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任克說

    努爾哈赤死後,大妃和兩位庶妃被迫殉葬;大妃就是阿巴亥,努爾哈赤的大福晉,多爾袞的生母。

    其實女真部落從宋朝開始就有殉葬的記載,這一制度在康熙時期才被禁止。但是作為大福晉的阿巴亥,膝下又有三個兒子,再加上努爾哈赤曾有意讓兒子代善在他死後娶繼母,因此怎麼也不能輪到阿巴亥殉葬。

    阿巴亥的生平經歷

    阿巴亥出身於蒙古,父親死後,她的叔叔布佔泰成為了新的首領。在公元1601年,因為女真部落的崛起,布佔泰和其他的蒙古部落首領一樣,選擇了將女子送去和親。年僅12歲的阿巴亥,就這樣嫁給了43歲的努爾哈赤。

    女真部落有“一夫多妻多妾”制度,阿巴亥因為深得努爾哈赤的寵愛,再加上她是蒙古送來的聯姻的物件,在努爾哈赤的大福晉孟古哲哲死後,13歲的阿巴亥立刻成為了努爾哈赤的大妃。

    在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的第四年,兩人的長子阿濟格出生;此後多爾袞與多鐸的出生更是讓阿巴亥在努爾哈赤身邊倍受寵愛。努爾哈赤甚至將八旗中的三旗,分給了他和阿巴亥的三個兒子。

    哪怕阿巴亥的叔叔布佔泰親手將妻子殺害,阿巴亥的也沒有受到努爾哈赤的冷落。布佔泰的妻子是努爾哈赤的四女兒,愛新覺羅·穆庫什。

    因為努爾哈赤與阿巴亥的年齡差,努爾哈赤甚至認真的想過他的身後事,打算在按照女真部落的“父死子繼”的收婚制度,將阿巴亥和幼子交給長子代善收養。也就是讓代善在他死後,娶阿巴亥,並且照顧他年幼的弟弟。

    努爾哈赤劇照

    努爾哈赤一共有16位妻妾,只有阿巴亥有這個待遇,可見阿巴亥在努爾哈赤死後,絕對不可能被殉葬。哪怕後來代善被廢掉繼承權,但是他在努爾哈赤死後能夠娶阿巴亥此事一直沒被改

    過。

    阿巴亥被逼殉葬的背後,其實和當時的政治陰謀有關

    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在征戰袁崇煥時受了重傷,不久後就不治身亡,此時的阿巴亥只有37歲。此時的阿巴亥有三個兒子傍身,又有三旗力量作為後盾,實力不可小覷。儘管努爾哈赤死之前立下皇太極為繼承人的遺囑,但如果阿巴亥想要帶著兒子支援代善,皇太極將的汗位將會危矣。

    再加上阿巴亥作為努爾哈赤的大福晉,曾經多次出席政治場合,若阿巴亥想要利用身份幫助代善爭一爭汗位,也會有很多人選擇支援。皇太極能不能坐穩汗位,就是一個大問題了。

    皇太極自然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他趁著努爾哈赤剛死,一切都還在混亂之中,連忙帶著兵馬將阿巴亥逼著殉葬。因為殉葬制度很早就有,女子在當時的地位又低,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尚且年幼,她壓根沒有自保的能力。

    阿巴亥一死,皇太極成功的阻止了代善與多爾袞兄弟的聯手,牽制住了汗位最大的威脅者;除此之外,皇太極還可以藉助撫養幼弟的名義,限制多爾袞兄弟的發展。可以說。阿巴亥殉葬之後,皇太極簡直是雙贏。

    《太祖武皇帝實錄》中記載:”後遂服禮衣,盡以珠寶飾之,哀謂諸王曰:“吾自十二歲事先帝,豐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離,故相從於地下。吾二子多爾袞、多鐸,當恩養之。”

    公元1626年八月十二日,阿巴亥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在得到皇太極等人將會贍養兒子的承若後,選擇自盡,死時年僅37歲。

  • 2 # 小居居丫

    阿巴亥是因為政治才嫁給努爾哈赤的,阿巴亥還比努爾哈赤小得多,但是阿巴亥卻獲得了努爾哈赤的寵愛,接連生了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

    就算是自己部落被努爾哈赤剿滅,也沒有動搖阿巴亥的地位。在孟古(努爾哈赤大妃)死後,阿巴亥還坐上了大妃的位置,可謂很有手段。就連她的三個兒子也很受寵,分別掌管三旗。

    但是努爾哈赤這麼喜歡她,為啥讓她殉葬呢?

