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清軍第一次入關後,明軍來援,其中明將劉策率五千人從密雲趕到薊州,尤世威從昌平趕到順義,均卡在清軍從遵化到京城的要隘上,袁崇煥卻將他們均趕走,自己守著薊門天險卻對清軍一箭不發放其通過,明顯是為清軍開路!史稱"遣散援兵,縱敵長驅"!1丶史書記載:"初,崇煥聞遵化陷,遂謂劉策曰:"密雲危矣,我駐此,公等且守密雲!"一一看看下圖遵化、薊州、密雲的位置,正常智商的人都會納悶遵化失陷不應該是擋在去京城路上的薊州危險了嗎?怎麼會是北面的密雲危矣?!袁軍事家的智商不可能比普通人還低吧?!2:參照明朝京師一帶地圖:紫線為清軍行軍線路,綠線為明軍劉策部尤世威部聽到清軍破長城後的行軍線路,橙線為袁崇煥到達薊州後命令明軍劉、尤二部退走的線路,粉紅色粗線為長城

20
回覆列表
  • 1 # 溶化結石純食療

    建議好好讀讀明史吧!崇禎在大順軍兵臨北京城下,要群臣捐錢募兵守城,無一人站出來!城破他要上吊前,大哭說群臣誤我!你想過了為啥群臣中沒有了于謙那樣的人嗎?都做縮頭烏龜!是他們沒有忠心嗎?不是的!是他們都知道,不吭聲沒啥事,表忠心死路一條,這個死路並且是你表忠心的那個人給你的!去看看,盧象升,熊廷倪,袁崇煥等等都是怎麼死的?那個不是忠心耿耿給他大明朝捨生忘死的?最後不是死在敵人手裡,居然死在捨命保護的那個人手裡,換你在這樣的人手下,需要你站出來拼命,你會嗎?人心怎麼來?在那樣的皇帝底下做官,傻子再站出來呢!崇禎個人能力是有的,但是作為領頭的人他根本不合格,做大事要看大局,要分清好賴人,打仗就會有敗仗,一群文人坐家裡坐井觀天,一聽說前線敗了就開始不停的攻擊前線指揮官,而崇禎如何做的?殺前線指揮官。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要錢沒錢,要糧沒糧,要兵沒兵,還要求前線部隊必須給他大明朝拼命,他有什麼資格去要求?所以演變到最後,他快死了,沒有人站出來,死就死了唄,傻子才給你拼命!換別人幹黃帝,我們還是做臣子的,跟著誰幹不是幹呢?可惜是李自成也是個農民腦子,就想搶點錢回老家享福!也是沒有大氣候的主!本來明朝的那些臣子都想跟著李自成好好幹,誰知道一群農民進城,壓根就不想呆這裡,所以逼迫他們交錢,不交錢就朝死裡打!又把這些人打寒心了!沒人扶持他了!最後只會被清軍打的落花流水!

  • 2 # gchynkm

    路見不平,我來了。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袁崇煥將軍如果真想通敵叛變,直接放棄寧遠,迎接皇太極進來就行,何必讓他繞道龍井關、大安口?然後再同皇太極合兵一處端了京師就可以了,還有李自成、吳三桂什麼事?又何必幫昏君崇禎守城門,再上平臺送死,最後還落得個千刀萬剮?

    袁將軍死後被抄家,家無餘財,這是當叛徒的好處?你怎麼隻字不提?選擇性失明健忘?

    李自成說:“嗟爾明朝,氣數已盡!”。

    看看袁將軍的下場就知道了。

    洪承疇、吳三桂們才是真正的叛變,你怎麼就緊咬著袁將軍不放?還是想借罵名人搏出位?

    袁將軍固然不是一流名將,還吹牛騙過皇帝,我對他的固守京城禦敵策略也不怎麼認同,但你冤枉他是漢奸,怕不是沒有天理了?

