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神祕人
-
2 # 寒江獨釣180960169
沒有聽說過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句話,只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古代天下是天子的,一切法律都是天子給百姓制定的,不可能約束到天子一級。就像老師給學生定約學生行為準則,怎麼可能約束到老師?開玩笑吧?
-
3 # 職場小白丁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個詞從來沒有過。
真正有的,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這個說法,是商鞅提出來的。
《史記·商君列傳》中記載:令行於民朞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
所以說,商鞅提出來的這句話,是一種美好的前景,是法家人憧憬的“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但是,商鞅和韓非子,當時也只敢說刑不避大夫而已,太子是皇上的兒子都不能受刑,更何況是天子。甚至到了後來,都演變為刑不上大夫了。
天子,顧名思義,是上天的孩子,那人間的刑罰怎麼能用來懲罰上天的孩子呢。天子最過分的,不過就是下一封罪己詔,還被認為是奇恥大辱。讓皇帝坐牢,請問哪個判官有這麼大的膽子給皇上判刑啊。
-
4 # 三三六六是歷史
天子是立法者,但也是執法者。
法律是以天子為首的統治階級為了自身利益而制定的一系列規定。
統治階級是立法者,也是執法者,而普通百姓才是守法者。統治者根據自身利益立下法規,同時成為執法者,百姓被動執法,對法律法規沒有參與權。
簡單說就是最終解釋權在皇帝手裡,小老百姓遵守就是了,我說有罪就有罪,我就是王法。
而且皇帝口含天憲,言出法隨,他可以修改法律,也可以使用特赦的特權,想要用法律讓皇帝坐牢那是不可能的。
除非推翻他的統治,由新的統治階級審判。比如,宣統帝被推翻後,便被人民審判,坐了牢,成了古往今來很特殊的一位皇帝。
臣下會為其引經據典巧舌如簧的開脫罪行 。三國裡有關於曹操的一個故事,很好的體現了這個道理。
一次麥熟時節,曹操率領大軍去打仗。沿途的老百姓因為害怕士兵,都躲到村外,沒有一個敢回家收割小麥的。
曹操立即派人挨家挨戶告訴老百姓和各處看守邊境的官吏;他是奉皇上旨意出兵討伐逆賊為民除害的。現在正是麥熟的時候,士兵如有踐踏麥田的,立即斬首示眾,請父老鄉親們不要害怕。老百姓開始不相信,都躲在暗處觀察曹操軍隊的行動。
結果曹操的兵在經過麥田時,都下馬用手扶著麥稈,小心地蹬過麥田,這樣一個接著一個,相互傳遞著走過麥地,沒一個敢踐踏麥子的。老百姓看見了,交口稱讚曹操。有的甚至望著官軍的背影,還跪在地上拜謝。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曹操騎馬時忽然一旁田野裡飛起一隻鳥兒,驚嚇了他的馬。馬一下子躥入田地,踏壞了一大片麥田。這下可好了,百姓,大軍都看著呢,要是沒人看到便罷了,看見了可就糊弄不了了。且看曹操如何辦?
大臣郭嘉走上前來,引經據典說了一通,大概意思就是說;“《春秋》雲,法不加於尊。丞相統領大軍,重任在身,焉能自殺?”
曹操沉思了良久說:“既然古書《春秋》上有‘法不加於尊"的說法,我又肩負著天子交給我的使命,那就暫且免去一死吧。但是,我不能說話不算話。我犯了錯誤也應該受罰。”於是,他就用劍割斷自己的頭髮說:“我就割掉頭髮代替我的頭吧。”
接著曹操派人傳遍三軍:丞相踐踏麥田,本該斬首示眾,因為肩負重任,所以割掉頭髮替罪。可別覺得剪頭髮很荒謬,古人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漢朝以孝治天下,孝道早已深入人心,隨便割掉頭髮不僅大逆不道,還會被視為是不孝的表現。所以曹操用頭髮代替頭也無不可。
曹操巧妙的利用這個觀念,加上臣下們的神助攻,完美維護了形象,還收割了一波人心,不愧是曹老闆,佩服,佩服!
