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76470524

    孩子膽小一方面是對某些東西從心底裡抗拒,另一方面是因為不瞭解不明白。女兒沒上小學前在電視上外星人解密的節目中看到所謂的目擊者畫的外星人影象後就不再敢自己睡覺了,每晚總事嚷著讓爸爸媽媽陪著睡覺,說怕夢到外星人,即便是睡著了也不踏實。這樣不但孩子休息不好,我和她爸爸白天更是沒精神上班。我和愛人分析,女兒第一次見到的外星人的影像雖算不上恐怖,但對幼兒還說還是挺難接受的,而且當時的節目配的音樂也是探祕類節目固有的懸疑風格,為了能讓孩子不再害怕我們應該讓她見到一個可愛的外星人。於是,我們三個人一起看了一遍電影ET,又到書店找了本兒童版介紹外星人的書,女兒發現外星人其實並不可怕,更是喜歡上了ET,拍照也要和我擺個電影中的經典手勢,當然也能好好睡覺了。所以我認為孩子的害怕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對事物不瞭解不知道。

  • 2 # 恩爸222

    《教你如何讓孩子的膽子變大一點》

    有父母向我們的老師這樣反映:我女兒現在已經四歲多了,她很懂事,但在某些方面膽子比較小,性格也很固執,剛進幼兒園時老師說她個性靦腆,說話聲音輕,感覺性格放不開,當時我聽到後就在想這該怎麼辦呢?

    孩子這是性格膽小嗎,還是害羞,還是害怕呢?首先,家長們需要做一個區分:孩子“害怕”就是“膽小”嗎?

    當了爸爸媽媽,恐怕就回憶不起來自己小的時候了。實際上,1—3歲的幼兒正在努力分清“我”和“我以外”的事物,正在學習“我”和周圍環境怎麼相處。由於年齡的關係,這個過程比我們想象得慢了許多,他們會對一些以前不熟悉的環境(比如快速移動的物體、嘈雜的聲音、陌生的環境)感到緊張和恐懼,這些都是很正常的,包括怕黑、怕水、怕高。專家說,這些都只能說明幼兒還沒有適應周圍的環境,並不意味著孩子有什麼不對。當然,也就不能說明孩子“膽小”。當孩子在心理上正處於建立信任和委託感的階段時,孩子受到驚嚇時,保護是惟一正確的做法。如果你不保護他,他可能更害怕,可能真會變成“膽小鬼”,長大後也不會有充分的自信。

    其實父母可以預先告訴孩子可能出現的變化。比如孩子害怕大的聲音,那麼走在鐵路旁,你要先告訴孩子:來了一輛大火車,如果你不想聽汽笛聲,先把耳朵捂上。這是讓孩子做個決定,是提供機會讓他選擇。但有些媽媽會對孩子說“快捂上耳朵,火車來了,汽笛聲該嚇著咱們了”,這樣說等於告訴他害怕是對的,你希望他這麼做。

    同時要馬上撫愛受到驚嚇的孩子。孩子已經受到驚嚇,告訴他“別怕”一點用處都沒有。你要慢慢地跟他說話,輕輕地拍拍他或緊緊地抱住他,父母是他最信任的人,這樣做會讓他感到安全。“恐懼”這東西是通過教育、經歷和被自己信任的人切實保護才能擺脫的。

    不要總提使孩子受到驚嚇的事。安撫孩子的最好辦法不是不停地說話,控制住你自己,儘量少說,只是摟緊他。等他恢復正常後,不要繼續談論使他害怕的那件事,不要試圖幫他分析什麼,“噢,孩子兒,剛才叔叔把咱們舉到半空,嚇著咱們了是不是?”這樣的話毫無安撫意義,反倒強調了恐懼。

    此外,讓環境的變化慢一點,小一點,讓孩子能夠逐步適應。其實,大多數孩子都是能克服恐懼的。

    那麼,孩子一般會對什麼樣的事物感到恐懼呢?我們來看看以下這些具體的案例與解決辦法:

    1.較大的噪音

    嬰兒在早期會比較害怕聽到噪音。如果聽到打雷聲、鞭炮聲、警笛聲等,嬰兒會被驚醒甚至哭泣。這是因

  • 3 # 亦可育兒

    我覺得孩子膽小的表現,與下面這些有一定的關係:

