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澎程

    您好!“為什麼郭德綱總是說同行一直在排擠他?”我聊聊我的看法:相聲看起來是一門簡單入門的傳統藝術。真正做到爐火純青的優秀相聲演員少之又少。實際上相聲這門藝術對演員的要求很高。之前,“國營”相聲團體每年能有幾段像樣的作品?後來春晚的相聲少之為鳳毛麟角。但是由國家養著,沒有任何壓力,旱澇保收。所以這門藝術發展不起來,不死不活,靠著老一輩相聲藝術家的作品撐門面。讓老百姓們覺得相聲這門藝術就要退出歷史舞臺了。民營的相聲團體出現了,這就郭德綱先生領導的德雲社,讓久違了的相聲藝術重見天日。老百姓們對德雲社相聲的喜愛溢於言表。“國營”“民營”的性質天壤之別。德雲社的人吃馬嚼,沒有任何國家補貼,都要靠他們一嘴一嘴掙出來的。沒有真本事錢是騙不來的。看看德雲社國內外商演(疫情期間除外),都是滿坑滿谷的,足以說明大家對德雲社的喜歡。並且得到相關部門的認可肯定。為什麼?還有,德雲社在解決了演員們的吃飯問題後,努力的回饋社會,他們不聲不響的做了大量的公益活動,伸援手獻愛心。我有說錯嗎?大家有看錯嗎?這讓那些拿著國家津貼,拿著國家發的大把工資的“國營們”做何感想?轉過來就是我不願意說的,及大家不願意看到的情景。但凡智商沒問題的人都可以感受到德雲社的壓力來自何方?好了,聊到這吧。謝謝!再見!

  • 2 # 岑詮

    不管過去還是現在,相聲圈放在整個中國曲藝界、乃至娛樂界,其實也就是個千把號人的小群體,而真正以相聲為主業、甚至一門心思撲在相聲藝術上的、更是少之又少。

    就是這麼一塊土壤,經歷了一代代相聲藝人的接棒和更替,逐漸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幾大門派及既有秩序。而且,源自江湖藝人的相聲行業、成規和門戶觀念又極具排他性,使得進入這個行業、甚至動到塔尖層既得利益的藝人,顯得舉步維艱,不受業內大佬待見或被排擠、實屬正常現象。

    郭德綱三次北漂,說好聽了就是尋相聲夢而來,實際上就是在天津這個“相聲窩子”裡浸泡多年後、實在望不到出頭之日,只好到北京尋找另一種可能。畢竟,北京既是文化中心的首都、亦是相聲的發源地,發跡的機會遠比天津衛多得多。

    前兩次進京,郭德綱都是奔著進入體制內相聲界而來的,結果都吃了閉門羹、灰溜溜回到天津——這大概就是郭德綱後來所說的“當年我想給你們當狗、你們卻怕我咬你”的情景吧。

    懷才不遇、屢遭同行冷眼,一定程度上已經在年輕的郭德綱內心植入了“仇恨”的種子,只是還沒到後來那種“疾惡如仇”的程度。

    德雲社稍有人氣之時,一些原本就勉強維持的小劇場變得更加無人問津,於是把氣撒向了郭德綱,隔三岔五的挑事找茬。那時,德雲社創始人之一的張文順沒少出面擺平,畢竟張文順是老北京相聲演員,人緣好、輩分也擺著,那些找事之人對他還是頗為忌憚。

    如果僅僅是小劇場競爭找事倒也沒什麼,但事實遠不止於此。北京電臺主持人大鵬,是最早推廣郭德綱相聲的媒體人,早期很多德雲社觀眾都是通過電臺廣播才知道郭德綱、才慕名而來到德雲社買票聽相聲的。

    後來,大鵬受到了某領導點名批評,理由就是傳播低俗相聲。不僅如此,德雲社擴張急需演員、到某藝校借演員,結果學校一個也不放——這才有了後來郭德綱自辦相聲培訓學校一事。

    就連德雲社劇場演出,也總有人暗中盯梢,不是記錄演員一些“出格”的臺詞、然後向有關部門彙報,就是向消防舉報德雲社臨時給觀眾加座位。

    第一次相聲界“反三俗”是在2006年,而德雲社小劇場相聲此時已經名滿京城,表面上是整治小劇場相聲之亂象,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劍之所指——槍打出頭鳥唄。而積極為“反三俗”搖旗吶喊的李金斗,自己就是北京週末相聲俱樂部的主席。