    努爾哈赤死後,擁有三個兒子的阿巴亥自然成了眾人的眼中刺。阿巴亥自然希望自己的兒子繼承汗位,在努爾哈赤的兒子們覺得阿巴亥是他們繼承汗位的最大阻礙。若是阿巴亥不死,那他們別說當上大汗了,是生是死都不知道。

    於是,皇太極帶人闖入宮中,向阿巴亥宣佈了一個努爾哈赤的遺言:讓阿巴亥殉葬!在場的諸貝勒都一致說是努爾哈赤的遺言。就連代善也沉默不語,阿巴亥反抗無果被逼殉葬。

    失去母親的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只能忍氣吞聲,不敢反抗,最後皇太極成為了大汗。

  • 3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清太祖努爾哈赤孝烈武皇后烏拉那拉氏(阿巴亥)之所以被逼給清太祖殉葬,實際上還是權力鬥爭的結果。烏拉那拉氏作為清太祖的大妃,也就是繼妻,身份特殊,和清太祖的其他女人不同。因此,她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擁有嫡子的地位。這實際上是她最終被清太宗皇太極等人逼迫為清太祖殉葬的根源所在。多爾袞三兄弟雖然年幼,但卻是嫡出,而且手中握有老爺子清太祖給予的三個旗,加之烏拉那拉氏的清太祖正室身份,其實力是不容小覷的,對清太宗等所謂的“四大貝勒”是一個極大的威脅。除去了這個女人,剩下多爾袞等三個剛成年和未成年的小孩子(阿濟格22歲,但腦子似乎不太夠用。多爾袞15歲、多鐸13歲,還是孩子),就相對容易對付得多了。更何況,烏拉那拉氏可不是一般的女人。

    烏拉那拉氏,烏拉貝勒布佔泰的侄女,她嫁給清太祖實際上就是一場政治婚姻。但是,這個女人在嫁給清太祖之後很受寵愛,不久便跨越很多先期進門的女人,成為了清太祖的大福晉(也稱大妃),也就是續絃的正室,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而且,這個女人不是一般的女人,即便在其叔父布佔泰和整個烏拉部被清太祖滅了之後,依然沒有動搖她的地位。不久後,清太祖還將三個旗劃歸了她三個兒子名下。

    但是,這個女人並不安分。為了未來考慮,私下聯絡清太祖的兒子代善,最終引發了著名的“大妃事件”,直接導致代善被廢黜了汗位繼承權。那麼,何為“大妃事件”?在清太祖嫡長子褚英因故被清太祖殺了以後,清太祖的嫡次子代善成為了大貝勒,也就是汗位繼承人。因為滿洲人有收繼婚的習俗,清太祖曾經公開稱自己死後,大妃烏拉那拉氏和她的三個兒子託付給大貝勒代善。換句話說就是,清太祖死後,烏拉那拉氏要再嫁代善。於是,烏拉那拉氏為了清太祖死後依舊能夠維持一個較高地位,私下勾搭代善。個人覺得,感情投資的成分或許更多一些,倒不一定就只是床上那些事兒。結果,清太祖的另一個女人德因澤告發。結果可想而知,代善的汗儲身份沒了,烏拉那拉氏被休。當然,家醜不可外揚,清太祖休妻的理由當然不是老婆和兒子亂搞了,但事實卻的確是如此。

