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中生物

    根據歷史留存下來的資料,1860年,日本和大清帝國同時開始發展海軍。實力對比大致歷經三個階段。北洋艦隊(船政艦隊南海艦隊規模太小可以忽略不計)第一階段,1860至1875年,艦隊噸位、戰艦數量和艦載火力均不及日本。第二階段至1885年北洋艦隊實力全面反超。第三階段至1894年甲午海戰爆發,由於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費修頤和園,北洋艦隊沒有增加一條艦船,日本艦隊實力反超。所以,甲午海戰期間的黃海海戰,北洋艦隊是以劣勢裝備與日本艦隊較量。儘管如此,由於北洋艦隊官兵英勇作戰,甲午黃海海戰僅僅是互有損失,北洋艦隊損失稍大於日本而已。北洋艦隊最後的失敗是慈禧太后下令北洋艦隊不得出海作戰,導致整個艦隊在錨地劉公島被日本海面艦隊和攻入山東半島的日本陸軍包圍。為不讓戰艦落入日本之手,丁汝昌下令沉船,其後自殺殉國。

    可以說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費修頤和園,是黃海海戰北洋艦隊未能打敗日本艦隊的重要原因。慈禧太后的獨斷無能,是大清帝國輸掉甲午海戰的主要原因。

  • 2 # 當人生按下重啟鍵

    甲午海戰之所以失敗啊,丁汝昌確實有不可天意解的指揮責任。很多人說北洋水師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啊慈禧挪用了建德洋水師的資金,用來建頤和園和為自己籌辦60大壽啊,其實啊,這是對當時的歷史並不瞭解。我也講一下,為什麼會有這個謠言啊?當時的情況是什麼?1884年正好趕上了慈禧的60大壽,而且慈禧非常想在頤和園辦她的60大壽。這也是光緒帝想趕走慈禧的最後一戰。如果慈禧一直住在那紫禁城,那麼所有的政務都會有慈禧一手把握。假如慈禧搬到了頤和園,他就沒有那麼多的藉口來控制朝政了。曾經的同治皇帝也想用這一招趕走慈禧,可是慈禧雖然喜歡頤和園,但但他更喜歡手中的權利,所以他對修頤和園並不是太過積極,凡是保皇派啊,卻對此樂此不疲,為的就是讓慈禧早日搬出紫禁城。另一方面,慈禧的60大壽煙瞅著就要到了,慈禧一箇中國的老太太就想在自己喜歡的地方為自己辦一個60大壽,其這並沒有什麼錯。於是啊,全國上下各個家麼就為了慈禧的入水大道,便年忙了起來,可是這個時候的中國已經沒有錢了,各個衙門都已經有盡燈枯了,唯一最有錢的娘們是什麼樣本就是海軍衙門啊,就是北洋水師的頂頭上司,他們有三千萬兩白銀的軍費。即使有這三千萬兩白銀,可是北洋水師並沒有他的自主權,為什麼?因為這需要國家的財政撥款。北洋水師是李鴻章的嫡系,然而,當時的戶部尚書卻是李鴻章的死敵光緒的老師翁同和。所以啊,李鴻章想用錢建設北洋水師是非常困難的,表面上有三千萬兩白銀。但實際上能到位的只有幾百萬兩而已,區區百萬兩白銀,怎麼能夠支撐一場影響國家生死存亡的大戰呢?為什麼會有慈禧?我用北洋水師的謠言呢,因為啊,在當時北洋水師的最高長官呢,從北洋水師的經費當中拿出了二百萬兩銀子,孝敬給慈禧。這使得北洋水師本就捉襟見肘的財政更加舉步維艱了。可是慈禧並沒用著二百萬兩銀子為自己操辦大壽。他把這200塊了,英子存在了,英國的匯豐銀行。他為什麼這麼做?慈禧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他能在混亂的後宮之中掌握天下,可見其手段這高明啊,頭腦是靈活,並非一般人。他也知道海軍對大清國的重要性,因此啊,他把這200萬的海軍軍費存在銀行裡,只用銀行的利息為自己操辦這個壽宴,本金也就是這200萬,依然用於海軍軍費。可是畢竟他們挪用了這200萬,因此爹有了後來的一系列謠言。慈禧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啊,如果他不聰明,他怎麼可能能夠掌控大清幾十年?她不聰明,怎麼可能在如此重男輕女的古代一枝獨秀呢?他是一個非常明事理的老太太啊,不要聽信那些謠言過分的詆譭這個老太太,其實這個老太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是他直視他的立場,與我們漢人有些對立而已,因此我們漢人對她百般的詆譭也是有情可原的。如果我們冷靜的把自己的身份拋開,以後回顧這段歷史,你會發現其實我們很多東西啊,都是被誤解或者被謠言所迷惑了。那麼我們在反回來說正題,是不是因為丁汝昌的錯誤指揮而才造成了海軍全軍覆沒?我說是就是因為他一個不懂海軍的海軍將領。

