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國士無雙的韓信,在擊敗項羽後已經沒有了對手,那麼在蒯通遊說韓信造反的時候,韓信真的能打贏劉邦嗎?

39
回覆列表
  • 1 # 深藍妖火

    韓信在歷史上,素來有著兵仙的美譽。從胯下之辱和漂母乞食,到垓下十面埋伏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再到最後未央宮被殺,韓信的一生,可謂是傳奇的一生,同時也是讓後人扼腕嘆息的一生。

    而在韓信領兵打仗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韓信曾經有很多機會,可以割地自立。比如在韓信被封齊王后,從實力上來看,完全可以和項羽劉邦三分天下,只不過後來韓信拒絕了而已

    這也成了後人最大的一個遺憾。

    如果韓信當時真的選擇自立為王的話,有沒有可能,最後成功奪得天下,避免未央宮被殺的結局呢?

    1.絕對有能力自立,但最後奪得天下的可能不大

    韓信選擇自立的機會,其實很多。自從被劉邦拜為大將之後,韓信幫劉邦制定了東征以奪天下的戰略計劃。

    而在這個計劃當中,韓信率軍,睢水之戰滅魏破代,幫助劉邦在彭城之戰後,徹底穩住了陣腳。井陘之戰後,東進滅趙,繼而滅齊,徹底扭轉了楚漢戰爭的局勢。

    可以說,如果沒有韓信,劉邦最後絕不可能取得勝利

    在歷史上,韓信滅齊之後,參加垓下決戰之前,曾經派人去找劉邦,請劉邦封自己為齊王。這個時期,韓信的一生達到了頂點,勢力範圍也最大。如果韓信真的選擇反叛的話,這個時候,應該是最合適的時候。

    而在正史上,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項羽派蒯通力勸韓信背叛劉邦,形成三分天下的局勢

    在這個時期,韓信佔據齊國,並且和佔據趙國的張耳一直互為援助。如果韓信在此時反叛,張耳絕對會倒向韓信。也就是說,韓信佔據齊國趙國兩大地域。在秦末漢初的時期,這兩地恰好是中原最為富庶的地方,韓信如果自立,不但有足夠的實力,能夠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而是自身實力,甚至還可能是三者當中最強的。

    如果韓信自立,絕對會成功。但是最後想要打敗劉邦和項羽,奪取天下,恐怕就不大可能了。

    2.韓信是個軍事家,而非政治家

    韓信在戰場上無人可擋,在軍事上的才能無與倫比。但是相對的,在政治上的才能,卻完全可以說是近乎沒有。

    這一點,從後來韓信的結局,就可見一斑。

    韓信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但卻是一個不合格的政治家。所以,以一個傑出軍事家的身份,韓信完全可以做到自立一國,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但是在這之後,想要治理好一個國家,韓信恐怕就力有未逮了。

    另外,韓信在政治上,過於猶豫不決,這也是他最致命的缺點之一。所以,就算韓信成功自立,在接下來爭奪天下的過程中,恐怕也很難壓服手下眾人,一定會遭遇一次又一次的背叛。最後奪得天下的,一定不是韓信。

    3.既不得民心,也不得軍心

    韓信之所以選擇不背叛劉邦,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在於他清楚,自己就算背叛自立,也根本不可能成功。

    韓信不同於劉邦和項羽,雖然拿下了齊國和趙國,在實力上並不遜色於劉邦和項羽。但是,韓信最大的弱點,在於麾下沒有足夠多的嫡系

    韓信手下的將領,大都是劉邦派給他的,這些人願意聽命於韓信,也多半是因為劉邦。如果韓信擁兵自立,這些將領當中,很大一部分都不會支援韓信。在軍心上,韓信會敗的一塌糊塗。

    而在民心上,韓信就更不佔據優勢了。剛剛打下的地盤,沒有任何基礎。齊趙兩地,民心也不在他。

    所以,韓信一旦選擇擁兵自立的話,的確會直接改變歷史的走勢。甚至有可能創出一個三國時代,讓歷史重新退回到春秋戰國。但是,韓信自立之後,最終的結局,恐怕依然是兵敗被殺。