    可烏拉那拉氏不是一般的女人,她很能攏住丈夫的心,即便是出軌,也能夠獲得原諒。在被休一年多之後,清太祖又迎回了烏拉那拉氏,並且復立其為大妃。由此也可以看得出,烏拉那拉氏的手段還是很厲害的。之後,再次成為大妃的烏拉那拉氏不僅居於後宮,甚至登堂入室,協助清太祖處理一些不太重要的政務。換句話說,這個女人不單手段厲害,權力慾望也不弱。這可能也是“四大貝勒”欲置之於死地的原因之一。

    天命十一年,年近七旬的清太祖撒手人寰,留下了烏拉那拉氏孤兒寡母。此後,清太祖兒子們之間的權力鬥爭幾近白熱化,失去清太祖撐腰的烏拉那拉氏已經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因為烏拉那拉氏與代善的那層關係,除去了烏拉那拉氏,等於是變相削弱了代善的實力,剩下那幾位求之不得。同時,代善因為這個歷史汙點,也不太好出面干預烏拉那拉氏的事情,只能任由其他幾位處置。同時,清太宗除去了這位嫡母之後,原配嫡母和生母已故,實際上自己頭頂上已經沒有“長輩”指手畫腳了,與兄弟們動手,手腳更加放得開。而且,由於烏拉那拉氏不在了,她的三個兒子年紀太小,也必然翻不起什麼大浪。清太宗一舉數得,其他幾位見少了幾個分贓的,求之不得,與清太宗一拍即合。於是,清太宗等人以所謂“帝遺言”,要求烏拉那拉氏殉葬。理由冠冕堂皇:老爺子太喜歡這位大妃了,想要大妃去陪他。如果烏拉那拉氏不從,那就是不願跟隨清太祖、對清太祖不忠,清太宗等人順勢就可以把她的正室身份變成非法。如果從了,烏拉那拉氏只能等死。總之,烏拉那拉氏的死已經無法避免,最終她選擇了認命。

    最是無情帝王家,權利鬥爭沒有親情可言,清太祖連自己的親兒子褚英都忍心下手,他的兒子們又怎麼會對一個僅有名分的嫡母手軟?留下她隱患太大,倒不如一勞永逸的解決。烏拉那拉氏只不過是權利鬥爭中可憐的犧牲品而已。不過話說回來,即便如此,多爾袞都差點兒成了皇帝,如果有這也個擁有正室身份的親媽在,清太宗的地位還能不能坐穩都很難說。作為政治人物,清太宗此舉談不上卑劣、狠毒,政治鬥爭本就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清太宗如果手軟,倒黴的或許就是清太宗了,不是嗎?

  • 4 # 蓋世楠爵

    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大妃(相當於皇后)地位也是很尊貴的。三個兒子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

    至於為啥被逼殉葬,我個人覺得原因如下:

    一、有說努爾哈赤有“遺詔”,怕阿巴亥日後干預朝政。

    二、皇太極繼承汗位(也有說汗位本是多爾袞的)。因為阿巴亥是大妃,地位尊貴,怕以後對自己汗位不利,就假借“遺詔”逼死阿巴亥,而多爾袞當時還小。

    三、有說阿巴亥和大貝勒代善有私情(代善又是四大貝勒之首),也許是趁此機會也打壓代善。集中權力。因為當時皇太極的權力不是很集中,還有三個貝勒共同主持朝政。總之一切都是為了政治的需要。

  • 5 # 潯陽鹹魚

    在後金政權日益強盛的過程中,圍繞著汗位的鬥爭也日益殘酷,努爾哈赤為了鞏固皇權,將自己的弟弟舒爾哈齊幽禁而死,又殺死了長子褚英,而他最寵愛的大妃阿巴亥,在他死後最終也成為了汗位爭奪的犧牲品。

    褚英死後,後金的儲位爭鬥主要是在大貝勒代善和四貝勒皇太極之間展開的,這個時候,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和皇太極)各自手握重兵,對汗位虎視眈眈。但是這四個人中,阿敏是舒爾哈齊的兒子,沒有即位的資格,而莽古爾泰的母親富察氏得罪了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也不太喜歡他,所以他的機會比較小,剩下的只有代善和皇太極了。

