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長神吐槽
-
2 # 西城胖爸爸
別的地方小升初我不是很清楚,僅以北京為例簡單介紹一下,供參考。
北京的小升初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四年級可以報考北京八中的少年班和素質班,簡稱“八少八素”,初試的時候是思維測試,然後語文和數學,考三科共半天。進入複試之後,語數英考半天,各種思維測試考半天,這是複試。
然後才是一週試讀,試讀基本就是隨學隨考,全部都是新知識,學完就考,就是看這個孩子真正的學習能力怎麼樣,沒法準備。
八中的選拔標準首先還是智商,孩子的學習能力非常重要。另外,對體育特別看重,對語文要求特別高。八少八素有一個不能破解的地方,就是試讀,這是培訓機構接觸不到的,有的孩子複試成績特別好,但是最後試讀就被刷掉了。
第二、五年級就是“人大附中早培”班了,人大附中“早培班”對學生的要求也很高,高到要求學生能直接去參加中考都能取得好成績,而他們的招生物件是一幫五年級的孩子。
因此很多家長奔著這個目標來,行話屬於叫“入坑”,即進龍校、巨人、優才等奧數培訓機構,然後開始了刷題之路。
海淀的雞血,早培貢獻了很大一部分,甚至讓很多家長忘了去想自己的孩子到底適不適合。
第三、六年級的各種擇校。總有人認為現在沒有擇校了,其實真的不是,海淀“六小強”一直在各種擇優錄用,揚琴、鋼琴、馬術、程式設計、二外,英語FCE以上的等等,今年依然有各種特長被錄取的。
那麼,綜合來看,北京小升初是一個六年,甚至於12年的準備過程,八少八素沒法準備,培訓機構多數是忽悠人的,不要去報!很多家長花一兩萬塊錢,就幾天時間,沒有什麼用處,買一個不後悔!人大早培可以去報班刷題!但是一定要看看自己孩子是不是這塊料!
至於六小強就要培養特長了,或者二外,或者把劍橋五級英語考到位(至少FCE)!
然後,就要及時捕捉各路升學資訊了,以免錯過!因為現在很多擇校的都是私下進行的!
-
3 # 養了一個娃
小升初基本是六年或以上時間準備的,臨時抱佛腳的沒見過(除了拼爹)。各地情況不同,但一致的是語數外成績優異的(語文是閱讀量和閱讀理解能力,數學是基礎運算能力和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也就是奧數水平。英語是詞彙量和部分語法,新概念第二冊50頁前或劍橋pet以上)。或是有其他特長的(文體,視各校需求而定)
-
4 # 夢幻永玲
小孩到六年級升七年級,有些家長可能沒有頭緒,也包括我自己,對口的初中不是重點學校,如果你家小孩很優秀,你就要去關注重點中學有個擇優錄取的考試。如果小孩成績還好,就近上學家長就要給小孩立規矩,學習習慣的養成,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
-
5 # 大禹北方
小升初是孩子學習過程中一個至關重要的過渡點。小學都是被動學習,老師和家長強行把知識灌輸給你,學什麼,怎麼學,都是他們做主,孩子就機械的跟著學就可以。上了初中後,這種學法就會改變了,一是科目多了,二是難了。漸漸的家長就跟不上你的節奏了。所以,上了初中後,家長要慢慢讓孩子自己掌握學習的節奏,同時要慢慢地提高自學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跟得上初中的節奏,也為接下來的高中做好準備。
-
6 # 下班狗日常
不知道您提問的小升初是指小升初考試還是暑假怎麼準備進入初中學習?要是指準備小升初考試,以前在我們這主要要參考四五六三年的成績單,好的學校需要全部三好。然後就是準備面試,面試好像主要考察學生知識面的廣度,並不完全是看奧數之類的。最後要學習一下例如自我介紹,四大名著的問答等等方面問題。
-
7 # 功夫數學
你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很多家長關心的是要為孩子做什麼準備。在我看來,你問到了點子上。
首先,家長要認識到小學和初中的不同。在學科上,初中較小學難度和時間安排上有很大的提升。家長要注意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方法的調整,學習時間的分配。
其次,初一是最關鍵的,順利過渡,進入一個好的學習狀態,進而進入良性迴圈,否則到初二甚至初三再去調整就比較麻煩了。
最後,瞭解孩子青春期的發展規律,孩子心理上的成長與獨立意識增強,建立與孩子良好的溝通。所謂的青春期叛逆,其實就是孩子的發展需求與家人的要求產生了矛盾而已。
祝您孩子的初中生活健康,快樂!