  • 3 # 先生8795435236706

    是戰術上有錯誤:第一,沒有做到知己知彼。清艦火炮射程遠,威力大,但發炮速度慢,每5分鐘打一發;軍艦的速度慢。而日艦火炮射程不及清艦,威力也不及清艦,但發炮速度快,每分鐘打5發;而且軍艦的速度快。第二,沒有針對雙方的特點制定戰鬥方案。

    戰鬥一打響:開始日艦炮火夠不著清艦,但日艦很快就拉進了距離,達到了日艦炮火的射程之內。在日艦炮火的射程之外,而在我們火炮射程之內時,雙方的戰鬥力對比是1:0。我方是1,日方是0,這時日艦完全處於捱打的地位。可是,很快日方進入了日艦炮火的射程之內。這時雙方的戰鬥力對比發生重大的變化:日艦的戰鬥力是25,我方是1,這還不敗往哪跑?

    之所以造成戰鬥力很快發生變化的原因是我們不瞭解雙方的戰鬥力特點,如果知道了雙方的特點,可以採取夾擊的戰術,戰艦分別部署在兩側,不管日艦靠近哪方,對面一方都可以在日艦炮火的射程之外的後方(或斜後方)打擊日艦。如果有針對性的集中火力打擊日方旗艦,很有可能擊沉日方旗艦,有一定勝利的機會,至少能打亂旗艦的指揮作用。

    但是,不管怎麼部署,即使這一仗打勝了,清艦的弱點也完全暴露了。如果不投入軍費,購進和改進弱點,下一仗還得敗。

  • 4 # 當代曹植

    丁軍門沒錯!

    戰前丁汝昌一直上書,要求添船增炮更換鍋爐,無人理會。

    火炮數量、發射速度、炮彈的破壞效力等方面,北洋海軍參戰軍艦全面落後於日本。

    參戰中方軍艦所裝備的100毫米口徑以上火炮的總數,只相當於日本聯合艦隊的一半左右,而日本聯合艦隊裝備了大量射速可以超過10發/分鐘的速射炮,北洋海軍各艦則多是舊式架退炮。

    北洋海軍的黑火藥開花彈和穿甲彈,乃至填砂穿甲彈的威力,遠遠比不上日本聯合艦隊所使用的烈性炸藥穿甲彈。

    若是能夠提前指定代理艦,情況會好些。

    甲午戰爭中,清朝海軍能戰而陸軍不能戰,丁汝昌及多數北洋水師官兵,已經盡力了。

    甲午海戰敗在北洋水師航速慢、射速慢、船隻老舊且參差不齊、炮彈威力差及總噸位不及聯合艦隊。

    由陸軍把守的旅順與威海衛先後失守,致使北洋水師失去維修基地與容身之處,因而全軍覆沒。

    丁汝昌自殺以謝中國人,無愧於國家!真英雄也!

  • 5 # 我愛祖國的碧水藍天

    丁提督指揮的沒錯,北洋艦隊以大口徑火炮為主,炮彈威力大,射程遠,所以丁提督下令艦隊展開一字橫列隊,發揮艦首大口徑主炮優勢,當日本艦隊小口徑火炮還沒到達有效射程位置,就已經進入了北洋艦隊的大口徑火炮射程之內,所以北洋艦隊首先開炮向日本艦隊發動密集轟擊,被動的日本艦隊只有一個辦法冒著槍林彈雨往前衝,只有衝到北洋艦隊陣前才能進入日本小炮的有效射程,為什麼日本艦隊衝到北洋艦隊陣前突然90度縱隊拐彎把艦隊側弦暴露給北洋艦隊?這是因為日本軍艦還是落後側弦小炮裝備,只有這樣日本軍艦才能展開攻擊,但是因為日本艦隊距離北洋艦隊太近,北洋艦隊的大口徑火炮已經發揮不出作用了,北洋艦隊第二次發揮大口徑火炮威力是日本艦隊首先退出戰場進入北洋艦隊大口徑火炮有效射程內時,北洋艦隊再一次萬炮齊發轟擊日本艦隊,和第一次一樣沒有一發炮彈擊中日艦,

