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學生是獨立的學習個體,階段性測試也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方式,用具體的分數可以讓學生有一個具體排名衡量,激發學生上進的正能量,同時提高心理素質。不得不說,現在不公佈分數,與其說是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如說保護了某些家長的自尊心,真的對學生好嗎?
-
1 # 保家衛國奔幸福生活
-
2 # oppp
不公佈分數,不公佈排名,確實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不利於培養孩子們的競爭力,心理承受能力會很脆弱,以後怎麼適應社會?怎麼生存?以後的社會是公開公平公正的社會,瞞是瞞不住的,即使平常不公開分數,沒有比較,一個不知道一個的成績,自我感覺良好,等到高考時總得要公開,知道成績不好已晚。
-
3 # 閆氏蔬菜雞
不公佈成績,學校讓開通校訊通,花錢把成績給你送到家。難道孩子的成績就不能孩子自己拿回來,非得用校訊通????
-
4 # 太陽每天照常升起來
可以發展校外機構,孩子可以參加勞動,競賽,攀登,游泳,滑冰,畫畫等等,這些可不是侷限於輔導班,可以是宣傳比賽性質的,這樣就不用把孩子全部都鎖到學校裡了。
-
5 # 科達一刻
現在的教育改革,越改越是毛病多!!大文大理比較容易學習,卻讓孩子在高中選科,造成家長和孩子都是茫然無措,不知所以然!!各種各樣的遷就,反而造成政策缺乏合理性,只是怕鬧!!還是誰鬧遷就誰!!這樣的教育改革,不要也罷!中國真正需要改革是是大學錄取應該多渠道,讓各種各樣的人才都能有生長的渠道,而不是折騰!!沒有進行實驗觀察,就全國推廣,誤國誤民!!
-
6 # 東萊國學
公佈分數和不公佈分數,都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
一個班50個孩子,你統一考試,難道都能考100分?難道都能考第一名嗎?
所有的孩子都能看課外書,如果你給他們規定統一進度,老師還要統一講課,還要統一考試,統一排名次……那學生們還喜歡看課外書嗎?
學校的課本也一樣,每個孩子的智商,接受能力都不同,也就是應該每一個孩子就和玩遊戲一樣,過了關就可以往前走,不過得慢慢來
每個人都是第一,都能學有所成。但絕對不能統一進度
教育是讓每個人得到成長,成就自我
而不是讓大部分人成為少部分人的陪練
讓孩子自己選擇考試內容,考就考他會的,考完了,證明他會了,然後再往前走。每一次都是100分,這才是以人為本
這個才能從本質上:解決諸多的教育頑疾。
-
7 # 大平01
一個連自己考的分數都不敢面對的學生,長大了還指望他能幹什麼大事呢?家長的玻璃心也不容小覷。不經歷風雨怎見彩虹?
-
8 # 小一笑很好看
人本來是個體的,自由的,活得好壞自己說了算。但最關鍵的,這是一個競爭的社會,很多人都想逃避。很多人怕面子上不好看。能避一時就避一時。老師也面臨競爭,不壓制學生激勵學生,很難讓所有學生努力學習。就看社會大眾的選擇了。我們一定要認識到,人的事情,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完美。不要苛責任何人。人與人不一樣。
-
9 # 江海志
我反對學校不公佈學生考試分數和排名的做法,我也實在不明白這樣做是在遷就誰。
我們的中高考其實就是根據分數排名來錄取的。比如說清華大學在某省招生60人,該省有300人報考,那麼這300人的總分排名前30者就被清華大學錄取了。
平時的期中、期末、月考、一模、二模等考試其實就是對中高考的模擬,既然中高考是按排名錄取的,那麼這些平時的階段性考試不公佈分數和排名,它的模擬價值就大大降低了。學生也不清楚這個階段,自己的成績在全年級是個什麼位置,在全市,乃至全省是什麼位置(高考的一模、二模等是全省全市排名的),自己離目標還有多遠,下一步的學習該如何調整。
我們老師也反對這種做法。因為這樣做也影響了教師對學生考情和學情的瞭解。上次期末考試,我們只能從班主任處得知學生的分數,但是單科排名班主任也沒有。其實,單科年級排名比實際分數更能反映學生的考試情況。畢竟考卷難易有差別,有的時候分數難以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相對而言,單科年級排名更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如此這般,我們也難以瞭解到更準確的考情和學情,也就難以據此調整教學,優化教學。
那麼為什麼近年來某些地區的學校會這樣做呢?
但是,我又無法指責學校的做法。因為我能理解校方的噤若寒蟬。
我只能一聲嘆息!
