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疫情下的一枚平民

    古人其實已經很明確,國土面積不是評價國家是否強盛的唯一指標,一個國家是否強盛,要綜合人口、經濟、面積這些綜合指標。三國時期,中原地區仍然是當之無愧的經濟發達地區,就像今天的長三角包郵區一樣,人口密集,經濟(當然主要是農業)發達。如果根據《尚書·禹貢》的說法,天下九州:徐州、冀州、兗州、青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根本沒有蜀國的份,吳國只佔了揚州的半個。當然,大禹時代地理認識上是有侷限的,那時候人口也沒那麼多,而且還集中在上述九州里面,隨著人口遷徙,地方開發,慢慢地南方和西南地區人口和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發展。蜀國的主要底盤益州人口和經濟規模也達到了了一定的量,長江以南地區,東吳的地盤上,隨著北方戰亂人口的遷入,經濟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但總體對比上,魏國仍然佔據絕對的優勢。魏國佔據著北方開發完善的州有青、幽、並、冀、兗、豫、徐、樑、雍,還有揚州的一半(長江以北地方),荊州的一半(襄陽以北的地方),這些地方都是糧食主產區,人口稠密,所以魏國實力絕對是三國裡面最強的,說十分之八不為過。

    諸葛亮《隆中對》中“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直接說明了,劉備的發展道路上,絕對不能跟曹操對抗,因為曹操實力太大了,咱幹不過。

  • 2 # 一品鏟史官

    悅讀文史,我是子彧。

    從地圖上看,俄羅斯、加拿大的面積比中國和美國大得多,為什麼沒人說俄加的實力比中美要強大呢?

    很多回答都說到了一些,但都沒有說到根本。這個問題的根本在於,實力不在於地圖上的面積,而是隱藏在背後的經濟和人口因素。

    一、為什麼魏蜀吳看起來差不多?

    事實上,魏蜀吳的面積也不是沒有差別,只不過這點差異與三國間實力差距的描述比起來,實在是微不足道。

    根據邊城玫女的《中國曆代疆域面積考》,在公元262年,魏滅蜀前夕,三國的疆域面積分別為曹魏291萬平方公里,蜀漢106萬平方公里,東吳145萬平方公里。

    按照這個疆域對比,三國的總面積為542萬平方公里,而曹魏獨佔53.6%,而蜀漢和東吳分別佔19.5%和26.7%。

    但就這個資料對比,曹魏相比於吳蜀兩國仍然有絕對優勢,為何在地圖上的直觀感覺,曹魏和吳蜀連這個差距也沒有呢?

    這是因為曹魏的疆域由本土和西域兩部分組成,而我們習慣將西域當做附屬國來看待,而只拿曹魏本土與吳蜀進行對比。

    是不是這樣呢?

    根據相關考證,西漢時西域都護府最大轄區的面積約為202平方公里,東漢魏晉以降,除去天山以南的部分地區和烏孫國,西域都護府轄區也應該不少於120萬平方公里。

    如果我們將曹魏的面積中除去西域,曹魏本土就只剩下不到170萬平方公里的疆域面積,與吳蜀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事實上,無論兩漢魏晉,對西域的控制的確只在於小國的臣服和商路的控制,並沒有像本土十三州建立郡縣、徵收賦稅。軍事方面還要從本土派兵屯田,所以更不用說徵發徭役和兵源。

    換句話說,這樣對比曹魏和吳蜀面積本來也無可厚非。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只對比本土面積,曹魏和東吳蜀漢的面積差距非常微小,但我們看當時的人們對三國實力差距的描述:

    “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將欲飲馬於滄海,觀兵於吳會,何肯守此坐須老乎?”

    這是劉備對孫權說的話,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不會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可見劉備的描述應當是比較可觀。

    而且不止劉備這樣說,當時著名的謀士政治家如劉曄、司馬懿、周瑜、魯肅等人都有過類似的描述。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呢?究竟是地圖錯了還是他們說錯了呢?

