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悲觀視角

    雖說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但是很多農村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依舊有很多講究,很多忌諱。他們這麼做的依據,就是來自老祖宗的俗語,並把一些俗語當成是行為準則。因此,有人家中辦大事時,都會請先生給算算日子。而不少地方有一句俗語說“逢七不出門,逢八不回家”。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

    大圖模式大家經常聽人說道,今天出門沒看“黃曆”。意思就是今天很倒黴,出門前沒看看吉凶宜忌等。黃曆,相傳是軒轅黃帝創造的。因為包含了各種曆法計算方式,而且還記錄著宜忌和星宿等等。很多農村的老人,家中還有這樣的書。有事兒沒事兒拿出來,瞧瞧日子怎麼樣。

    大圖模式中國眾多的少數民族中,有一個民族,土家族,尤其注重“逢七不出門,逢八不回家”。“逢七”,指的就是每個月的初七、十七、二十七,是不能出遠門的。而“逢八”,指的是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這三天不回家。根據中國傳統文化中,“七”與“棄”諧音,而“八”與“發”諧音。這也僅僅是某些地區的解釋。

    大圖模式但是,另外一些地方對此有不同的解釋。“七不出,八不歸”真正說的是,有七件事沒辦好就不能出門,而有另外八件事沒辦好則不好回家。七件事,分別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另外八件事,分別是:忠孝禮儀悌信廉恥。那七件事,值得就是家庭的生活,如果一個家過的不像家,那麼你外出前,得先把自己的家庭理順當了。而另外的八件事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如果連這些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好,還有什麼臉面回家?

    大圖模式早年間,還有另一種說法,講究“二五八,好回家;三六九,往出走”。“二五八”和“三六九”是過去人們認為的吉利數字,它們在十個基本數字中,沒有“一、四、七、十”。“一”與“十”,分別代表了開始和結束。但是人活著,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那麼不可輕易說開始或者終結。“七”與“氣”“棄”諧音,不吉利。而“四”與“死”諧音,更是不吉利。

    大圖模式不過,相信科學的各位,定然是不相信這些鬼神之說。中華上下五千年,各種文化和思想相互碰撞融合。所有流傳下來的俗語,都包含著深刻的意義,不過時代不同,我們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路儲存空間,所有內容均由使用者釋出,不代表本站觀點。

  • 2 # 有書知道

    在某些地方的農村,很多老人家總是提醒年青人,“初七不能出門,初八不好回家”。問及原因,總是說,不吉祥,聽老人言總沒錯的。話雖這麼說,但總感覺含有迷信的色彩。

    其實“七不出門,八不回家”確實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話。但其真正的解釋是這樣的:

    “七不出門”說的是有七件事沒辦好就不要出門。

    這七件事是指:柴、米、油、鹽、醬、醋、茶,即平常我們說的開門七件事。

    封建時代,是男人當家作主,女人是不能出門拋頭露臉的。男人出門之前必須要安排好家裡的生活才行。

    “八不回家”說的是有八件事沒做好就不要回家。

    這八件事指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這是古人的八條做人基本道德準則,違反了任何一條都對不起祖宗,都無臉面對家人。

    在當今這個社會裡,雖然男女平等,生活便利,男人出遠門之前,開門七件事不必事事親為,但是也要預留相應的錢財,好讓家裡人安排好生活。

    老祖宗留下的做人準則什麼時候都不會過時,如果出門在外做了昧良心的事情或者違反了法律法規,那可真的是無顏見江東父老了。

    中華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句流傳下來的老話都有其深刻含義,而有些人卻只知其一 ,而不知其二,將“七不出門,八不回家”貼上了封建迷信的標籤。