  • 2 # 侯叔說歷史

    正因為這個悽慘的下場,所以說很多人都覺得如果說他造反的話,那他有可能還有一線生機,因為韓信可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將領,而他老闆的話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大的軍事才能,所以說在打仗這一方面,劉邦是肯定比不過韓信的。而且除了韓信之外,他的手底下也的確沒有什麼特別能打仗的將領了,像樊噲那些人只不過是有勇無謀的人罷了,不足為慮,所以從軍事這一方面來說,韓信的勝算很大。

      還有就是韓信在軍中地位其實挺高的,很多人都知道,在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一般是負責和項羽打仗,而韓信的話則是討伐其他的一些諸侯。韓信面對這些諸侯一般都能夠打贏他們,這樣的話就讓他在軍中非常有威信,如果說他能夠將信服自己的手下召集起來,並且成功的讓他們站到自己這邊去反抗劉邦的話,估計很多人還是會聽他的命令的,畢竟他那麼厲害。不過讓人覺得可惜的是韓信並沒有把握住這個機會,他還是一心一意的為劉邦賣命,而大家也覺得他不造反實在是太可惜了,如果造反的話很有可能會成功。

      不過也有人認為韓信造反是不會成功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很多人認為不只是靠士兵以及將領的兵法,靠的還有很多東西,比如說當時的民心還有後勤等等這些方面。而韓信的話雖然說帶兵打仗非常的厲害,可是他在民心還有後勤這一方面根本就是零,而劉邦就不一樣了,他已經做了那麼久的諸侯王,而且百姓都還挺擁護他的,所以要說民心和後勤這一方面,他完全可以說是碾壓韓信的,所以從這些方面看韓信必輸無疑!

      而還有些人則認為雖然說劉邦這個人打仗確實不行,但是他手底下有很多的將領以及能人異士,比如說張良等等這些人,他們也肯定不是吃素的,雖然說在打仗這一方面肯定沒有韓信那麼厲害,但是總不可能這麼多位能人異士鬥不過一個韓信吧?而且很多人都覺得韓信之所以能夠這麼厲害,還是多虧了劉邦手底下幾位大臣在後面幫他出謀劃策,如果沒有他們的話,恐怕韓信也不是特別的厲害,所以說離開了張良等人的韓信還有那麼大的戰鬥力嗎?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而且韓信這個人雖然說帶兵打仗很厲害,但是膽子卻是比較小的,或許也可以被稱為隱忍吧,從他少年時候忍受屠夫侮辱這件事情就能看出來了。所以說韓信這種性格並不適合造反,或許他想過,但也就是想想就算了。而最後的事實也證明了他似乎真的是膽子比較小,就算是被劉邦一步一步的逼到角落,也絲毫沒有反抗。或許他內心的想法可能是隻要自己表現的足夠忠心,足夠無害,那劉邦就不會殺他,可惜的是韓信想錯了,最終也就落得個被殺頭的結局,真是讓人唏噓,所以命運千萬不能掌握在別人的手裡。那麼你又覺得如果說韓信造反會不會成功呢?而小編認為歷史沒有如果,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那就已經沒有什麼好說的了。不過如果說韓信真的造反的話,恐怕歷史的走向真的會發生改變,畢竟他是這麼厲害的一位大將,之於劉邦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說他反水了,那麼劉邦肯定會受到很大的傷害。

  • 3 # 大白白野

    韓信造反,能否成功,是喜歡歷史人士討論熱門話題。這個問題只有當事人最清楚,現在歷史資料正史也好野史也好都是人們撰寫的,或多或少可能夾雜感情因素,連史家之絕唱《史記》有人曾對某些事提出懷疑態度。

    學習有的歷史資料,感覺韓信造成能成功。學習有的歷史資料,感覺韓信造反不能成功。

    韓信在齊地用半渡而擊戰術打敗龍且率領的二十萬齊楚聯軍後,項羽驚恐,派武涉遊說韓信反漢聯楚,蒯通也說韓信功高震主危險,如果韓信這時候反漢聯楚是能成功的,因為劉邦和項羽對峙,雙方都沒有能力來對付韓信,劉邦拿韓信沒辦好,都讓韓信做真齊王了,九江王英布不叛楚歸漢成功了嗎。劉邦違約追擊項羽,還讓韓信,彭越帶兵前來,兩人都沒按期出兵,劉邦又給兩人增加封地,兩人才出兵的。可見,韓信實力性獨立性非常強,劉邦對韓信不敢動武的,只能用物質獎勵來鼓勵其參戰,這說明韓信具備造反條件,如造反會成功的。因為劉邦項羽及其他勢力都沒辦法阻止韓信的。