    1.父母對孩子喜歡用嚇唬,而不是鼓勵。

    有些孩子比較調皮不聽話,父母為了達到讓孩子聽話的目的,總是說一些讓孩子害怕的話。比如:再不聽話,等下被大老虎給吃掉。而小孩子不懂分辨真假,自然害怕,時間一長,就會缺乏安全感,從而形成了膽小的性格。

    其實,孩子小想要認識這個世界,好奇心比較強,愛探索,有些行為就被父母誤以為是不聽話。這時,父母應該多點耐心,陪陪孩子,問問孩子為什麼,多理解孩子一點,多給予鼓勵,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更加自信。

    2.父母過度保護,生活圈子小。

    有些父母由於過度疼愛孩子,就怕含在嘴角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比如,當孩子與別的小朋友跑起路來,父母就大喊:“寶寶,不要跑,會摔倒,會痛,會流血。”要是,孩子還是不聽,繼續跑,父母就大聲警告,你要是再跑,看我不打你。

    由於,父母限制、懲罰過多,導致孩子在以後做任何事時,都要經過過多的考慮,唯恐做錯事,這樣,膽怯機制就出現。

    雖然,父母這種行為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不可取。畢竟孩子長大還是需要社交圈的,所以,這時,父母應該讓孩子多參加社會集體場合,讓孩子多與同齡夥伴多接觸。這樣,孩子會更快樂、開心,更願意融入到群體裡。

    3.父母關係不和諧。

    父母關係不好,經常吵架,有些父母還會把吵架後的不良情緒轉架給孩子,責怪孩子,把孩子當出氣筒。所以,孩子從小就活得小心翼翼,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又惹到父母,又要被責罰。長久以往,孩子內心不安全加劇,導致以後,凡事都小心翼翼的,膽小的性格也就形成了。

    這時的父母應該儘量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讓孩子在和諧融洽的環境中成長,讓他擁有更多的快樂和堅實的安全感。

    所以,發現孩子膽小,做為父母,應該多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原因,再做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法,幫助孩子建立自立。

  • 4 # 多特兒童專注力

    常常在聚會上碰見這樣的一幕,媽媽拉著孩子的手說“來,叫舅舅舅媽,叫叔叔嬸嬸。”可孩子傻傻站在哪兒,一動不動也不開口說話,有的甚至直接大哭了起來。耐心一點的家長就笑笑解釋“我的孩子比較害羞怕生”,不耐心的家長可能就是一頓胖揍。

    “害羞”本身不是一件多大的事情,可有些“害羞寶”,怕生不叫人還是其次,和同齡孩子也很難相處,甚至懼怕進入新的學校,新的班級。這種影響到人際交往的“害羞寶”,家長就要提高警惕了。

    小瑤今年快6歲了,上幼兒園大班,是個很典型的“害羞寶”。媽媽反饋說:“小瑤是個慢熱害羞的孩子,在幼兒園常常一人玩,不主動參加集體活動,更別說舉手發言了。平時見到生人就躲,走路還經常摔跤,都快上一年級了,這麼膽小怎麼上小學啊。

    第一次見小瑤,感覺小瑤是一個非常可愛乖巧的小女孩,牽著媽媽的手,怯怯地走進教室。從她進教室的表現就能看出她對這個新的壞境有點畏懼,對我這個第一次見面的老師也有點害怕。

    原來小瑤的感覺統合重度失調觸覺,前庭和本體感都非常差所以小瑤才會走路經常摔倒,而且害羞膽小

    小瑤的第一節課表現的不是太好,上課過程中她雖然能遵守課堂紀律,但一到做專案的時候就開始害怕,總覺得自己學不會,耐心引導很多次,她就是死活都不肯做,剛開始對訓練有些牴觸

    之後的幾節課,小瑤慢慢地接受一些她覺得簡單和喜歡的專案,例如獨腳凳、羊角球和平衡腳踏車。但是我想讓她嘗試的大滑板、大籠球和豎抱桶,這些刺激前庭和觸覺的訓練時,她始終不願意嘗試。幾節課的觀察,發現小瑤非常愛乾淨,不願意老師或者其他小朋友碰她,進教室墊著腳尖走路,怕弄髒腳,不願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完成專案這些行為都是觸覺反應十分敏感的表現