    “反三俗”徹底將郭德綱與體制內劃清了界限,更是在雙方中間留下了一條几乎無法化解的鴻溝。謀劃者顯然低估了郭德綱的抗打耐力,沒能擊垮德雲社、反而昇華了德雲社的知名度,更有郭德綱應景之名段《我要反三俗》。至此,郭德綱“睚眥必報、疾惡如仇”的秉性已經形成,“勸人大度小心遭雷劈”的理念也誕生了。

    2010年的德雲社“八月風波”,明面上是郭德綱和北京某電視臺的一次較量,但事件背後隱隱約約有隻同行無影之手在推波助瀾。理由很簡單:離開德雲社的李何曹、為何旋即登上了春晚舞臺?這難道僅僅是巧合?

    故此,郭德綱所說遭同行排擠是真,甚至栽贓陷害也是真。當然了,郭德綱也在利用舞臺上話語權、反覆提及禍起蕭牆之事,是警告那些躲在暗處的黑手、也是渲染自己“弱者形象”以博得觀眾同情、支援。

  • 3 # 螞蟻小人物0宋老牛

    我也來說一說我自己的觀點。我一直覺得老郭是個很會自我包裝的聰明人,不能否認郭德綱相聲的水平很高,高到什麼程度?起碼比今天大多數的歌頌型相聲選手要好很多。但同時我覺得郭德綱也是一個十分精明的商人,他從一開始就現在了群眾的這一邊,長久以來所謂主流相聲界把持著相聲圈,造成了相聲演員良莠不齊,外行充斥的狀態,而相聲作品更是慘不忍睹,對這些老百姓都看在眼裡,把不屑都放在臉上了,所以相聲被人民拋棄了,拋棄的不是相聲而是這些歌頌型相聲演員。老郭出名就借用了這個大勢,各位可以去看看老郭以前在小劇場演出的錄影,那犀利的語言,敏捷的思維,辛辣的諷刺了當下的相聲界也映射了社會的諸多不公現象,可以說那個時候的郭德綱成為了老百姓在相聲圈的代言人,他把自己打造成一個草根英雄,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另外老郭的相聲的確包袱滿滿,雖然到今天我都不太覺得郭德綱照先生當的起相聲表演藝術家的稱號,但他的確有功於相聲,功不可沒。他的相聲能讓你從頭樂到尾,對於現在的人來說足夠了。相聲界有沒有排擠老郭?也許有,但老郭也的確不是那種受氣包,早還回去了。相聲圈就是個江湖,你來我往脣槍舌劍,老郭有能耐誰也壓不住,嘴上更是不饒人,今天的郭德綱再說什麼相聲界排擠他那純粹就是炒作了。所以我們這些看客真的不必總為老郭鳴不平,郭德綱先生現在可以說是名利雙收,在反過來看看那些老郭嘴裡的所謂排擠他的那些人呢?早就成為昨日黃花,所以說老郭不僅相聲說的好,更加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一個狠人,妙人,聰明人。一家之言,不喜勿噴。

  • 4 # 華言賦語

    我來說兩幅對聯,大家看看。

    1

    天上下雨落地便成水,為什麼下雨不下水,

    堂內喝酒下肚化為尿,為什麼喝酒不喝尿。

    2

    香花不紅,紅花不香,玫瑰花又紅又香,

    響屁不臭,臭屁不響,連翻屁又臭又響。

    猜一猜,這兩幅對聯出自哪裡?是不是從德雲社裡出來的?

    閒話少敘,書歸正傳。

    專業上比不過,就用所謂調調,道德,人品來壓老郭。這一手法很卑鄙,但卻普遍。

    有歪詩云,

    高雅是高雅者的遮羞布

    三俗是三俗者的飯缽缽

    不光是老郭是這樣的遭遇,我相信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也常常遇到。

    其實,所謂主流就高雅麼,其實未必。其實,不少所謂主流演員幹下的事,會讓人們所不恥。

    舉幾個例子。

    1,幫騙子公司或廠家在電視上做廣告,賣假酒,假保健品,等等,大家說,有木有?

