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紅說育兒
-
2 # 玲玲姐兒
確實是,小孩子都會特別害怕某個大人,正如我兒子一樣,才兩歲多,他就特別不喜歡家裡的一個叔叔,每次看到他都不敢正面對著,反正怎麼哄都不行。
然後再想想自己小的時候,也是有過特別害怕的人,直到我長大了,對他還是很牴觸。我記得小時候,我喜歡和隔壁一個同齡小孩一起玩,每次她爺爺都會凶巴巴的說:不要和某某玩,那麼調皮,跟她會學壞的。而且都會當著我們的面說,或者直接跟我說不要去他家玩,就算去了,會把家裡所有的房間門口鎖上。
當時還沒讀書,但是我印象特別深刻,我害怕他,甚至討厭他。因為小,思想都是單純的,只是調皮,不能真正領回他的意思。就算他不讓我去玩,但是小孩之間的感情是最純真的,根本不會計較或怎樣。
我和那小孩依然一起玩,長大後,她爺爺也不會當著我們的面指責我了。但是我對他,心裡的一萬個牴觸,後來我懂事後,再也沒去過他家。每次走在路上碰到他,我都避得遠遠的,更別說打招呼了。
我長大了,成家有小孩了,他老了,現在看他臉上是沒有當初的戾氣,即使滿臉的慈祥,我依然對他有一種恐懼感。
所以說,小孩子會對某個人產生排斥或恐懼感,不是無緣由的,小孩子是最明白的,你對他好不好,或者你這個人渾身散發出的氣場,他都能感受到。
-
3 # 使用者751692119024596
曾幾何時,傳統教育讓孩子面對大人唯唯諾諾、畢恭畢敬。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如今這種狀況越發少見,有更多家庭倡導一種和諧、親愛、平等的環境,但孩子對於大人的“怕”有相當一部分保留了下來。這種“怕”是什麼呢?
第一怕:失去生活支援
涉世未深的我,首先發覺到的是這一點。這裡,“支援”分兩種。
第一種是家人給孩子的生活提供的基本物資與情感支援,而這很可能在短期內是無償的。就像教育家們那樣,這些育兒者走了一條几乎不求回報的道路。可以講,惹著大人生氣,吃到好果子的機率至少是減半了。一個(億萬年進化出的)孩子一般來講會知道,除非極特殊情況下,對他們自己有壞處的事情莫去做,尤其是讓家長生氣而讓自己不好過這樣明顯有害的行為。
第二種是生活中鼓勵性質的正向支援。基本生存滿足了還不夠,孩子不會喜歡承受家長對他們的負面情緒的。舉個例子:一個孩子(尤其是少兒)因表現出格受到少吃幾塊糖或者不準去公園的懲罰而傷心這種問題,對不起,法律和道義都鞭長莫及。類似的還有批評、罵、打等常用管教方式。新時代,相信這些可能會減少,但它們的影響已然符號化了。
在多子家庭或多個孩子環境(如學校)中,孩子們爭奪關愛與物質利益,“表現好”的孩子會獲得競爭優勢和更多的獎勵,而“表現不好”的可能會因利益未獲得或者乾脆被剝奪而感到失落。這促使孩子努力迎合大人的口味,營造出一種畏懼大人的氛圍。
第二怕:權威人物
孩子對於大人的印象很可能是值得敬佩的人物。一方面,面對手無縛雞之力而求知慾強的孩童,相對知識淵博一些的大人說話會自帶底氣;另一方面,愛這些孩子的人基本上是會說為他們著想、成全他們生命的話的。這兩方面互相影響與補充,造就了孩子對於大人的信賴。信賴可以導致一種敬畏的“畏”,這與害怕的“怕”有時區分不開。
大人的形象看起來是社會機器的“鞭策”和執行者。他們自己的職責(如撫育後代、管學生)是社會等因素造成的;他們教育孩子根據社會規則進行。他們可能自身權力與力量不如更大的群體或機器,但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在社會地位中居於孩子們之上。孩子是能夠感覺到這種無形的壓力的。
我們不應以惡意度人,但家長也不乏有利用孩子的人生去成全自己,而不顧孩子的感受的。
-
4 # 肥龍生活錄
以下是肥龍針對該問題的回答:
現在的小孩都是龍中鳳手中寶,都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爸爸媽媽都非常溺愛自己的小孩,孩子總有一天會步入社會,想要孩子獨立,在家裡必須要有一個人管著住他。
1 小孩比較認生
小孩一般看見陌生人的時候,就會躲到爸爸媽媽的懷裡,緊緊的抱住他們,這就是一個比較認生的現象。
2 小孩比較膽小和老實
小孩的性格是隨著爸爸和媽媽的,如果小孩子比較膽小和老實,肯定是和爸爸媽媽的性格分不開的。
3 孩子怕家裡人
一般孩子怕家裡人其實很少的,因為家裡人天天和小孩子打交道和生活,所以小孩子也不怕家裡人。
但是,家裡要有一個人管的住小孩,不然小孩子長大了就不聽你的話了,叛逆期的時候根本就管不住,根本就沒有辦法引導。
[來看我][來看我][來看我][來看我][來看我][來看我][來看我][來看我][來看我][來看我][來看我][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
-
5 # 方羽母嬰
其實這個和家庭環境和教育帶孩子方式、家長們的性格、包括和寶寶溝通方式有都會有關係。
寶寶孩子的性格都是天真活潑可愛的,從嬰兒寶寶都是懂得有心感受家長們的愛,包括行為舉止,嬰兒寶寶還有很敏感的感覺純真的心,他們喜歡就是喜歡,害怕就是害怕表現的淋漓盡致。比如家長比較嚴肅的,或是話不多的,或是脾氣大比較暴的等等這些資訊寶寶孩子都能感受到,和在日常生活中覺察到,這樣在寶寶孩子心裡就會慢慢有一種不容易接觸,不好相處或是不易溝通,再到少溝通,就會慢慢的變成不了解,在寶寶心裡就會慢慢烙上怕的種子。
若是家長本身都是一個很強勢的人,普通的人都害怕,更不要說小孩子呢!