    二、東漢十三州

    除了疆域面積,關於三國的地圖,還有另外一種呈現形式,那就是以東漢十三州為基礎的三國州郡圖。

    從東漢十三州的劃分來看,曹魏幾乎獨佔了十三州之中的涼州、幷州、司隸、豫州、兗州、青州、徐州、冀州、幽州九州,以及荊州和揚州的一部分;而吳國佔據了荊州和揚州的大部以及交州全部,僅僅3個州不到;蜀漢僅僅佔據益州一州之地。

    魏蜀吳之間的對比,接近於9:3:1。

    根據三國各自劃分的州郡來看,魏國劃分了約十三個州,加上西域共有14個一級行政區劃;而吳國分出交州的一部分,有4個一級行政區劃;蜀漢分益州北部為梁州,南部拆分出庲降都督府,共有3個一級行政區劃。

    也就是說,魏蜀吳的對比接近於14:4:3。

    雖然行政區劃並不能完全代表實力差距,但從東漢十三州沿襲下來的這一行政區劃的對比,卻與曹魏佔其八、天下三分有其二這樣的評價,有著驚人的吻合度。

    那麼,要看這兩種評價哪一個更加接近真實的歷史,就要看東漢時三州是根據什麼標準來劃分的了。

    有一點可以肯定,一直到今天,行政區劃的劃分標準都不是面積而是綜合實力。比如上海的面積連新疆和田地區下屬的一個縣都不到,但卻和新疆處在同一行政級別,是因為它的人口、經濟等綜合實力很強。

    同樣,在秦漢時代,劃分州郡也不全是面積的因素,而是要考慮人口、經濟、軍事等綜合實力是不是足以支撐設定一個州郡,要設定怎樣的行政區劃來管理。

    東漢和三國劃分州郡的標準也大致與此類似,也就是說,要對比魏蜀吳的實力強弱,州郡的數量的對比,要遠遠大於面積的對比更接近真實的情況。

    所以,相比於地圖上的面積,剛剛提到的9:3:1,或者是14:4:3,才更加接近魏蜀吳真實的國力對比。

    然而,州郡畢竟存在主觀因素,通過這個資料,我們僅僅可以知道的是,曹魏的實力遠在吳蜀之上。而要知道曹魏的實力究竟是佔三國總體的十分之八或是其他比例,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三、實力的標準

    在當今世界,要評判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是困難的,我們要衡量科技、經濟、軍事、人口、文化等等多方面因素。

    然而,在三國時代,魏蜀吳在科技水平、軍事組織方式等方面都十分接近,又同屬於一個大的文化群,都是以農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的農耕帝國,因此衡量他們國力的主要因素其實就兩個方面-人口和耕地。

    而在那個還沒有完全開發的時代,耕地面積與人口數量呈現出十分密切的正相關關係。也就是說,人口數量能夠很好的反映國家的實力強弱。

    所以,要衡量魏國是不是佔了八分天下,相對精準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直接對比三國的人口數量。

    這是一張三中國人口分佈圖,三種顏色分別代表了魏蜀吳的人口密集地區,而空白地區則屬於人煙稀少的待開發地區。

    相比於三國疆域地圖,這張圖上魏蜀吳的實力對比呈現出很不一樣的差距。曹魏所在的地區幾乎都是人口密佈,連偏遠的河西四郡也不例外,而東吳的東南沿海和西部地區呈現出大量的空白,蜀漢更是除了成都平原和長江沿岸以外,只有零星的人口集中區,更多的都是空白。

    如果我們把人口稠密的地區叫做有效疆域的話,那麼雖然曹魏的疆域面積比吳蜀大不了多少,但曹魏的有效疆域面積卻比吳蜀大很多。從有效疆域來看,曹魏足以碾壓吳蜀。

    另外,雖然戰亂頻仍,沒有進行大規模的人口普查,但我們仍舊可以通過一些資料來相對精確的知道魏蜀吳的人口。

    根據史料記載,蜀漢投降時,總人口(百姓+官吏+軍隊)大約是108萬口;東吳降晉時,總人口大約是256萬口

    而魏景元四年(263年),原魏蜀合計的總人口大約是537萬口,根據這個數量來估算,滅蜀之前的曹魏總人口大約是443萬口,幾乎相當於兩個東吳、四個蜀漢,比東吳和蜀漢總人口之和還要多90餘萬。