    學習有關歷史資料,韓信造反不會成功的。韓信如造反要有絕對忠於自己的軍隊和一些將領,司馬懿奪權成功是家裡暗養三千亡命徒,劉裕奪權成功是一步步樹立威信積累的,趙匡胤政變成功是有結義兄弟幫忙。韓信加入劉邦陣營好像沒有同夥死黨,劉邦也往韓信隊伍摻沙子,曹參,灌嬰在韓信軍中分別管理步兵和騎兵,曹參和灌嬰貢獻非常大,魏趙代齊不少地盤是曹參灌嬰攻佔的,曹參曾闖入韓信大營質問為什麼不執行劉邦命令,韓信如造反,曹參和灌嬰是反對的而且有能力制止的,劉邦兩次突入韓信軍營,第一次調走韓信部隊,第二次收回韓信兵權,把韓信由齊王改任楚王,韓信事先不知道,說明保密工作做得好,也說明劉邦身邊沒有韓信真心朋友,韓信和樊噲對話,體現出韓信不會處理好和同僚之間的關係。韓信軍事能力有,搞政治不太成熟,本身就是外來戶,不合心意就跑,還犯過錯誤,不為劉邦危機時刻想辦法,卻為自己利益提出一些要求,劉邦能沒反感嗎,鎮守齊地不反,和鍾離眛在一起時不反,落難時和陳狶想反,這不是自找苦吃嗎,造反也不會成功的。漢初歷史記錄主要是《史記》,這本書對韓信評價很高,曾國藩對韓信戰績提出質疑。

    歷史這門知識,說好學,也好學,說不好學,也不好學,過去發生的事情,有些真難以讓人探究明白。

  • 4 # 歷史雲頂

    通過了解歷史,我們能夠看到很多富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們都有著較為強悍的能力,在自己短暫的一生之中,實現著自我價值,今天我們所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位歷史人物,他就是韓信。韓信其實早期並沒有什麼太多的帶兵經驗,但是為什麼能夠在擔任將領之後做到戰無不勝呢?這非常值得我們去一探究竟。

    分析韓信在軍事上傳奇的原因,肯定離不開他自身的努力,韓信出身卑微,跟隨了劉邦之後,找到了實現自我價值的容身之地,自然不敢有絲毫的鬆懈,抓住一切可以實現自己價值的機會。

    韓信其實在軍事上的突出, 離不開他在心理方面的造詣,充分踐行了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的道理,利用好別人的軟肋然後逐個擊破,是韓信最高深的地方,另外韓信由於出身原因,見識過不同階級的人生百態,是一個十分通透的人。

    另外韓信雖然在之前沒有過統兵的經驗,但是並不代表他對於軍事戰爭就一無所知,他善於觀察,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學習機會,總結別人策劃戰爭的教訓與經驗,當自己正式指揮戰爭時,就可以從更加全面的角度去思考局勢,總結前人的經驗,也不失為一種好的學習方法。

    最後我們要提到的一點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韓信遇到了懂得賞識他的伯樂。蕭何深知韓信是有野心的英雄,再三向劉邦舉薦韓信,最大程度賦予韓信較高的自由,讓韓信有足夠大的空間去施展自己在軍事上的傲人才能。綜上我們知道,韓信雖然早前沒有領兵經驗,但是後來戰功赫赫,還是有很多的原因的。