    2,強奪兄弟財產,鬧得人盡皆知,大家說,有木有?

    3,撬好友老婆,大家說有木有?

    4,為了自己的利益,搭檔翻臉,以致相聲走向沒落,大家說,有木有?

    回過頭來,再說開始我說的兩幅對聯(慚愧,笫一幅我記不全了,勉強補對上的,但原意未變),它們正是出自可謂至上高雅的舞臺~春晚相聲。

    有一句話怎麼說來著?

    只許州官放屁,不許百姓臀部冒氣。

    是不是這樣說的呢?好象不是吧?這樣說可能也是三俗之列吧?

    阿彌託佛,罪過,罪過?

  • 5 # 唯一此生不忘

    1.孤膽英雄情結。老郭成名以前受過很多挫折,看著能耐不如自己的人卻能平步青雲,自己空有一番抱負無處施展,遂心死遠離那個群體自起江山,一路走來艱難險阻,勢必嫉惡如仇。

    2.奠定觀眾基礎。老郭火起來以前,大家看的都是電視相聲,沒想到相聲還能這麼說,還有這麼多技巧。一時間把老郭推為了相聲的代言人,正好趁著這股東風,老郭可以自己制定評判標準,可以自主向觀眾灌輸自己對相聲的理解,吸收無數信眾,並引導觀眾將矛盾轉移給主流說相聲的,營造只有我德雲社與觀眾親如一家的形勢。

    3.同行相輕。這個不必解釋,大家都知道。只不過老郭有底氣有實力做到這個。

    4.老郭很清楚,比他年紀大的體制內的,不會跟個小輩計較,歲數小的體制內的能耐都不如他,他更不怕跟人家互懟,觀眾緣已經樹立了,主流的越計較,觀眾越反感,他可以越發的收穫觀眾的信任,而主流會被罵的更厲害。

    這是他在困苦之極時自己鑽研出來的生存之道,大家心裡其實都明白不說破,只怪主流自己不爭氣。

  • 6 # 使用者秋爺

    知足常樂。一個以往默默無認的人,能混到今天的地步應屬"可以了"…如果堅持"鑽牛角尖",只能自欺自己,肚量切勿太小。換個角度來講,這可能是憂鬱症的"症狀"…建議早早看病。

  • 7 # 春風擺柳

    老郭也別光埋怨別人排擠自己,你要好好掂量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的團隊,與老一輩相聲大師侯寶林、劉寶瑞、馬季等相比,找出差距,來正確評價一下自己的相聲,是不是太低俗了,太乏味了,能量太差了,對社會的作用太少了?不要以為票賣得出去賺錢多,就覺得了不起了,一個相聲演員不是靠迎合"低階趣味去賺錢,更要為兩個文明建設負責,為社會作貢獻!

  • 8 # 家貧子讀書

    感謝鋼絲的引經據典,有心人不難發現,很多逸聞都是由郭德綱說出來的,然後各種演繹,這不過是商業營銷用臭了的手段而已,如電視劇電影上映前的炒作緋聞一樣。

    郭德綱把自己扮做被欺負打壓的人,利用人性同情弱者的心理的弱點,塑造成反抗權威的水滸悲情英雄,最典型的就是被主流打壓,還有李文華託孤等等,這些都是有視訊為證(感謝鋼絲提供)。

  • 9 # 使用者8929166251196

    那是過去,現在改變了。原來一條蟲,擠壓成一條龍,再擠壓會變成什麼?也有那種會咬不會放的蠢豬,撕咬老郭又俗又臭,結果老郭越香越壯!越為大眾認知。

  • 10 # 第一娛記

    姜昆並沒有反對郭德綱,只是反對三俗

    我曾經看到對姜昆的採訪視訊,姜昆說,對於小劇場相聲,我們堅決擁護和支援,但是低俗的內容應該拋棄,但是郭德綱先生認為這是在打壓他。

    但是稍微理智的人都知道,什麼時候看到看到姜昆他們說過郭德綱的不是?只聽到郭德綱自己一個人再說有人打壓他!謊話說了一千遍,也就變成真的了!

    郭德綱不知輕重,把自己形塑成反體制的領頭人。現在雖然環境寬鬆了,但任何時候,反三俗並無不對,郭德綱的謊言遲早有一天會被揭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吃飯很節省被人看不起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