    從人口數量上來看,曹魏和吳蜀的實力對比接近於9:5:2。

    而且,由於西域長史府的特殊性,這個人口數量應當是不包含西域的。但西域也是曹魏的治下,雖然不如曹魏本土控制那麼全面,但幫助曹魏作戰、貢獻經濟收入這些不在話下。

    也就是說,曹魏和吳蜀的真實實力差距,不僅不是面積上看的差不多,而是比9:5:2這個差距還要誇張。

    由此看來,劉備們從州郡的數量和人口的數量做出的評價,遠遠比面積對比更加貼近於事實。曹操佔了整個天下的十分之八、三分天下有其二,這個說法,似乎並不誇張。

    所以,真實的歷史是,劉備和孫權還能夠與曹操分庭抗禮,守住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已經是非常出色的梟雄,至於諸葛亮北伐難以成功、孫權連合肥都打不過去,也是因為實力差距面前的無可奈何,而不完全是諸葛亮孫權不夠優秀。

  • 3 # 調侃歷史

    我們從準確資料來看一下,魏蜀吳三家的總面積。

    從面積上來看,確實如題主說的那樣,在三國鼎立時,曹魏的總面積大約在180萬平方公里,東吳的總面積大約在150萬平方公里,蜀漢的總面積大約在106萬平方公里,按照資料來看,曹魏並沒有佔據十分之八,那麼這個說法是哪裡來的呢?

    首先,古人的這種說法並不是按照面積來算的,畢竟古人也沒有辦法計算資料。所以,這種說法最簡單的證據就是按照行政區域來劃分,當時曹魏佔據了司、豫、兗、青、 徐、涼、雍、冀、幽、並、荊(部分)、揚(部分),而蜀漢只佔據了一個益州,東吳只佔據了荊(部分)、揚(部分)、交三州,再加上,按照長江劃分南北,曹魏佔據了北方全部,而長江以南卻有兩個政權分割,所以,這些觀念都讓人們認為曹魏佔據了十分之八的天下。

    其次,當時的南方開放程度較低,與北方相比,就算南方面積在大,可利用的面積也不超過一半而已,蜀漢的重心集中在成都、漢中一帶,東吳則集中在長江流域,而與之相比,北方的曹魏除了大西北比較偏一點,可以說是處處都是重心了。

    從人口上算,當時的曹魏人口數量有443萬,蜀漢只有可憐的90萬,東吳也僅僅240萬左右而已,而在當時,人口才是最重要的,人口就決定著軍隊數量和兵源能否及時補充,蜀漢最弱就是因為人口僅僅只有90餘萬,士兵最多也就10萬人而已。

    所以,按照這些資料來看,說曹操佔了十分之八的天下,是沒問題的。

  • 4 # 熊二瞎

    乍看之下,好像不對,三國魏蜀吳能爭鬥那麼多年,而蜀國諸葛亮五出祁山,姜維九次北伐,江南之地的吳國也曾幾次進攻魏國,不至於說曹操佔據了五分之四的天下還處於守勢,歷史真的錯了嗎?

    先來看三國的實力;

    魏國佔據中國北方,自古以來就是民風彪悍之地,從來都是北方政權征服南方勢力,只有明太祖朱元璋是北伐,開創了南方征服北方的先例,也是唯一的一次。

    一、軍事實力:

    中國北方政權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南方政權所不具備的,那就是騎兵,蒙古草原的優質戰馬是冷兵器時代重要的戰略資源,騎兵以其快速的機動和強大的突防能力令人生畏。

    曹操佔據北方的雍、涼、並、幽之地,是董卓的老家,馬騰韓遂臣服於曹操,優秀的騎兵當然是曹操的首選,天下的戰馬都出自曹操之手,蜀國和吳國要買戰馬只能從更遙遠的西域,成本高,週期長,風險大,自然不可能有大規模的騎兵部隊。

    中平六年(189年),曹操刺殺董卓失敗逃到陳留後,“散家財,合義兵”,起兵反董卓,有軍隊四五千人,是一個小一點的諸侯。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曹操打敗了東郡的黃巾亂黨,當上了東郡太守,招兵買馬,人數擴充到五萬人左右,其後經過不斷作戰,初平三年,濟北相鮑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兗州牧,曹操“設奇伏,晝夜會戰”,與鮑信合兵,打敗兗州黃巾軍。當年冬天,得到降卒三十餘萬,人口百餘萬。曹操收其精銳,號青州兵。