    年輕人,耗子尾汁。

  • 3 # 曾銘瀾

    不知道,當時明吸收北宋,和金滅遼後長驅直入的歷史教訓,朝廷對通敵嫌疑很忌諱,袁崇煥自請遼東又許下諾言,不請殺將(超許可權),功不明顯。所以被殺了。沒看歷史,通敵不像。當時的後金的勢力已成,皇太極,多爾袞一代梟雄的人物,將士用心。沒這麼易滅。要養成習慣,養成驕兵,誘敵深入,野戰殲滅主力,才揮師北上。給袁崇煥十五年時間估計能滅後金,當時明還是絕對優勢。但袁好像誇下五年滅後金海口。

  • 4 # MoMoHiHi

    軍事跟政治往往是不可並駕齊驅的,可能在一些特殊年代,特殊君臣關係下有所不同,但在一般的情況之下,不懂政治就是這般命運。

  • 5 # 我心與明月

    袁崇煥早就預料到薊州危險,多次督促朝廷整頓軍備,增設總兵,結果無人當回事。在皇太極入侵前,袁崇煥派大將謝尚政援薊,結果被遣返。皇太極入侵薊州,袁崇煥又緊急派趙率教援遵化,結果又不準進城。持尚方寶劍,督天下兵馬的盧象昇,尚且只能指揮五千人馬,劉策、滿桂等將領誰又肯聽薊遼督師的指揮?戰敗推責任,不推給袁崇煥,推給誰?

  • 6 # Huangyili

    歷史挺有意思的,即便是當時親身經歷的人都說不清楚的事,反倒研究歷史的人有可能把事情還原。我是支援袁崇煥不會跟滿清有勾連的。

    沒記錯的話,“遣散援兵縱敵長驅”是崇禎問罪袁崇煥時的官方說法,或許是這個原因所以少有人提?可信度不高嘛…

    另外一個角度說,滿清當時總兵力估計也就十萬以內(八旗每旗編制7500),極端點說即便真把這十萬人放進關內,可能會造成很大破壞,但最終這十萬人一定會都死在關內。補給線一拉長,前面大城市城防耗一耗,後面把後金的老窩端一端再關門包餃子…最理想的是引滿清跟老李打一仗。可惜啊,老袁死得這麼慘,人心散了…

    老袁吧,不是不會打仗,或許是不會當官…

    個人愚見,博君一笑。

  • 7 # 生來彷徨35238696

    歷史上關外少數民族(請參照韃靼人攻明路線)進關,最好走的當然是山海關,但山海關中原歷朝都是重兵把守,且山海關易守難攻,所以要進中原大部分走的是密雲這邊,雖然是山區,但一是放不了多少兵(你也說了5000人),二是燕山山脈並不是什麼天險,還可以繞開你的關隘。所以後金並未指望強攻山海關,而是兵分三路,兩路從燕山突入,一路繼續在山海關施加壓力。吳三桂變節投降,後金突破山海關乃意料之外,山海關一破進軍京師就一馬平川,大明早已千瘡百孔,密雲就是有幾萬人增援,也無濟於事。

  • 8 # 簡魯魯

    他那是為了實現他的戰術目的,“主守,後戰”。袁崇煥認為野戰就算是關寧鐵騎也不是滿清八旗的對手,需要靠守城來大量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然後再一戰定勝負。可惜他沒有戰略眼光,沒想過能不能幹的成這事,也沒想過為什麼不能這麼幹。如果說袁崇煥是叛徒,他只需要像後來吳三桂那樣開啟關錦防線就行,皇太極也不用每次都大老遠的從蒙古那邊繞過來。袁崇煥真要是叛徒的話,他也不需要在北京城下和滿清軍死戰。對於袁崇煥的評價我是認可當年明月的看法,只是一個優秀的戰術執行者,不是一名戰略家。或者打個比方,袁崇煥是一名優秀的團長,也可以破格提拔到師長。但絕不能做一個大戰區的司令。

  • 9 # 菩提樹下一小猴

    知道袁崇煥還是在金庸的碧血劍中,所以一直以為袁是忠臣良將,冤死於明朝君臣手中,但是後來遍觀諸書,卻又發現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實在難以評價袁是忠是奸,還是留後來者自行分辨吧!

