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9230
-
2 # 師者新說
當然是第二類老師靠譜了。
公開課就是一種表演,看起來花裡胡哨,聽起來是一種享受,用起來價值不大。
經常上公開課的人都知道,一節好的公開課是需要反覆打磨的,有一個專業的名詞叫“磨課”,就是要你反覆打磨的。除了反覆備課,精心準備每一個知識點和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之外,還會和學生一起反覆上這節課,一直準備到完美無缺,一節好的公開課就誕生了。
經常上課的老師有時間這樣打磨嗎?
沒有時間。
特別是農村小學老師,一個人教一個班級的課,哪有時間這樣反覆打磨。就算老師有時間,每節課都這樣打磨,學生也是受不了的。
公開課講得好,學生成績就一定好嗎?
不一定。
學生的成績好是需要很多方面的,講課、作業、練習、輔導,還有做學生的心理工作,一項工作也不能少。把這些工作都做好了,學生才能有好的成績。
公開課只是把這些因素中的一個方面——講課,放大了出來。
講課的作用很有限,講課講的好,可以提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有學習下去的慾望。特別是小學生,興趣是很容易激發的,但是,要使他們長久保持下去就比較難了。
上公開課的老師只考慮這一節課上的興趣如何激發出來,之後的事情就不管了,而普通老師是必須要考慮的。
其實成年人也是這樣的,對一件事情產生興趣很簡單,要把這種興趣長久的保持下去是很難的。前幾年《百家講壇》大火的時候,易中天講的歷史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太多人準時坐在電視前看易中天的講課,聽得心曠神怡、聽得如痴如醉。可是,如果給聽過易中天的課的人發一張試卷,考試易中天講過的知識點,能考多少分呢?恐怕大部分都是學渣吧!
但是,在聽過易中天的課的人當中,一定會有人因此對歷史產生興趣,從而在歷史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從而取得一定的成就。
公開課也是如此,課講得好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要把興趣長久的保持下去,並通過作業、練習、輔導、反覆練習,讓學生把學過的知識掌握住,是普通老師關注最多的事情。
所以說,在實際工作中,還是那些成績好的老師更靠譜一些。
-
3 # Augustus嘉輝
公開課,往往是打磨課,上了很多次,改了又改,集合集體智慧的結晶,往往跟講課老師實際能力沒太大關係,很有可能最後講出來的跟上課老師本身設計差距太大了。所以公開課講得好,跟老師本身實際情況不能劃等號。教學成績好,但不會講公開課,原因有幾個方面,一、生源好,這樣的學生,怎麼教都考出好成績。所以即使老師不會講公開課,也有好成績。二、搶佔時間,雖然不會公開課講課,但是會搶佔時間,大量時間用在同一學科上,學生成績自然也會上來的。三、講課形式接地氣,因為吸引學生,所以學生喜歡,原因花時間在這科上,成績自然好;但是不屑於爭榮譽,不願意上公開課。不過這種情況,一般都是老教師,不會出現在年輕老師那裡,年輕老師都比較拼,爭勝心強,不會不上公開課的,只有老教師該拿的都拿了,才不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活。因為所以老師都從年輕老師過來,所以這種老師不存在,不會講公開課又成績好的情況。不知這樣的回答是否滿意?