-
5 # 華約e星
因為,自從有了人類社會後,便有了階級,有了階級,就有了少數人或者一人統治大多數人或者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人們。而統治階級為了維護其統治階級利益的長治久安,千秋萬代,便以彰顯其統治的意志,意識,思維的表現形式,進行長時間的政治政權統治,這就是法律法制的產生延生派生。所以,我們都說,法律法規就是統治階級的意志意識思維的具體表現,便以文書的形式,格式,頒佈實施。比如,王子犯法 庶民同罪,這是真的,畢竟王子不等同於天子,皇帝!你看中國的古代歷史社會,有哪個帝王君主,被犯法質罰的?皇恩浩蕩,天下莫非王土!
-
6 # 特里佈雷德
首先皇帝既是人大,又是法院,還是檢察院。
其次皇帝即便給自己定罪,但是你要知道同罪並不等於同罰,皇帝可以用罪己詔,剪頭髮,齋戒等等方式取代砍頭,腰斬,凌遲,車裂等處罰
-
7 # 年輕人喝耗子尾汁叭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為什麼古代皇帝沒有一個坐牢的呢?
自己打自己嘴巴子,是個人都不願意做,更何況是九五至尊的天子皇帝了。
真正存在的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雖一字之差,意思卻迥然不同。天子自然是皇帝,而王子則囊括了達官顯貴、皇親國戚、朝廷命官等。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存在,而“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裡的“王子”並不包括皇帝,此言論的存在,只是為了遏制一些擁有權力的人試圖利用權力行不端之事而存在。
-
8 # 文刀小六
因為根本沒有“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句話,而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話是商鞅說的。
天子做錯了事,只有老天能懲罰他,比如搞個大洪水啦,地震啦,乾旱啦,或者乾脆換個人來當皇帝。到了這一步,做錯事的皇帝也不用坐牢改過了,直接殉國吧。沒救了,告辭。
-
9 # 天在做人在看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是當權者拿來忽悠庶民的一塊金字招牌。更何況孔聖人不也說過“刑不上大夫,禮不下人庶人。”聖人終歸是聖人,只一句話,就戳穿了當權者的西洋鏡了。
-
10 # SBE前行者
古代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王朝,以及所有的土地與百姓都是皇帝的,就是皇帝犯罪了,也沒有人敢說殺皇帝,就是等他兒子上臺了當皇帝了,也不敢把他父皇殺了吧,這只是一種說法而已,除非改朝換代,前朝有的皇帝也有的就被殺了,
-
11 # 夏天有雨894
古代並沒有天子犯法與民同罪一說,正確的說法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皇帝是天之子,天子是不會犯法的,君王之言即是金口玉言。皇帝高高在上,平民百姓仰其鼻息而生。即便是皇上做錯了,大臣近侍也會設法補漏。武則天改大唐為大周,將名字創造出曌字,改名武曌。從此中中國人的字典中多出一個字,帝王任性可以造字。康熙承德避暑山莊題寫匾額,一不小心將避字寫成避字。眾臣子近待誰敢去指正,唯唯諾諾製成匾額,掛在避暑山莊的大門上,幾百年來,也不見有人糾錯。反而見不斷有知名人士,名人學者找出各種理由為其證明寫得好寫得對。
從來只見天子皇帝口中出法,並不見皇帝犯法的,誰有三頭六膽去治皇帝的罪,包拯也不敢。治皇子的罪還是有人敢的,不過也得擔極大的風險的。
-
12 # 黃羊山訥木
您說的不對,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我理解皇上的兒子或孫子是王子,今年六月份孩子給買了個手機,我發現有些網友經常出現常識性錯誤,本是王子犯法,說成天子犯法,天子就是皇上i在中國歷史上有被推翻的,沒有因犯法而受刑的
-
13 # 亮羽飛雲99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是天子。
王子與天子差一個大等級呢?
還有一個話’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也就是說:刑罰是不可用在高官身上,更何況王子。禮法只適合統治階級,不用於普通百姓。
刑罰是由官員監督執行的,王子犯了法,官員們只能是幫他善後化解,真敢刑罰王子,只怕離死不遠了。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更多是告誡衙內們不要亂來。
回覆列表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在古代是不可能實現的也只是美好的願望罷了,古代皇朝是階級等級嚴重的社會,法律常常是上層人物用來約束老百姓的,而當官的甚至皇帝時不時的逃脫法律的約束,畢竟古代社會是“人治”社會,複雜的利益和人際關係決定了法律落實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