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話說1949年新中國誕生了,楊飛飛切身感受到了時代的變化,唱了那麼多年悲劇,她開始渴望塑造全新的形象。解放後文藝界歡欣鼓舞,翻身感多麼強烈啊,因為在舊社會藝人是被人看不起的,登記的時候他們是跟妓女一起登記的,解放了以後藝人翻身了,稱他們為靈魂的工程師,這個光榮稱號不得了,心裡翻身感是多麼強烈啊,一股勇氣,那時候,恨不得,唱了許許多多的現代戲。她楊飛飛認為作為一個名演員,一定要跟上這個社會,因為現代的社會日月變遷,如果自己唱腔的節奏、人物的塑造、內心真實的情感的東西還停留在二三十年代,那樣畢竟會被社會淘汰。因為他們滬劇是男女合演的,反映現代生活是有優勢條件的,所以那時候演出的,她《白毛女》也演過,《小二黑結婚》、《羅漢錢》、《茶花女》、《家》、《春》、《秋》,包括《妓女淚》、《龍鳳花燭》、《兩代人》等等演了很多的新戲,因為自己的覺悟也提高了,說起來,要說她的愛人趙春芳,他很好的,對她的幫助是很大的,他說飛飛你現在演的悲劇蠻出名的,你現在應該突破風格,你要唱英雄人物,你要唱革命現代戲,這樣對觀眾是受教育,對你也是應該做的事情,她被他一鼓勵,也沒有多顧慮,她想悲慼戚的哭戲唱慣了,要唱英雄人物倒蠻難的,她開始的時候,第一個是演《劉胡蘭》,那時候蠻極左的,導演也挺滑稽的,他說你劉胡蘭出場呢,你要挺胸收腹這樣出來,那劉胡蘭出場好像是賣拳頭的。

    雖然一開始走過彎路,還鬧了不少笑話,但楊飛飛懷著對時代的感恩,對藝術的執著,不斷探索,最終得到了觀眾的認可。比如《兩代人》,從前《兩代人》的主人公是一個共產黨員,不能像過去那樣悲悲慼慼,用低迂的調子來唱,應該是高昂的激情的有革命堅定的信念,這樣的人物,唱腔一定要改革,不能像從前那樣唱,比方《兩代人》中她有一段唱,在監獄裡,她的愛人已經被反動派槍決了,她有一段唱,其中有“趙斌啊,你快聽戈壁為你起風浪,天山為你披素裝,千秋萬代人民永不忘”。

    風格的改變,讓熟悉楊飛飛的觀眾感到欣喜,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故事引起了楊飛飛的興趣。當時出了一個很好的劇本,叫《第二次握手》,那時候包括電影、戲劇等等,同時,幾乎同步地推出。改編成戲劇的也不少,光是滬劇舞臺吧,當時還有藝華滬劇團也演過這個戲,從當年的第一悲旦到滬劇舞臺上的英雄、科學家,楊飛飛的唱腔也在塑造人物的過程中不斷豐富,《第二次握手.歸國》這一段,“歸國”這段戲,她是一個科學家,在美國留學二十年,從美國回來了,回到祖國,看到祖國這麼繁榮,祖國建設得這麼好,她一心要投入祖國的懷抱,為建設社會主義貢獻力量,滿腔的熱情,她是這樣的心情回到祖國,所以唱法也不能像以前悲劇的那種唱法,這裡也用了“反陰陽”,但是“反陰陽"的唱法不同,有些句子都是連線的,節奏比較明朗、比較快,唱法、情緒比較飽滿。

    在“歸國”這一段中,他也用了一些心思,花了一些功夫,和樂師一起商量,當中比方有一句“歸祖國”,她唱到這裡總是不滿足,這時她又請了戲劇家協會裡有個姓楊的專家,她要求他在過門上給予她幫助,過門上一種琶音,味道好像是咣咣這樣,好像是很遠的,因為不是現在,當時科學家要回到中國來建設祖國,是被管得很嚴的,想盡辦法不讓你回來,要有這樣的味道,飛機是兜圈子、繞道,“繞道歐洲歸祖國”,心裡滿腔熱情很高興。

