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談股論金分享財富
-
2 # 黃河208409052
洪秀全自稱是上帝的兒子,耶穌的弟弟,怎麼會打出恢復大明的旗號?他要建立的是信奉上帝的天國。他如果要恢復大明,他那套鬼話就沒人信了。
-
3 # 言回
無聊的問題!一個邪教政權,即使打出實現天下大同的口號,其實質也不過是欺騙,最終的結果,遲早遲晚,都逃脫不了覆滅的命運!
-
4 # 秋天的風見過桃花
洪秀全他們是因為信教,在當時是一種邪教,後來逼於無奈才造反的,所以他們的團隊骨幹,群體都是信教會員,他們的基因決定了他們的格局。孫中山和同盟會成員因為相同的理想信念,所以孫中山的造反基因才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毫無疑問,孫中山的格局高很多。而格局決定結局。洪秀全無法中途更改造反綱領,更改綱領死的更快。
-
5 # 悠然過客
太平軍的旗號沒什麼問題,明朝氣數已盡再復興無望。
所謂的反清復明實際上是一種託詞而已,大多數參與反清復明的勢力到後期都已經成長為獨立的割據勢力,其實和大明朝也沒有什麼關係了。
太平天國的失誤在於內部,在於世事變遷了,以傳統中國改朝換代的思路,無法在列強到來工業文明時代崛起的時候為傳統的農業文明逆天改命。
在這一點上,無論是太平天國還是洋務運動都是做不到的。也不是資格旗號可以解決的問題。
-
6 # CloudRed
不一定,清朝建立幾百年了,懷念明朝的人已越來越少了。沒有號召力了,況且拜上帝會與儒教格格不入 沒有知識分子加入,出盟劃策,管理社會,一樣會失敗。
-
7 # 國際述評
在這個假設下,成功率不升反降,強力的邏輯道理如下:
一、旗號符合當時大眾的需求
太平天國的口號:“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 ”。
我們再看看當時的社會狀況,地主兼併土地,官僚腐敗,民不聊生,病死、凍死、餓死不計其數。在這種情況下,民眾最需要什麼?需要吃的、需要穿得、住的。那麼,這個旗號就契合足廣大農民的需求,能夠引起他們的認同。
二、旗號具有鼓動性
在這個有吃、有穿、有住的引誘下,廣大民眾只是嚮往,但要讓他們參加,就要鼓動到他們激動,感覺這樣子以後只會更好,不會被追究。因此,他們使用了從眾心理學技術“無處不均勻”,表示以後大家都一樣。好吧,我去幹,不會受到追究,萬一成了,什麼都好了。這種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旗號,具有強大的鼓動性。
三、隱性地解決了身後問題
太平天國是一個宗教,宣傳死後可以昇天,本來戰鬥就會死人,就會令人恐懼。好了,這樣一來,死了以後的出路也挺滿意的。
四、“驅除韃虜、恢復大明”與己無關的處事態度
愚民政策下,民眾的無知與自私導致這些民眾不會知道明朝怎麼來的怎麼好的,也沒有感情,他們只有自己的私利,所以“驅除韃虜、恢復大明”對他們是沒有感覺的,簡直可以說是廢話。
通過簡單的比較,原來的旗號更加具有鼓動性、可行性。
-
8 # 夢裡山火
打這個旗號的多了去了,天地會三合會小刀會什麼的,也沒見成功。洪秀全是受科考失敗刺激,得了某種失心瘋的病,他恨的不僅是滿清,更是孔夫子,更是天下讀書人。所以反清復明不是他的目的;他要反清,不會復明。
洪秀全可以說是個精神病患者,對自已那套斜教邪說我認為他是信的,開始用這套東西招謠撞騙,在家鄉行不通,生計都成問題。同馮雲山流竄到廣西后,遇到土客之爭,正求救無門的客家人把他這套東西作為了救命稻草,所以雙方一拍即合。這時的老洪名利雙收,一口氣收了十五個老婆,一付爆發戶的嘴臉。