-
4 # 慢養數學
從問題來看,您想問的是這兩類老師哪種更靠譜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認為從家長角度出發,更認可後者,因為他們教學成績突出,把孩子放到他的班裡,最起碼升學有保障,這是大多數家長的心聲,因為家長更加註重的是結果,他們不管這個老師所獲得榮譽有多高,他們關心的是這個老師教的孩子的成績怎麼樣。
公開課講得好,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這個老師的基本素養很高,尤其是善於表達,說的大於行動的,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他們不太注意抓學生的落實情況,忙於自己的一些業務上的事情,所以造成了成績差,如果他們也能夠像其他老師一樣,天天抓著學生去辦公室,他的成績自然而然也會提高,但是這樣做的結果是阻礙了其它方面的發展。另一個情況就是公開課的“水分”問題,公開課和常態課是不一樣的,要想取得公開課的好成績,需要不斷地磨課,最終的比賽就像是表演一樣,一等獎獲得者並不代表他的綜合水平就高,所以近幾年很少舉行公開課比賽了,原因也是如此。
成績突出,但是不會講公開課的老師,雖然相比來說比前者更靠譜,但是並不能說他就是優秀教師。成績的優異不假,但是我們還要去研究成績優異的背後,是什麼原因使這個老師的教學成績這麼突出的?在很多學校,成績優異的老師大部分都是靠“抓”,課間的時候你會經常見到有學生找這個老師,檢查作業等等,在老師的強壓嚴管之下,學生的這科成績有了提高,但是其它各科卻因為學習時間不足而無法提高。
真正水平高的老師,應該是在課堂上就能將知識講的很清楚,學生掌握的很好,學起來很輕鬆,課堂是這類老師的主陣地,而不是靠擠佔學生課下的時間,當然這類老師少之又少,如果有幸能夠遇到,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那是天大的榮幸。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思維上的提升比成績上的提升更加有意義,對孩子今後的人生影響也更大。
-
5 # 章不才
打個比方:
每個男人都希望自己的老婆“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
學生、家長、學校乃至社會,對未來教師的要求,跟這個男人的想法差不多。
所以,題主說的這兩類教師都不靠譜。真正靠譜的,應該是“公開課講得好,教學成績又突出”的教師。
1.為什麼說“公開課講得好,教學成績一般”的教師不靠譜。一個老師如果“公開課講得好”,說明他綜合素質肯定不錯。比如:普通話、教態、教學設計、課堂組織、多媒體教學、師生互動等等,應該都能獲得大家的認可。
這樣的老師,完全具備“教學成績突出”的潛質。可是為什麼卻“教學成績一般”呢?
答案只有一個:他不夠努力,不夠認真負責,沒有把精力和心思完全放在教學上。
就好比我們評價某一個學生一樣:你頭腦聰明,反應靈敏,完全可以讓成績更上一層樓,但是,你太貪玩,導致……
“公開課講得好,教學成績一般”的老師,就跟這個學生差不多:有能力可以讓教學成績突出,但是經歷和心思沒有完全放在教學上。
這樣的老師,往往是個花架子,善於作秀表演,你說靠譜不靠譜?
2.為什麼說“教學成績突出,卻不會講公開課”的教師也不靠譜呢?按道理說 ,教學成績應該是評價一位教師最重要的因素了,既然這個老師教學成績突出,那他應該很靠譜咯?
但是為什麼他又“不會講公開課呢”?
答案也只有一個:這位老師屬於比較老派傳統的教師,肯花時間肯花精力在學生身上,所以能出成績;但是教育教學的方法比較落後,傳統的家長式教育、填鴨式教學用的比較多,所以不會講公開課。
現在的教育理念,越來越講究學生的綜合素養,創新思維、實踐能力、互助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等,而不能只盯著分數的高低。
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不管是教學的方式和方法,還是評價的機制,都必須要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告別。
因此,“教學成績突出,卻不會講公開課”的老師,雖然勤勤懇懇,但是輸在了理念落後上,也不能算是很靠譜的教師。
-
6 # 冷眼旁觀瞎操心
請大家記住了:公開課從來不是上給學生的!!!!!!教師這個職業是一個系統,能帶學生取得好的成績必然各個方面都很出色。這樣的老師真的不能上好一節公開課嗎?肯定能,只是不一定願意。一節公開課真能體現一個老師的教學水平嗎?肯定是不能的。看了很多評論,有見識的朋友提到兩個字:表演。其實差不多就是這樣。為了上好一節公開課所化的時間覺得是正常上課的十倍百倍。選題、查資料、語句、動作、表情、時間、與學生的交流、提前安排好提問學生以及教會學生怎麼回答,整個大框架撿起來之後,先自己反反覆覆的演練,然後到教室和學生演練,再然後找學校同事領導一起演練,演練完了之後再和領導同事討論細節找出不足,有的甚至再到班級演練。這個過程我寫出來都覺得煩了,不要不承認基本和這個過程都差不多。這樣大把時間花下來,誰還能上不好?不是老師的人都可以上的很好了吧!現在問題來了,公開課講的好的老師能不能每節課都按公開課上?上的再好有啥時間用處。要知道公開課從來不是上給學生聽到。大家都忽視這一點了吧!公開課上的好的老師實際教學成績不好,這個現象絕對有,因為其公開課上的好就會經常出去交流啥都,其能力和時間都花在這方面了。
-
7 # 如鏡湖82733595
公開課講的好老師,帶不出好成績;帶出好成績的老師,不善於講公開課,這就是玩“實”和玩“虛”的最大差別。
為什麼公開課不出成績?因為很多公開課就是演戲,雖然付出成倍的時間和精力,好看、好聽但沒用。如果每一節課都講成“公開課”的模式,我們每個學期的教學任務恐怕連三分之一都完成不了。
當前各個地方特別流行“公開課”,殊不知,這就是典型的形式主義氾濫,注重形式主義的教學,是絕對帶不出好成績的。真正實用的未必好聽好看,好聽好看的未必實用。
-
8 # 卿言細育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說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吧: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當中學老師,由於性格內向,不善言辭,講課時結結巴巴,導致教學質量很差,後來回到母校工作,從而轉向數學問題的研究。所以,你說陳景潤是靠譜呢?還是不靠譜呢?因此,很多問題不可一概而論。
個人認為這兩種現象都有點兩極化了,應該是少數人,大部分老師屬於正常化,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先來說第一種:公開課講得好,但教學成績一般
1、好的公開課具有哪些特點呢?