    其後,曹操敗袁術,戰袁紹,徵烏桓,軍力來到了巔峰,加上留守部隊有五十萬左右,騎兵十萬左右。

    蜀國在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實力有所下降,諸葛亮五次北伐,所帶兵卒皆不超十萬,加上留守部隊,蜀國應該有二十萬左右的兵力。

    吳國,公元228年(黃武七年),鄱陽太守周魴用投降魏國引誘魏揚州太守曹休。曹休領步騎兵十萬人到皖城接應周魴。魏明帝曹丕派遣司馬懿向江陵方向、賈逵向東關方向,三路大軍同時進發。

    八月,孫權到達皖城,任命陸遜為大都督,又任命朱桓、全琮分別擔任左、右督,各領三萬人迎擊曹休,蔣濟、滿寵意識到這是個騙局,曹休處境不利,卻悔之晚矣,此戰,魏國二十四年沒有再攻打吳國。

    由這場戰爭可以看出,吳國能戰之兵在十萬以上,加上留守部隊,總人數在十五萬上下。

    魏國一家的總兵力就比蜀吳兩家還要多出十幾萬,還不算騎兵。

    二、人口

    東漢將天下分為十三州,曹操獨佔其九,公元263年,魏中國人口統計資料:“戶六十六萬三千四百二十三,口四百四十三萬二千八百八十一”。

    同年,蜀國有人口“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兵甲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

    吳國滅亡的時候,“戶五十二萬三千,吏三萬二千,兵二十三萬,男女口二百三十萬”,這是經過近幾十年的休養生息才有的人口,公元263年,吳中國人口應該在二百萬左右。

    人口是戰爭潛力,人口數量的多寡,直接影響軍隊兵源的素質和成軍數量,魏國一家人口總數就比蜀國、吳國兩家加一起還多一百多萬,再算上管轄的遊牧部落,近乎是蜀、吳總和的二倍。

    三、國土面積

    前面說了,魏國佔據天下十三州的九州之地,中原繁華富庶之地盡在掌握,自古以來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說法,國土在500萬平方公里。

    蜀國疆域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中國曆代疆域面積考》中記載,景耀五年(公元262年)蜀國共有22郡,益州全部,國土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除了川府之國,其餘地方都是野蠻未開化的地方,比如南蠻。國內山川縱橫,嶺南煙瘴之地,素來令人聞風喪膽,經濟就情況可想而知。

    吳國的國土包括荊州、揚州一部,交州全部,面積在130萬左右,為古吳越之地,水網密佈,可居之地少,就像現在的加拿大,國土一千多萬平方公里,實際陸地面積還沒有印度多。

    而且吳國南越地方,還處於原始的奴隸社會,文明落後,經濟不發達。

    魏國一家的領土就有蜀、吳兩家之和的二倍有餘,經濟也遠比二國發達。

    國家實力,是人口、國土、軍力,經濟綜合在一起的評判,換算成國家實力,不管是加減法還是乘除法,魏國的實力都比蜀國、吳國加在一起的二倍還要多,所以說,曹操已經佔據了當時十分之八的天下。

  • 5 # 小林句館

    如果說從地圖上看魏蜀吳面積差不多可能是在曹操還沒有徵服烏恆前,在曹魏滅亡前,當時的曹操為了解除北方的憂患,在打敗袁紹後,袁紹的兒子都躲到北方烏恆一帶,曹操為了徹底解除北方的威脅,帶兵深入烏恆,以張遼為主將再次以少勝多,打敗烏恆,後來再經過魏文帝與魏明帝再向西北發展打敗鮮卑族,曹魏的勢力範圍已經擴充套件到了現如今的新疆一帶,所以在曹魏滅亡時,其領土已經達到291萬平方公里。而蜀漢是106萬平方公里,東吳是145萬平方公里,所以說魏蜀吳面積差不多應該是在官渡之戰後曹魏佔有袁紹北方四洲時候。那麼為什麼當時天下人認為在那時曹操已經佔有天下十分之八呢?