-
8 # 在路上悠閒
不是說到了畢業了才準備小升初,而是提前二三年就要準備起來了。尤其是語文的含金量,優秀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更是重中之重。
-
9 # 樂於助人96230151
可以肯定滴說,很多學習好的孩子的家長,想盡辦法讓孩子多多參加被明令禁止的點考校考,拼命滴往五大名校裡面擠,絕對不願意上學區內的普通學校。我說的沒錯吧?
-
10 # HSW童學會
不瞭解其他城市的情況,僅就西安這邊做一回答。
目前西安小升初的模式是“搖號+面試”,比例為4:6。搖號部分全靠運氣,隨緣。
今天主要說說面試部分,按照去年的題目情況,教育局規定學校不能考課本上的知識,發散思維的比較多,考察範圍非常廣!有涉及孩子生活的、也有涉及歷史的等等...考驗的是長期知識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
另外就是對孩子的表達能力要求比較高,有一部分孩子是“應試型考生”,在語言表達上存在問題,在小升初面試面對3位監考老師還有社會監督代表的時候,容易出現膽怯、緊張、表達不清晰等,這些都是家長需要前期多和孩子進行練習的。
回覆列表
越來越多的家長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但是每個人對於“起跑線”的定義不同。有人說,小升初只是一個小小的臺階,只要打好中考的戰役就行了,因此對小升初不甚在意。
但事實上,如今這個時代的教育越來越低齡化,早就像鄧小平所說的那樣: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而小升初是孩子整個教育生涯中重要的一道坎,那小升初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抓的是什麼呢?
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小升初這個階段,孩子面臨的是課程難度的提升、陌生的環境和互不相識的同學老師,還有可能需要準備奧數、競賽、特長班考級、簡歷和麵試等“課外活動”。
這個階段的孩子可能會因為學習壓力過大而焦慮,對未知環境充滿緊張和忐忑,也可能由於與同學逐漸拉開差距而不自信,嚴重的話還會抑鬱。
所以家長們要注意在監督孩子學習的同時,也需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溝通疏導。
糾正孩子的學習習慣都說低年級重習慣,高年級抓效率。升入初中後,需要同時掌握語文、數學、外語、生物、政治、地理、歷史七門不同的學科,課量大作業多。各科目又有自己獨特的學科邏輯,有些孩子會因為升學後思維轉換不過來,導致在初中就出現偏科的現象,甚至一直延續到高考。
所以,在小升初的階段,家長需要在孩子學有餘力的情況下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比如要及時地完成學校佈置的作業,養成課前預習,梳理知識的習慣。
也可以提前瞭解一下初中的各科知識,嘗試整理思維導圖,掌握各科目的學習邏輯,這樣孩子就可以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至於開課後手足無措了。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對初中生活建立自信。
收集最新的政策資訊政策資訊不限於學校資訊、入學途徑、申請材料、手續辦理時間、校內政策,還要準備簡歷和麵試。
小升初的擇校和志願填報一點都不遜色於高考填志願,像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每個行政區都有十幾所甚至幾十所中學,有公辦有民辦,有寄宿有走讀,想走美術等藝術方向的還有特色校。
家長們需要在這麼多學校裡選出自己孩子可以選擇的最好的學校,如果不提前瞭解政策資訊,擇校難度是非常高的。
以北京為例,為了能夠讓孩子進入重點中學,爭取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很多家長在四五年級就開始瞭解政策了。
網上的資訊那麼多,但真實性卻需要仔細辨別,這樣一來,家長們收集資訊的時間成本也會增加。所以,收集訊息的關鍵不在多,而在於及時而準確。
鑑於特殊的渠道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的,大多數人的資訊參考還是前一種,因此,市場上會有一本類似高考志願報考指南的書——白皮書。
2021版的白皮書
這本書,基本能讓家長了解知道什麼時候該準備做什麼事情?需要哪些材料?對應的手續該去哪裡辦理等剛需的資訊。
剛好我手上有今年剛出爐的白皮書,就順手展示一下里面的內容吧:
白皮書部分目錄
白皮書裡的政策資訊都是官方渠道公佈的內容,相對於某些網上的資訊更加可靠、準確。而且可以看到一些官網上看不到的實用價值高的內容,比如學校考試的頻率和難度、學校周邊的環境、分班的情況和一些校內的政策。
做戰略性的減法小升初的最後階段,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和入學政策做一些戰略性的減法。要學會將有限的時間用在刀刃上,做針對性的拔高,對孩子不擅長的領域或不太重要的部分做出取捨。借用一下這位老師給家長們的建議。
為人父母,就是人生的一場修行,祝各位家長的修行能夠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