業而言,要想讓閱卷人對龍蝦專業理解的更加深刻,可以在分析龍蝦專業的影響、之所有產生龍蝦專業的原因。
最後落實觀點(提出對策、啟示)。
是不是答題的方法還是很簡單的呢?
回覆列表
申論一般第二或者第三道簡答題就是綜合分析類題目。分析是核心要求,綜合貫穿答題始終。有一個整體結構化的思維,這正是得分要點,拉分關鍵。
綜合分析題整體作答思路:
1、審題,判斷題型2、分析物件(重在分析)3、整合作答思路(分析方法、要求、結論)4、呈現答案(務必工整、簡潔)綜合分析常考五種題型:概括型分析,解釋型分析,啟示型分析,評論型分析,比較型分析。以下介紹每種題型的作答思路。
一、概括型分析概括型分析題,旨在考查考生能否對給定資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內容、觀點或問題進行分析和歸納。
【作答思路】明確分析物件 - 提取相關要點 - 對要點加工整理並分析
二、解釋型分析解釋型分析就是解釋材料中一個詞或一句話的意思,並且做總結分析。
【作答思路】
1、闡釋關鍵詞/關鍵句
結合材料,將材料出題人隱含在材料中的意思挖掘出來,然後用自己的語言將這個意思進行概括,得出這個詞或這句話的解釋。
2、分析論證觀點
解釋完這句話的意思後,你需要進行分析論證,因為你的這句話其實就是你的觀點,而你的觀點是有待商榷的,因此在第二步中,要通過原因、影響等因素去論證你的觀點,同時注意邏輯要清晰。
3、提出有效對策
通常你在分析論證觀點後,往往會存在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是材料中的,因此,作為一個即將成為政府工作人員的人,看到問題一定要去解決問題,因此最後一步就是根據材料中的問題提出有效對策。
【例題】談談你對“新技術是一種創造性的毀滅力量”的理解。
【參考答案】
(闡釋關鍵句)新技術在毀滅舊事物的過程中能夠創造新事物,具有創造性的破壞作用。
(分析論證)創造性為:帶動制度創新,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創造科學成就和物質財富,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及質量,改變人類思維觀念和思考方向,改變世界。破壞性為:技術更新具有加速度特質,更新換代速度快。
(提出對策)要利用這一創造性的毀滅力量,就要加強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釋放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巨大潛能。
三、啟示型分析啟示型分析,不只是讓你說明得到的啟發,還要根據經驗教訓做分析。
【作答思路】
1、梳理做法、問題
先從材料找出啟示物件的做法或者問題。
2、提煉成功經驗,失敗教訓
梳理出啟示物件的成功經驗或者失敗教訓。
3、結合國情與材料選擇
要結合實際情況來講,有些啟示不一定適應當下國情。
4、分析啟示邏輯
按照提出觀點+分析觀點的思路進行作答。
5、進行語言加工
多采用短句的形式把啟示列出來,即要求語言精練。
【例題】談談你從中國高鐵的發展中獲得哪些啟示。
【參考答案】
中國高鐵在發展中給我們帶來的具體啟示是:
(做法)一是我們在自主技術創新方面要不怕困難,迎難而上,要堅定自己的決心,吸取失敗教訓,不斷積累經驗。
(成功經驗)二是我們的技術要具備真正“走出去”的硬實力要具有價效比、技術、安全性等自身優勢,積累豐富的經驗。
(做法)三是要嚴格採用標準化管理,注重質量和管理。
(成功經驗)這樣不僅能提升企業的影響力,也提升了國家的影響力。
【作答思路】
對於評論型綜合分析,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表態過程,也就是要說明評論物件是積極、消極或是中性的。在這裡要注意表態的觀點一定是材料的觀點,而不是自己的主觀判斷。對於觀點的表達在材料沒有原文的情況下詞語不限定,只要能夠清晰表達觀點即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材料中對評論物件既有積極描述又有消極描述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判斷考官的觀點更加傾向於利大於弊或是弊大於利,表態時不要盲目地使用辯證分析、有利有弊等中性表述。