    1, 曹操打敗袁紹佔有幷州,冀州,幽州,幹州後逐漸統一北方,當時的北方屬於黃河中下游一帶,是中華文明的發源之地,也是政治經濟文化較為發達的地區,且人口稠密,誰佔有這一帶,就是擁有中原,曹操擁有中原,就是中原之主。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擁有其他地區無法逾越的優勢。天下十之八九的政治,經濟,文化,人口都集中在這裡。

    2, 從地圖上看,魏蜀東吳面積雖然相差不大,但我們不能以面積來論實力,日本雖是小小島嶼國家,但它的經濟實力在全球排名第三。我們的北京面積是16410平方公里,上海是6340平方公里,西藏的面積是122萬平方公里,新疆是166萬平方公里,但從經濟,文化,人口來講,新疆西藏與上海北京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所以一個國家的強弱,不是以國土面積來論的,而是以綜合實力來做比較,在當時三國時期以小農經濟為主的社會裡,中原地區是全國主要產糧區,也是全天下政治經濟文化人口最為發達的地方,全天下的經濟人口幾乎都集中在這裡,所以說曹操佔有的中原地區,雖然面積與蜀漢東吳相差不多,但從政治,經濟,文化,人口方面來講,其綜合實力已經佔有天下十之八九一點也不為過。

  • 6 # 林長風

    的確,從地圖上看,魏蜀吳三國的面積相差不大,但魏國佔領的是整個北方地區,而吳國所佔的地方是江南,蜀國則只有西南地區一隅,因為當時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都是在北方,所以就質量而言,曹操佔領了北方,的確可以說是佔了十分之八的天下。

    而中國古代是典型的農業經濟,南方由於受地理條件和自然條件的約束,在土地開發方面始終比不上北方。到了西晉末年,經濟中心才開始逐漸南移,但程度並不大。在五代十國的時候,由於北方地區連年征戰,反而是南方相對比較平靜,所以大量人口遷往南方,中國的經濟中心才真正轉到了南方。到了明清時期,南方已經是朝廷稅收的主要來源了。而現在,南方尤其是沿海地區,更是經濟發達,遠遠領先於北方地區了。

    瞭解了這個大的背景,我們就可以知道,曹操佔領的北方其實是全國的中心,尤其是河南、陝西一帶,更是中心中的中心。而吳蜀兩國所在的江南和西南地區,當時的經濟發達程度遠遠不如北方。

    三國時候打仗,主要的基礎在於兩點。一個是人口,另一個是糧食。我們不妨從這兩個方面分析一下魏蜀吳三國所佔領地區的“質量”。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魏蜀吳三國的人口比大概為:10:5:2,也就是說魏國的人口數分別是吳國的兩倍,蜀國的五倍。這直接導致了三國兵力上的巨大差距,根據考證,當時魏國軍隊數量約為40-45萬人,吳國有20-25萬人,蜀國就比較可憐了,大概只有10-13萬人左右,這還是蜀國全民皆兵的結果。算一下,三國的兵力比大約為:4:2:1。

    再來分析一下“糧食”。

    建安元年,曹操迎漢獻帝到許昌後,頒佈了《屯田令》,從此屯田作為發展農業的基本制度確立下來。由於有著較好的農業生產基礎,因此效果十分顯著。

    《三國志﹒任峻傳》中記載,“是時歲飢旱,軍糧不足,羽林監潁川棗祗建置屯田,太祖以峻為典農中郎將,募百姓屯田於許下,得谷百萬斛,郡國列置田官,數年中所在積粟,倉廩皆滿。”

    由此可見,曹魏家的糧食供給是比較充足的。

    而吳、蜀雖然也實行了屯田制度,但效果卻很不理想。吳國的屯田規模不大且後期一直萎縮,還因為當時的江南地區開發不足,並沒有真正推廣開來。蜀國屯田雖然提高了單畝產量,但因為大部分地區並不適合開墾,所以糧食供給主要還是靠成都平原那點地方,所得也十分有限。另外,由於交通不便,蜀國的糧食很難運到前線上去。諸葛亮北伐時,司馬懿曾判斷說,“亮每以糧少為恨,歸必積穀,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動矣。”意思就是說蜀國糧少,三年內出不了兵。事實證明,司馬懿的判斷是正確的,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當時的蜀國是多麼的缺糧。