洪秀全有政冶綱領嗎?沒有。通觀大平天國前期歷史,大量走投無路的窮苦百姓,被幾個社會渣滓所招引,裹合一起,橫衝直撞,竟然越滾越大,成了鋼鐵洪流。這幾個當頭領的,從窮光蛋一下子掉到了金窩裡了,最首要的任務是什麼?坐地分髒呀!什麼國家民族,別說楊秀清們沒聽說過,便是老洪也壓根沒想過。大家都是王了,同滿清老兒平起平座便是,復明?見鬼了。
格局決定了事業的高度。老洪即便僥倖成功了,辛亥革命的物件,便是這邪教組織了。
-
9 # 史過境遷客
假設條件有問題,就甭說所謂成功率了。換言之,既然是預設前提,以討論成功率的問題,那麼勢必得創造出有利於後者實現的假設,並且為以往不曾具備的有利條件或基礎。要不然,一切都僅僅老調重彈,翻來覆去而已,沒有絲毫的啟示意義,更別談它失敗的原因了。顯然,“驅逐韃虜”不是沒有提出過,連帶著“光復大明”,自然不言而喻,只是光復的意義不同凡響,換了一種方式罷了。
其中,“驅逐韃虜”老早就提出了,否則如何發動“金田起義”,畢竟凡事都講究個師出有名,以順理成章耳。公元1851年1月,洪秀全等人以“拜上帝教”為名,於廣西金田村發動起義,旨在武裝反抗清朝統治。次年,太平軍永安突圍,進入了湖南地界。適時,楊秀清與蕭朝貴聯名釋出三大檄,集中痛斥了清廷的腐朽統治,倒行逆施,以及天怒人怨。同時,號召廣大人民起來反抗,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的國度。
在這三大檄文裡,當屬《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最為著名,最為影響深遠,竟然直接戳到了清廷的統治根基。顧名而思義,它的主題就是“驅逐韃虜”,力圖恢復。觀其內容,無外乎宣洩“剃髮易服”之恨,讚美南明史可法誓死不事清的民族氣節。最後,點出洪秀全是天命之人,受上帝所託,來帶領大家永享太平。更為重要的是,死後還能升入天堂,繼續享福。
至於“光復大明”沒有明確表示,這不是他們的政治訴求。眾所知之,洪秀全的主張是建立一個人間天國,即“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太平天國。因此,他們驅逐韃虜,但不會重現大明。不過,話說回來,又何嘗不是另外一種光復呢?
總之,太平天國還是落幕了,美好願望也不在了。到頭來,終究曾國藩棋高一著,力挽狂瀾,救清廷江山於既倒。一篇《討粵匪檄》,站在道德制高點,肆意為太平軍打上“茶毒生靈”、“斯文掃地”的標籤形象,致使天下讀書人離心離德,從而加速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瓦解。 -
10 # 張阿貞啊
很多人不知道,一起了解一下
江山爭半壁美人佔一群太平天國的領袖人物洪秀全,從1843年6月創立拜上帝教起,即以“天下多男子全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盡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作號召,廣泛發動群眾特別是農村貧困勞動婦女參加,在拜上帝教主要發源地廣西桂平縣鵬隘山區曾經湧現出以楊雲嬌為首的許多婦女積極分子,與啟蒙者馮雲山並肩活動,流傳有“男學馮雲山,女學楊雲嬌”的民謠。由於通過婦女深入廣泛地發動群眾,僅用七年半時間即於1851年1月勝利地發動了勢成燎原的金田起義。起義時有一首民謠形容婦女參加運動的盛況:“姊妹親,同個房睡共口針,如今姐隨洪楊去,妹也跟隨一路行!”