    【劉德凱飾演皇太極】

    他們兩人曾經跟隨努爾哈赤出生入死,屢建戰功。這兩個人比較起來,褚英死後,代善排行老大,皇太極是弟弟;實力也是代善比較強一些,努爾哈赤也曾說過,如果有一天他死了,他的幼子和大福晉就交給代善收養,皇太極對此自然心生不滿。

    皇太極繼承汗位的另一個阻礙,就是阿巴亥和她的三個兒子,阿巴亥深受努爾哈赤的寵愛,子憑母貴,她的三個孩子自然也受到努爾哈赤多一份的喜愛,尤其是多爾袞,努爾哈赤幾乎把他當做了掌上明珠。

    【馬景濤飾演的多爾袞】

    1620年的一天,努爾哈赤的小福晉德因澤告發大福晉阿巴亥和大貝勒代善有染,努爾哈赤派人調查,也得到阿巴亥與代善眉來眼去的訊息,努爾哈赤十分震怒,找藉口讓阿巴亥大歸,又停止了代善臨朝攝政的權力,削奪了一旗。

    德因澤的所為正是受了皇太極的指使,他藉此使阿巴亥失去了大妃的身份,又打擊了代善,自以為一箭雙鵰,可以高枕無憂了,可是一年後阿巴亥就又恢復了大妃的身份,多爾袞和多鐸都被封為了貝勒。努爾哈赤對阿巴亥的喜愛,由此可見一斑,他的做法,也讓後來的汗位之爭變得更加血腥慘烈。

    努爾哈赤死後,阿巴亥十分悲慟,隨著靈柩回到瀋陽宮內,努爾哈赤屍骨未寒,汗位的爭鬥卻愈加白熱化了。

    此時圍繞汗位爭鬥的,除了上文所說的四大貝勒之外,還有四小貝勒。四小貝勒便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四人。其中代善經過了之前的打擊之後,已經無力爭奪地位,多爾袞三兄弟成為了皇太極的勁敵——多爾袞已經十五歲、多鐸十三歲,他們的母妃阿巴亥才三十七歲,正值壯年,實力非常強大,而且阿巴亥能始終把努爾哈赤捏在手裡,可見也是個十分精明的人,這不能不讓皇太極感到危險。

    【唐國強飾演皇太極】

    皇太極便串通了其他三大貝勒,許以種種好處,終於在努爾哈赤的遺命上做了手腳,努爾哈赤死去的第二天,皇太極便和代善、莽古爾泰三人來到後宮,莽古爾泰向阿巴亥宣佈努爾哈赤讓她殉葬的遺命。

    阿巴亥自然不信這是真的,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她只得自縊身亡。她死後,她的兒子們年紀還小,一下子群龍無首,自然不能與皇太極爭鋒了,皇太極順利奪得了汗位。

    阿巴亥死後,皇太極把她和努爾哈赤葬在了一起,當年那個告發阿巴亥和代善有染的德因澤也同時被迫殉葬。

  • 6 # 史海爛柯人

    多爾袞的生母是努爾哈赤的寵妃阿巴亥,她不僅年輕貌美,而且養育了三個極為出色的兒子: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和十五子多鐸。當時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各領有一旗,在軍隊中聲望極高。

    在努爾哈赤時代,殉葬風俗已經逐漸廢棄,大妃阿巴亥原本沒有必要因此送命。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卻被以殉葬之名被殺,堪稱一大歷史懸案。

    關於阿巴亥之死,史學界一直存在爭議,大體可以分為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努爾哈赤過於寵幸阿巴亥,因而留下遺詔,要求其殉葬。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等人向眾人宣佈,稱努爾哈赤有遺命,讓大妃殉葬。此說見於《三朝實錄》,但遺詔究竟如何,後人已無從得知。