  • 10 # 炳聰BC

    如有叛國之心。又何必回去尋死?邏輯不通。智者不認斷,故不提。可悲的是朱由檢的昏庸:俺得嶽飛而殺之。只好自縊於煤山。

  • 11 # 歌聲振林悅

    身為一個普通人,一個對歷史瞭解來源於書籍,影視,平面媒體,一個想尋找歷史真想卻不知從哪開始的普通人。我來說說我的故事,袁崇煥這個人物不斷的可以在不同的平臺看到對他的評價,我無法準確的對其判斷,只能從自己的好惡對其判斷 。小時候看金庸小說和港片知道有個叫袁崇煥的,他被奸人迫害,他被昏君殺了,他是個忠臣他是個好人。後來雖有一些雜音但在大眾面前還是正面的形象,在所接觸的資訊來源中不停的有人說一個詞“史料記載” 心裡覺得高大上,“史料記載”還不給你臭屁的,肯定正確,卻不去深究哪個“史料記載”。後來網路小說的興起,沉迷在網路中的我不停的徘徊各種小說世界裡,甚至自己開了一個書店,直到無意間翻到一本穿越小說“竊明”。一本普通的穿越小說,前半部分還行可到了後面,書籍對袁崇煥進行了深究,就像現在的很多人的批判一樣認為袁崇煥是個奸臣,這還不算關鍵是批判的同時拿出大量的“史料記載”。小說裡描述了從某某記載裡有某某記錄,某某記載裡有某某提及,茫然不解充斥大腦好幾天,想在看看那本小說,結果小說卻被人撕了,被撕的地方正是所以提及某某記錄(什麼子的記錄啊,什麼某某人物的手書啊)。現在想來可能也有人看了不解迷茫又不知從哪裡反駁,一怒之下毀了了事。後來在網路上看見對“竊明”一書的評價有好有壞反而更搞不清袁崇煥的定位了。希望各位大家在寫些有爭議的人物的時候,不要簡單的一句“史料記載”能不能稍微提一下那個史料,方便想我這樣小白明白。謝謝!

  • 12 # 虎在遠山

    縱觀近代以來,不管神話人物真實面目如何,反正只要戴上“民族XX”的帽子,經乾隆皇帝欽定,金某人小說吹捧後,袁崇煥就是金剛不壞之身。誰敢置疑,立馬有許多無知YF跳出來,信口雌黃,上綱上線,罵你在詆譭他們心中的忠臣名將、鋼鐵長城啊!

    主要是有關方態度曖昧,就拿當年火熱一時的電視劇《袁崇煥》說吧,前後矛盾、張冠李戴的硬傷那麼多,居然輕鬆過關公開播放。相關大佬到專家學者,自始而終都在點贊好評,眾口一詞無人置疑,連觀眾也稀裡糊塗全是叫好之聲。這麼一搞,崇禎就是比趙構還昏庸可惡的暴君加廢柴,袁武穆片尾給捆了剮成烤鴨狀,兔死狗烹,悲情可憐,那可是比岳飛還冤的存在!謬種流傳,本來就缺乏辨識能力的廣大G部和吃瓜百姓,當然就信以為真,以訛傳訛,袁大神英明善戰、忠貞無雙的形象高高在上,有永垂不朽之勢了。

    更離譜的是,後世滿遺為了掩蓋祖宗罪惡,也拼命地踩低崇禎,拔高袁某。為此,不惜把努爾哈赤之死,篡改成被袁某一炮打傷,抬回去不治而亡。按當事人“一炮糜爛數十里”的威力,老奴捱了明代原子彈了,還活蹦亂跳,對覺華島“三光”後,回去平蒙古、打北韓,折騰了半年多才掛。看來,努爾哈赤才是真神啊,能扛住紅衣大炮,應該早已刀槍不入,怪不得明軍望風披靡,一直打不過呢。