  • 3 # 可以更換陳晨靈魂港灣

    老一代人出門規矩:出遠門初七,十七,二十七日子出門不吉利,遇上逢七日子出門就會改日子,提前或延後。

    八不歸家就是你出、門做事回家那一天如遇上初八,十八,二十八這一天,即是能到家,也不能回家,因為會不吉利。那天到了本地,會找個地方住下來錯過逢八閆子再回家去。

    過去人講迷信,出門,回家都很講究。出門回家都會找人看門日子,回家出門都要好日子。

    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就是出門,歸家禁記日子,不一人吉利日子。

  • 4 # 飲茶品詩

    過去對“七不出門,八不回家”這句俗語理解錯誤,總認為是初七不宜出門,或出門不利,初八不宜回家。其實真實意思是:

    “七不出門”,過去男人外出打拼,三年五載,不是經常回家,所以每次出門前都要將家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樣置辦好,方可放心外出。這既是男人的職責,也是男人的擔當。只有把家裡老人、老婆孩子都安頓好了,吃穿不愁,在外工作才會安心。

    “八不回家”,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字,這是古人要求做人的基本要素,如果在外未做到這八項,就無臉回家見江東父老。

    現在有些人在外闖江湖,坑蒙拐騙,五毒俱全,根本沒有廉恥之心,是家庭教育的失敗,也是社會的悲哀。所以學習古人一些為人處世的禮儀規矩還是很有必要的。

  • 5 # 張搗演

    過去農村俗語說的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流傳到現在已經不是原來的意思了,現在的農村人們還是認為出門的日子不能帶7,從外面回家鄉不能帶8這樣的日子。其實完全背離了這句諺語的意思。

    古人說七不出門,意思是當你要出遠門,要給家裡留守人準備好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樣生活必需品,八不歸家是說你在外,不能違背忠孝信悌禮義廉恥這八項為人處事之道,如果違背了,就不要回家鄉讓家裡人蒙羞。

    古人流傳下來很多道理民諺,但是很多流傳至今,已經被歪曲成另外一個意思了。

  • 6 # 老王說文化

    七不出門、八不回家

    雖然已經過完年了,在來回顧一些這個事情。很多人對於傳統習俗文化,都是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也就是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回家。還有比較常見的俗語: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本意是女子要以德行為主,今天大家對其理解意思就是這女孩沒有才能才叫有德行。

    七不出門

    最早的說法是出門之前要把家裡的事情辦妥了再出門,都哪些事情呢?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類沒做好就要不能出門。

    八不回家

    這是基於兩點去分析,一個是文化方面的,這就是忠孝悌信禮義廉恥,這八件事情,也就是最基本道德都沒有遵守的話,也沒臉回家了。

    所以很多俗語是含有一定的文化和古人的智慧,當然民間禁忌文化這一塊比較複雜,涉及到五行八卦、周易等方面。

  • 7 # 倉鼠小籠包

    老話說“七不出,八不歸”,大家都以為說的是: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回家。更有人連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都算了進去。也有人批評說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流下的害人的糟粕。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不對。“七不出,八不歸“,這確實是老祖宗傳下的教育人的話,但是其正確的解釋應該是這樣的: 七不出:說的是出門前,有七件事沒辦好不要出門。   這七件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即平常我們說的開門七件事。以前出門的人往往是當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須安排好家裡的生活才能出門。 八不歸:說的是出門後,有八件事沒做好不要回家。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古人的八條做人基本道德準則,違犯了任何一條,都是對不起祖宗,都無臉面對家人。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流傳下來的老話都有其深刻含義,切不可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而一棒打死。更不能妄自菲薄,忘了老祖宗的教訓。

  • 8 # 晃晃悠悠到四十

    謝邀!關於七不出門,八不回家,說法紛紜,解釋不同。有說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回家的。有說源自禁忌文化 ,逢七的日子不出門,逢八日子不歸家,逢九的日子出門最好等等。但我查閱了下資料後,個人傾向於以下這種解釋,七不出:說的是出門前,有七件事沒辦好不要出門。 這七件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即平常我們說的開門七件事。 以前出門的人往往是當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 因此,必須安排好家裡的生活才能出門。 八不歸:說的是出門後,有八件事沒做好不要回家。 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古人的八條做人基本道德準則,違犯了任何一條,都是對不起祖宗,都無臉面對家人。