太平天國起義,是中中國人恥辱。是獸行。是人類歷史的敗筆。可悲!可笑!天平天國起義之後,洪秀全佔據南京以後,便把享受和特權放在首要地位。太平天國的將領們大造王府,廣選後妃,洪秀全的后妃竟達88人之多。洪秀全更是“黃金”的崇拜者。洪秀全的王冠是純金製造,重八斤,金制項鍊一串重八斤,龍袍上有金鈕釦,生活日用品都是純金打造,據說連洪秀全的夜壺都是黃金的。
洪秀全從1856年天京事變到1864年自殺,由於深居宮中,消沉喪志,他的詔書都像李秀成所說“言天說地”的夢話,諸如《賜英國全權特使額爾金詔》,說什麼“萬國扶朕在天台”;聽到太平軍克復蘇州的捷報後,他竟降詔說:“朕睡緊都做得王,坐得江山”。在《打死六獸夢兆詔》中,他並不臉紅地說,他拐引著兩個陌生女子,又打死四隻黃虎、兩隻黑狗,是“天朝江山萬萬年”的兆徵,等等。後來,他連這種虛無縹緲的詔書也懶得寫,於1861年7月頒發了最後一道“朕命幼主寫詔書”的詔旨,索性把權力交給他的年方13歲、且已學會荒淫的兒子幼主,自己當起了太上皇。
1903年,廣州各路人馬準備起義,因洩密失敗。洪全福避走新加坡,1910年去世,終年75歲。
-
11 # 袁聰
假如洪秀全等太平天國領導人,打出的是驅逐韃虜、光復大明的旗號,成功率照樣依然、依舊不大。其主要原因是———包括洪秀全在內,都是一群沒有脫胎換骨的蛻變;都是一群沒有脫離低階趣味的質變、目光短淺、寸目鼠光的泥腿子;都是一群烏托邦、一群烏合之眾。
在政治上,這些人根本不懂什麼是政治?什麼叫政治?內鬨內鬥,勾心鬥角,內鬥內行,外鬥外行;根本不懂中國國情的政治生態、政治文化、政治體制、政治格局、政治性質與效能、政治本性與本質、政治功能和政治能力、政治信仰與理想等。政治江山還沒有打下來,屁股還沒有坐熱,腳跟還沒有站穩,根基浮飄、政治動盪,就急功近利的貪婪政治享受和榮華富貴,從而導致產生引發政治腐爛、腐敗和腐朽,這樣一些人怎麼可能形成政治氣候,怎麼可能一統政治江山。
在軍事上,都是地道的農民思維導圖、思維模式、思維方式、思維邏輯和思想觀念、思想意志、思想理念、思想信仰的土辦法死打硬拼,沒有靈活機動、思維敏捷、思想敏銳、才華橫溢、才學高明、智慧高超的戰略戰術;沒有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深謀遠慮的戰略思維;沒有高度重視、高度集中、統一佈局、統一行動、統一指導、全面指揮、中央集權前瞻性的戰略思想;都是各自為政、佔山為王、爭權奪利、內部強者為爭、霸者為王,蠻橫為道、弱肉強食、我行我素、隨心所欲、聽之任之,孤寡專權的渙散兵權;軍事領導人和起義軍的整體綜合素質、素養、教養、涵養、修養普遍低能,這樣一支軍隊怎麼可能打勝仗奪取天下。
-
12 # 千年蟲1672
清朝的愚民統治持續了幾百年,基層民眾普遍食不果腹、麻木愚昧,對大明一無所知,更談不上嚮往,所以即使太平天國打出驅逐韃虜恢復大明的旗號,也於事無補,更不會成功。
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之所以成功,很大部分因素為近代國外先進的政治理論思想,啟迪了一批先驅者,這批人都有留學經歷,在財政上獲得了海外華僑的大力支援。他們的前仆後繼的革命行動也喚醒了城市中一批民眾的響應,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深入人心,所以才會有武昌樹幟,全國響應的局面。
可以這麼說,辛亥革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絕對不是偶然的。有了正確的理論,才會有正確的行動。反觀太平天國時代,其領導核心層,只有南王馮雲山具功至偉,有政治智慧,其餘者滿腦子的帝王思想,只是利用宗教信仰來維持內部的團結與:統一。後來的幹王洪仁玕,又沒有威信,也沒有機會施展才幹。洪秀全,並無才幹,被抬出來的,純粹的邪教教主。小農意識,急於求成建都南京,貪圖享樂。缺乏大智慧,也沒有爭取漢族知識分子的擁護。內部等級森嚴,王候林立,一派小人得志之景象。所以靠換旗號是改變不了最後的結局的。這也是歷史的必然。
-
13 # 仁山道人
當時太平天國理論水平不夠,其說未能盡收天下士子之心,只是欺瞞壓迫得了白丁莽夫為其賣命。如其時便能讀到牛馬主義,差強可也!