    再說乾隆給袁某平反,按照“敵人的朋友是敵人”的邏輯,清朝推崇的忠臣,難道不是明朝的內奸嗎?以滿清統治者的德性,對於炮斃開國皇帝的袁某,應該誅連九族,斬草除根,再拼命抹黑,讓其永世不得翻身才是。可不僅堂而皇之給袁公開平反,還惠及子孫,袁的後代抬旗當官,隆恩浩蕩,最大的在清末當到了都統這樣的高官。

    清修《明史》,也沒有說袁有多厲害啊,炮打老奴子虛烏有,守城也不過打死些漢軍炮灰。兩仗斬首不到千級,卻胡扯說清軍在城頭炮火下,居然輕鬆摸到牆跟下,能把大部分攻城戰死的八旗兵屍首搶回去?每次清(後金)軍都是大張旗鼓而來,袁的“關寧鐵騎”扔下錢糧裝備物資躲進錦州、寧遠,坐視敵人搶夠了揚長而去。騎兵不敢野戰,專門守城,可謂壯舉。袁的所謂大捷,含金量到底在哪兒呢?滿清留著他,不過是看袁雖然打仗不行,問朝廷勒索錢糧倒是把好手,平時走私互通有無,戰時贈送出手大方,這樣的義務臥底,當然不能消滅,而且還要默契配合,幫助袁某升官發財,進一步為大清提供後勤保障啊。

    特別詭異的是,袁千里回援,起初一直跟在黃臺吉屁股後邊吃灰,一點阻攔牽制的事都不敢幹。到北京城下,讓崇禎平臺一忽悠,突然戰鬥力提升十級,能和八旗正面對壘了,打得有聲有色。袁本人小身板沒武藝連中數十箭,渾身刺蝟模樣居然不掛,身經百戰的大將滿桂卻戰死了。雙方這把戲演得滑稽,最後連不通軍事的崇禎都看出了貓膩,所以才堅決不讓關寧軍進城。

    袁某冤嗎?從明朝的角度,他死有餘辜,五年平遼大話包票,騙了朝廷上千萬錢糧,能裝備幾十萬人的武器戰馬槍炮,假傳聖旨斬殺東江鎮一品武將總兵官,最後把敵人平到北京城下。滿清缺糧,他不顧朝廷嚴旨禁令,通過蒙古大肆賣糧資敵;暗中與黃臺吉眉來眼去,議和苟且居然連個招呼都不打。把援兵遣散,為了是好與大清“友軍”串通搞雙簧嘛,免得非嫡系沒眼色亂打攪局。

    他沒想到,一向輕信自己的崇禎,也並非任人糊弄的三歲小兒。袁大人引狼入室的逼和過關伎倆,讓人家一眼識破。經三法司聯合審訊未可抵賴,將這吃裡爬外的傢伙明正典刑,才是崇禎一生最英明的決定。從那以後,他對明朝文臣武將們的節操,實在不敢輕信了,發展到另一個極端,對誰都要提防,於是明朝每況愈下,滅亡了。從這一點上說,袁賣弄文官故智,傷害皇帝的玻璃心,才是導致大明完蛋的罪魁禍首啊!

    真正冤枉的,其實是那位被他請出尚方寶劍,當粗鄙武夫剪除了毛文龍大將軍。老毛白手起家,縱橫敵後,每年拿著不到關寧軍十分之一的錢糧,卻能上繳超過對方十倍的斬獲,這不算忠臣良將,難道縮在城裡數錢的袁某才算嗎?

    更可笑的是,袁明明進士出身,地地道道的文官,東林黨薊遼戰區代理人。卻讓吹捧者,當成岳飛轉世,硬給美化成名將,跟盧象升、孫傳庭,哪怕是洪承疇比,袁這點水平說難聽點,給人家提鞋也不配啊。他最大的能耐,是敢吹,敢騙,敢自毀長城,以身試法!