-
10 # 青霞人文
不公佈分數,不排名次,是不得已而為之。至三十多年前,筆者剛做老師那會兒,每次考試,班裡公佈分數,也排名次。即使不排名次,老師心裡也有名次,至於學生之間,他們也有名次的對比。
家長及社會學校都對名次分數不太敏感,高考那會兒錄取率跟現在沒法比,整個社會氛圍還是平和理性的。
但是近二十來年,尤其是提倡素質教育以來,社會與家長,包括學校本身把分數、名次、錄取率反而奉若神明瞭。越是大喊素質教育,大搞教育教學改革,包括盛行當下的“課改”,實質都緊盯著高考成績。每年,當地教育主管部門要給各學校下達指標,諸如北大清華進了幾個,985、211,一本進線率,這些都是硬指標、剛性的。
家長緊盯,社會媒體推波助瀾,學校拼死抓、老師拼死教,網際網路媒體熱炒高考狀元等等。在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最熱烈的時代氛圍裡,應試教育不但沒有偃旗息鼓,反而紮紮實實真金白銀默默地全方位發展,所謂“外素質而內應試”,現狀如此,不是嗎?
有償家教,輔導班遍地開花,一對一名師輔導等等。社會強需求,家長很焦慮,競爭白熱化,“哈佛女孩劉亦婷”,“我是如何把孩子送進北大的”,等等,熱門之極。各地都有些老師因辦班而致富,為了各自所需,大家都拼了。
學校內部,大獎特獎高三教師,高考結束,高三教師全國滿天飛旅遊,高考成績公佈,優秀高三教師又是榮譽,又是現金重獎,各校如此,沒有例外。
於是“縣中模式”大行其道,高考超級中學橫空出世,小鎮做題家成了贏家,高考狀元拿了幾十萬的獎金甚至一套樓房,因高考而致富,歎為觀止矣!
一旦某校高考成績有些丟人,那位校長,你的位置就坐不住了。一所名校,你的高分考生竟然不夠多,家長們就到學校門口喊你校長下課了。
應試教育就在素質教育新思想的喧譁中登峰造極了!為了扭轉矯正應試教育的紮紮實實愈演愈烈,社會有識之士、教育專家大聲疾呼,教育是培養人才,培養創新人才,不能只盯著分數。哈哈!
無奈,教育主管部門只能以行政命令禁止有償家教,禁止公佈分數,禁止排名,禁止給各學校下達高考指標;前幾年,各地也禁止炒作高考狀元了。這些舉措,是迫不得已的,從教育政策科學講,當然是正確的。
教育改革一直在進行,也一直在路上搖搖晃晃呢!
-
11 # 再拆家吃火鍋
現在口口聲聲說不讓公佈學生的分數,到底遷就了誰?
遷就了個別心理不健全的家長和學生,這種歪風邪氣,也不知道是何時興起的!
模糊的記得,好像剛開始的時候是經常見到新聞報道體罰學生,然後就掀起了一陣針對體罰的口誅筆伐!當然,我不是支援說針對體罰是錯的,我只是覺得有些過了,個人認為適當的體罰是有必要的!後來就變成了,連罰站、體育課罰跑等都被廣泛批評,最後甚至連體育課的跑步都被取消了很長時間!
再後來,就更嚴重了,連對學生說難聽的話都不可以了,批評指正也要和顏悅色的?!說怕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等等。至於何時演變成不能公佈分數,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種地步,因為有段時間不關注這方面了,所以也不太清楚!
個人覺得,這種事情簡直是無理取鬧,公佈學生成績,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位置,才能有奮鬥的目標和動力,怎麼到某些人的嘴裡,變成了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難道以前的孩子都沒有自尊心?
怪不得現在很多孩子這麼自私自利,目中無人,毫無鬥志,應該都是被現在的社會風氣影響的,希望有識之士不要在沉默了,讓校園變得乾淨一些吧!不要讓過多的歪風邪氣刮進校園!
-
12 # 杉楊之士
學生其實很關注排名和分數的,只是家長丟不起那臉。孩子成績差,家長忒沒面子,對孩子責罵過分,孩子心裡受不了,只好怪學校了。
-
13 # 綜改1
現在不讓公佈學生分數,不準排名次,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就是在老師和學生面前說謊!
一是高考之前的一診,二診,三診!
二是初中畢業之前的省重點高中,市區縣重點高中,一般高中!
三是不僅要單科成績,還要語數外三科成績,更還要五科總成績!
四是不僅要班狀元,還要縣狀元,更要看省狀元!