    根據幾節課的觀察,溝通了解了小瑤的性格特點,先以“觸覺專案”為訓練重點,保證小瑤能較快地適應課堂願意嘗試。

    經過訓練,小瑤可以標準地參加所有專案的訓練,也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排隊做大滑板,一起和其他小朋友並排躺著做大籠球撫觸按摩

    慢慢地,小瑤也開始接受老師和小朋友牽她的手,跟小朋友肩並肩坐著,進教室再沒有墊著腳尖走路,遇到有挑戰性的專案雖然還是會鬧脾氣,但是最後還是會克服自己,完成任務。

    小瑤在感統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上課也能很認真的完成老師要求的訓練專案和要求。通過和他媽媽的交流,媽媽覺得小瑤的進步還是很明顯的,現在走路基本不摔跤了,也不像之前那樣膽小怕生。現在的小瑤變得大方開朗多了,還經常主動跟其他小朋友交流,主動和長輩阿姨們問好。

    “害羞寶”真的不是孩子不禮貌這和孩子的感覺統合發育狀況很有關係,尤其是“觸覺反應”。若家長因為孩子的“害羞”而感到尷尬丟臉,只知道劈頭蓋臉地指責孩子,孩子只會越來越害羞,越來越膽小,甚至有些寶貝還會發展成“選擇性緘默症”

    家有“害羞寶”,家長不妨在家多給孩子做些撫觸按摩買些表面具有顆粒感的刺球按摩孩子的手心、腹部、後背、腳心等多和孩子擁抱、親吻,還可以玩後背寫字猜字遊戲,降低孩子的觸覺防禦。耐心地引導孩子,只要開口打一次招呼,就及時給孩子肯定,慢慢地“害羞寶”都會像文中的小瑤那樣,進步成開朗、活潑、合群的孩子。

    01

    手印畫

    準備顏料、各種材質的紙(如:A4紙、圖畫紙、砂紙等)、鹽。

    讓孩子用手指沾滿顏料後,在各種不同材質的紙上作畫,如果爸爸媽媽覺得顏料有誤食的危險,也可以改用食用色素,還可以在顏料里加入鹽。

    這個遊戲在於提供手指末端(觸覺最敏感的位置之一)觸覺訊息,這樣的觸覺刺激是較為強烈。

    02

    小刺球遊戲

    用帶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進行滾動、摩擦、輕壓,這個遊戲主要刺激孩子的後背、腳心、手心、腋下、脖子,四肢與前胸可以讓孩子自己完成。作用在於觸覺的刺激。

    03

    腳底觸控遊戲

    讓孩子閉上眼睛,用各種不同觸感的物品去碰觸孩子的腳底,像是蘋果、檸檬、雞蛋、布偶等,讓孩子來猜。遊戲的目的其實是讓孩子把專注力和意識從頭部引開,轉而集中在自己的腳,加強觸覺刺激。

    04

    踩腳印

    準備不同材質平面素材、孩子的鞋、筆、剪刀或刀片、鋸子、雙面膠。

    依照孩子的鞋子大小,將形狀畫在各種平面素材上,再用鋸子、剪刀或刀片擷取下來,接著用雙面膠將這些腳型板貼在地上或板子上,記得平均分配左腳與右腳。

    這個遊戲主要提供腳掌觸覺刺激,爸爸媽媽可以預先在終點藏好獎品,然後告訴孩子:「照著腳印踩,才能找到寶藏」。

    05

    豆豆板

    準備A5大小厚紙板、各式豆子(如綠豆、紅豆、花豆、黃豆、黑豆等)、白膠。

    在厚紙板10cm x 10cm的範圍內塗滿白膠,然後撒滿其中一種豆子,再用一些白膠填滿縫隙,使其結構更加穩固。依此做法再黏上同樣範圍的其他豆子。

    一開始先讓孩子仔細摸一摸每塊豆豆板,感受不同的材質,接著讓他閉上眼睛,摸其中一塊豆豆板,然後猜一猜,剛才摸到的是哪一種豆子。

    06

    沙土遊戲

    將泥土或沙土放在大盆子裡,讓孩子用泥土捏泥球、捏小動物、小房子等各種東西。讓孩子在沙土中盡情遊戲,使孩子的全身都可以接觸到泥土或沙土。

    最好的辦法是帶孩子到戶外,讓孩子在沙地、泥漿、草地、碎石子地上做遊戲,這對孩子的觸覺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