    此外,由於北方是全國的政治中心,當時的人才也大多集中在北方,所以曹操當時麾下可以說是“謀士如雲,猛將如雨”,這些都讓曹魏更加具有優勢。

    中國古代都是冷兵器戰爭,打仗打的就是人口和糧食,曹魏在這兩方面都佔據著極大的優勢。所以綜上所述,曹操佔了十分之八的天下這個說法,是符合當時的客觀情況的。

  • 7 # 孫泰濱

    古代天下更多的是指人口,再大的土地如果沒有人口那這些土地只能慌著,無法轉化為經濟實力和生產力。說會該問題,曹操自官渡之戰勝利後基本一統北方,然後安撫流民,實施軍屯,使人口逐漸轉化為勞動力和生產力,戰爭年代,糧食是重中之中,而且北方作為最早開發的地區,一切制度較為完善,民族矛盾較為緩和,總得來說,北方地區被曹操基本統治後,有了較為安定的環境,在人口優勢下,迅速得到恢復和發展。而南方地區面積廣闊,多為丘陵和盆地,當時的科技水平是難以迅速開發的。而且人口稀疏,與當地土著的矛盾也時有發生,所以無法進行有效的開發。土地只是土地無法轉換為生產力。說到蜀漢,蜀漢佔據四川盆地和漢中地區,物產的確豐饒,但是也存在人口缺失的問題,比如漢中的人口被曹操遷走,和本地土著的矛盾十分尖銳。而且蜀漢成也地形,敗也地形。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進也難,出也難。天然的分割,無法同外界有很好的溝通,導致其閉塞的環境。進取不足,固守有餘。曹操之天下八分,真的佔據了天時和人和。而蜀漢和吳僅有地利之郵,其他都沒法和曹魏相比。

  • 8 # 巴山夜雨涮鍋

    謝謝邀請。雖然地圖上看魏蜀吳面積差不多大,但曹魏佔領的北方要發達的多,人口密度也要大得多,所以說曹魏佔了大半天下。當然,“八成”未必靠譜。

    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家瓜分天下,根據我們的歷史記載,曹魏是佔了天下大半的。這從幾則史料可以看出來:

    (劉曄傳)曄進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將誅董卓,北破袁紹,南征劉表,九州百郡,十並其八,威震天下,勢慴海外。”(215年取漢中之後)(劉曄傳引傅子)孫權遣使求降,帝以問曄。曄對曰:“……今天下三分,中國十有其八。吳、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國之利也。”(222年孫權請降)(諸葛亮傳引袁子)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諸葛亮時代)(劉備傳引獻帝春秋)備欲自圖蜀,拒答不聽,曰:“……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將欲飲馬於滄海,觀兵於吳會,何肯守此坐須老乎?”(210年赤壁之戰後)

    幾則史料,有說取了漢中之後的曹操佔了十分之八,有說曹丕稱帝時有十分之八,有說蜀漢只有曹魏九分之一,有說打完赤壁之戰的曹操佔了三分之二。具體數字有出入,但都表達了一個意思,就是曹魏的領土比孫劉加起來還要多。

    不過,從常見的三國地圖上,大家好像看不出來。總覺得,似乎三家面積差不多大啊?為何要說曹操領土絕對優勢呢?

    簡單說,就是曹魏佔據的是比較發達的北方,面積雖然不大,但行政單位和人口都很多;蜀吳佔據相對偏僻的南方,面積雖然不小,但行政單位和人口都很少。

    這個道理一說大家都明白,西藏阿里是一個地級單位,面積比整個山東省還大。但是,阿里的人口和經濟別說比山東省,比山東一個地級單位都要差。所以,說山東省長的轄區十倍於阿里區長,大家都能理解。

    在東漢時代,天下一共分為13個州,即冀州、幷州、青州、幽州、兗州、豫州、徐州、揚州、交州、益州、荊州、涼州和司隸校尉。每個州面積差距很大,北方一個州可能只相當於今天一個省或者半個省,南方一個州有好幾個省。但每個州的郡縣數和人口數,大致在同一個檔次,東漢巔峰時期都是幾百萬人口這個量級。也就是說,一個軍閥或者國家的經濟、人口多少,大致看州的數量就可以了。

    那麼,從三國鼎立時期各國對州的劃分來說,上述13個州,有9個州全部在曹魏手中,即冀州、幷州、青州、兗州、豫州、幽州、徐州、涼州、司隸校尉。另外揚州的一部分和荊州的一部分都在曹魏手中。算起來曹魏大概佔了九個半州左右。

