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BBC報道,法國科學家德斯穆格指出,越來越多的數字裝置對下一代腦部發育有負面影響。他宣稱“數字原住民”(出生併成長於網路流行時代的孩子)的智商比Ta們的父母更低,自從網路和電子產品普及之後,人類的智商首次出現隔代下降的趨勢。德斯穆格稱,不論任何年齡,使用螢幕時間越少越好。(老闆聯播)
回覆列表
-
1 # 戲迷阿德1
-
2 # 我思故我在我在我必思
如果不加區別地把迷戀螢幕的人得出這一結論過於簡單化,因為它並非全概率事件。螢幕提供給人們的東西與主體愛好和選擇有很大關係。在大資料時代,螢幕根據人們的愛好推薦給他的內容對於缺乏正確目標和自制能力的人來說,當然更容易強化他的偏好,荒蕪學業,趨向偏廢。但是對於有明確目標和遠大理想追求的人來說,網路給予的助力是不可替代的,它還有助於智商的提高。就我自己來說,我關注的都是與科學和理性有關的內容,我可以看到牛津大學教授與劍橋大學教授關於人的本源問題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觀點的辯論,這是大資料時代以前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關鍵不在於網路,關鍵在於自己。如同同樣受初、中、高等教育,有的人除了課程之外無所用心,最終得到的最高不過課堂所學的知識;用心的人把課堂知識僅僅作為基礎,不失時機地廣泛閱讀更深領域知識,不論是紙質書籍還是螢幕都直奔自己選定的目標,那麼書籍和螢幕都成為知識的源泉。所以,關鍵不在於螢幕,而在於螢幕上哪些內容。我孫女3歲時我就有意讓她擺弄電腦,現在已經上初二了,有空還長達幾個小時玩遊戲,學習成績仍然領先,此次期中考試成績全班第一。儘管如此,我仍主張多讀紙質書籍,有助於深入思考和反覆咀嚼,獲得系統知識,並且牢固記憶;未來電子螢幕將充滿生活的各個角落,它有加大認知差別的危險,如果不能自律,人與人的差距將不可估量地大,關注它的危險性,少看螢幕是必要的,但是說降低智商卻不能一概而論。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法國科學家提出了電子產品降低智商,這個話我們認為有一定的道理,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可以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我們國家智慧化已走在世界的前例,只要你有一部手機人的生活要購買任何東西或辦理其它亊項,用手機來解決付錢轉賬等各種各樣小事生活和大事生活,中國大多中青年人不用人民幣來支付了一切生活必需品,這對於中國人民幣資料化時代即將要來臨,然而,這也有缺陷不用紙幣用資料來接賬,世界上還行不通到一個國家用一部手機搞定自己的生活,在國內可以搞定,在國外搞不定,過上若干年後人會對紙幣化產生極大地反感,一旦網路產生大面積短路和大面積停電,一些家庭一萬塊錢在家裡也拿不出來派用場,因此,我們國家既要提倡智慧化,但也不要放棄紙幣化,不能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幾萬塊錢要劃賬財務取消這個是極端的錯誤,發生以外的話財務取消了要建立起來恐怕難實現目標了。所以說;外國科學家提出的觀點,我們要積極地討論研究不要一刀切人家是怪論。現在有一個傾向,小學生,中學生寫作文不用鋼筆來寫字了,用電腦上抄字作文,這個就是低智商不是實事求是,騙人抄襲網上文章,我們要引起足夠重視,將來培養出來人才只會抄電腦文字,脫手寫文章速記就是白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