    當然,各地風俗差異,個人理解差異,都有不同的解釋,無對錯,看自己選擇。

  • 9 # 大秦鐵鷹劍士

    1、與中華傳統文化有關

    放在現代社會來說,男人出遠門,一定要給家裡留足錢財,讓老婆、孩子、父母有基本的依靠。在外面打工掙錢,要及時給家裡寄錢回去,以維持家庭開支。如果男人不將家庭經濟建設好,那麼老婆可能會找隔壁老王解決問題,因此作為一家之主的男人要有責任感和經濟建設能力!

    2、與相關禁忌有關

    中華歷史悠久,萬事萬物各有牽制,因此五千年來積累了不少莫名其妙的禁忌。根據《楊公忌日》的要求,初七不宜出門,初八不宜歸家,否則不吉祥。至於為什麼有這樣的禁忌誰也說不清楚,陰陽相生,五行相剋,八卦預測萬物,誰也說不清楚冥冥之中有什麼神祕力量在指引人事,因此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守則守之,反正也沒有什麼害處。

  • 10 # 井夫子

    七不出,八不回。

    現在許多人都理解為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回家,尤其是老一輩總會這麼囑咐小一輩的孩子們,但是這句話,其實本來並不是說這件事情的。

    也與日期沒有關係。

    七不出其實講的就是在出門之前必須要做好七件事,否則不好出門,七件事就是家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因為這被成為古人生活的必需品,準備好了再出門,是說要將家裡事物都處理妥當,才能出去,和初七沒有關係。

    而八不歸則說的就是在回家之前,有八件事情沒有做好不要回家,這八件事就是:忠、孝、悌、信、禮、義、廉、恥。

    而這則是古人的道德準則,沒有做到不許回家,其實是警戒出門在外的人要做好人,尊禮守法,光明正大回家的意思,同樣與初八沒有什麼關係。

  • 11 # 日日新文化
    先說"七"與"八"的關係

    現在一般人認為"七"與"起"諧音,"八″與"趴"諧音,因此有"七上八下"的禁忌,尤其是有錢人,當官的人,買房子心照不宣不買帶"8″的樓層,尤其是8樓,遇到這種客戶,售樓小姐精於此道,也不會再推薦"8"樓和帶"8"樓層給他們。

    有錢人,當官的人全都鍾情於"7"樓和帶"7″的樓層,寓意"起″、“上升″,而"8"是指"下"、"趴″之意。因此他們對"8″敬而遠之。

    一般老百姓則無顧忌,平地起高樓嘛,認為"7″是上,"8″是發,橫豎都好。

    回到題目"七不出,八不回家″,為什麼說"七不出"呢?

    古時候,男人出門的時候,是一定要把家庭安頓好的,上有父母、爺爺奶奶等長輩,下有兒女,中間有妻子,男人則是家中的頂樑柱,早晨出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都要落妥了,然後才出門。否則,就稱為"七不出"。

    如果沒辦妥出門,家庭很容易生變,妻子出軌,或會離婚,或家庭發生矛盾。導至在外不順利,家產再多也沒用,家庭危機四伏,很快也會破落。

    為什麼會講“八不歸″呢?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聖賢孔子提出的八德,是當時德育教育的金典,孝敬父母,兄弟朋友友愛,忠誠老實,信守諾言,禮節周全,義氣為人,廉潔之心,知恥知羞,沒有做到這些就不回家。

    至於那些在外邊只知吃喝嫖賭抽,做盡違法亂紀壞事,品質惡劣的人,還能回家孝敬父母?家人還能對他有指望嗎?

    總結:"七不出,八不回家"是人們對生活安定的安排,對在外工作的成就肯定,都有著對美好生活的盼望和渴求,希望家裡人安定團結,希望在外拼搏的人滿載而歸,榮歸故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有沒有被同性好朋友撬牆角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