    東吳方面佔了大半個揚州、大半個荊州和全部交州,州的數量大致是2個半。

    蜀漢只佔了一個益州。

    所以,從州的數量上來說,大致是曹魏佔天下73%左右,東吳佔天下19%左右,蜀漢佔天下8%左右。說曹魏是蜀漢的9倍沒啥問題。說曹魏佔了80%,雖然略微資料有些偏差,但也不算太離譜。畢竟古人說話,數字上往往並不精準。曹魏實際上佔了天下百分之七十多,四捨五入說是百分之八十,還算比較良心了。

    從人口資料來說,東漢時期五千多萬人口,益州約五百多萬,荊州六百多萬(東吳佔據的四百多萬),揚州約四百多萬,交州估計一百多萬到二百萬(有幾個郡沒有資料),加起來吳蜀兩國佔的地盤人口是一千五百萬左右,也就是不到百分之三十,曹魏佔百分之七十多。

    當然,以上說的是東漢劃分的州數,代表的人口是東漢巔峰時期的人口。隨著漢末戰亂,北方遭到的破壞是要遠遠強於南方,所以在三國鼎立時,三方實際的人口數沒有州的數那麼誇張。早期大約是魏:吳:蜀=4:2:1的樣子,後期因為魏國底子大,恢復快,大約是7:3:1的樣子。即使如此,魏國佔了天下大半也是毫無疑問的了。

  • 9 # 反觀歷史

    之所以說曹操佔了8/10的天下,不是從土地的面積上來看,而是從土地的有效性上斷定的。

    歷史上的“三國鼎立”局面維持了60年,可是如果蜀國和吳國真的有足以和魏國抗衡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又怎麼會被輕易的戰勝?而被譽為三國中最強的國家,如果沒有經濟的支撐,魏國又怎麼會在短短時間內發展強大?從今天的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魏蜀吳三國的面積基本上相差無二,可是如果仔細觀察的話,你才會發現它們所佔的領地差距到底有多大?

    三國時期,魏國的統治是在中原地區,據史料所知大致範圍是東起大海,西到河西走廊,北到長城,南到秦嶺淮河。東漢末年總分13個州,而曹操就佔有九州,況且曹操所佔有的領地大都是人口密集,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而吳國的核心區域主要是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就像今天的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古代農業較為發達,而那時的長江中下地區還沒有發展起來,人口稀少,經濟落後。至於劉備建立的蜀漢在當時,只是佔了益州這一方之地而已,偏西南地區,也是人煙稀少之地,在短時間內得到較大發展不太現實。

    這是從領地上的優勢來分析三個國家的實際狀況。

    這是從人口上的優勢來分析三個國家的國力。

  • 10 # 史海泛舟擺渡人

    十三州部劃分

    東漢時期天下分為十三州部,其中冀州、豫州、青州、兗州、徐州、司隸、幽州、幷州、涼州都控制在曹魏的手中,同時曹魏還控制了揚州、荊州、益州的部分地區。而蜀漢的地盤只有一個益州,東吳的地盤只有大部分的荊州和揚州,以及最弱小貧窮的交州。

    魏蜀吳人口對比

    根據三國時期的史料記載,蜀漢滅亡的時候,蜀國的人口為90多萬人,魏國的人口為460多萬人,東吳的人口大約在200萬人左右。由於魏國的士族和王侯數量比較多,魏國的真實人口要遠高於460萬。

    魏蜀吳三國的人才數量對比

    東漢時期士族大部分都居住在北方,魏國佔據了士族的主要居住地,因此魏國的人才一直源源不斷。蜀漢佔據的益州本身就缺乏人才,諸葛亮和劉備還制定了相對死板的人才任用制度,東吳的人才數量比蜀漢略多,但是對比曹魏的差距仍然十分大。

    總結

    雖然從地圖上來看,三國的地盤差不多大,但是考慮到人口、經濟、人才等方面的因素,魏國的實力比蜀國和吳國加起來還要強大。至於題主說的魏國佔據了天下了十分之八,筆者認為這種說法顯然有些誇張了。