  • 5 # 歷史小書童

    韓信一連滅魏、徇趙、脅燕、定齊,齊國平定之後,他派人向劉邦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是個反覆無常的國家,南邊又與楚國相鄰,如不設立一個代理王來統治,局勢將不會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齊王,這樣對形勢有利。”當時,項羽正把劉邦緊緊圍困在滎陽,情勢危急,看了韓信上書內容,劉邦十分惱怒,大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中踩劉邦的腳,湊近他的耳朵說:“漢軍處境不利,怎麼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就此機會立他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則可能發生變亂。”劉邦經提醒也明白過來,改口罵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做真王罷了,何必做個暫時代理的王呢?”於是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齊王,徵調他的部隊攻打楚軍。

    齊國失利,龍且戰死,使項羽非常恐慌。派盱臺人武涉前去遊說韓信反漢與楚聯合,三分天下稱王齊地。韓信謝絕說:“我奉事項王多年,官不過是個郎中,位不過執戟之士。我的話沒人聽,我的計謀沒人用,所以才離楚歸漢。漢王劉邦授我上將軍印,讓我率數萬之眾,脫衣給我穿,分飲食給我吃,而且對我言聽計從,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漢王如此親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會有好結果的。我至死不叛漢,請替我辭謝項王的美意。”

    武涉遊說失敗後,齊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舉足輕重的關鍵在韓信手中,於是用相人術勸說韓信,認為他雖居臣子之位,卻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險。終於說動韓信,但韓信猶豫而不忍背叛劉邦,又自以為功勞大,劉邦不會來奪取自己的齊國,於是沒有聽從蒯通的計謀。

  • 6 # 翻翻二十四姓家譜而已

    幾乎不可能成功的。韓信最大的問題是隻懂軍事,不懂政治,更不懂人心。

    一、沒有劉邦那麼多市井無賴的小心機。漢三年(前204年)六月,劉邦出成皋向東渡過黃河,單獨與夏侯嬰跑到了修武的張耳軍中,一大早自稱漢使人趙軍營。張耳、韓信還沒起床,劉邦徑直進其臥室,奪取了他們的印信兵符,召集諸侯,調動諸侯的位置。等張耳、韓信起床後才得知劉邦來過,不禁大驚失色。漢王奪了兩人的軍隊,命令張耳備守趙地,任命韓信為相國。韓信收集沒有調到滎陽的趙兵去攻打齊國。這是韓信第一次被劉邦玩。

    二、技術控的宅男表現。前203年,韓信以齊地民心未穩為由,自請為假齊王(代理齊王),以便治理——這種做法很有韓信的特點,想要又不好意思直說。

    當時劉邦正與楚軍相持不下,聞言破口大罵:“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這時張良和陳平“躡漢王足,附耳語”,說目前我方軍機不利,亦無法阻止韓信自立為王,“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劉邦立刻醒悟,又改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於是直接封齊王——這是劉邦社會人的典型表現,韓信一輩子都幹不出來。

    三、懂軍事不懂人事,懂技術不懂權術。項羽自知形勢不妙,派武涉遊說韓信叛漢,韓信以劉邦對他有恩為由拒絕。蒯徹認為劉邦日後必對韓信不利,多次聳恿韓信把握時機,脫離漢王自立,形成鼎足之勢。而韓信自認為勞苦功高,“漢終不奪我齊”;蒯徹則以“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相勸。但韓信始終抱定“漢終不負我”的想法而不忍叛漢。