個人認為:(1)在符合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教學設計難易結合,螺旋遞進,兼具亮點或者特色;(2)教學環節紮實,知識點落實到位;(3)最重要的,就是學生興趣濃、效果好;(4)聽課者也受益匪淺。
2、好的公開課怎麼上出來的呢?
這裡需要分情況解釋:
(1)國內的教學大咖,講課的確非常精彩,相信成功之前,也被同事指導過,當然通過後來自己知識的積累、經驗的增加、思考能力的提升、文化底蘊的加厚,從而獨當一面,獨自一人就能完成一節讓大家信服的公開課,而且大家聽完後少有質疑,更多的是稱讚。
(2)普通中老年教師講好一節公開課,靠的基本也是個人經驗及能力,而且課堂教學比較紮實,沒有那麼多的花裡胡哨,所以大家也會認可這樣的課。
(3)普通青年教師講好一節公開課,一般情況下,並非講課者一人之力,背後通常有許多同事反覆地聽取試講,並給出修改建議,集合大家之智慧打磨出來的。但是這樣的課往往會被許多人稱為表演課,個人認為帶有貶義色彩,如果講課的老師是最會表演的老師,那背後那些給予幫助的同事,豈不是成了這場表演的配角了嗎?無論什麼層級的公開課,相信很多人都有過被幫助指點的經歷,如果領導誇讚你講得不錯,是不是也是表演呢?所以普通青年教師通過這樣的課,會帶給他們更多教學上的啟發和進步,每一個老師都需要這樣一個成長的過程。
3、學生成績一般有多種因素造成
通常情況下,公開課講得好的老師,通常個人專業素養、思考力、能力等各方面也是不錯的,教學成績也查不到哪兒去,如果教學成績一般,會有這幾個因素:
(1)學生的成績來自於每一天的常規課
老師們通常是課前認真備課,然後上課,實施常規課教學計劃。而一節公開課需要打磨好多天,如果用打磨公開課的標準去備每一節課,顯然是不現實的;反過來,如果每一節課都用公開課的方式去上課,相信普通老師也能教出很好的成績。很可惜,兩者不可兼得。所以公開課上得好,有時候教學成績一般,也是正常現象吧。
(2)生源的問題
我真的見過一個同事,公開課紮實,到位,能夠服眾,但學生成績全年級最差。當初她還是民辦老師,正是因為有實力,校長惜才不惜餘力,把她留在了我們學校,最後轉正成正式老師。最初我也納悶,她那麼優秀,為什麼他們班的學生成績那麼差呢?後來一次替他代課,終於發現:大部分學生接受力很慢,其它班孩子花費一晚上就能背誦的課文,他們班完成的沒幾個。上課提問,從學生的思考力及語言組織能力看,真的是整體偏弱,原來學校總會把最弱的學生,或者最弱的班交給她,算是委以重任。因此,老師能力再強,整體都處於老牛拉破車的狀態,你想提高成績多難嗎?
(3)部分老師的經驗欠缺
現在做公開課的年輕教師居多,有思想、也有一定的專業素養,但唯獨經驗還不夠足,正如上邊我所說的,做課時大家就會融集體智慧去幫,公開課是不錯,但不代表常規課,因此公開表現和常規課堂的教學效果是有差距的。
二、第二種現象:教學成績突出,卻不會講公開課
這樣的老師,也可以分為幾種:
1、性格所致
有些教師性格內向,除了自己最熟悉的教學,在大眾面前的確不擅言辭,雖沒有數學家陳景潤一樣糟糕,但並不影響教學能力和效果,畢竟講公開課也比較考驗一個人的心理素質。
2、更喜歡樸實的常規教學
人各有志,老師也一樣,有些人想通過公開課提升自己,證明自己的價值;有些老師更願意和學生“廝守”,提高學生的成績證明自己的價值,他們通常都喜歡潛心研究教學,紮在課堂上,輔導於學生之間,這樣的老師雖不擅長講公開課,但無可厚非,適合中國的選拔制度,也是家長喜歡的。
三、到底哪一類的教師更靠譜呢?