  • 13 # 雪夜天蠍

    明朝的武將真的很不容易。不是在戰爭中被敵人殺死,就是因為派系鬥爭被皇帝殺死。

    所有的戰略戰術都是一系列的隨機事件組成的,不要說什麼通敵叛國實錘,別說幾百年前,就是現在,誰能掌握世界的全貌,分清孰是孰非?

    就說戰術,誰能分清戰略轉移和臨陣逃跑的區別?誰能分清縱敵長驅和請君入甕的區別?誰能分清擅殺武將和整肅軍紀的區別?以上這些可能是同一客觀事實的兩種截然相反的兩種解讀。

    如果把目光從袁崇煥的戰場放大到整個大明王朝,也許更清晰。崇禎是老闆,100%控股,高階管理層矛盾重重,業務骨幹掌握資源太多,有威脅老闆的可能,再外圍就是面臨其他公司的競爭。崇禎要用武將,但也提防他們做大,加上各種決策受各種影響的隨機性,想讓袁崇煥死說不定也很隨機,定了就是找理由,擱現在袁崇煥可能死於受賄和鉅額財產來源不明,因為這個不好翻案。

    再說袁崇煥,純漢人,受過傳統教育,我更願意相信他不會出賣大明王朝,誰會放棄大公司的高薪高管不幹,去小創業團隊?

  • 14 # 別人笑我太瘋癲128

    個人對袁崇煥一直抱有遲疑態度,但縱觀明末清初的歷史,仔細分析的話,我的觀點是袁崇煥並不是叛徒,只是一個明朝版的趙括。

    “遣散援兵縱敵長驅”這句話不一定是叛國實。1961年,林彪在對印度作戰時,由於解放軍高原反應嚴重且地形複雜,不適合大規模正面會戰,最後頂著毛主席三番五次“打出氣勢”電報要求,採取的策略就是“遣散援兵縱敵長驅”。結果就是殲滅了印度英屬最強的三個皇牌旅,打得印度50年不敢騷擾中國邊境,而中中國人也成各種印度電視劇中的惡棍和最大的反派。

    所以說,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不能以一時的軍令作為評判的標準。但袁崇煥如果真有岳飛的能力,早就追到皇太極老巢裡去了,也不至於守了5年毫無進攻意圖。同樣,以袁崇煥所處的位置,要投靠滿清也很簡單,皇帝根本沒什麼制衡的辦法,完全憑他自己的忠心。

    但崇禎皇帝又確確實實為了滿足袁崇煥的軍需要求,孤注一擲提高稅賦,搞得民不聊生,農民起義絡繹不絕。崇禎無非是覺得安內必先攘外,有這種想法的皇帝不多,真的值得表揚。。。即使他用錯了方法,信錯了人。因為中國皇帝一般都是對外客氣的窩裡橫,不管是能打的但喜歡聽吹捧好話,還是不能打的柿子撿軟的捏。

    結論只能是,袁崇煥嘴炮無敵,被病急亂投醫,急切希望勝利的崇禎皇帝當成救命稻草,把籌碼全部下在他身上。但其實,袁崇煥有一定的軍事才,但遠遠達不到他所描繪的藍圖和崇禎的目標。也因為這樣崇禎皇帝才一意孤行要殺了袁崇煥,一個皇帝發現自己被忽悠得團團轉了5年,不惜血本,孤注一擲,但一切都是假的,希望全部落空,還不得惱羞成怒???

    而袁崇煥的死再次說明他真的是能力不達標,不是不忠心,不然跳反或潛逃都不難。袁承志不就逃出生天了嘛,有時間有能力安排兒子,自己真想逃,也未嘗不可。。。

  • 15 # 途牛山小旋風

    袁崇煥這個人物特別有爭議,最早受金庸名著《碧血劍》的影響,不少人覺得他是民族英雄,抗擊後金有功,被冤殺了;後來隨著80、90長大了,歷史知識豐富了以後,很多人又覺得袁崇煥確實有投敵叛國的嫌疑,樓主也舉了史料記載,似乎是鐵證如山了。