    據目前來看,至今尚未發現能夠直接證實這一說法的實物,因而這種說法並不太被認同。

    第二種觀點認為,努爾哈赤生前發現大妃阿巴亥與大貝勒有染,給自己戴了綠帽子。

    在《滿文老檔》中,確實存在著這一說法,在天命五年時,阿巴亥有一天曾多次給大貝勒代善備飯,並且兩人關係曖昧。

    因而有學者推斷,努爾哈赤怕自己死後,年輕的阿巴亥再按照收繼婚的傳統,與自己的子侄輩成婚,故而要處死阿巴亥。

    這種說法在文獻上是有一定證據的,而且也能與滿人風俗相對應,得到了不少學者的認可。

    第三種觀點認為,阿巴亥的三個兒子手握重兵,是皇太極掌權的勁敵,因而被以殉葬為名藉機處死了。

    努爾哈赤臨終究竟想傳位給誰,其實也有爭議。但在關鍵時刻,皇太極先發制人,首先用殉葬之名處死了阿巴亥,這是對他極為有利的。持這種說法的學者很多,而且也符合當時的形勢。

  • 7 # 聚賢莊莊主莊聚賢

    阿巴亥當時太年輕了,還頗有心機,多爾袞雖然天質過人但年紀太小,為了防止奪位,所以讓阿巴亥殉葬,這樣三個孩子沒有了庇護,不構成威脅,阿巴亥為了自己的孩子安全也只能這樣了

  • 8 # 四川達州人

    因為四大貝勒不敢讓她活。

    努爾哈赤當時非常寵愛阿巴亥及三個兒子。似乎是有傳位給多爾袞的意圖。

    努爾哈赤死前,滿洲八旗(下同,只說滿族八旗)中兩黃旗努爾哈赤自將,一共65牛錄。分別給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各15個牛錄,剩餘20牛錄是努爾哈赤的親兵。努爾哈赤還專門有明確的指示,自己死亡後,阿濟格是鑲黃旗主,多鐸是正黃旗主,另外賜一旗給多爾袞。自己的20牛錄親兵則全部給多鐸。同時,努爾哈赤死亡前已將原鑲白旗主杜度調回兩紅旗,所以通常認為鑲白旗及其15牛錄是給多爾袞的。

    那麼,阿濟格三兄弟就將擁有3旗80牛錄,而當時八旗總兵力才209牛錄,如果讓多鐸或者多爾袞繼承皇位,加上阿巴亥的太后身份,你這讓其餘5旗怎麼活下去?

    所以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這四大貝勒祕密達成了協議,逼走阿巴亥,以偽造努爾哈赤遺言,共同推舉勢力最小的正白旗旗主皇太極為繼位者,同時遺令阿巴亥殉葬(為了更真實,另外勒令努爾哈赤的兩個小妾殉葬)以消除阿巴亥的大妃身份可能帶來的威脅。

    雖然當時阿濟格三兄弟擁有65牛錄的最強大勢力,但最大的阿濟格不足20歲,多爾袞11歲,多鐸9歲,顯然無法對抗四大貝勒。

    阿巴亥最終當然只能同意殉葬,傳說臨死前要求皇太極立誓,善待阿濟格三兄弟。

    實際上,皇太極雖然當了繼承人,吞併原本該給多爾袞的鑲白旗,但兵力只40牛錄,面對代善兩紅旗51牛錄,阿敏鑲藍旗33牛錄,莽古爾泰正藍旗30牛錄沒有任何優勢,所以很長時間是四大貝勒共同領政,還被迫當眾盟誓,宗室大臣即便犯死罪,兵馬牛錄也不能由大汗私吞,只能分給本人子侄,比如阿敏犯罪被追究,鑲藍旗被其弟弟濟爾哈朗繼承。

    因此,皇太極竭力拉攏阿濟格三兄弟(及他們的65牛錄)以平衡勢力,基本履行了誓言。直到1634年擊敗林丹汗後,皇太極一家獨大的政治地位才最終得到確立,於莽古爾泰(1632年死)及繼承者德格類1635年死後清算與吞併了正藍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裸辭一個月了工作也不好找,心慌了,迷茫也沒有方向,怎麼改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