    四、從項羽死後,劉邦趁機奪取韓信兵權,並改封韓信為楚王,以便就近控制,移都下邳——這是韓信第二次被玩。這個時候是造反最後的一次機會了,可惜韓信沒任何動作。

    五、看不透人心,看不清事理。劉邦欲捉拿鍾離昧,但鍾離昧素與韓信交好,於是鍾離昧逃到楚國。劉邦得知鍾離昧逃到楚國後。不久就有人上書告發楚王韓信謀反。劉邦向諸將徵詢對此事的意見。諸將都說:“趕緊發兵,活埋這個忘恩負義的小子!”高祖自知這些並不是好主意,就沒有吭聲。 這時,張良已經藉口有病而功成身退了,只有陳平依然是劉邦身邊最重要的謀士。劉邦便向陳平請教,陳平開始不肯出主意,直到劉邦再三追問,並說:“我打算派兵前去討伐他,你看怎麼樣?” 陳平沉著地反問道:“這次有人上書告發韓信造反的這件事,還有人知道嗎?”劉邦說:“沒人知道。”“那韓信自己知道嗎? ”“也不知道。”陳平低頭沉思了一會兒,又問:“陛下的軍隊比韓信的軍隊厲害嗎?”劉邦回答:“不見得。”陳平又問:“陛下手下的戰將中,有誰在戰場上能敵過韓信?”劉邦回答:“沒有人能敵得過他。”陳平說:“軍隊實力不如韓信,將領又不是韓信的對手,現在您反而要出兵去打韓信;一旦引起戰爭的話。勝負就難以預料了。這樣做我真是很為陛下擔心啊!”劉邦一聽,十分著急,連忙問有沒有什麼穩妥的辦法。陳平說:“古時,天子常常在全國各地巡行,會見各地的諸侯。南方有一個地方叫雲夢澤。陛下裝作出遊雲夢澤,要在陳州會見各路諸侯。陳州在楚地西界,韓信聽到天子出遊,又到了他的地盤上,他當然會來謁見。當他謁見陛下的時候,您便可以把他抓起來。這樣就不用派兵,只需一個武士就足夠了。”劉邦依計行事;韓信果然郊迎在路中央。劉邦便讓埋伏下來的武士將韓信捆得結結實實,投入囚車中。

    六、不懂韜光養晦,管不住嘴。後來劉邦把韓信貶為淮陰侯,留居京城,不讓他到外地任職,韓信也就不能再有所作為了。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後,深知高祖劉邦畏懼他的才能,從此常常裝病不參加朝見或跟隨出行。在家中悶悶不樂,對於和絳侯周勃、潁陽侯灌嬰等處在同等地位感到羞恥。有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並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光耀。”,韓信出門後,笑道:“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等同列!”(嘴太欠了!)

    韓信在被劉邦軟禁期間,最多的時間便是與張良整理很多的兵家書籍,總共整理出來一百八十二家,並著有《韓信》兵法三篇 。而劉邦也常來陪韓信聊天,有次談論各位將軍才能的高下。劉邦問韓信:“像朕的才能可以統率多少兵馬”?韓信說:“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劉邦說:“你怎麼樣?”,韓信回答說:“臣是越多越好。”,劉邦笑著說:“你越多越好,為什麼還被朕轄制?”, 韓信說:“陛下不善於統領士卒而善於領導將領,這就是臣被陛下轄制的原因。況且陛下是上天賜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這馬屁拍的很蹩腳,是捏著鼻子說的。但社會人劉邦會聽不明白?呵呵了)。

    七、漢高祖十年,陳豨起兵造反,劉邦率兵前去平亂。呂后與蕭何(韓信一輩子不懂人心,比如這位)密謀,偽報陳豨已死,在韓信前來祝賀時趁機擒獲,聲稱有人密告他與陳豨共謀,將韓信於長樂宮以五刑處死(“先黥、劓,斬左右趾,笞之,梟其首,菹其骨肉於市,其誹謗罪詈詛者,又先斷舌”),並株連三族。韓信自感未曾負君卻落此下場,嘆曰:“當初不曾聽蒯徹之言,今日才會被人算計”(缺心眼到這種地步,也是醉了。你提蒯徹幹嘛!)。後世人稱“生死一知己(蕭何),存亡二婦人(漂母、呂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再看劉邦的表現:劉邦平定陳豨,班師回朝,得知韓信已死,既慶幸消除威脅,也為韓信的死感到惋惜。劉邦問韓信死前說了什麼,呂后回答韓信後悔當初不聽蒯徹之言。於是劉邦下令逮捕蒯徹。蒯徹承認自己曾教韓信反叛劉邦,但辯稱“秦末群雄並起,有能者就可得天下,當時自己追隨韓信,自然就會為他出謀獻策,勸他自立,不會為劉邦設想;而且群雄中如劉邦般爭天下者大有人在,殺也殺不完。劉邦聽著有道理,就把蒯徹放了(這種氣度和格局,韓信比不了)。