    整個海戰給了北洋艦隊兩次機會,可是北洋艦隊平時百發百中的神功在實戰中怎麼就一發不中?海戰中為什麼日本艦隊就能揚長避短把自己長處發揮出來?而北洋艦隊為什麼偏偏沒有把握機會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出來?反而把自己的短處暴露給日本艦隊幾個小時?讓日本艦隊貼在身邊,繞著圈用古老的側弦排炮轟擊自己?因為北洋海軍大口徑火炮裝備的多,而用於近戰的小口徑火炮裝備少,所以近戰中北洋艦隊處於被動局面。另外艦隊官兵貪生怕死也是一個主要原因,面對近在眼前的日本艦隊,艦長方伯謙已經嚇破了膽,慌忙下令脫離戰場逃跑,僚艦也緊跟方伯謙主艦逃跑,由於慌不擇路逃跑途中又撞沉了一艘北洋軍艦,海戰才剛開始北洋艦隊就失去了三條軍艦的火力,這對北洋艦隊的士氣影響有多大?

    一百多年過去了我們們還在渾渾噩噩的研究討論北洋戰敗的原因,並找出無數的理由為戰敗開拓,什麼炮彈裝沙子,老佛爺把軍費修頤和園,老佛爺作大壽,什麼沒有開花彈,什麼炮彈裝不進炮膛,什麼只有一發炮彈,什麼軍艦老化,什麼軍艦落後,什麼軍艦太慢,什麼軍艦沒有速射炮,理由太多了,反正艦隊打敗仗這鍋慈禧光緒必須背。給慈禧光緒打工的李鴻章和北洋艦隊的海軍官兵都是無辜的。

    黃海大戰中由於定遠,鎮遠無堅不摧的火力攻擊性和強大的防護效能,為世界海軍奠定了鉅艦大炮才是王道的海戰理論,確立了戰列艦的海軍靈魂地位,從黃海大戰這天開始海軍進入了戰列艦時代。日本艦隊小口徑側弦排炮被徹底淘汰。

    鎮遠艦被貪生怕死的北洋艦隊官兵獻給日本後被編入日本聯合艦隊服役,成為日本海軍的主力,十年後參加了日俄戰爭。

    這是被俘後編入日本聯合艦隊的《鎮遠》艦,海戰中它身中三百多彈卻毫髮無損。

    這是被俘後編入日本聯合艦隊的《平遠》艦,平遠艦是清朝軍工企業自己設計,自己製造的現代化軍艦,剛剛服役北洋海軍就參加了黃海大戰,

    這是航行中的平遠艦,它代表了清朝的軍事工業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這是停泊在錨地的《平遠》艦,它代表了清朝的船舶製造工業的新水平,這是中中國人制造的現代化軍艦,你們看艦未卻是日本友人的海軍旗!

  • 6 # 大國曆史觀

    眾所周知,中日甲午戰爭之前的北洋水師曾是亞洲最強大的海軍艦隊,僅僅從軍艦排水量來看,北洋水師雖然只排在世界第九,但也足以傲視全亞洲,令人困惑的是,如此強大的北洋水師,在中日甲午戰爭中,面對臨時組建的日本聯合艦隊,卻輸得一敗塗地,全軍覆沒,水師提督丁汝昌更是自殺以謝中國人,而北洋水師最終會走向覆滅,在我看來,無外乎以下幾點原因。

    清朝北洋水師定遠號

    先來說說北洋水師的成立過程,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7月,李鴻章創辦天津水師學堂,培訓新式水師相關人員,併購買西洋先進艦隊,組建新式水師,拱衛海疆;同年11月,李鴻章在天津創辦了北洋水師大沽船塢,不久,他又斥費巨資修建威海衛、旅順兩個軍港,其中威海衛軍港停泊戰艦、旅順軍港修理船隻,各設提督衙門,以圖日後艦隊到位後,可以立即修建起渤海海疆防線。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冬,經過北洋大臣李鴻章的長久準備,清廷頒佈《北洋海軍章程》,北洋水師正式成軍,淮軍名將丁汝昌擔任北洋水師提督,水師提督駐地為威海衛,林泰曾、劉步蟾為北洋水師左右翼總兵,整個北洋艦隊,共有船艦25艘,官兵4000多人。