第一個總一般是“(解釋評論物件)+表明觀點(態度、立場)”,這主要是因為評論分析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看法、態度,所以在提出觀點的部分就要把態度立場表明。但是在提出觀點時也要注意區分兩種情況。如果評論物件明確,提出觀點時只需要表明態度、立場不需要解釋評論物件。如果評論物件不明確,提出觀點時需要解釋評論物件並表明態度、立場。
2、分說:展開分析
這裡的內容需要回到材料尋找到和作答物件相關的資訊,如背景現狀、原因、影響、合理之處不合理之處、案例等。
分析的時候可以根據材料當中的內容進行辯證分析,原因、影響、現象、問題等都可以作為分析的主要內容。材料中如果涉及到了導致該現象出現的原因,有該現象帶來的影響,那這些資訊就可以整合起來作為分析的部分。
3、總說:做出結論,結合實際適當提對策
當然這裡的對策和提出對策題的對策有所區別,只需要巨集觀來書寫對策即可,在書寫時不用佔用太多篇幅,例如完善法律法規,加大投入力度等。
在整個分析結束後,最好要結合材料與實際情況提出一些簡單的對策對整個題目進行總結。要注意的是,綜合分析類題目的重點是邏輯結構和第一部分的觀點、第二部分的分析。最後的總結對策部分是為了保證邏輯結構的完整,要根據材料簡單提出對策,切勿長篇大論全都是提出對策。
【例題】新技術的使用能否突破社會結構的屏障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表達觀點)新技術現在還不能突破社會結構的屏障,還需要繼續觀察。
(展開分析)一方面,新技術給社會底層的農民工帶來一些改變。一是給他們的生活、交往、就業求職帶來便利;二是使他們拓寬視野,轉變意識,擁有表達渠道;三是使他們可以通過自媒體維權。所以從理論上說,新技術有利於消除城鄉社會鴻溝、不同社會階層間的不平等,促進社會公正。但另一方面,新技術的使用會產生“馬太效應”,強勢群體更容易從新技術的使用中獲益,實際上拉大了兩者之間的收益差距。
(做出結論)因此,不可過度誇大新技術的作用,要須線上線下結合起來,讓科技具有人性。
五、比較型分析比較型分析要求考生對於兩種不同做法、觀點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和對比,進而能夠進一步的分析問題、得出結論。
【作答思路】
1、概括比較物件
概括物件從數量來說一般是兩者,需要用簡練的語言對兩者的不同做法或觀點進行提煉。
2、比較相同不同
詳細梳理材料,比較兩者在具體做法,例如動機、手段、結果;核心思想,例如原因、影響、結論等方面的相同要點和不同要點。
3、作出最後結論
總分總結構的綜合分析題一般結尾都需要落實觀點,也就是針對材料中的問題談談對策。對策要有針對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例題】給定資料中描述了農村政策實施過程中的一些事例,請對這些事例進行評析。
【參考答案】
(概括比較物件)事例分別為:盛光農業園區流轉農民土地,分租出去種草莓;X市“新園區”圈地發展“生態酒店”“農家樂”,讓土地大面積撂荒,抬高土地租金。
(比較相同不同)盛光農業園區的做法值得鼓勵。其為出租戶建棚、通水電、提供技術支援,帶動農民種草莓,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還解決了部分剩餘勞動力。X市“新園區”的做法應該禁止。其目的不是“務農”,而是跑馬圈地,雖然提高了農民收入,但既違背了國家政策,又破壞了土地流轉市場秩序。
(作出最後結論)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要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保護基本農田。政府應加強規範引導和用途管制,使其有序流轉。
對於綜合分析題來說題,掌握做題思路很關鍵,這樣才可以每個問題都答到點上,而且不懼怕何種題型,因為你已經掌握了作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