  • 7 # 布衣閒人10

    據筆者看來,韓信根本就不會造反,背叛劉邦。因為韓信是個知道感恩的人,不存在韓造反能否打敗劉邦的問題。韓信雖有統帥百萬大軍,改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卓越的軍才能,但沒人賞識他,沒人用他,那也是白廢。項羽不賞識他,劉邦賞識他,還專門築壇拜他為大將軍,職位在樊噲、周勃、灌嬰等人之上,這是多麼大的恩情!蒯通勸他背漢自立時,他說,漢王推食食我,推衣衣我,言聽計從,我怎麼可以背漢自立呢?後來劉邦又封韓信為代理齊王、楚王,最不濟還保留著淮陰侯的頭銜。韓信從一個衣食無著的無業青年,混到王候的地位,多虧了劉邦,沒有劉邦,就沒有韓信的一切,最後只能終老於鄉野。所以,韓信知恩圖報,不會背叛劉邦。這可能是韓信的弱點,但更是韓信人格的偉大之處,劉邦當然也深知這一點。劉邦出征回來,聽說韓信被殺,且喜且憐之就是最好的證明。劉邦喜什麼?韓信的軍事才能確實令人生畏,殺就殺了吧,這是喜。劉邦憐什麼?劉邦知道韓信並無造反之心,加之韓信的功勞,又加之韓信年輕,這是憐。實質上,劉邦沒有誅殺韓信的打算,從韓信從王降到候,軟禁於京城,就是不想殺韓信,要殺早就殺了,劉邦是手軟之人嗎!韓信死在了小人(簫何)和毒婦(呂雉)的手裡。說韓信與陳狶勾結,圖謀造反,似乎證據不足。

    韓信事件給我們的啟發:一是做人要有感恩之心,要知恩圖報。知恩圖報是君子,知恩不報是小人。二是功成身退,善於自保,象張良一樣隨赤松子遊,不隨赤松子遊,隨綠、黃、白、黑松子游也行啊!可惜韓信不懂。

  • 8 # 漩渦鳴人yy

    個人認為韓信如果起兵造反的話,成功的概率還是很低。

    有人曾經問劉邦說你能奪得天下,究竟靠的是什麼?項羽你看,戰鬥力比你強,軍事上面的理解比你強,而且對待士兵如此仁慈。各方面都比你這個無賴強得多了,你劉邦為什麼能夠奪取天下呢?

    劉邦就說了我這個人那帶兵打仗比不過韓信,在家裡面管家呢,比不過蕭何,出謀劃策,比不過張良,但是這三個人都歸我所用項羽呢,手裡只有一個范增,自己還不用最後被我給活活耗死。你說你怪誰?

    韓信的軍事能力雖然強,但是這個人用人方面或者是對於人情世故的處理方面確實差到了極點。比如說他對於劉邦的態度,

    劉邦曾經要求他趕緊出兵北上去拿下趙國,魏國,燕國,齊國,韓信說我不去,我你答應我的事情都還沒處理完呢,你怎麼能現在就叫我過去打仗呢?劉邦沒跟他廢話,直接跑到他營帳裡面偷了他的虎符,命令軍隊立刻北上。韓信醒過來一看,軍隊已經北上了,那就隨便了。

    本來這種事情吃了一次虧,應該稍微有點警醒了結果天下剛統一。也就是西楚霸王項羽剛剛死掉,劉邦再一次故技重施,跑到韓信的軍營裡面,把著虎符又給偷出來了。韓信對於人情世故的處理方面的薄弱,能力可見一斑。

    你在能打你就一個人能打韓信,派出一旅偏師,像彭越一樣襲擊韓信的大後方,韓信就是神通廣大,也分身乏術。

    相比較而言,劉邦手裡面有關中有漢中有這樣穩定的大後方有蕭何,這個鐵哥們兒替他管理源源不斷的給他物資和援兵你打仗能耗的過劉邦。

    況且這個人對於人情世故的處理方面也是弱到了極點,你比如說當時劉邦要去殺韓信的時候,不是沒有人提醒韓信說劉邦過來就是為了找你算賬的,但是韓信就是不相信,他說我對於劉榜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個人信任我,我為什麼要去背叛他呢?結果綁著這個西楚霸王項羽的部將鍾離妹去見劉邦,最後的結果就是韓信悔不當初啊,以至於最後他蕭何去邀請韓信進呂雉的大門的時候,他還是相信之前的老朋友,生死存亡兩婦人!