    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

    北洋水師雖是清政府動用國庫大量白銀建立起的首支新式海軍,但實際上卻由李鴻章一手控制。李鴻章利用多年經辦洋務經歷,聘用英中國人琅威理、德中國人式百齡擔任北洋水師總教習,以西洋海軍訓練方法訓練北洋水師新兵。中法戰爭結束後,李鴻章又以海軍衙門整頓海防的名義,花費鉅款向英德兩國訂購新式艦船14艘,擴充北洋海軍。其中“定遠”、“鎮遠”兩隻鐵甲艦,修建工期長達四年,噸位均達7300多噸,用銀300萬兩,是當時最為先進的鐵甲艦。這兩艘“遠字級”戰艦歸國後,成為北洋水師主力艦,除此之外,新成立的北洋水師還有經遠、致遠、靖遠、來遠、洛遠、超勇、揚威等七艘巡洋艦,其餘則為蚊子炮船(炮艦)、魚雷艇、教練船、運輸船。

    鎮遠號

    北洋水師剛成軍那會兒,實力極為強大,無論是裝備水平、訓練水平,還是補給水平、軍港建設都位於亞洲前列,說是東亞第一也毫不為過。但是隨著清廷西北兵亂的興起,海軍經費逐年減少,到甲午中日戰爭前海軍衙門辦公經費都拿不出,何況更新軍艦槍炮,在那個海軍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軍艦得不到更新的海軍,最後的命運只有被他人擊沉。北洋水師上下為了生存,甚至私下出售炮彈槍藥,變賣國之重器,曾經軍艦噸位“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榮耀,很快被人壓下,海軍整體綜合實力更是早已落後日本。極為諷刺的是,當時亞洲很多地區都是西方列強的殖民地,獨立主權國家沒幾個,更別提有像樣海軍的國家了,那時,只有中國和日本拿得出幾艘軍艦,所以亞洲排名沒有什麼意義。雖然定、鎮兩艦按照噸位來說,仍是東亞最強艦,但北洋水師還是面臨諸多問題。

    首先就是最嚴重的艦齡老化問題

    水師艦隊中,超勇、揚威二艦建成時間為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到黃海海戰時,服役時間已經長達14年之。曾經的世界一流戰艦,與當時最新銳戰艦相差了一個大時代,更方面效能落後太多。

    第二,北洋水師火力不足

    北洋水師各戰艦在修建時,雖然著重加大了主炮口徑,但忽略了速射炮數量,以致遠號為例,全艦共裝備13門機關炮,而日本吉野號的火炮數量則多達34門,吉野號火炮口徑雖無法與致遠號相比,但完全可以以射速優勢彌補火力不足缺點。實戰證明,射速效能落後與火炮數量的差距,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北洋水師黃海海戰失利。

    北洋水師軍艦第三,艦船設計缺陷

    這一問題,濟遠號最為嚴重,濟遠號是德國伏爾鏗(Vulcan)造船廠建造的第一艘穹甲巡洋艦,在這之前德中國人從未建造過穹甲巡洋艦,可以說濟遠號是伏爾鏗造船廠的一個不成熟試驗品,具有諸多缺陷。經遠與來遠二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裝甲巡洋艦,德中國人向清廷推薦時,完全是以做試驗的心態進行的,建造起來也極不嚴謹。經遠艦的鐵甲堡設計位置就過低,很難保護水線以上的艦體,另外,鐵甲堡由三段裝甲拼接而成,一旦接縫處中彈,全艦很容易發生解體漏水事故。

    北洋水師士兵第四,北洋水師士兵的訓練水平與戰術水平

    琅威理任職期間,其實北洋水師軍紀良好,訓練嚴格,戰力與士氣水平都很高,但自從琅威理卸任後,北洋水師一改往日優秀作風,全艦官兵逐漸沉淪。再加上,提督丁汝昌乃陸軍出身,對於海戰一竅不通,絲毫沒有海戰軍略意識,黃海慘敗也就可想而知。