    1976年,文藝界迎來了又一個春天,正當楊飛飛躊躇滿志,準備重返舞臺大幹一番的時候,一場意想不到的打擊突然降臨到她的身上,她是早也盼晚也盼,好不容易盼到了重新登臺,只演出了兩齣戲就病倒了,她當時心裡是蠻難過的。她當時患了子宮癌,那時他們在演出《第二次握手》,她那雙鞋子穿不進去,鞋子拿到上場門放好,上臺前穿好,等到下臺馬上換拖鞋,因為穿不進鞋,然後她和劇團的人說,你們現在下鄉去慰問,借這個機會讓我去看看病,第六醫院兩個醫生都認識她的,一般來(會)說,楊老師,恭喜你,沒什麼事,你放心,膽子大點,這次他不說,拿了一張紙說,楊老師,沒什麼事,你拿去好了,她感覺事情不對,這裡面好像有文章,看了之後是說,沒辦法動手術,不能開刀,只能放療控制。住在醫院裡的時候,來看望她的人很多,他們劇團裡得到這個訊息後,他們都哭了,那時因為她是主要花旦,她如果進醫院,如果毛病不好的話,對劇團總歸有點損失,影響蠻大向,她的老愛人趙春芳也哭死了,劇團裡的人全哭了,她老師到醫院來看她時也哭,觀眾,那時她演出《茶花女》,他們都拿著茶花,拿塊手絹,全哭得都是眼淚鼻涕一大把,她說你們不要哭呀,我又不會死的,在醫院裡她非常樂觀,早上醫院裡的東西她也不吃,她總是跑出去到外面去吃,今天吃餛飩,明天吃陽春麵、小籠饅頭、油豆腐粉絲、粢飯、豆腐漿、大餅油條,她每天翻花樣。楊老師就當沒事一樣,清晨起來給大家打飯,吃好飯敲敲飯碗,“楊八曲"唱給大家聽,《為奴隸的母親》唱給大家聽,所以令病房裡很多人覺得,我們和楊老師在一起恐懼都沒了。她心裡在想,三分毛病七分精神,除了藥物治療外,她覺得精神治療很重要。

    憑著頑強的毅力和樂觀的態度,楊飛飛戰勝了病魔,出院後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次登上舞臺,回報熱愛她的觀眾。陽曆元旦出院後,她在逸夫舞臺演出,演出的是“楊八曲”早場,客滿得交通堵塞,馬路上的人民警察他說這個楊飛飛什麼原因,業務這麼好,去看看她是什麼樣的人,她是唱後半場,前半場是她學生唱的,她在後臺化妝,一個老太婆,他一看,這個矮矮的老太婆,倒很有腔調的。演出之餘,寶山滬劇團的青年演員也牽動著楊飛飛的心,她(楊飛飛)這個人閒不住的,醫生讓她好好地注意休息,讓她待在家裡,她不肯,趙春芳他一看不到,她就出去了,就到劇團裡關心青年排戲,看他們這麼忙,她心裡也癢得不得了,總是想去,當時這一次他們排演《龍鳳花燭》,就是與家女要分開的時候,母親為小孩做了十年衣服,做了很多衣服,有一段曲子是她幫他們設計的。對於早年的代表作,楊飛飛也和藝術工作者一起不斷商討、提高。

    除了滬劇界的同行之外,在舞臺上,楊飛飛還有三個非常要好的姐妹,她們因為相似的藝術風格,被人們親切地稱之為“江南四大悲旦”,當時在戲曲界中有人稱她們為“四大悲旦",一位就是錫劇表演藝術家梅蘭珍,還有一位是評彈表演藝術家徐麗仙,還有一位就是越劇表演藝術家戚雅仙,後來1981年粉碎“四人幫"後,他們重建劇團,大家心裡都很高興,她正好到無錫市裡演出《茶花女》,戚雅仙正好在無錫下面的一個公社裡演出,梅蘭珍她本來就在無錫,徐麗仙正好在樑溪飯店養病,那時難得這樣的機會,他們就一起去看望徐麗仙,她徐麗仙給她梅蘭珍提出要求,她說蘭珍啊,我們四個人最好能一起演出一場戲,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姐妹們聚在一起,四個劇種,他們說她們風格上有點雷同,然後她們就四版演出,這是那時無錫市文化局從上到下的幹部四天四夜不睡趕出來的一臺戲,當時是轟動一時。四姐妹中,徐麗仙最早離開人世,而餘下的姐妹三人她們之間的情誼一直延續到各自生命的終點。當時楊飛飛她搞演唱會的時候,戚雅仙也來祝賀,唱了兩句滬劇《賣紅菱》,唱得蠻好的,然後她搞演唱會她也去唱了,學了兩句越劇,她們經常來往、交流、相互學習。不是四姐妹,勝過四姐妹。

    楊飛飛老師和趙春芳老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晨算不算特別漂亮的女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