兩種型別的老師,只要符合這幾個條件,個人認為都靠譜:
1、守著初心,既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又努力致力於提高學生的成績。
2、三觀正,有利於學生的成長。
3、愛學習、責任心強。
4、學生喜歡這個老師的課,並且能獲得持續的進步。
5、能授之於學生終生學習的好方法。
所以,老師靠譜與否,不能單以某一個方面來衡量,孔子弟子三千,尚七十二賢。所以如果一個老師,能夠讓孩子在各個方面有更多的受益,他就是靠譜的老師!
-
9 # 思齊老師
這個問題刺中了老師的敏感神經,說出了絕大部分老師的心聲吧。
1.表演的性質更多一些每一節公開課要求盡善盡美,每一個環節都要細化到最美好。缺少了當堂的生成,更多的是集體教研的各種預設的完美呈現。這種表演有點類似於舞臺劇的感覺,缺少了真正課堂的那種思維碰撞和自然生動 ,留下的只是做作和表演。
3.讓老師們殫精竭慮一節優質課,一節公開課,那就是來要老師的命的,一遍遍地備課,一遍遍地修改,一遍遍的演練,都是讓老師脫層皮的。去年一個小夥子講省裡的公開課,教研員帶著他在我們整個市巡迴練習,說是送課下鄉,實際上給他練習,講後評課,再總結再修改,可以說是百鍊成鋼。這期間,老師幾乎都是失眠焦慮中度過的。
4.耽誤教學時間被選上講公開課,這個老師就要全身心去做這件事,班級管理和教學基本就顧不上了。而且這個時間少則一個月,多則兩個月。這個班的教學基本需要其他老師協調,班級管理也是落在搭檔身上。我一個同事去省裡講課,整整兩個月,基本就顧不上了。你可以想一下,那是什麼情況。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一件不得人心的事情,為什麼還要搞?
學校需要優秀的公開課撐門面
上級也需要公開課代表政績
普通老師需要公開課為自己晉級拿獎,這是上升的敲門磚。
在一線教學中,當然還是後者更靠譜。
1.不參加公開課,時間上更充足,能全身心投入工作2.不參加公開課,花架子少,課堂更實在,樸素實用3.不參加公開課,自我學習的時間多,老師的實力不容小覷畢竟,教育這件事,還是需要紮紮實實的做的,一線更歡迎不講公開課教學成績高的老師,這些才是中小學教育教學的骨幹力量。
-
10 # 竹畔青蕪
第一種教師:公開課講得好,教學成績一般。
這種教師的教學綜合素質一般是比較好的:良好的氣質形象、優秀的表達能力、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好的執行能力、較高的創新能力等等,如果一個教師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他也就講不好公開課。
凡是講過公開課的老師都知道,講公開課是一個耗費體力和心力的事情,少則一個星期、多則數月的準備過程,是對教師的一個極大的考驗,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沒有過硬的專業素養是很難支撐下來並且取得好成績的,所以,我認為凡是公開課能講好的老師,其教育教學的基本素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甚至是過硬的。
當然,現在很多老師對公開課頗有微詞,認為公開課不過是”表揚課“"作假課”,平時上課根本就不是這樣,有形式主義之嫌。作為一名參加過公開課的老師,我不這麼認為!舉個例子吧,T臺上模特穿的衣服好看吧?我想大多數人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T臺上模特穿的衣服適合日常生活嗎,方便日常穿著嗎?不一定!但不可否認的是,模特們展示的衣服代表著一種審美,代表著一種流行趨勢,它可能現在不適合,但不代表以後不適合。公開課也是一樣,它凝結了作課老師的勞動,貫穿著前沿的、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是一種教育教學的大膽探索和實踐,是值得被我們尊重或肯定的。
第二種教師:教學成績突出,卻不會講公開課。這種教師是值得被尊重的,因為他們是真正的實幹家!他們不慕虛名,埋頭苦幹,他們對專業研究透徹,對學生現狀瞭然於胸,能夠採取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能夠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層層落實,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帶領著學生們進行學習,教學成績一般情況下很出色,這是學校需要的、是家長需要的,也是學生需要的。