    黃海海戰實況

    雖然黃海海戰的失敗以及北洋水師的最終覆滅,原因由多方面組成,但這並不代表北洋水師在那時完全比不上日本聯合艦隊。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中日兩國海軍的水平差距其實並不是很大。日本海軍能夠取得勝利除去戰艦速度快,火炮速射強大外,最重要的是指揮得,而北洋水師正是敗於此點,艦隊實際負責人李鴻章與清廷慈禧太后採取“保艦避敵”策略,葬送了整個北洋水師,曾經身為遠東第一大艦的“定遠號”,入伍不過十年,還未進行遠征,就從海上霸主變為海底廢鐵。

    富士級戰艦

    而北洋水師的殲滅與“富士級”戰列艦的服役,也造就了日本海軍的威名,特別是日俄戰爭後,日本海軍正式躋身世界前五,成為比肩英美德法等西方列強的存在,著實令人唏噓。

  • 7 # 怪蜀黍老囧曾

    橫隊戰術是北洋海軍所有艦艇設計時的主要思路,1866-1892年橫隊戰術都是各國海軍主導的戰術,定鎮二遠這種主炮非中線不對稱的設計就是非常典型橫隊的要求。換言之,恰恰是橫隊,才能發揮北洋艦隊最大的火力能力,而縱隊就只能發揮一半,在面對速射火力有壓倒性優勢的日本海軍,這恐怕會輸得更慘。

    上圖為日本人畫的參加對馬海戰時的鎮遠艦,可以看出,如果採用縱隊,那麼鎮遠至少有2門305毫米主炮無法發揮火力。

    至於為什麼要採用橫隊陣型?

    要理解“定遠”級的設計,我們需要看1850-1890年之間的海軍技術革命。首先自不必說是鐵甲艦開始大範圍取代木質戰艦,鐵甲艦在美國內戰中的表現已經證明了,當時的穿甲彈技術無法貫穿鐵甲。這並不是一個好訊息,因為對於艦艇而言無法殺傷對方艦艇海戰就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因此,如何摧毀對手就成了一個難題。一種古老的裝備,撞角(ram)重出江湖,甚至引發了歐洲各個海軍強國的追捧(Ram craze)。由於預測穿甲彈技術無法迅速突破現有的鐵甲,撞角被安裝於1870-1880年代建造的鐵甲艦上,定遠號也不例外。

    這幅漫畫展示了“不屈”號的撞角(胸口)

    與撞角熱潮相對應,還有一種理論認為穿甲彈將很快取得突破,在彈藥-裝甲的競賽中贏得勝利。如果這點屬實,那麼側舷面對對手無疑會造成被彈面積增大,艦艇側舷對敵很可能加快艦艇喪失戰鬥力。不論是撞角還是側舷被彈,他們都形成了1860-1880年之間的海軍常用戰術——橫隊戰術(line abreast)的出現。

    所以,黃海海戰在戰術上是適合北洋海軍艦艇的戰術,而戰敗在戰術上的主要原因恰恰在於,橫隊戰術落伍了。裝甲技術的提高,VC、KC標準鋼材的發明讓海軍艦艇重新擁有了全面防護的能力,可以在側舷而不是裝甲堡敷設更多裝甲而不至於影響航速和機動性。此外,水管鍋爐的出現則提高了艦艇的動力水平,這些讓側舷對敵的縱隊戰術重新成為主流,這樣可以在得到防護的情況下充分發揮火力。大量前無畏艦開始裝備中心線佈局的炮塔,1892年,英國皇家海軍重新將這類戰艦命名為“戰列艦”,就標誌著戰列線戰術的重新復活。

    在戰術上的失敗,其實依然是技術上的全面失敗,以及背後整個體制的問題。丁汝昌的選擇,有其理由,而且作用也沒那麼大。

  • 8 # 歷史軍魂

    感謝邀請!甲午海戰的時候,北洋海軍的陣型為夾縫魚貫陣,即北洋海軍的十艘軍艦每兩艘軍艦組成一個小隊(定遠、鎮遠;致遠、靖遠;來遠、經遠;濟遠、廣甲;超勇、揚威)。當北洋海軍與日本聯合艦隊開戰時,由夾縫魚貫陣變為了一字雁行陣,由於北洋海軍各軍艦的航速不一,一字雁行陣變成了“人”字型。相反,日本聯合艦隊根據軍艦航速的不同,將航速最快的四艘軍艦作為第一遊擊隊,航速次之的六艘軍艦作為本隊;而航速最慢的西京丸等兩艘軍艦則緊跟在本隊之後。

