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楚楓閒話

    謝邀答。這是一個範圍可大可小的問題。比如同屬中華文化,由於地域的不同,湖北人的習俗、生活方式與廣東人相差甚遠;而廣東省與香港地區地域基本一樣,也同屬中華文化,但由於社會制度的不同,生活方式也會有較大區別。最明顯的不同文化不同地域則是國與國之間相比,特別是洲際不同的國家之間。這三種情況我都經歷過,切身體會可概要如下:

    一、國內省際遷移

    1、1993年由童年成長至大學畢業乃至工作多年的湖北武漢,移居廣東省的省會廣州,進入大型省屬企業。周邊的領導、同事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廣東人,平時的語言就是粵語。因此剛開始最大的不適應就是聽不懂粵語,自由溝通存在問題。但由於畢竟都是讀著同樣的小學課本,聽著同樣的新聞聯播成長的人,他們大多也能說流利的雖不夠標準的普通話,因此與我溝通時轉頻道講普通話,尤其書面語言一樣,所以雖說有障礙,但影響不太大。

    2、生活中的不適應主要是飲食,粵菜極為清淡,剛開始有吃什麼菜都覺寡淡的感覺。但畢竟一個地方的飲食是當地的氣候、地理條件長期影響所致,時間長了,我們很快被粵菜同化,比如愛吃辣椒必須戒掉,否則臉上必長疙瘩。武漢常喝的比較油膩的湯也必須把面上的油撇掉,飯量也隨著時間推移減少。

    3、廣東人地理上遠離權力中樞,加之生存條件有限,歷史上習慣於靠自己,走出去,非常務實,講求解決問題。所以改革開放後如魚得水,發展迅猛,與我移居廣州當時內地開個會開半天,大家善空談、講大道理,好追究責任形成鮮明對比。

    二、香.港居住、工作

    1、同年由公司外派香.港工作。香.港的地理條件除了海洋性氣候更加明顯外,與廣州相差不大,同樣說粵語。但這裡當時能說普通話的人少之又少,更要命的是書面語言不僅是繁體字,更有許多粵語方言的字都常見於報刊雜誌。因此雖同屬中華文化,但早期的溝通、生活上彆扭了好長時間。不過畢竟民族根相同,粵語雖發音不同,但文字、語系基礎一樣,隨著我努力學習粵語,很短時間聽說都可以應付,這個障礙很快消除。

    2、香.港地區長期屬於殖民地,外來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的影響要大的多。最典型的是聖.誕節是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每年11月初,各商家大廈、辦公摩天大樓都張燈結綵,入夜燈火通明,濃厚聖.誕氣氛的霓虹燈通宵閃爍。這一切對久居內地的我都十分新鮮。我雖非基.督教徒,但聖.誕季的各類商品實打實的大比例打折,令我也隨波逐流積極投身其中。

    3、我在香.港期間恰巧橫跨97迴歸,既經歷過英.國管治,也經歷過一國兩制,最大的特點是左.中右各種聲音都可聽到看到,這也是印象十分深刻之處。

    三、移居加拿大多倫多

    1、多倫多無論是文化還是地域都與祖國有天壤之別。首先面臨的是生存問題,即首先要能養活自己及家人。這裡找能餬口的工作不難,但要找到能專業對口的工作,或中國人傳統意義上的好工作則非常不易。主要原因首先是語言,我曾在大學教過英語版專業課,又在香港工作多年,英語基礎已不差,但比起母語即是英語,或原住國英文也是通行語言的人來說差距就非常之大。其次這裡找工作看重本地教育背景並強調本地工作經驗,這都是硬傷,直接影響到找好的工作。所以移居多倫多之初我們只能開一家便利店維持生計。

    2、所謂融入主流社會對多數華人來講是一個偽命題。所謂融入一般主要是指能進入政府部門工作,能有幾個‘’鬼佬‘’好朋友,能自由閱讀英文報刊雜誌等等,對多數一代華人而言,窮其一生也難達到,何況加拿大特別多倫多是一個多民族彙集的大都市,政府從憲法層面鼓勵、保護多元文化。各主要民族都有保留自己風俗習慣的主要聚集區域,如多倫多就走六個大小不一的中國城,連移民人數極少的日本人都有日本城。中國的春節更是越來越有濃厚的節日氣氛,除了各級政府官員為選票對華人‘’恭喜發財‘’外,各大主要商場都會張燈結綵,滿目中國紅,不僅僅是吸引華人購物,也給全體民眾營造了歡樂節日氣氛。

    3、多種族彙集就必然有互相融合交流,必然需要互相包容理解,必然會帶來生活選擇的多樣化。古絲綢之路既帶出了中國的絲綢、瓷器與文化,也帶回來了西方的商品和文化。特別是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應該有更寬廣的胸懷包容不同種族與文化。不用說各項科技發明服務於全人類,即使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多了許多選擇,比如華人超市增添了世界各地的為華人接受的各類食品,如印度手抓餅就極受華人歡迎,義大利、泰國、越南餐廳也是不少華人的光顧之地。

    總之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人生活在一起,必定有許多的不同,要相互理解,求同存異,更要學會適應新的環境,達爾文的適者生存理論永遠不會過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門和佩恩是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