還有要是因為某一次或是某件事把寶寶小孩嚇到了,罵、打、罰等,在寶寶小孩已留下了了心裡陰影。
所以我們平時帶孩子,教育寶寶小孩的時候,多點寬容多點溝通,成為寶寶孩子的朋友,這樣寶寶孩子有話有事也不會藏心裡,即時發現問題解決他們的困擾,對他們的成長是有利的。特別到了寶寶的叛逆期,可能會因為害怕而變成討厭或是恨,影響到寶寶孩子心裡發育。
-
6 # 秋若出
為什麼小孩子,會特別害怕某個人呢,這個問題根據我的家孩子的情況是,這個長的就是不親切,讓人沒有想要靠近他的意願,孩子的反映直接就是不理他或者是害怕他。
再者就是這個人也根本不喜歡孩子,所以他就對孩子不友善,不親切,他不願意親近孩子,,孩子自然也就是不喜歡甚至害怕他咯!
-
7 # 小吃貨宋哈哈
首先,大部分小朋友看到有一些大人就會哭出來,大多數因為恐懼,缺乏安全感,對於陌生人比較內向,產生接觸甚至可以說是產生了牴觸,這個時候如果讓他們感到孤立無援,比如父母不在身邊,那麼就會非常的焦慮和恐懼,一下子就哭出來了。而且,這件事爸爸媽媽們其實完全不用擔心,因為我們小時候大多也會存在同樣的經歷,比如把足球不小心踢到陌生人腳下,卻遲遲不敢上前跟對方說要回,這種現象就是對於陌生的恐懼,內向罷了。
其次,就是某些大人天性比較不那麼討喜,比如天生一張比較嚴肅的臉,再加上不太喜歡逗小朋友,所以看到寶寶也沒有太多討好的動作,這讓他們產生了距離感,小寶寶因為看到這樣的人就會立刻被這種氣氛所感染。隨著年齡的增大慢慢也會適應了,或者跟對方多接觸幾次玩開了就好了。
-
8 # 沐野阿兵
其實我們小時候也都有出現過這種情況,可能現在我們長大了已經不記得了。在小孩的世界裡,看到陌生人會感覺害怕,其實是一件好事,表明他們心裡知道害怕,也是一種成長的標誌。
因為小孩子時世界裡最初接觸的都是父母親,小孩子已經熟悉了父母的氣息和聲音,在他們孩子眼裡覺得是最安全的,如果突然有個陌生人接近他,他會作出害怕的反應:哭,這是應該算是正常現象吧,因為一個陌生人去接近他,或去擁抱他,他的一些行為動作讓孩子感覺到陌生,不適應,所以就會以哭的形式表達自己的不適應。
不過在村裡迷信一些的老人,就可能會覺得那個陌生人身上帶有邪氣,或個人氣場太強威嚇到孩子,所以一有哭鬧的時候老人家總會想到有些不好的東西出現了。
其實我們不用太在意老人家關於迷信的說法,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親還是多陪伴在他們身邊,給予他們更好的引導,比如在見到陌生人的時候,如果是自家親戚或朋友,可以孩子說一下這是叔叔,姨姨之類的,讓他們聽到父母的聲音有種安全感,減少不適應的感覺。慢慢地孩子習慣了,也就不會感到害怕了。
-
9 # 鑫麗宸
很多當家長髮現自家的孩子膽子比較小,有時候特別害怕某個大人。有些當家長的覺得這沒有什麼,孩子太小什麼也不知道,其實害怕來源於不可預知的事物或事情,長大成人以後就會好的。假如您的孩子出現了不敢與某人交流和對一些稍微重點兒的語氣之類的言談話語,我們會考慮孩子是不是他的社交能力出現了重大問題?再就是當爹媽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到底在害怕什麼?是與生俱來的膽子就比較小嗎?我們當家長的只是理解了一小部分,孩子的害怕其實是他的認知能力比較低而已。他們會對不瞭解的事物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感,同時孩子們的想象力很豐富,還會時不時的想象出讓他們自己感到恐懼害怕的事物或事情來……例如一個女孩子夢想自己是白雪公主,躺在床上等待某個王子來找到自己,可是並沒有人來找她,她知道後傷心的哭了,害怕自己會一直睡覺。在家長看來孩子的行為有些滑稽可笑,不過孩子是很認真的,因為她們對想象與真實還不能分辨真偽。