    甲午海戰時,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命令“北洋海軍艦型同一諸艦,須協同動作,互相援助;始終以艦首對敵,借得保持其位置而為基本戰術;諸艦務於可能範圍之內,隨同旗艦運動之”丁汝昌這樣做的目的在於,當時北洋海軍軍艦的主炮都在艦首;而日本聯合艦隊則採用艦側對敵的戰術,主要是因為日本聯合艦隊軍艦的主炮在側弦。從這一點上來說丁汝昌的做法似乎沒有錯誤,但是丁汝昌是陸軍出身,根本不懂當時世界海戰流行的“T”字戰術。日本聯合艦隊的司令官伊東祐亨就充分利用了“T”型戰法,從而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加之將日本聯合艦隊一分為三,充分發揮了自己軍艦的效能。

    北洋海軍的失敗是多方面的,單從軍事方面來說。甲午海戰,從軍艦總噸位、軍艦效能、航速、後勤運輸、人員素質等方面北洋海軍均不及日本聯合艦隊。北洋海軍英勇迎戰,最終還是失敗了。

  • 9 # 的的西

    評價甲午海戰及其將領就我而言功力欠佳,我就甲午給我的啟示談一點愚見

    甲午戰爭失敗和武器戰略戰術沒有太大關聯,國家層面不重視,由於洋務運動清政府貌似重視買鐵甲艦送少年培養等等讓人熱血湧動,但最終輸在面上,大國強國就表現在海洋戰略上無論經濟還是軍事,現代戰爭踏足國土衝突已成歷史,我們不能做面上的要實在的,好在有遼寧艦這個好開端。

    甲午戰爭其實是理念上的較量,日本重視海洋戰略幾乎和我們同步,甚至於還不如我們,這一點就值我們細想了,我們注重一個好看的海軍,日本注重一個實用的海軍。我們海洋戰略要有靈魂人物,要培養和發現,二戰的三本五十六就是。現在我們的一帶一路,上合組織,非洲論壇都可認為是新的海洋戰略組成,這些都是中國海洋戰略的智慧體現,世界上一提到海洋戰略更多讓人感到武力成份,中中國人現在的海洋戰略更多是人文生態自然的,這一點我想是我們中中國人近百年對世界的又一大貢獻,我們沉默的太久了。我們曾經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國家,有爭議。現在和未來世界會認同我們,因為我們讓世界走的更近!

  • 10 # 落星逐月

    甲午海戰的指揮問題可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戰略指揮層次,丁汝昌管不了的,但卻是最重要的一點。海軍自成立以來就是戰略進攻軍種,這一點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但是晚晴政府把海軍當做了防守的軍種,這就導致了北洋艦隊一開始就無法發揮其戰鬥力。當時有人提出派北洋艦隊攻擊日本本土,但是遭到了慈禧和李鴻章的拒絕。可能有人說這個方法不行,但是在後面的日俄戰爭中,俄中國人就是這樣乾的,如果運氣稍好的話,日本海軍軍令部長是要自殺的。所以,在海軍的戰略指揮層次上,北洋艦隊已經吃虧了。

    二是戰役指揮層次,丁有責任,但不是完全責任。首先,丁無法完全指揮的動北洋艦隊。最後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自殺。其次,丁沒有認真備戰。大東溝海戰中,日軍都使用的是開花彈,連人帶船一起打,北洋艦隊帶的是穿甲彈,只有打中吃水線才有用,炮彈威力小的可憐。開花彈都沒有帶出來。

    三是戰術層面上,丁要負主要責任。開戰後不久,丁就受傷,無法指揮艦隊。按照規定,丁要指定人接替指揮,而最好的人選就是定遠艦管帶右翼總兵劉步蟾,與丁在同一條戰艦上。但是自始至終,丁都沒有這樣做,北洋艦隊只能各自為戰。

    綜合來看,丁守成有餘,機敏不足。平時可用於治軍,戰時不能擔當大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碰到一個像炸彈一樣的女老闆,隨時都會因為一些事情發飆,衝著你大聲呵斥,你能接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