    軍事能力之強的人。縱觀天下,縱觀歷史,何其之多,但是真正能夠白手起家奪得天下之人又有幾個,劉邦就是其中之一,雖然他平常時候無奈稍微多了一點,但別忘記這個人的英雄氣!

  • 9 # az2777

    不可能,沒有滅項羽前或許有二成機會,滅項羽後一成都沒有了。

    其一、韓信手底下的軍官都是劉邦的人。劉邦集團是以豐沛周邊的老鄉為核心,他們跟隨劉邦多年,不可能背叛劉邦的,新兵易徵,老將難求,即使韓信擴充了大量新兵,也不可能把高階軍官換掉。

    其二,韓信本人缺乏文治素養、缺乏幹練的文官團隊。

    其三,缺乏威望。韓信並沒有布恩於諸將,韓信本人比較心高氣傲,被劉邦直接提拔為大將軍,缺少軍中資歷。也沒有布恩於百姓,韓信是齊王,之前的齊王是田氏宗室,統治齊國幾百年,深得人心,之前跟漢王的使者談好了歸降,結果被韓信貪攻偷襲,徒增傷亡,齊國上下怕不是恨死了韓信吧,只要失去漢王這個大靠山,齊中國人就反了他丫的。

    相反看看劉邦,拉著一干老鄉南征北戰好幾年,這班平頭百姓搖身一變成了一方大員。入咸陽約法三章深得人心,劉邦的基本盤就是老秦的領土。

    其四,缺乏名義,劉邦討伐項羽,用的是為義帝報仇的名義,義帝是諸侯盟主啊,卻被項羽殺了,可以說送了劉邦一個絕佳的藉口,所以劉邦率領諸侯攻擊項羽名正言順。韓信用什麼理由反對自己的上司?

    其五,缺乏戰略縱深,齊國就跟現在山東省差不多大,東邊就是大海了,退無可退。漢國有陝西四川重慶和部分山西河南湖北,還有一班小弟劉項之爭看起來劉邦敗多勝少,其實劉邦一直在敵地作戰,項羽壓根攻不到劉邦的大本營,項羽做不到韓信拿什麼做到?

  • 10 # 遠致51213062

    先說點關於人心的。當年項羽逃到死亡與絕地反擊的人生三叉口時,有個老丈指給他一條死路。因為自秦亡到楚漢相爭,天下蒼生都受夠了那種朝不保夕的戰爭歲月,老丈是巴不得項羽快死。而天下剛消停下來時他韓信又去鬧,老百姓心裡不恨死他才怪,這個時間段他就算敢造反也準敗。後來的英布與彭越剛一造反,劉邦就輕鬆剿滅他們可以做個明證。

    再比較下項羽與韓信,韓信是會打仗不假,千古一霸項羽難道就比他差勁?項羽在最後一戰之前的軍事行動中從來沒吃過虧,在這點上韓信可沒他牛。兩大利益集團相互死嗑可不只是比拼將領的個人打仗水平就完事,其它的,比如與其它勢力的外交、自己集團的內政管理、民眾對你這勢力的向心力、將士在勝利或失敗這些極端時刻對領袖的忠誠度、智謀之士在大戰略上的遠期規劃能力、君主與臣佐之間的相互信任…這幾個方面甚至比打幾場勝仗更重要。而事實上,項羽就是從這些方面上失敗的。韓信與劉邦相較弱在哪裡?只怕韓信早已心知肚明。

    史書上語焉不詳的說過韓信的部下勸過他謀反,又說他不聽。如果一定要思考他為什麼不聽,合理的解釋應該是他或多或少認為他自己不可能造反成功。我始終堅信一點:一個對自己沒信心的人不會成功,除非是神蹟。(即便是民間故事中,狗屎運好到爆棚的人生羸家張好古,能成功也是因為他盲信自己幹什麼都是對的!)

    最後,古人做事喜歡講個大義名分,正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劉韓名份早已經定為君臣,韓信要反,在劉邦還健在的當時他自己的大多數部下可不會答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米新發布的紅米note9系列值得購買嗎?是不是很有價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