所以感到恐懼。家長們遇到這類事情發生,應該抱抱孩子,讓她覺得有足夠的安全感才行。孩子到底怕不怕某個大人?其實主要是為人父母的願意為孩子們付出多少?在以前家裡孩子比較多的時候,如果你的孩子被人欺負了,除非被打了,當家長的一般是沒時間管的,不過現在,你家的孩子們如果被人欺負了,你當然不會不了了之那麼簡單,就會為孩子出頭,所以孩子不懼怕不熟悉的人。在出現這樣的情況時,當父母的不能怪孩子,說他膽子怎麼這麼小啊!在大多數情況下孩子也是被父母給坑了。如果想幫助孩子們克服害怕的情緒,我們應該讓他孩子勇敢的去面對自己感到恐懼的事情或事物,而不是強行把他感到恐懼的事情或事物擺在他的跟前,這樣做會在孩子們內心造成無法挽回的心理陰影,我們應該認真的給孩子解釋清楚事情原因和過程以及結果,正確的指引孩子們去親身嘗試,必須讓他們從事情或事物的本質上克服恐懼感和緊張感。我們當家長的是他們最值得信賴的人,在父母的正確指引下孩子們也會合理的對待自己害怕的事物或事情……
-
10 # 嘉人視界
每個生命都是從哺乳時的嬰兒來到人世間的,小生命不會說話,也聽不懂奶爸奶媽的叫喚,只能盯著你們看,時不時會萌萌的笑起來
人世間所有正義、溫暖和美好的事情,都能打動人心❤️;但凡高興的事情,也都能讓人笑容燦爛、滿面春風 小傢伙雖不能言語,但是會笑是與生俱來的表情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小寶貝也是。雖然有些人不是面目猙獰,但是表情上相對嚴肅,少了小寶貝希望看到的笑容,哪怕是一個善意的挑逗和眼神,也能讓他們淘淘大哭,不忍直視
有些甚至聽到他們的聲音,就已經顯得緊張不安了
所以那些善意挑逗小孩的人,他們的行為也都是發自內心的友好和關懷,但是小寶貝們心底不喜歡他們啊,在他們眼中“這不是他們的菜”!奶爸奶媽們要順從小寶貝的心意,還是儘量減少與某些人的正面接觸,等到長大了再來認識那些長輩吧!
否則小寶貝晚上可能睡覺不香,還會會哭鬧喔
回覆列表
我一直清楚地記得,小時候對門5歲的小女孩害怕同村一個叔叔,怕到什麼程度呢?
小女孩在吃最喜歡的蘋果,一聽說“xx叔叔來了”,丟下蘋果就往房間跑,鞋子也顧不上脫就把自己藏在被子裡,小腦袋埋得緊緊的,挖都挖不出來。
一直到這個叔叔走了,家裡人再三保證:“走了,門也鎖好了”她才小心翼翼地從被子裡出來。
再後來更誇張:聽說“xx叔叔來了”就嚇哭了,弄得這個叔叔都不敢進門了。
為什麼這麼怕呢?
孩子說不清,家人很莫名,叔叔很委屈。
直到有一天,家人發現小女孩看見路上的馬就怕得發抖,這才想起來:這位叔叔家裡養馬,而這個叔叔的臉型偏長,還真有點“馬臉”的感覺。想來,小女孩應該是把這個叔叔當成了她害怕的馬了。與之相反的是,我有一個男同事,快要40歲了,單身,抽菸、喝酒、脾氣大,渾身煙臭、酒臭、汗臭,奇怪的是:
就是這樣一個臭男人,同事們的孩子,10個裡面有10個都喜歡他,有時候小小的幾個奶娃娃還會爭得哭。
連同事阿姨都說:“那麼一個臭男人,怎麼這麼惹孩子愛呢?”
其實,熟悉的人都知道,這個同事其實最有孝心和愛心,他的妹妹遠嫁,父親過世得早,就他和媽媽在家。
可是他媽媽是個馬虎的人,他擔心媽媽不好好吃飯,每天早早起床給母親做飯,午飯晚飯更是一頓不落。
他心疼貧困山區的孩子讀書不易,苦口婆心教育學生好好學習,外人只看到他教訓學生,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教訓的都是加把油就能考上高一級學校的好苗子。成年人看人用眼,總會被皮相矇蔽;但是孩子不會,他們看人用心,用最細膩最敏感的真心去觸碰,自然更能分辨。因此,如果孩子實在不喜歡某個人,甚至是怕某人,那就不要勉強了,隨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