  • 5 # 企鵝故事

    膽小的孩子,一般勇敢精神不足,創造性也差。因此,應培養教育孩子不該做的事不做,應該做的事就要勇於嘗試,不要傷害孩子的探索精神。

    孩子一旦受到驚嚇或表現出害怕,家長要馬上撫愛受到驚嚇的孩子,告訴他“怕”一點用處都沒有。你要慢慢地跟他說話,輕輕地拍拍他或緊緊地抱住他,父母是他最信任的人,這樣做會讓他感到安全。“恐懼”這東西是通過教育、經歷和被自己信任的人切實保護才能擺脫的。

    不要總提使孩子受到驚嚇的事。安撫孩子的最好辦法不是不停地說話,而是控制住你自己,儘量少說,只是摟緊他。等他恢復正常後,不要繼續談論使他害怕的那件事,不要試圖幫他分析什麼,“噢,寶貝兒,剛才你一個人在家,嚇著了是不是?”這樣的話毫無安撫意義,反倒強調了恐懼。

    1.、要隨著年齡的增長,擴大孩子的眼界,使之接觸生人,多認識世界

    2、讓孩子多和小朋友交往,還可以和稍大一些的朋友玩,以獲得更多的知識。

    3、鼓勵小兒的探索與嘗試精神。不要一個勁兒地下禁令,這也不行,那也不許

    4、在生活中嚴禁恐嚇小兒。在公共場所羞辱孩子或讓孩子難堪,例如,只是因為孩子灑了一杯水或表現得笨拙一些,就橫加指責。

    5、不要代替孩子做出決定,讓孩子變得膽大。

    這種人格,因害怕與外界打交道而把自己侷限在自我的狹小圈子,而人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獲得發展的。因此,長此以往,這種人的能力發展就會受到阻礙。能力發展滯緩、性格內向、迴避,是心理沒有健康發展的標誌。

    所以,對於膽小的孩子,還必須要加以警惕,進行及時的教育。像上文中宇凡這個年齡還這樣膽小而影響了日常生活的例子則有點嚴重,他可能患了輕度焦慮症。

    孩子膽小,總有認識和行為兩方面的問題,因此,既要解決認識問題,又要解決行為訓練問題,二者相輔相承。

    比如孩子不敢在生人面前或在班級裡講話,要告訴孩子,只要想好了說什麼,怎麼說,大膽去說,任何人都是歡迎的。別的小朋友能做的事,你必能做到,而且能做得很好。孩子有準備地邁出第一步後,及時肯定,第二步、第三步就好辦了。

    為了在客人面前說話,可以先教他準備幾句話,準備送茶送水,演練一下。當客人到了以後,鼓勵他照著去做。客人的表揚,對他的言行就是一種強化。幾次之後,就能大膽應酬了。

    為了在班級大膽發言,可先請幾個與孩子關係較好的小朋友到家裡來,練習講小故事,一人講一個。事先幫助孩子準備一個簡短故事,講了一次,下次就會勇敢一些。然後跟老師聯絡,請老師在課堂上提問他,事先讓孩子準備好,回答之後,教師會表揚他,而且提出希望,下一次孩子就會躍躍欲試。

    也可以在孩子預習功課時,讓他寫出幾個不懂的問題上課提問。班上有聯歡活動時事先與老師聯絡,讓孩子準備一個小節目,或者參加一個集體節目,得到鍛鍊機會。

    為了讓孩子培養自己辦事的膽量,可以選擇孩子能辦的一件事,告訴他應該怎樣辦。他自己不敢去辦,家長不妨陪他去,事情由孩子辦。由小時到較大的事,由簡單的事到較複雜的事,幾次下來,孩子的勇氣和能力都增強了。

    總之,要針對孩子的問題,先講道理並鼓勵他,然後設計出具體的方案。只要家長下功夫,孩子膽小的問題是不難解決的。

    www.penguinbaby.com

  • 6 # Nicer個人成長

    我家孩子就是典型的從小就膽小,特別喜歡小狗狗卻因為害怕從不敢靠近狗狗,看見狗狗跑開了會跟著追過去,但狗狗一向他跑過來時就會哭著躲在人身後,我鼓勵他去摸摸狗狗也總是不敢,嘗試了很多次最終還是在我手拉著手讓他觸摸了下狗狗。看動畫片也是有一點長得不可愛的人物出現就會嚇得躲起來哭,我說換個其他的看他還不願意,看見他又想看又害怕的樣子真是讓我哭笑不得。