五是不僅有校獎狀元,還要獎縣狀元,更要奪獎省狀元!
結論:怎麼可能不影響到公佈成績名次排位!
-
14 # 華西里2
我認為不公佈學生的分數,迀就的不是學生和家長,而是迀就的是老師了。當今的教育改革,其中要改學生過度的激勵竟爭的公佈分數,尤其是公佈全班的排名,這樣好的越好,差的越差不利於學生全班學生共同成績提高尤其是德學體的進步了。為此,原來公佈學生分數佔與現在不公佈學生分數,走向了兩個扱端是不應該的。應該把公佈和不公佈學生分數兩個方面的好的方面,綜合起來研究一個方案,徵求教育系統的專家,老優秀教師和學生包括家長後,我相信是難解決的了。
-
15 # 清涼油66374946
如果沒分數,用什麼來衡量教學結果?瞭解知識掌握程度?考量一個教師是否稱職?千篇一律的話為什麼要設定中考、高考?問題不一一列舉,太多了!
-
16 # 伊依6726
不公佈成績,就沒有了競爭力,但是這個世界無時無刻不在競爭,只有壓力才有動力。把現在的孩子都培養成溫室裡的花朵,都培養的玻璃心真的好嗎?沒有承受能力,不能接受挫折,沒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沒有越挫越勇的決心,長大了也是廢物。
-
17 # 長安君de雜貨鋪
不公佈分數,我覺得既遷就了學生,也害了家長,更是不利於老師!造成了一個三輸的局面!
以下都是個人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為什麼說遷就了學生?曾經孩子考試成績出來,我問孩子考得怎麼樣,你同桌考得如何,你們班誰考得比較好?但是孩子搖搖頭說,我不知道別人的成績。
由於現在學校不公佈孩子的成績,孩子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學習水平如何,沒法和其他同學對比,自然也感覺不到壓力,更不知道該向誰學習。
我們一直強調榜樣的力量,可是現在不公佈成績了,怎麼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怎麼讓孩子像學習好的孩子學習?
而且因為不公佈成績,孩子感覺不到壓力。就算家長覺得孩子學得不好,連個參照都沒有。就是想說教一番都無從下手。
這種遷就孩子的情況,貌似避免了過去的那種惡性競爭的學習。但同時也讓孩子失去了受挫教育的機會。都說“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可是現在一紙規定就讓孩子沒有了這種經歷的機會,一旦長大了受到挫折,往往經受不了刺激。
為什麼說害了家長?這個規定讓家長無從知道孩子的學習情況,有些對孩子學習不重視家長倒是樂意的很,反正孩子大了就去打工,無所謂。
但是絕大多數家長還是很重視孩子教育的,這種無法比較的情況下。有些以為沒問題的家長,就給孩子報了其他興趣班,結果到了初中發現孩子成績滑下來了,急得團團轉。而有些過分焦慮的家長盲目地聽信培訓機構的說辭,把孩子送進培訓機構,讓孩子繼續學習,結果讓孩子過早產生厭學,反倒上不動了。
但實際上如果能通過一次次的考試,是可以分析出孩子學習到底處在什麼水平,到底是哪裡薄弱,哪些問題是必須糾正的。
但這種貌似顧及孩子心理健康的方式,讓家長一頭霧水,只能自己瞎摸索。
老師之所以能走向名師,憑藉的就是桃李滿天下。怎麼能桃李滿天下,就是要教學相長,因材施教。而現在這種不公佈成績的方式。老師就算是想教學相長,因材施教,也得學生和家長配合。家長和孩子都被矇在鼓裡,怎麼形成有效的互動?
如果不告訴,那麼這種互動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如果告訴了,那就違反了規定,說不定哪個好事的家長一傳播,老師就得倒大黴。
所以說,這種規定是從公佈成績引發惡性競爭的極端,走到了不公佈成績引發矇在鼓裡的另一個極端、。
綜上所述,其實可以變通解決!其實完全可以變通,比如不公佈具體分數。
但可以給孩子和家長公佈等級,按照ABC或者1/2/3之類的來劃分。
甚至可以更細化為不同標籤方面的等級。比如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效果等等。
通過一個多維度細分的給孩子們來定等級,其實也更科學,也更有利於讓家長、孩子瞭解自己目前的狀況。
這樣的方式,雖然不像公佈成績那麼直接,但個人覺得是一個可行的辦法的,對家長和孩子都能起到提醒注意的作用。
快樂教育是sb教育,就精英漢奸想毀我中國未來!分數促進學生在班級地位,有羞恥感,想他努力學習!不光是文化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