-
14 # 訆涐峰爺
這都過去了200年了,何來光復大明之說,何況他要光復大明,就得找出一個或者把某個人推到明朝皇室家族上去,然後把自己降格為明臣子,才能名正言順。如此洪秀全就只能永遠做臣了,若想自己稱帝,豈不成了造反了,成了亂臣賊子。他本身就是造反的,若奪天下,他是一個改朝換代的英雄,就是劉邦,朱元璋這等人物。他為什麼要傻到為一個已經過去200多年的前朝束縛自己,失去九五至尊的機會,或背上千古罵名?
-
15 # 生命重於泰山326
洪秀全只能算曆史上一個插曲而已,絕不能算一代君王。這樣的腐敗政權。只能讓百姓雪上加霜。一個只為自己服務的人,下場都是悲哀的。
-
16 # 安平144796971
光復大明?歷史上沒有“大明”只有朱明!
朱明是以滅大漢為首要宗旨的王朝。李自成、張獻忠就是因為聯明抗清,徹底失敗的。大清時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的起義,均很快失敗。因為朱明在老百姓心中,如同蛇蠍。
回覆列表
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運動最終的失敗跟打不打“驅逐韃虜光復大明”的旗號無關。而太平天國起義時提出的口號:“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 ”已經足夠引起廣大農民的響應。
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也正是在這樣一個時間點上,所以洪秀全提出的這個口號,立馬得到了廣西農民的響應,紛紛揭竿而起,形成了一股龐大的洪流。接著以勢如破竹之勢攻克湖南,接下來佔領南京。
所以,從當時的發展狀況而言,可以說是小有成功!為什麼沒有達到大成功,也就是推翻滿清政府?這跟洪秀全的整體戰略有關,也跟怎樣實施這個整體戰略有關。
第一、從整體戰略來看,太平軍應該首先統一南方,建立牢固的根據地,這樣就形成了牢固的戰略基礎。確保物資的供應,是發展壯大的根本。但具體情況是,太平軍連整個江南都沒能穩固。反而形成一種割據狀態!這是小富即安的典型農民意識!
第二、北伐軍總體實力不強,孤軍深入,戰法有誤!結果整個北伐軍像流寇一樣作戰,不敗才怪。其實真正北伐只有兩種戰法,一是積聚一股強大的軍事力量,直搗黃龍,滅掉清朝皇帝,讓大清群龍無首。但比較難以做到;二是逐步推進,步步為營的戰法。如同我們紅軍的中央革命根據地,佔領以後發動群眾搞土改,建立牢固的民眾基礎。你不給人家好處,人家憑什麼擁戴你?中國革命的“打土豪,分田地!”就牢牢地抓住了中國農民的需求。
其次就是太平天國的內鬥削弱了太平軍的力量!相互的殘殺,以及石達開的出走,這都讓太平軍傷筋動骨。
第三、定都南京後,出現了享樂主義的思想,開始過上了驕奢淫逸的生活。
所有這一切都註定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