    我也想過孩子為什麼這麼膽小,首先第一點:我家孩子出生時在醫院住了一個禮拜的保溫箱,剛剛出生的孩子就和媽媽分開,每天獨自一個人躺在保溫箱裡,估計是少了很多安全感。第二點:在月子裡時孩子被帶得太過小心翼翼,孩子奶奶總是擔心吵著孩子把家裡要求得一點聲音都沒有,其實只要不是過分地吵鬧,讓孩子感受正常自然的生活環境完全是可以的。第三點:大人編造故事謊言嚇唬孩子(孩子不聽話時說有妖怪會把他抓走),因為孩子本身就膽小再加上大人的謊言嚇唬,就會變得更加膽小,所以我在醒悟到這一點以後就不再孩子面前提這些了。

    我一般是帶著孩子體驗和跟他做解釋說明來消除他的恐懼感,比如:帶著孩子和他害怕的小動物做撫摸接觸,多做幾次,頻繁地接觸和訓練會讓孩子越來越放得開。其次是和孩子做解釋和說明。比如:晚上關燈睡覺時,窗外的燈光透進來會在衣櫃上映出窗戶和窗簾的影子,有時也會映出我們的人影,而孩子不明白那是什麼會覺得那是不是平時我們口中說的妖怪而感到害怕,為了打消他心理妖怪存在的念頭和害怕心理,我帶著他做手指影子游戲,告訴他這些都只是一些影子並且還很好玩,那以後孩子就不再害怕這些影子了,還會告訴我:“媽媽,那不是妖怪,是影子”。

  • 7 # 90後媽媽米米

    請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更不能貼錯的標籤。孩子的性格隨時都在變化,而且孩子是否膽小,跟評價人自己的衡量標準有很大關係。

    小江在公眾場合不愛說話,也很少表達自己的意見,所以很多人說他很膽小,內向;但和自己親密的朋友,家人,他卻能說會道,對於事情也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也有很多人認為他膽大,外向。

    那小江到底是膽小還是膽大,內向還是外向呢?

    性格主要受三大因素影響,一是天生,二是家庭環境,三是社會環境因素。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家庭環境影響。

    當孩子從一出生開始,見到的父母家人都是膽小的,什麼事兒都瞻前顧後,不敢嘗試的,但是整天都跟孩子說你要膽子大一點,不能膽小。你是指望孩子自學成才,突破自我,在無人教導和影響下,自己變得大膽嗎?答案顯然是不可能的。在教育中,行為的力量永遠比語言的力量大,即行大預言!

    當孩子想學騎自行車,你跟他說:“不行不行,那太危險了,會摔傷的,特別痛!”孩子肯定特別沮喪的放棄了。

    但如果你跟孩子說:“恩恩,好樣的,來,媽媽交你騎。雖然學的過程可能會摔倒,但我相信,寶貝一定可以克服,順利學會的。”孩子肯定興高采烈,自信滿滿地去學騎車了。

    平時孩子都不吃辣椒,突然有一天想嘗試下放辣椒的味道,結果你跟他說:“哎呀,不行不行,太辣了,吃了會肚子痛,會很傷胃的!”孩子想想,還是吃清淡的吧。

    但如果你跟他說:“我想放了辣椒一定會很刺激,要不一起試試看!”那就會是另外一番場景。

    發現差別了嗎?孩子想嘗試新事物,父母制止還是鼓勵,孩子的行為會千差萬別。這就是鼓勵的魅力!

    想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改變孩子的成長環境。家庭教育至關重要!

  • 8 # 生如夏花100454382

    孩子膽小,未必就是身心成長問題,過分看重,甚至擔心,倒也沒必要。很多時候,是父母對於孩子,過於擔心。

    分析清楚孩子膽小的原因,試著去和孩子交流。

    小孩膽小是因為曾被嚇唬過,還是因為害怕做的不好,長輩不能再誇獎贊同,他是否因為大人的舉動而變成討好型的孩子。

    很多時候,除了孩子的天性,天生羞怯,更多的是由後天的環境造成的。

    小外甥,也是屬於比較膽小的型別,但他的膽小僅限於不與人爭搶,父母教育他不能爭搶,他乖巧聽話,面對其他小朋友的霸道,他顯得膽小而委屈,在他的世界,他小小的價值觀裡有些判斷不出來,究竟誰對誰錯。