    兩段人生

    1.投筆從戎,一身是膽——袁崇煥的激情鬥志

    我想在那種情況下沒人能不怕,袁崇煥應該已經報了必死的決心!只有克服對死亡的恐懼,才敢直面努爾哈赤吧!他太可怕了,對明軍來講,不亞於神話傳說中的死神。

    努爾哈赤曾經勸降過,袁崇煥拒絕了,他已經決定與寧遠共存亡了。隨後後金發起了猛攻,悍不畏死的八旗精銳多次險些擊破城池,幸賴明軍這邊上下一心,將士用命,堪堪抵擋住了一輪又一輪的攻勢。袁崇煥這邊依靠有利地形,採取炮擊的方式,給後金帶來了不小傷亡。這場戰鬥其實比拼的是意志力,看誰更堅定。經過4天的糜戰,後金在付出1.7萬人的傷亡後,終於撤兵。袁崇煥和他的小夥伴們憑著堅定的信念守住了寧遠城,取得了大明對後金的第一次勝利。

    2.爭權奪利,軍閥思維——袁崇煥的蛻變之路

    崇禎繼位,閹黨失勢,短暫失意的袁崇煥再度被啟用。面對大明這個爛攤子,崇禎皇帝非常憂慮,他能儀仗的人不多,袁崇煥絕對是其中一個。袁崇煥受到了皇帝超規格的接待,他的一切要求,崇禎無不應允,從此明末出現了一位權利最大的地方官——薊遼督師!手握天子劍的袁督師,掌管遼東一切軍政要務與生殺大權,一品武將都可以先斬後奏,可謂是實實在在的土皇帝。

    袁崇煥為什麼按兵不動?難道是他有意放皇太極進來嗎?難道他真的投敵叛國了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其實袁崇煥在等待時機,等一個可以戰勝後金的機會!

    此時的袁崇煥已經是個老兵了,而且身家不菲,不大可能像當初一樣,頭腦一熱,直接跟對方拼命了,他身後還有一群跟著他混飯吃的袍澤;另外假如真和皇太極硬拼的話,大概率是雞蛋碰石頭,覆沒就在眼前。敵軍大兵壓境,旌旗招展,戰馬嘶吼,這些景象不禁讓袁崇煥再次想起了三年前的寧遠大捷:“只有依靠堅固的城池,用大炮轟擊才能取勝。三年前我能做到,今天也一樣行!”袁崇煥攥緊了拳頭,暗聲說到。

    這一路上,哪裡適合作為堅固的城池與後金決戰呢?答案顯而易見,正是北京城!之前關於袁崇煥詭異行事的疑問都找到了答案:袁崇煥為了儲存實力,放棄了京城外的百姓和官府,選擇依靠堅固的北京城做後盾,與後金展開決戰!

    劇本確實按照袁崇煥的想法在演繹,北京城外雙方陷入了鏖戰,慘烈程度超過了當年寧遠大戰。趙率教死了,滿桂也死了,明軍在付出了極大代價後,終於逼退了後金。

    明末的北京保衛戰勝利了,但是袁崇煥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皇帝對他生疑,滿朝文武對他不滿,而北京城外那些慘遭塗炭的百姓更對他恨之入骨。幾乎全北京及周邊的人,都想讓他死,袁崇煥犯了眾怒,生機已絕!

    盼來生

    公元1630年8月,袁崇煥因通敵叛國獲罪,被凌遲處死。8月的北京已經驕陽似火,可袁崇煥的內心如一片冰峰般的寒冷刺骨。曾經自己意氣風發,豪言五年平遼。寧遠大捷讓自己的聲望達到了頂點,百姓曾經視自己為英雄,皇帝也把自己當做救世主,而袁崇煥也相信自己無所不能……“一切都要結束了,自己的累世英名應該盡毀了吧?唉,唯有盼來生,不做軍閥,不為私利,依舊守遼東吧!”