  • 11 # 蘇綻

    三國中,魏蜀吳的大小並不是差不多,魏國明顯大很多,蜀國和吳國看上去差異並不大。尤其是三國前期,佔有荊州之利的蜀國,甚至比吳國更有優勢。蜀國丟失荊州之後,與吳國的差異就比較大了,與魏國的差異更大。

    說曹操佔有天下十分之八,其實也並無不妥。古代支撐一國國力的,並不是國土的大小,而是人口的多少,以及實用土地的大小。曹操佔有中原和關中,在唐朝的安史之亂之前,北方才是根本。尤其是中原和關中兩地,無論人口規模還是經濟能力,都遠超南方,超過蜀國和吳國國力之和。

    而吳蜀兩國,雖然一個東、南皆接近大海,一個擁有西南腹地,但整體而言,三國時期的南方,大部分地區還是蠻荒之地,人煙更是稀少,有效國力有限。其中,吳國的國土並不小,但是對吳國有用的,主要集中在長江岸邊的幾處河湖周圍,以及東南的會稽等地。而蜀國開發出的地方,其實主要是蜀中和漢中,並不是太大。吳國和蜀國的這幾處已開發之地,加起來可能還不如中原大,開發程度當然更是遠不如中原。因此,曹操獨有天下十分之八,其實也容易理解。

  • 12 # 琴瑟之好

    這統計是三國後期的,易誤導。曹魏初期,所佔之地中原是漢末大亂之地,黃巾起義及軍閥混戰,人口數量大幅下降,而吳蜀之地相對好很多,所以三國初立,蜀及吳多次北伐,魏國主守,那時魏國國力不及吳蜀聯合。但中原自古文明之地,恢復起來也快,所以幾十年過去,魏國實力不僅超過吳蜀之和,而且明顯優勢,那時應占全國七八成。

    魏國早已雄霸天下,蜀國丟失荊州後,早已不能與魏吳比肩。國力相差太大,而北伐中原也未必就像演義演義的那樣,貌似孔明就要直抵長安。根本無可能。但即便攻佔多半領土,但守不住也是事實。畢竟魏國士兵遠比蜀漢多數倍,而盟友吳國根本就是坐等看戲,無心插柳。指望吳國傾盡國力幫助蜀漢攻城略地根本天方夜譚。吳國不敢真正得罪魏國,而且一旦蜀國做大,那受威脅的則肯定是吳國,所以無論孫權或孫權的兒子都不會那麼誠心誠意的幫助蜀國。所以北伐註定會失敗。而樓主提的問題也十分可笑,魏國已奪天下三分之二,他怎會說成是三分之一呢?

  • 13 # 戀戀荷顏

    估計說這個話的人是看的三國演義吧?看歷史就是看歷史,三國時期可以看三國志,演義畢竟是演義。

    如果單看當時的地圖,確實覺得魏蜀吳面積差不多,但是,為什麼說魏國大於吳國和蜀國呢?我覺得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曹操在位時期,還是一位有謀略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前線能指揮打仗,在後方發展科技,又能發展農業,並且親民減稅政策做的也不錯。相比較三個國家來說,它是社會經濟發展最好的,所以各方面都比較強盛,就凸顯出,魏國的強大,吳國和蜀國的弱小。

    還有一個

    原因,有時候人的認識,不是以地域面積的寬廣來說強大與否。比如,許多非洲國家地域寬廣,但是又落後沙漠又多,我們通常說他們又小又破又窮又落後。反過來說新加坡,我們說他是個發達的國家。事實上新加坡非常小,比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都小,但是由於它的發達,我們忽略了它的小。

  • 14 # 心無止境ghyo

    古人認為的天下跟今天理解的三國地圖是不同的,按古人傳統的說法認為天下劃分為十三州,曹魏的地盤就是傳統的中原地區,這是真正的天下,而蜀漢只有益州,東吳有三州。從三國地圖上看蜀漢和東吳面積都很大,跟曹魏差不多,但是古人看來蜀漢東吳都是荒蠻之地,在古代都是未開發地區,人口也少的可憐,版圖再大也不算傳統的天下範圍。就算蜀漢有能力把東南亞和印度給佔領了,傳統的認知裡也不屬於天下範圍,頂多算蠻荒之地。實際上古人對天下的認知範圍是慢慢才逐漸擴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美國欲推遲移交南韓戰時作戰指揮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