    孩子膽小,他不懂得這個世界的規則和秩序,他小心翼翼地打量著這個世界,所以外化出來的膽小。

    他不知道自己做了某件事之後,他還能不能保護好小小的自己。

    如果孩子能覺得父母是自己堅實的後盾,不僅僅只給自己衣食的父母,而是一個可以護他身心的父母,能從精神上讓他覺得安全的父母,那麼孩子多半不會特別膽小。

    孩子膽小過分,做父母長輩的更要多多反思,是自己什麼行為導致孩子的膽小,還是他自己經歷的事讓他膽小。

  • 9 # 小鹿向前衝

    孩子膽小,沒有與生俱來。

    我的世界只有頭上那片天。

    有的孩子一出生就註定了他的成長環境。有的8歲已經環球旅遊,有的8歲哪怕10歲還在以為山的那邊還是山,沒法走過那座那座山去找到更美麗的世界。這也就造就了有的孩子在鎂光燈面前口若懸河自信心十足,而有的孩子怯懦地對著攝像機。這是什麼造成的?中國經濟的貧富差距?

    我的家庭像魔鬼世界。

    一出生,孩子正常情況下會是父母的手中寶。我們不說那些拋棄孩子的,單說見到孩子也會欣喜若狂的那種父母。

    前段時間我們當地網上傳著一個視訊:一個三年級女孩的母親錄製了孩子父親脫光孩子衣服打孩子屁股的視訊,孩子的身體就那樣露著,父親用皮帶抽著,而母親還在那裡罵著孩子像做錯了什麼。如果,我是這個女孩,我絕對是沒臉再去學校沒法在熟人面前抬頭的,我的尊嚴已經碎了一地。

    而我們周圍這樣的家庭並不少見,體罰、語言暴力,或者父母本身感情不和,無法給孩子一個和諧、溫暖、幸福的家庭環境,導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

    貧窮限制了我的社交能力。

    前段時間無意間看到王詩齡老師扶著王詩齡胳膊去學校的那張圖片,老師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說明:只要你有錢,我可以當你孫子。

    盲目攀比,可以遺傳。孩子們的父母在比較收入比較資產,接下來孩子會比較“我爸爸開什麼車”“我穿什麼牌子的衣服”甚至“我們家有幾個保姆”。這樣,相對家庭經濟較弱的孩子,社交方面也會做出比較膽小的表現。

    來自社會的侵害

    搜一搜虐童事件,我不點名說。但校園虐童事件頻發,結果總是不了了之,更醜陋的現象已經讓我們開始忌憚這個社會,連成人都無法想象,況且是個孩子!他在受侵害之後,必然不想再面對社會,找個護身甲給自己披著,即使沒有護身甲還可以挖個洞自己住著:反正一個人,你們不許靠近,我也不打算出去。

    膽小,其實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當然也不排除天生的自閉、社交恐懼,但還望給孩子營造一個身心健康成長的環境,而這種環境需要更多的父母投入、社會投入。

  • 10 # 妞兒媽媽

    孩子膽小,有時候未必是孩子自己本身就膽小,而是家長他太過精緻的照顧造成的。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害怕的東西。比如有的孩子害怕毛絨絨的東西,有的孩子害怕小螞蟻,有的孩子害怕毛毛蟲。。。。。。最最逗得是,我家閨女害怕化肥---就是我們給花草施肥用的黑色圓圓顆粒的化肥、害怕公園長椅上被別人用針管扎的密密麻麻的針眼,還害怕有些地方地板上密密麻麻的黑點。每次看到這些密密麻麻的東西她跳著腳的喊,怕怕,我害怕,我都是把她抱起來,然後輕輕拍拍她的後背,告訴她,媽媽在呢!不怕有媽媽呢!然後等她情緒平靜下來以後,我會讓她和我一起取觸控一下她所怕的那些東西,她怕佈滿黑點的地板,我們摸摸地板,然後用腳踩踩地,她怕化肥,我買來讓她幫我給家裡的花草施肥。現在慢慢的已經忘了怕這些。

    孩子有時候怕一些東西,我們不能強化她對這些東西怕的感覺,而是應該換一個角度,引導她去認識去接觸這些東西,去正面自己內心的恐懼感,而不是迴避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完孩子沒有當母親的感覺為什麼?