  • 16 # 飄泊故鄉異鄉客

    不知道你這個證據從何爾事?“崇禎二年夏,起故官,兼右僉都御史,總理薊、遼、保定軍務。大清兵由大安口入內地,策不能御,被劾。祖大壽東潰,策偕孫承宗招使還。第二年正月與總兵張士顯並逮,論死,棄市。”史料記錄的很明白,這一線是劉策的防線,袁崇煥率領的才是援軍,為了黑民族英雄,枉顧歷史事實,顛倒主次。做為遼東援軍——袁崇煥的手下悍將趙率教,也是在這次千里馳援中戰死殉國。“率教馳援,三晝夜抵三屯營。總兵朱國彥不令入,遂策馬而西。十一月四日戰於遵化,中流矢陣亡,一軍盡歿。”記錄的很明白,身為高階將領的趙率教以援軍統帥的身分都進不了城,只得引兵西進,最後落得全軍盡歿,身死殉國的下場,袁崇煥怎麼調得動劉策呢?而朱國彥最後也落了個城陷兵敗自殺的下場。想了解歷史不難,只要搜一下,歷史的脈絡很清晰。天啟六年努爾哈赤兵敗寧遠,面對寧遠堅固的城防,他選擇了西征蒙古諸部,這樣就有了可以繞開寧錦入關的第二條路。當皇太極登基之後,又一次兵敗寧錦時,遼東這條最近的路,顯然己經走不通了,遵化是必然的選擇。早在己巳之變的一年前,早己預料到的袁崇煥先後三次上表朝庭,他在奏表中說遼東有重兵防守,朝庭不用擔心。現在遵化一帶的防守薄弱,後金在無法突破遼東防線的情況下,一定會從那裡突破。可滿朝文武和崇禎沒有一個聽進去的,以為防住了遼東,便高枕無憂了。現在有一些人卻不顧非常簡單的歷史事實,想著法的黑民族英雄、歷史名人,其目的招然若揭

  • 17 # 小花靈林靈

    清兵善騎射,關寧鐵騎肯定躲進城中,然後發射紅衣大炮,你看看李自成百萬大軍,揚州十萬百姓,可以想象清兵騎兵衝過來時的箭雨,電影英雄中箭雨一樣,

  • 18 # 古海遊

    也就是鍵盤俠高呼“縱敵長驅”是罪證。“縱敵長驅”換句話說就是“誘敵深入”,毛主席說“誘敵深入是弱軍對強軍的最佳策略”,看明白了嗎?會打仗的想辦法都要放敵人長驅直入。袁崇煥的策略完全符合毛主席的思想。只有放進來才能關門打狗,才能發揮紅衣大炮的作用。不放敵人進來,京城比寧遠多得多的紅衣大炮只能晒太陽,最後成為廢銅爛鐵。袁崇煥寧遠之戰能擊敗敵人,加強版寧遠(京城)更有把握擊敗敵人,但是崇禎中了反間計,導致加強版寧遠城下明軍全軍覆沒。最後只能甩鍋袁崇煥。

  • 19 # 草原風兒吹

    袁崇煥又一個影響歷史走向的複雜人物,通敵賣國有可能,判國不至於。他殺毛文龍,賣糧給滿清,主要目標竟然是議和。做為明在北方的軍區最高統帥和地位最高長官,沒有打勝的信心。而議和成功就成了他實現五年平遼的救命稻草。雖然沒打贏,但議和使邊境和平可能大概也能挽救袁崇煥政治生命。這種政客心中只有自己,國家人民統統沒有位置。只不過最後玩砸了,不但他自己死了,還把國家民主推向深淵

  • 20 # 恩主公

    袁是明朝滅亡的主要推手,其殘害毛文龍,讓清軍長驅直入,掏空明朝北方,直接導致明朝的滅亡。。大言五年平遼欺君之罪。。放縱敵人長驅直入,連打仗的勇氣也沒有,算個毛將軍。。連野戰也不敢打,還平遼,這樣無能也難怪清軍長驅直入,掏空明朝。。袁的無能,被皇太極玩弄於手掌中,真是死的不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明星中哪個顏值和才華成正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