但是,這種教師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隻知埋頭苦幹,卻不知抬頭看路,目光只侷限於自己所教的學生,他們不屑於參與公開課展示自己的能力,也不屑於寫論文把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轉化成理論成果,結果可能就是不瞭解教育教學的前沿發展趨勢,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最終導致自己因為沒有榮譽、論文而不能參評職稱,這是十分令人遺憾的事情。
其實我並不贊成教師一心一意的追名逐利,但是我也不贊成教師視名利於浮雲,教師如果能在出色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能夠在各級教育部門搭建的平臺上展示出自己的風采,為自己爭得一份榮譽,進而讓自己的職業生涯能夠更加的出彩,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可丟人的。很多教學成績突出,卻不會講公開課的教師對公開課說三道四,大都有一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
回覆列表
這種問題是邏輯是不一致的。公開課講得好,成績一般,那憑什麼去公開?好又好在那裡?教學的好是什麼標準?表演,實效,形式,內容?教學教學,教是為了學的,不是學為了教。學生沒學會,公開的是好課?我們觀察,公開課往往有一群教師參與,但執教者只有一位,通常有家常課(隨堂課)為基礎的,執教者不可能完全離開他自已的家常課為基礎,公開課綜合了同伴的意思(執煮者自己理解的同伴的意見,有的未必真理解)在沒完全弄清前,卻追求新穎或新奇,有表演成份。但上過公開課,他第一明白,那些有效,那些無效。一定頓促他行為改變。在以後的隨堂課有改變和進展。公開課是一種特種環境中高水平的切磋,與是否表演無關。就是能把眾人好主意表演出色,也是一種教學處置能力,並不是人人會演。能演,也是一種悟性,當時也許沒悟得真締,時後一定比別人先能體會所演的那段真實的意義。那麼教學效果好,為什麼?怎麼由差變好?若能說得出,那他的課一定可公開,何必保守。不是隻有他一人教學有效。公開課其實不必演,演,其實自已不門三信,為掩蓋其不自信,又要光彩(虛假)顏面,就演一會。不會演而不公開課,一樣不自信,走進孤立文化的境地。教師的專業活動是團隊性的,需要不斷正正反反切磋的,所謂實踐+反思,就是這個意思。不過這個實踐+反思侷限於個體,功效不大。這裡要求的是個體+群體的實踐+反思。所以公開課不能是表現課,而是在實踐反思基礎上研究課,他的功效不滿足於這節課,他是為了後面更加有效而衝向突破性的課。然而,十分可惜,不少教師把公開課與家常課斷然分割,置公開課於無效,裝門面,美其名曰,為了職稱,糊弄學生和教師,用一堂假課來干擾嚴肅的學術評審,這豈不有無道德之疑。‘在公開課與家常課上玩雙重標準,害人害已害事業,是不足取的。公開課≠家常課,公開課應當高於家常課,家常課也不是不能公開。在我們這裡,區教研員不預先通知前來學校聽課,臨上課前才通知,這節課我和你們教研組長,教導主任或校長來聽課。這就是家常課,隨堂課。聽完了,會當面交換意見看法,聽課人也負責人評點切磋細節。這種現場辦公式方法,教師一開始有壓力,但上完後,臨床式指導,甚是歡迎與求知不得。若此課不是失敗的課,教研員會主動開具有區教研室大印的區級公開課證明書。只有在區裡組織教學競賽時,才能區公開課,那不僅有證明,還有等弟獎狀,以資鼓勵。
所以,教學效果就是教學效果,決不把公開課與家常課對立處置。而是在不同專業層面的學習,改進與切磋。從真實的專業角度,公開課需要隨堂家常課為底蘊和基礎,隨堂家常課需要公開課啟示,示範與引領。這是我幾十年教師生涯的觀察與感悟。不要自已糟蹋了這筆來自不易的教學資產,這筆專業化生涯程序中難得教學文化資產。
要問哪類教師靠譜,一個也不靠譜。前者,脫離實際,公開的並非是好課;後者是經驗主義孤立文化,缺乏經驗的普適性和理論包容性。教師的成就在教書育人,但教書育人的成績並不完全表現在實踐性成果上(學生成績),同時應表現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中介性產物——經驗的普適性與理論包容性;教學操作方法和程式,流程與工藝,技術(教育技術,心理技術,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與技巧,方案與模式,實驗與創新,文化與引領。這些都是教師專業的成果,是學術貢獻,不亞於培養出幾個學生,在於促世專業化教師發展。學校是什麼?“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學生一屆一屆流出,而留下的是專業化的校長與教師團隊。靠上屬經驗的,理論的,經驗與理論結合的資產,滋養著這個專業的營盤,這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